班级管理课件.docx
- 文档编号:29629357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4.27KB
班级管理课件.docx
《班级管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课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班级管理课件
(一)课程性质
《班级管理》课程是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或未来意向到学校工作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教师教育课程。
(二)学习课程的意义
1.有助于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促进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2.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4.有助于班主任自觉进行工作的反思,促进经验的提升和自身的成熟与发展。
5.有助于提高新班主任工作的信心,促进工作的有序、有效的开展。
第一讲绪论
一、班级和班主任
(一)班级
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
班级是一定年龄阶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群学生组成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1.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二)班主任
二、班级管理
(一)“管理”简说
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对“管理”的几种不同理解:
第一,从管理行为存在的原因出发,可把管理理解为:
这协调组织中成员的行为,有效利用各种可利用资源,以便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从管理是组织领导者的活动出发,可以认为管理是领导者在组织中的领导行为。
第三,从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出发,可以认为管理是“计划、实施、组织、控制和激励”的过程,等等。
(二)班级管理
1.对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学校层面——学校组织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外部管理)
班级层面——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班级内部管理)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导
(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
(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接交往中进行
3.班级管理的过程
(1)班级管理过程的要素
班级管理活动的开展要有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这三个条件。
(2)班级管理过程的环节
基本环节就是“设计(计划)、实施(执行)和评价(反馈)”。
三、学习班级管理的意义及建议
(一)学习班级管理的意义
(二)学习建议
1.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
2.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3.在写作中学习。
第二讲班主任的素质结构
一、良好的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奉献精神
1劳动对象的复杂性2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时空的无限性
3学生成长环境的复杂性
1.师爱的内涵
(1)师爱的意义
★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师爱是教育教学的情感基础
★师爱是学生行为的内驱力
★师爱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2)师爱的特征
◇社会性◇平等性◇广博性
◇无私性◇理智性◇稳定性
2.师爱的内容
(1)严格要求
(2)尊重信任
(3)理解宽容
(4)一视同仁
3.师爱的艺术
(1)以恰当的方式传递师爱
(2)爱而不溺,严格要求
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有情严而有法严而有恒
(3)因“人”施爱
(4)适“时”施爱
二、班主任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意义
1直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情感影响
2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和激情
3有利于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4有利于对班级问题的正确处理
(二)良好的心理品质内容
了解自我豁达开朗善于自我调节富有同情心
具有宽容心积极进取心理教育能力
三、班主任的知识结构
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娴熟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丰富的学生管理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
四、班主任的能力构成
1.组建班集体能力
2.教学能力
3.沟通与协调能力
4.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
(1)有利于良好班集体建设
(2)有利于掌握班级信息
(3)有利于建立教育管理威信
5.处理特殊问题的能力
6.心理辅导能力
7.自我调控能力
8.组织班级活动能力
五、班主任的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理念
●教育“尊重人”
基本要求:
1)理解学生2)承认差异3)禁绝体罚
4)强调学生自我教育5)充分发扬管理民主
●对“后进生”歧视的表现:
在分班上在座位安排上在课堂提问上在作业批改上
在班级活动安排上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理上
2.以素质教育理念
对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准确判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所有学生都在已有发展水平上有所发展,都在可能发展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内化。
●素质教育下的教育观
●教育价值观:
为每个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教学过程观:
师生情感交融,共同成长
●学生观:
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发展潜力的天才
●教师观: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
●评价观:
激励、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素质教育下的班主任教育
三律教育:
法律、纪律、自律
三德教育:
公德、职德、道德
三人教育:
人性、人道、人格
三成教育:
成人、成才、成功
3.科研兴校的理念
4.教育反思的理念
教师成长的共同规律:
实践—学习—反思
第二节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一)班主任的任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
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
4.关心学生课外生活。
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
6.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种活动,均衡课业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8.联系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9.负责按时完成学生档案材料,并将各类上报材料和德育成绩按时呈报。
第三节优秀班主任的条件和基本特点
一优秀班主任的条件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学生,热爱班级管理工作,有献身精神,经常开展教育性、趣味性的班级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善于发挥广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刻苦钻研班级管理业务,善于搞好班级建设。
4.结合班级管理实践,积极开展管理理论研究,善于总结班级管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有论文论著在报刊上发表或出版社出版。
5.能承担学校交给自己的职责,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班级成绩显著,各方面获奖比率高。
6.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作风正派,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二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特点
l.有正确的指导思想2.有正确的人才标准3.有动态的学生理念
4.有创新的管理风格5.有敏锐的感受性
