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资源与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ocx
- 文档编号:29625937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56KB
文化旅游资源与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ocx
《文化旅游资源与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旅游资源与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旅游资源与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资源与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作为蜀文化中心和四川省会城市,历史文化沉淀厚重,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本文首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文化旅游的涵义及其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还结合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如何实现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有效结合,实现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 成都旅游.
前言.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五千年的文化积累相融构成了中国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热爱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旅游开发过于注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眼前的经济效益。
旅游文化的潜在价值或没有发掘或是低层次利用,甚至有的是被破坏利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强调“旅游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强调要提高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文化素质,以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全球发展的永恒主题和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诸多领域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
近年来人们开始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旅游可持续发展宪章》指出: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
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地各具特色,旅游发展不能破坏这种关系。
过去人们对旅游的研究一直侧重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然而最近,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强调“旅游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强调要提高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强调对于文化涵义的理解和文化旅游的开发,以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同步进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旅游需求的发展,其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其核心是使旅游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融为一体。
很显然旅游可持续发展包含了旅游与自然、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强调较多的是自然生态的持续性,而对文化的持续性是否该明确纳入生态旅游,以及如何实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很模糊。
(二)文化旅游的涵义.
旅游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新兴产业。
人们从事旅游活动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或休闲度假,或游历观光,或发古思幽,或审美求知,或探索人类文明的奥秘,或寻求人生的新鲜体验,凡此种种,无不与文化相连。
自然风光有文化,民风民俗是文化,古史幽情深蕴文化特质,时代风采更是充满人文精神。
旅游的本质就是文化探寻、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
现代社会,没有文化追求的旅游是不存在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也是难以发展的。
文化旅游可定义为: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
文化旅游是相对于自然观光、度假疗养等而言的一种特殊旅游类型。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1]。
(三)文化旅游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表现在:
1)增强旅游吸引力,宏扬中华传统文化。
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景点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站在旅游经营者的角度而言,文化旅游是一种产品设计的战略思路,只要旅游经营者在策划旅游产品时考虑到为该产品增添文化色彩,例如,在设计观光旅游产品时,注重对景点历史文化背景的解释。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突出旅游吸引物———文化气息的创意可以融入到各种形式的旅游产品中去,并且可以增加旅游景点的内在魅力。
2)节约成本,实现对有限资源的无限开发。
旅游资源主要为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完好的古迹、完美无损的自然环境,并充分挖掘充满生机的传统文化,不对旅游资源进行任何的破坏,能保持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曾经在宽、窄巷子拆除了一批破旧的建筑,然后在其原址上修建仿古建筑,但是这种制造假古董的方式后来被证明是大大的失败。
经过这么多年摸索,后来得出的观点就是通过政府配置资源,然后将这些资源整合,以提升周边土地资源的价值,最终达到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采取“只迁不拆,旧瓶装新酒”的方法。
即将居民迁出之后,对原有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原汁原味古旧的特色,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客栈等方式,开发其旅游功能。
目前宽、窄巷子的改造即将启动。
开展文化旅游有利于各地区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有利于各地文物古迹、风景园林、民间技艺等的保护和发展。
3)实现绿色开发、绿色经营、绿色管理促进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
文化旅游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
它可以保证文化资源的持续利用,强调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同步,文化发展与研究的协调,同时也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文化遗产,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文化完整以满足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
也有利于保持旅游景点的“原滋原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观赏杜甫草堂,游客不会对眼前这座“饱经沧桑,其貌不扬”的庙宇大失所望,不会认为“一个破庙有什么好看的”的想法。
正是由于景点中所蕴涵的文化,它记载着这位大诗人的许多往事。
而这种对历史的回忆就会使游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也使旅游活动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因此,对游客来说具有更大的魅力。
二、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优势文化和旅游相融合,构成了成都旅游的一大形象和特色,为成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把文化资源和旅游有机融合起来,依托成都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旅游功能,是不断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成都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
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兴建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农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天下谓之“天府之国”。
特别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之后,成都成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成都从未断过的文化链,在历朝历代都闪烁出亮点。
早在汉代成都就创办有中国第一所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即现在的成都石室中学。
这里文人荟萃,汉有司马相如、杨雄和才女卓文君,唐有女诗人薛涛,五代有绘画大师黄荃,宋有史学家范祖禹,明有大学者杨慎。
大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曾寓居成都,古代文明为成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风景名胜。
(二)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元性优势成都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成都的地下历史文化遗产和地面文物古迹大多分布在城市西北面,即西至都江堰、杜鹃城遗址及鱼凫城遗址,北至有大量文物出土的广汉三星堆及最近发现的三道堰古城遗址。
