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docx
- 文档编号:29614748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81
- 大小:95.24KB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docx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
目录
洛阳篇(洛实)一切立足于实………………………………3
焦作篇(怀川)在转型中提升………………………………8
平顶山篇(平实)靠正气实干………………………………13
许昌篇(许岩)求客观规律之真……………………………18
三门峡篇(崤函)抓好基层夯实基础……………………23
新乡篇(常新)创新破解难题………………………………28
安阳篇(彰德)用好文化软实力……………………………33
济源篇(济帆)干出新天地…………………………………38
漯河篇(实诚)以质为本促提升……………………………43
濮阳篇(濮兴)科学定位谋发展……………………………48
周口篇(周道)破难解缚求作为……………………………53
南阳篇(宛言)“带”出发展新天地………………………58
信阳篇(信念)在“做”上下真功…………………………63
驻马店篇(竹岩)常怀忧思图自强…………………………67
鹤壁篇(和同)统筹促转变…………………………………72
商丘篇(尚志)把责任落实到行动中………………………77
开封篇(开言)开拓奋进谋跨越……………………………82
郑州篇(郑重)以重做铸重心………………………………87
建设中原经济区怎么做河南日报刊发“十八谈”
河南日报讯建设中原经济区怎么做?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怎么转?
从明日起,河南日报将在一版重要位置,陆续刊发全省18个省辖市的文章,统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十八谈”。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前提和保障,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当务之急。
这是对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一场“大考”,18个省辖市的领导感受更深。
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河南日报集中力量,精心编发“十八谈”稿件,展示解放思想的真思考、真成果,每一谈还配发署名“何平”的感言。
18个不同角度,18种独特样本,在深入学习中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中各抒己见,“十八谈”是一次精彩的集体亮相,是一席丰盛的精神大餐。
河南日报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如果说省委书记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文”是点题,“何平九论”就是进一步破题,“十八谈”则是结合实践的深入解题,“一文九论十八谈”作为一个系列,必将有力推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更深入,工作更有效,也将会在更大的范围引发思考和体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用事实说话,凭思索探寻,靠实干发展。
请您关注明天河南日报陆续推出的“十八谈”,期待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发表真知灼见。
“十八谈”之洛阳篇
一切立足于实
洛实
(一)“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洛阳,一座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四千年城市史、一千五百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十三个王朝在这里演绎出多少难以磨灭的沧桑活剧,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神都传奇”。
几度辉煌,几经衰落。
兴废之间,令人感叹,发人深醒。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原经济区建设这场大戏,在中国崛起的舞台上拉开大幕。
新阶段,新机遇,新考验,洛阳将以什么样的角色和姿态,引吭高歌、跃马扬鞭?
(二)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洛阳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但前进之中,我们也时有落后;变化之中,我们也不乏遗憾。
新中国建设初期,凭借“十大厂矿”的优势,洛阳一度跻身全国五大工业城市,经济总量稳坐全省头把交椅,上缴国家的利税总额曾超过整个广东省。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
改革开放以来,洛阳不仅被沿海一些“后起之秀”超过,甚至与中部一些城市的差距也逐渐拉大,经济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出现了大幅滑落,这几年虽有明显回升,也仅在40多位徘徊。
在落后和遗憾之中,在当前的发展方式大转变的讨论中,洛阳人在反思,洛阳人在发问:
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洛阳的工业不仅起步早、规模大,而且在诸多领域都曾代表着行业最高水平。
但今天,为什么全省一些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超500亿甚至超过千亿,洛阳却没有一家?
为什么洛阳主要工业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不足30%,国内外市场上鲜见洛阳名牌?
作为我国重要的科技研发基地,洛阳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5万名、各类科研机构600多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12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家,科研力量在省内首屈一指。
然而,为什么很多成果“待字闺中人未识”,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为什么洛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洛阳文化、文物、旅游资源丰厚,提起龙门、关林、白马寺,人人都翘大拇指。
但为什么去年文化产业总量仅居全省第五、增速仅排第十一位?
为什么接待游客总数全省第一,其中入境游全省三分天下有其一,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综合效益?