第三讲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方法与艺术
第一节班集体建设概述
一、班集体的内涵
具有共同的努力目标,以共同活动为中介,以和谐的人际关系为纽带,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班集体的特征
1.共同的奋斗目标2.坚强的领导核心3.统一的行为规范
4.强有力的凝聚力5.和谐的人际关系6.鲜明的班级特色
7.健康的集体舆论
二、班集体的功能
→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生物人”——“社会人”)
→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归属感、安全感)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成为特殊教育力量
第二节班集体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一、加强班集体的组织建设
1民主选拔班干部
2积极培养班干部
1)树立为集体服务思想
2)摆正自己和同学关系
3)要有良好的学习成绩
4)与班团干部共同决策
5)指导班干部组织活动
3鼓励班干部独立开展工作
4定期轮换班干部
5关爱学生干部
及时激励及时鼓励及时解困及时调节
二、确立班集体奋斗目标
执行要求:
实事求是目标分解目标管理
三、高度重视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的意义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校内心理辅导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1.加强学生心理辅导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心理辅导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类型与特点
◆辅导对象:
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
◆辅导重点:
指导学生自己处理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辅导内容:
学习指导、人际关系指导、生活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
四、培育和谐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融洽的生生关系
五、打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一)班集体文化的内
1.什么是班集体文化
◎班级成员在班主任教育引导下,在向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由班级目标、班级环境、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
2班集体文化的教育功能
1)陶冶功能2)凝聚功能3)导向功能4)激励功能
(二)班集体文化的内容
1.班集体的物质文化
2.班集体的精神文化
1)良好的班级秩序2)正确的价值导向3)积极向上的班风
4)良好的人际关系5)良好的心理氛围(情感文化)
3.班集体的制度文化
(1)制订与完善制度
(2)增强制度执行力(3)要以身作则
(三)班集体文化的建设
1.充分认识班集体文化的重要性
▲了解班集体文化的积极效应
▲明确班集体文化的特色
▲共同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2.创设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1)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2)要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3)要不断创新
(4)要主题鲜明
3.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4.打造班级精神
1)开展主题班会活动2)开展文体活动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第四讲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艺术
第一节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和内容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意义
1.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
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因材施教的需要
3.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作好特殊学生教育工作的需要
4.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需要
5.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提高班主任教育威信的需要
二、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
1)学生基本情况
2)学生学习情况
3)学生人际关系
4)学生历史状况
5)学生生活环境
6)学生心理需要
7)学生心理动态
2.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
(1)班集体的构成
(2)班集体发展层次(3)舆论倾向和班风
(4)班集体传统和特色(5)不同层次学生构成(6)师生、同学关系
(7)班干部情况(8)非正式团体情况等
第二节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与艺术
一、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
望闻问切
二、了解学生的常用方法
1.观察法
◆观察要连续◆观察要全面◆不抱任何偏见◆在活动中观察
2.谈话法
○商讨式谈话○点拨式谈话○交心式谈话○导引式谈话○鼓励式谈话
注意点:
v要明确谈话目的
v要取得学生信任
v谈话方式因人而异
v谈话态度要诚恳
v要广泛听取意见
v要选择谈话时机
v要选择谈话地点
v要发挥非语言作用
3.问卷法
○问卷设计要科学○调查程序要严谨○统计分析要符合既定法则
4.书面材料法
三、了解和研究学生注意点
1.要充满爱心和信任2.要熟悉每个学生3.要善于观察学生
4.要做学生的朋友5.要争取各方配合
第五讲协调教育影响的艺术
第一节协调教育影响的意义
【教育影响】是指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协调教育影响】是班主任为了实现班级管理目标,而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从而形成最大教育力量、教育效益的管理活动。
学校教育的负效应
①不正确的学生观
②不正确的师生观
③不正确的管理方法
家庭教育的负效应
①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②不正确的管理方法
③与学校相矛盾的教育影响
④家长不良习惯
⑤特殊家庭
⑥过高的期望值
社会教育负效应
第二节协调教育影响的内容和方法
(一)协调校内教育影响
1.协调校内教育内容
①常规教育活动的组织
②专题教育内容的组织
③序列化教育内容组织
2.协调校内教育部门的教育影响
3.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影响
①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学生情况
②及时向教师提供班级信息
③共同研究教育对策
(二)协调学校与家庭教育影响的艺术
1.意义
家庭教育的特点:
①启蒙性②陶冶性③权威性④广泛性
1)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
3)教导基本价值观
4)促进社会角色形成
5)促进个性形成
6)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对子女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①家长的品行②家长的价值观
③家长的期望值④家长的教养方式
⑤家长的文化素养⑥家庭关系
⑦家庭物质条件⑧家长职业
2.协调教育影响的途径和方法
(1)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家庭特点
(2)积极寻求与学生家长的联系
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家访计划
2.明确家访目的
3.明确家访内容
4.选择家访方法
开好家长会应注意的问题
1.有主题内容并选择时机
2.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选择恰当的家长会类型
3)如何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的艺术
首先,要传授给家长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其次,要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艺术
怎样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艺术?
1)启发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心
2)帮助家长纠正不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
3)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修养
4)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
(三)协调社会教育影响
1.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局限性
2.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
如何协调学校与社会的教育影响?
