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沪科版.docx
- 文档编号:29621672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44KB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沪科版.docx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沪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沪科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沪科版
2013年初一上册数学期末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一有理数
--------------11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
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
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
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
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
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
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
(例:
2的相反数是-2,如:
2+(-2)=0;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N|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
|a|=,a=或a=-
-------------13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的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a+(b+)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
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积为1)如:
(-2)×(-1/2)=1。
乘法交换律:
a×b=b×a;结合律:
a×(b×)=(a×b)×;
分配律:
a×(b+)=a×b+a×(注意可逆的使用)。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6有理数的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
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奇负,负偶正)。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新--标-第-一-网
②偶次方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
a2=4,a=2或a=-2
注意:
|a|+b²=0得:
a=0且b=0
强记:
a0=1(a≠0);(-1)2=1;-12=-1;(-1)3=-1;
-13=-1;(-2)2=4;-22=-4;(-2)3=-8;-23=-8
③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
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
注意:
12-4×=12-20(不能把-变+)
④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n比原整数位减1。
(注意科学计数法与原数的互划。
⑤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是精确到哪一位,四舍五入时望后多看一位采用四舍五入。
比如:
3449精确到001就是34而不是3(再如:
240万:
精确到百位;6×104精确到千位,有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要还原成原数,看数量级和科学计数法的最后一个数)。
第二整式的加减(化简:
有括号去括号,能合并的合并)
----------21用字母表示数
1、偶数:
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偶数(如:
-4、-2、0、2、4、)三个
连续偶数:
2n-2,2n,2n+2(相差2)。
2、奇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如:
-、-3、-1、1、3、)
三个连续奇数:
2n-1,2n+1,2n+3(相差2)。
----------22代数式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
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注:
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
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
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
“×”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式中出现
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
如:
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4、单项式:
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
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
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
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
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
单项数的次数:
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
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
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
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
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
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23整式的加减
①同类项:
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简称“二个相同,二个无关”)
②合并同类项:
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
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同类项用括号括起,中间用+连接)
③合并同类项法则: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两不变”)
④不含某字母项时,就是某字母项的系数为0
⑤字母的升降幂排列:
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
序排列。
⑥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号,去括号和符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改变;括号前有数字时,要连着符号相乘。
第三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①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③注意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要抓住三点:
1)未知数所在的式子是整式(方程是整式方程);
2)化简后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系数中含字母时不能为零)
3)经整理后方程中未知数的次数是1
④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代入满足,方程成立。
⑤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整式或分式),等式不变(结果仍相等)。
a=b得:
a+(-)=b+(-)
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不变。
a=b得:
a×=b×或a÷=b÷(≠0)
注意:
运用性质时,一定要注意等号两边都要同时+、-、×、÷;运用性质2时,一定要注意0这个数。
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步骤: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1;
以上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五个基本步骤,在实际解方程的过程中,五个
步骤不一定完全用上,或有些步骤还需要重复使用因此,解方程时,
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在解方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⑴去分母:
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不要漏乘不含
分母的项;分子是一个整体,去分母后应加上括号;
注意:
去分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母化整(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
⑵去括号:
遵从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不要漏乘括号的项;不要弄错符号(连着符号相乘);
⑶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以=为界限),移项要变号;
⑷合并同类项:
不要丢项,解方程是同解变形,每一步都是一个方程,
不能像计算或化简题那样写能连等的形式
⑸系数化1:
(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把方程化成ax=b(a≠0)
的形式,字母及其指数不变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不要分子、分母搞颠倒(一步一步)
--------32一次方程的应用:
(一)、概念梳理
⑴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审题,特别注意关键的字和词的意义,弄清相关数量关系,注意单位统一,注意设未知数;
①解:
设出未知数(注意单位),
②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③解这个方程,
④答(包括单位名称,最好检验)。
⑵一些固定模型中的等量关系:
①数字问题:
表示一个三位数,则有=100a+10b+(数位上的数字×位数)
②行程问题:
基本公式:
路程=时间×速度
甲乙同时相向行走相遇时: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甲走的时间=乙走的时间;
甲乙同时同向行走追及时: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乙之间距离
③工程问题(整体1):
基本公式:
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各部分工作量之和=总工作量;