(三)一个又一个“为什么”,拷问着我们。
我们可以分析出这样那样的原因,寻找到这样那样的理由,但最根本的,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解放思想不深入,抢抓机遇不及时,调整思路不到位,创新体制不得力。
归根结蒂,都是领导方式转变做得不够实。
天下万事,皆成于实。
认清了问题,找到了差距,下一步关键是一切立足于实,在“实”上狠下功夫,做到思想实、定位实、目标实、措施实、作风实、效果实。
(四)思想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打碎陈旧观念桎梏,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状态投入工作。
洛阳发展慢,一些同志有些失落。
但失落并没有触及灵魂,更没有转化为承认差距的魄力、正视问题的勇气、攻坚克难的行动。
有些人仍很骄傲,躺在历史荣光中自我陶醉。
有些人仍很自大,捧着“总量全省第二”招牌感到满足。
有些人仍很恋旧,计划经济思维不丢、方法不改。
有些人仍很迟钝,对新情况、新课题,缺乏应对能力。
我们再也不能固步自封。
意识上的盲目乐观,必须终结;思想上的条条框框,必须打破;实践中的畏首畏尾,必须抛弃。
观潮流,看实际,找差距,想办法,就是要有一股闯和冒的劲头,允许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工作中无作为,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为洛阳发展杀出一条新路来。
(五)定位实。
胸怀大局,主动融入,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定位,乃至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洛阳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特色。
文化古都,闻名遐迩;工业大市,举足轻重。
经济总量、工业总量、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均占全省十分之一强。
中原经济区建设,对洛阳既是重大机遇,也是重大考验;责任更大,担当更大,不容置疑,无可推托。
立足现有基础、特色、优势和潜力,洛阳决心努力当好一个示范、突出打造两大品牌。
一个示范,即“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不等不靠,先行先试,让工业更大更强,让城市更美更靓,让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洛阳不仅要做大、做强自己,而且要辐射带动周边。
打造老工业基地振兴品牌。
改制,激活内生动力;转型,开辟广阔天地;提升,占据竞争高地。
变重压为重责,化包袱为财富,生死存亡,责无旁贷;卧薪尝胆,浴火重生。
打造河洛文化传承品牌。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
固其根,弘其魂,发其力,成其效,把洛阳建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成天下游人向往之地,建成中原经济区递给世界的最亮丽文化名片。
(六)目标实。
定目标,做规划,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现实条件、尊重群众意愿。
洛阳经济大而不强,要壮大,要强身,要增效。
洛阳民生需求多元,要富裕,要文化,要环境。
“十二五”发展蓝图,在“富民强市”基础上,重在“福民强市”。
洛阳要率先发展,率先崛起,所忧宜多,所虑宜广,所谋宜深。
工业振兴,经济发展,万不能忘民生,万不能忘社会,万不能忘环境,万不能忘安全,万不能忘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力争实现“两个高于、两个确保”。
即经济、社会、生态建设主要指标和协调发展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幸福指数的提升和对各级干部的满意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社会稳定大局绝对不出大的问题,确保安全生产绝对不出大的问题。
(七)措施实。
出实招,用实劲,招要击中要害,劲要用对地方,关键要用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
机制转换,绝不能再“犹抱琵琶半遮面”。
机制制约,我们教训深刻。
政企不分,束手束脚;产权不清,责任不明;管理不严,效率低下。
今年年底,洛阳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要大头落地,宜股则股、宜民则民、宜上市则上市、宜退二进三就退二进三、宜引进战略合作者就引进战略合作者,真正到市场的大江大海击水扬波、冲浪弄潮。
科技创新,绝不能再“入宝山而空回”。
产、学、研、军,融合发展,一体发展,提升发展。
瞄准市场需求,瞄准高精尖,搭建合作更加紧密、机制更加灵活、效益更加突出的产学研平台,不仅让“洛阳制造”更多,还要让“洛阳创造”更多。
人才是第一资源,再也不能让“洛阳才子他乡跑”。
洛阳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激发人才活力,培育一批高端领军人物。
文化产业,绝不能再“捧着金碗要饭吃”。
牡丹花会,已经上升为国家级节会,美丽的“牡丹仙子”成了洛阳的文化大使、经济大使、财富大使。
铸造品牌,让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环境更美,管理更优,美誉度更高。
拉长链条,实现文化、文物、旅游有机结合,让人们在河洛文化中陶醉,也在精细服务中享受,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供给,一条龙呈献。
大文化,大市场,大旅游,大产业,让巨大的文化资源,变为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实实在在的产业、实实在在的品牌。
(八)作风实。
力戒浮皮潦草、麻木不仁、敷衍塞责,倡导迎难而上、敢于担当、雷厉风行,说了就做,做就做好。
当前洛阳一些干部身上,“庸、懒、散、软”四症,时有发作。
甘于平庸,不思进取;惰性十足,消极怠工;自由散漫,不讲效率;疲软畏难,不敢硬碰硬。
这些作风,是沉疴,要刮骨疗毒;是大敌,要坚决清除。
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住人。
公开制,领导干部任职承诺、审批服务承诺,全上媒体,接受群众监督。
暗访制,真实工作一览无余,实际问题无所遁形。
问责制,不管是谁,延误工作,得罪群众,一律依法依纪严查严纠。
今年洛阳的“环境创优年”,就是要让干部“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有问题就解决,突出问题突出解决,不推诿,不扯皮,让企业踏实,让服务对象顺心,让群众满意。
(九)效果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空口无凭,实绩说话。
发展效果要实。
经过一段努力,企业个头长大了没有,效益提高了没有?