1.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①要建立校外教育协作点
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教育资源
③要发挥校外教育专家作用
2.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要加强对学生课外读物的指导
①要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
②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
③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第六讲后进生的转化艺术
第一节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一、后进生的界定
后进生:
指学业成绩或道德品质偏离常态的学生。
二、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差生”的一般特征:
*对学习抱无所谓态度
*学习要靠外来刺激推动
*意识不到自己的失败和困难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厌恶学习
*对学习成绩毫不关心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1.学习目的不明
2.明辨是非能力弱
3.意志力差
4.自尊心强
5.逆反心理
第二节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自身原因——内因
1.适应能力差
不适应主要表现:
心理不适应、生活不适应、学习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
2.非智力因素差
①学习动机
后进生的学习动机类型:
a被动型b随波逐流型c混日子型d虚荣型
②兴趣品质
③情感品质
*对现实态度冷漠*对家长封闭和疏远*自卑感强
④意志品质:
缺乏自觉性、缺乏自制性、缺乏坚持性
⑤青春期的心理烦恼
3.缺乏科学的具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方法
二、家庭原因
1.家庭缺陷2.父母管教失当3.家庭突然变故
4.家庭学习环境恶劣5.家庭不恰当的期望6.对孩子缺乏尊重
三、社会原因
1.不良的社会风气
2.不良传播媒介
①浅层接受②刺激盲动③牵制精力
3.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
1)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网络成瘾症)2)信息污染3)人际关系淡漠
四、学校原因
1.教育方法不当
(1)空洞说教
(2)态度粗暴(3)主观意测(4)方法简单
2.教学不得法
(1)缺乏启发艺术(2)缺乏教学民主(3)缺乏认真备课
(4)缺乏教学艺术
3.为人师表差
4.对后进生缺乏期望
影响教师降低对学生期望的因素:
(1)性别
(2)家庭背景低的学生
(3)测验分数低
(4)有对学生的消极评价
(5)学生的服饰质料低廉过时,不整洁
(6)有不良行为和不规范的语言
(7)对有成见的学生
(8)坐在教室两侧和偏后的学生教师对寄予低期望学生的活动表现
(1)对正确答案作出表扬的数量和质量减少
(2)学生所接受的实际教学量和学习内容范围减少
(3)提问的次数及答问的时间减少
(4)目光交流,肯定性点头和微笑及身体接触减少
(5)帮助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提供的帮助减少
(6)在学习失败情况下,对他们的辅导和提示减少
第三节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1.深入学生,摸清情况
2.动之以情,师爱感化
(1)营造和谐氛围
(2)尊重信任学生
(3)热情期待学生
(4)宽容理解学生
(5)一视同仁
3.引导归因,诱发动力
4.掌握心律,挖掘亮点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自卑心理自弃心理戒备心理试探心理摇摆心理将功赎罪心理
5.确立目标重树信心
1.确立科学的居间目标
2.确立合适的抱负水准
3.鼓励学生扬长避短
4.创造成功的机会
6.捕捉最佳时机,因势利导
(1)环境转换时
(2)新学期开始时
(3)出现“闪光点”时
(4)偶然取得成功时
(5)感到沮丧和失落时
(6)具有羞愧之心时
(7)受到刺激时
(8)产生激烈矛盾冲突时
7.牢记“五戒”,高度信任
(1)戒侮辱人格
(2)戒“群起而攻之”
(3)戒主观武断
(4)戒动辄向家长告状
(5)戒不适当的公开批评
第七讲处理特殊问题的艺术
第一节处理情感问题的艺术
一、中学生恋爱现状
(一)中学生恋爱的基本状况
恋爱的特点:
1.低龄化、公开化、普遍化
2.优秀生比例高
二、中学生恋爱问题的成因
(一)早熟的生理引发
(二)不良的心理驱使
(1)竞争心理
(2)炫耀心理 (3)从众心理(4)寄托心理
(三)失控的大众传媒的助推
(四)失当的家庭教育
关心不够长期的封建观念爱的缺失
(五)缺位的教育引导
消极回避高压教育教育缺位师爱缺失
三、中学生恋爱的教育与引导
(一)加强青春期性教育
(二)开展积极的教育疏导
尊重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提高认识晓之以理
(三)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动力
1.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爱对方就要处处为别人着想
3.爱对方就要发展自己
(四)建立学生情感交流平台
(五)加强对学生德育和法制教育
第二节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一、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
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难以预料,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妥善处理的事件。
二、突发事件的类型
财物失窃恋爱纷争家庭变故打架斗殴师生冲突恶作剧
三、突发事件的特征
1.从性质上看,具有突然性和难预见性
2.从时效和范围来看,具有紧迫性和难控性
3.从难度来看,具有复杂性和难处理性
4.从影响结果来看,具有破坏性和机遇性
四、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冷静沉着◇教育多数◇客观公正◇尊重关爱◇因势利导◇灵活机智
五、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与方法
☆趁热加工法☆降温处理法☆巧留空白法
☆巧妙暗示法☆巧给台阶法☆幽默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管理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