④储蓄问题:
本息和=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⑤商品销售问题:
商品利润=售价-进价(成本价)
商品利润率=(售价-进价)/进价
⑥等积变形问题:
面积或体积不变
⑦和、差、倍、分问题:
多、少、几倍、几分之几
⑧按比例分配问题:
一般设每份为x如:
2:
3:
4为2x、3x、4x
⑨资调配问题:
资、人员的调配(有时要间接设未知数)
(二)、思想方法(本单元常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小结)
⑴模型思想: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抽象成数学模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思想
⑵方程思想: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如:
按比例分配、线段的长、角的大小等)就是方程思想
⑶转化(归纳)思想: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用去
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各种同解变形,不断地用新的更简单的方程代替原的方程,最后逐步把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体现了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⑷数形结合思想:
如:
数轴问题、在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时,借助
于线段示意图和图表等分析数量关系,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很直
观地展示出,体现了数形结合的优越性
⑸分类(整体)思想:
如:
绝对值、偶次方、点在线段上(延长线
上、线段外)、角在角内(外)在解含字母系数的方程和含绝对值符
号的方程过程中往往需要分类讨论,在解有关方案设计的实际问题
的过程中往往也要注意分类思想在过程中的运用
-----------33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①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消元法解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成立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格式﹛)
2、代入消元法:
从一个方程中求出某一个未知数的表达式,再把它“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求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3、加减消元法:
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左边-左边=右边-右边)消去一个未知数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一定要使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相反)
-------------3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两个未知数,两个相等关系(见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四直线与角
-------------41几何图形
形状:
方的、圆的等
(1)①几何图形大小:
长度、面积、体积等
位置:
相交、垂直、平行等
②几何体也简称体。
包围着体的是面。
③常见的立体图形:
圆柱(一曲面二平面)、圆椎(一曲面一平面)、圆台、球(一曲面)、长方体(六面八点十二棱)、四面体(三棱锥)、三棱柱(各部分不都在一个平面内,在一个平面内就是平面图形。
)新标第一网
④点线面体:
是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是几何图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展开与折叠: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正方体展开六个面可用“1字型”、“Z字型”模型认识。
(3)三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左视图(从左面看)、俯视图
(从上面看)。
----------42直线、射线、线段
1特点与表示方法:
①直线没有端点,向两方无限延伸(不能用延长描述),可用两个大
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
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向一方无限延伸,用端点和延伸方向中的任意
一点表示;端点相同,延伸方向相同的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两个相同)。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可用两个大写字母或小字字母表示(不能延长)。
2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线段是图形,距离有大小。
3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经过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3线段的长短比较
①线段的比较:
叠合法(线段上、线段的延长线上)或度量法。
②中点:
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的点称这条线段的中点。
③线段的和、差、倍、分(整体求部分,部分求整体)可以设未知数
④点在线段上、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甚至在线段外。
-----------44角
1、定义: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角的端点为顶点,两条射线为角的两边(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2、1°=60′1′=60″1周角=360度1平角=180度;
直角=90度;钟表上分针每分钟走6°,时针每分钟走0°
3、度化为度、分、秒(整数不动,小数下放);度、分、秒化为度(逐级上调)。
4、度、分、秒的加、减、乘、除(余数下放)运算:
对口(秒与秒、分与分、度与度)运算,满60进1,借1算60
-----------4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①角的比较:
叠合法(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或度量法。
②角的平分线: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③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⒈+∠⒉=9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不要遗漏)。
④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⒈+∠⒉=180°)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不要遗漏)。
⑤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⑥角的和、差、倍、分(角在角的内部、在角的外部)可以设未知数
⑦方位角:
北偏东30&rd;(就是从北望东旋转30&rd;),西南方向:
就是南偏西4&rd;
--------------46用尺规作线段与角
1、尺规作图:
几何中,通常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画图,这种画
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作一条射线A
(2)在射线A
上,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的长度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于点B则
线段AB为所求作的线段
3、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1)在∠AB上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于点P、Q
(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P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
(3)以点D为圆心,PQ长为半径画弧交第
(2)步中所画弧于点F;
(4)作射线EF,∠DEF即为所求作的角
第五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数据的收集
1、全面调查(普查):
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
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3、总体:
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4、个体:
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
、样本:
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
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2数据的整理
1、常用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
用圆和扇形表示总体和部分的比例关系,即用圆(36
&rd;)表示总体,用扇形表示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扇形的大小反
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大小,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3、扇形的中心角计算公式:
360°×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3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事物的绝对数量。
(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率。
--------------4从图表中的数据获取信息
图表带有利于决策的各种信息的同时,使用不当的图表表达数据,
会给人以误导。
在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时,要关注数据的、收集的
方法和描述的形式,以便获取更多合理的信息。
备注:
①1+2+3+4+------+n=n×(n+1)/2②1+3++7+----+(2n-1)=n²
③2+4+6+8+-----+2n=n×(n+1)④1/2×3=1/2-1/3(1/3×4=1/3-1/4)
⑤2²&rd;¹³-2²&rd;¹²=2²&rd;¹²×(2-1)⑥98/99=1-1/99
⑦如果在直线a上有n个点(线段AB上有n个点可以构成(n+1)×(n+2)/2条线段),则共有2n条射线,n×(n-1)/2条线段;
⑧同一平面内有n条两两相交的直线,最少有一个交点,最多有n×(n-1)/2个交点;
⑨同一平面上共有n个点(n≥3),其中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连接任意两点,可画n×(n-1)/2条直线;
⑩平面上从点A发出n条射线,可以组成n×(n-1)/2个角;(角内发出n条射线,,可以组成(n+1)×(n+2)/2个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上册 数学 期末 复习 提纲 沪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