文化产业链条拉长了没有,品牌叫响了没有?
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提升了没有,科技对经济的支撑能力增强了没有?
总之,要看发展是不是更快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是不是更大了。
为民效果要实。
经过一段努力,群众收入增加了没有?
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没有?
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等问题有效缓解了没有?
“十大实事”承诺兑现了没有?
总之,要看群众幸福指数是不是真正提高了,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是不是更认可了。
效果怎么样,百姓说了算。
各地各单位,科学发展、平安建设、环境创优、作风转变、企业增效、安全生产和群众诉求处理工作,实效怎样?
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群众满意看干部,逐季度做考评,力争让工作成绩全都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小步快跑、循序渐进,提升洛阳整体工作。
(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实是真道理,实是真功夫,实是真水平。
建设中原经济区,662万洛阳人民激情满怀,重任在肩。
“十八谈”之焦作篇
在转型中提升
怀川
(一)云台山水让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太极功夫让中华文化扬名四海,四大怀药让中外人士有口皆碑,风神轮胎让焦作制造走向世界……
今天的焦作,“城市符号”多元了,发展内涵丰富了,幸福指数提升了,综合实力增强了。
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转型的气息。
转型带来了今天的变化,变化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二)焦作,以矿起家,以煤为业,因煤而兴,也曾因煤而困。
历史上,怀庆府盛产的“香煤”,漂洋过海,成了英国皇家的必用品。
1956年建市的焦作,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矿一市”、“一市一业”模式,建立起来的资源型城市。
曾几何时,焦作煤炭产量超过了一千万吨,由此也兴起了一批企业,焦作有了名气。
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末,资源枯竭了,传统产业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焦作曾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
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下降13.1%。
仅仅十年前,许多外地人提起焦作,还把它当作一座没有什么吸引力的矿区。
发展受到了考验,形势是严峻的。
焦作的工业,多是由煤衍生而来。
靠原材料、高耗能产业发展已经困难重重,面临着萎缩与死亡,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我们对此更有切肤之痛;粮食虽然高产,但农业综合效益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仍是面临的重大课题;困难企业多,城镇居民收入不高,是多年来的突出问题;旅游产业链条短、带动力还不够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近年来发展速度持续减缓,质量效益逐步递减……
焦作工业、农业、旅游业等,发展较快,具备较好基础。
但高标准严要求,应该少做纵向比,多做横向比;不和欠发达地区比,要与先进地区比;不拿自己的优势比别人的劣势,要拿自己的弱项比人家的强项。
当前,全省各地都在竞相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焦作发展步伐还是显得有些缓慢,缺乏后劲和活力。
照此下去,焦作落后难以避免。
焦作的城市是由矿区演变而来的。
如今城里人多了,城区面积大了,但还处处残留着煤城的痕迹。
这里缺少文化品位,缺少花草树木,缺少现代元素,公共服务体系也不够健全。
打造一座现代宜居的新城还要下大功夫。
因为有发展的压力,不转是不行的;因为有对比的差距,不转也是不行的。
正是这种压力和差距,让三百多万焦作人的心情急切而忧虑起来,于是共识形成了:
不转型,发展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
危机使焦作人开始清醒过来,在深深的思索中认识到,只有加快转型,才能持续发展。
(三)2010年1月7日,省委书记卢展工来到焦作调研,进企业、入社区、听汇报,在与焦作干部群众座谈讨论中,着力强调:
“从一个老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变成一个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是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焦作的发展,从长远看确实有一个转型的问题,这一点务必保持清醒头脑”。
“更具活力、重要问题、转型发展、头脑清醒”,这四个关键词,指明了方向,引起强烈共鸣。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加快科学发展,实现新的提升,这是省委的重要部署,这是焦作的必然抉择。
(四)焦作往哪转?