目前,成都正在整合现有旅游资源,打造三国文化、道教文化、古蜀文化三大历史文化“名片”,加之“地方特产”的川剧和正在建设的成都戏曲艺术表演中心,去年开始兴建的沙河工程及府南河后期整治,又将为成都推出全国独具特色的水上娱乐和沿河观光旅游带。
成都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三环旅游圈”,即以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府南河等28处人文名胜为主的城区旅游圈;以都江堰-青城山、大邑西岭雪山等10片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市郊旅游圈;以“童话世界”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佛教圣地”峨眉山-乐山大佛、长江三峡、稻城香格里拉为主的辐射旅游圈。
“三环旅游圈”互为依托,成都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一个休闲旅游的中心枢纽和中转站。
这对推动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三、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其丰富的内涵和自身的发展规律。
一个地方的旅游能够兴旺发达,最终还要依靠旅游资源的内在品格。
因为一个城市的自然旅游资源是极其有限,并且是不可再生的。
成都要实现“旅游经济强市”的目标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文化旅游发展观,走文化旅游之路。
大部分外国人来中国旅游的兴趣大体是: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古迹的占49%,体察民俗风情的占22%,观赏文艺美术的占7%,品尝风味佳肴的占17.5%,其他占4.5%。
可见,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不是游览或玩乐,而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从国内看,凡是旅游业发展好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因为文化的吸引力,如北京、西安、上海、杭州、丽江等。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只有文化才会是永久的,才会富有永远的魅力,永驻旅游者心田,只有发展文化旅游,才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有效开发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
(一)结合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准确定位成都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名片,对认识城市起着导向性甚至是标志性作用。
准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有利于游客的有效识别。
我认为,从成都的资源尤其是文化旅游的特点出发。
成都旅游形象定位为“休闲之都”比较恰当。
休闲其实就是一种很个性化的休息娱乐方式,曾有专家下定义说:
“休闲是指从外界环境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使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去休息、消遣、培养与谋生无关的智能,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活动的总称。
其本质就是8小时以外的恢复身心、发展自我的活动。
”其实说简单点就是使人放松的方式[2]。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活”和“消费”对经济发展同样重要,休闲的观念也日益加强,休闲将成为一种生活的润滑剂,具有极大的牵引力。
国内著名的杂志《新周刊》曾把成都评为中国第四城,其中一项重要的指标是成都人在现代文明下享受了令其他城市的人们羡慕的悠闲。
成都在秦汉之际便形成了一种安于闲适享乐的生活方式,如《汉书》云:
“巴蜀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蔬食果食之饶,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佚。
”从古至今,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丰富、物产富饶,形成了蜀人享受自然、享受人生的生活内容。
成都的茶馆林立,全城各种档次的茶馆共有四千多家。
有地处老街古巷青砖瓦屋的,有倚在河畔桥头百姓人家的,有藏在林间空地树荫中的,有热闹的,有安静的。
从一元一碗的盖碗茶,到上百元一杯的精品茶。
如成都的“顺兴老茶馆”,人们在那里可以古巷探幽、古镇采风,其茶馆更是文化品位十足。
下午和晚上亭台楼阁里身着古装的演员表演的川剧、说唱、古筝、杂技等民间地方戏以及“变脸”、“吐火”、“滚灯”等绝技大受中外游客欢迎。
在这里真正尝到了四川文化,感受到了成都迷人的魅力。
边喝茶,边聊天,老朋友叙叙旧情,商场伙伴谈谈生意,亲朋好友围在一起搓几圈麻将。
成都人的休闲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川茶外,还有川酒、川菜、川戏、“两蜀”(蜀锦、蜀绣)、摆龙门阵、打麻将……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
成都还有许多历史纪念碑、寺庙、公园、购物中心、文艺演出中心以及咖啡屋、酒吧、迪厅及各类卡拉OK歌城等众多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3]。
(二)加强文化旅游的规划与研究,制定旅游业总体规划.
成都应把发展文化旅游纳入旅游规划,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与文化部门的横向联系,开拓文化对繁荣旅游事业的各种新途径。
强化文化交流,尽可能地向游客展示蜀文化的概貌和特征,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
实现传承、保护、挖掘、开发的有机统一;培育古蜀文化、川西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体系,不断提高城市品位。
文化旅游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成都的府南河前期综合整治工程中我们能体会其文化功能,从河堤的栏杆到各个景区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充实了很多历史文化的内容。
府南河延线的8大景点中大多都包含着成都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保留了万福桥附近的一片原有民居以及水井坊片区,使她成为成都真正意义上的“母亲河”。
这种突出文化资源的景点改造不但增添了城市活力,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品位。
(三)努力提高导游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要发展文化旅游,开发者、经营者就必须具备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蜀文化的素养。
从一定意义上讲,旅游的组织者、旅游过程中的服务者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传播者。
文化旅游能否发展与深化,导游是关键。
由于旅游吸引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意蕴是不一样的,只有旅游者在旅游过程当中是从深层次去观赏吸引物的内在美,领略它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文化,而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游山玩水,仅仅惊叹于其外表的壮观,只有旅游者是以这种旅游方法去从事旅游活动的,我们才可以说旅游者在从事文化旅游活动。
优秀的导游在文化旅游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导游队伍的文化素养并增强其对旅游文化的宣传意识和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
在新线路推出之前还要对导游进行针对性培训。
避免出现导游“游而不导”的现象。
(四)深入挖掘景点文化底蕴,努力提升文化品位要树立成都旅游的文化品牌,必须在现有旅游产品和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并展示其文化底蕴。
成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都江堰-青城山、武候祠、杜甫草堂等,这都是成都旅游文化产业中得天独厚的资源。
除了要保护好各地文化遗址和名胜景点,加强巩固这一部分文化底蕴外,有必要作一些整合及提升,正确处理好文化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把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强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各景点的人文特点,提高景点的文化内涵,把有关各景点的历史典故、轶事、民间传说、诗词等搜集整理,让游客明白蕴藏在景观内的文化意蕴。
要以市城区为重点,开发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独具特色的文化项目[4]。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它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其指导意义。
如何充分利用成都旅游资源的优势,使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有效结合,实现成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问题。
成都旅游开发重点应落在“文化”二字上,即将成都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与旅游相结合,使传统旅游升华到全方位高层次多效益的文化旅游上;加大已有人文历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赋予原有景观以更深、更新的文化内涵;注重发掘自然景观的文化价值,努力建设具有成都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网络,实现成都的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河清·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J].求索,2005,
(1):
94-96
[2]张仲炎,唐林,杨红梅,范远泰·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戏剧,2004,(4):
44-45
[3]蔡岫·迎接休闲时代[N]·北京晚报,2001-11-26(7)
[4]曹启富·成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5,
(1):
187-18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旅游资源 成都旅游 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