往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上转,往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路子上转,往速度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上转,往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转。
说到底,就是要往“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上转,往为民惠民上转。
(五)焦作怎么转?
转,就要“循规蹈矩”。
这个“规”,是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个“矩”,是焦作的客观实际。
“循规蹈矩”,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一切立足于发展,一切着眼于民生。
转,就要持续提升。
转型要靠转变,转变带动转型。
目前,最急迫的是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观念不转变,思想不提升,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无从谈起。
在警醒中迸发,从忧患中奋起。
领导方式每转变一步,焦作的转型就会提升一步——
产业链条正在由“短”变“长”。
我们就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拉长产业链,培植其生命力和成长性。
更为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大机械装备制造业,打造新型工业强市。
于是,有了以煤炭经济为主向煤、电、铝、煤盐化工一体化延伸,机械制造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由单一的粮食加工向农副产品综合加工转变……
农业效益正在由“低”变“高”。
焦作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粮食高产全国有名。
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512元,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我们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农村工业,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于是,有了农业由单一粮食生产向特色农业的拓展,由高产向高效转变。
对外开放正在由“小”变“大”。
焦作的对外开放可圈可点,只有站位全局,借梯上楼,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于是,有了中国铝业、中国化工、中国兵器等行业巨头纷纷入驻,蒙牛乳业、厦工机械、修正药业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活力和实力。
去年,焦作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260美元,城镇化率达到48.4%,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模式正在由“黑”变“绿”。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煤炭经济由过去占总量的85%,降到目前的2.9%;旅游产业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全省7个5A级景区,焦作占有2家。
于是,有了从矿产资源的开采到自然山水资源的开发,由“黑色印象”开始向“绿色主题”转变。
(六)历史和现实给我们以启示,只有保持清醒与忧患,才会有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只有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才会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为着人民的利益,才会有无限的动力;只有认真做事,求实求效,才会有可喜的回报。
总之,只有领导方式转变,才会有发展方式的转变,焦作的转型,催生了煤城的嬗变;焦作的转型,仍在进行中。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与中原经济区生机勃勃的形势比,与兄弟市高歌猛进的局面比,焦作又面临新一轮的“大考”。
我们仍在思索,我们还在探寻。
焦作旅游颇有名气。
但时至今日,仍然停留在门票经济,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是“酒肉穿肠过”,还没有达到“佛祖心中留”的境界。
为此,加快自然景观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升级,是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势在必行。
焦作现在有了一些品牌,但牌子还不够多,名气还不够大,效益还不够高。
比如,太极文化亟待进一步挖掘开发,怀商传统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培育知名企业、知名产品依然任重道远。
与先发地区相比,焦作的对外开放仍存在着层次偏低、开放度不高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再解放一些,在政策上更优惠一些,招数上更灵活一些,进一步扩大开放,以招商促转型。
转型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转的过程中,既要有紧迫感,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基础转弱了,不能把特色转丢了,更不能把优势转没了。
通过转型,让基础更牢稳,优势更彰显,特色更鲜明。
转型让我们看到了焦作的光明未来,看到了焦作的无限希望。
加快转变,不断提升,现在还仅仅是个开始。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是个大课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摸索,在实践中推陈出新,在转型中超越自我,在转变中为民谋利。
(七)咬定转型不放松。
建设新型工业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城市,到“十二五”末,焦作经济社会发展人均主要指标,要领先全省发展水平,超越全国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地区水平,在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豫西北、晋东南发挥对接互动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
这样的定位,才是科学的定位。
认真去做,转就转好,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这个美好愿景,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十八谈”之平顶山篇
靠正气实干
平实
(一)从春秋时代至今,两千七百余年间,以“雄鹰”为标志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平顶山市。
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都以“鹰城”为荣。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平顶山发生的巨大变化有目共睹。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平顶山人更有着肩负千钧重担、前行任重道远的清醒,尤其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平顶山确立的发展目标是清晰而明确的:
要建设“三化”协调发展、“三地”优势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崛起、提前全面小康,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战略支点。
“三化”协调发展,就是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三大任务”。
“三地”优势突出,就是着力建造全国重要的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装备研发制造基地和海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实现这个目标,平顶山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厚的历史文化、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便捷的区位交通等优势条件,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协调、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等诸多矛盾。
发挥这些优势、破解这些矛盾的过程,就是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就是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过程,也即转变领导方式的过程。
(二)转变领导方式,如何转?
向哪儿转?
就是按照“把风气搞正,把工作做实”的要求,激浊扬清,靠正气实干。
(三)正气是什么?
正气是正直之气、正义之气、正派之气。
对共产党人来说,正气就是为民的情怀、为民的精神、为民的境界,就是党的旗帜上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体现在领导方式上,就是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遵循规律的科学态度,勇于担当的责任自觉,开拓创新的积极作为。
(四)正气来自哪里?
正气源自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个立场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这个观点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这个方法就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正气,体现在方向之正。
这个方向就是科学发展,为民惠民。
坚持这个方向,就能端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现实需求与长远利益的结合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正气,体现在思路之正。
这个思路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的谋划。
正确思路形成的过程是依法、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
持续正确的思路,就能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实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正气,体现为工作评判标准之正。
这个标准就是人民群众是否满意。
坚持这个标准,就能自觉关注群众关切,积极回应群众期待,不断审视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并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抱怨群众。
正气,体现为选人用人导向之正。
这个导向就是积极选拔任用既勇于面对矛盾又善于解决矛盾的干部。
工作就是克服困难,工作就是解决矛盾。
勇于面对矛盾就是“德”,就是“靠得住”;善于解决矛盾就是“才”,就是“有本事”。
坚持讲条件、按程序、重实绩,积极选拔任用既勇于面对矛盾又善于解决矛盾的干部,就能引导各级干部齐心协力谋发展、心无旁骛干事业。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党员干部一身正气,就能让公平正义得以伸张,腐败现象得以遏制,求真务实得以奉行,为民形象得以树立;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清气正,干部队伍就有活力,科学发展就有动力,人民群众就会满意。
(五)讲正气,就必须正视目前一些领导干部在领导方式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平顶山的一些干部在观念上,主要有“四个不善于”:
一是不善于联系实际解放思想。
一些干部不遇事,说起来思想很解放,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没思路、没办法,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二是不善于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一体化背景下谋划发展,缺乏战略眼光和横向思维,既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也看不到发展面临的机遇,更看不到区域竞争的挑战;三是不善于用市场经济眼光审视发展优势。
一谈到优势就局限于矿产资源优势,一谈到矿产资源优势就局限于煤炭资源优势。
实际上,用市场经济眼光审视,文化、土地、劳动力等都是优势;四是不善于把发展成果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尽管一些干部工作很辛苦,但人民群众仍有抱怨,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做到对人民负责与对上级负责的统一。
说到底,人民群众的满意才是党委、政府最大的满意。
方法上,主要有“四个习惯于”:
一是习惯于大而化之,部署和推进工作一般要求多、层层批转多,缺乏用心的谋划和具体的抓手;二是习惯于抱怨客观,想不出干成事的办法,却总有干不成事的理由;三是习惯于照抄照搬,缺乏开拓创新的胆识和本事;四是习惯于行政命令,不注重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作风上,主要有虚、俗、假、贪:
“虚”就是浮躁之气,忙于文山会海,开会讲长话、讲空话、讲套话、讲不解决问题的话,发文发长文,发没有质量、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文,不能坚守宁静、潜心做事;“俗”就是庸俗之风,热衷吃喝拉扯、“好人”主义,不敢触及矛盾,不愿“得罪”人;“假”就是诚信缺失,对待群众缺乏真情与耐心,对待客商不能如约兑现承诺;“贪”就是腐败行为,最典型的是官煤勾结和以权谋私。
“9·8”、“6•21”两起矿难,都暴露有领导干部权钱交易、责任缺失的问题。
凡此种种,归根到底,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还存在着不够深入、不够主动、不够自觉的问题。
只有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来思考研究问题,才能有方向之正、思路之正、标准之正、导向之正,才能以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六)正气引领实干,实干彰显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推进 中原 经济区 建设 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