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甘肃省武威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研报告1.docx
- 文档编号:29598857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9.68KB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研报告1.docx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研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甘肃省武威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研报告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甘肃省武威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可研报告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一章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武威市湿地保护与恢复重建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依据: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甘肃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项目范围:
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凉州区、石羊河林业总场
项目规模:
保护湿地面积87767hm2、恢复重建湿地面积13165hm2。
主要完成人工造林15200hm2,其中水源涵养林4800hm2、护岸林1600hm2、库区防护林带1400hm2、防风固沙林7400hm2;封山育林(草)10600hm2,退耕还林(草)3000hm2,退牧还(草)3500hm2
项目投资:
总投资10743.4万元,全部由国家投资
项目效益:
项目的实施,将使武威市的湿地保护和管理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重要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使全社会提高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保护湿地的自觉行动;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和拓展发展前景的养殖、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对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项目建设期限:
2009—2020年。
分二期,一期为2009—2015年,二期为2016—2020年
项目主管单位:
武威市人民政府
项目实施单位:
民勤县、古浪县、天祝县、凉州区人民政府
项目负责人:
雷成云(武威市林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湿地不仅给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显著的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在调节径流、蓄洪防火、控制污染、调节气候、减少土壤侵蚀、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湿地不仅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地。
自然湿地还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许多野生生物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安然生存和繁衍。
湿地以其特有的美学、教育、文化、精神等功能,产生了宗教、民俗、音乐等独特文化。
因此,湿地被称为:
“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我国于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家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并将我国湿地保护合理利用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湿地的保护和恢复,认真履行《湿地公约》,为了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国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实现湿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武威市一些重要湿地区域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由于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已经导致了湿地的严重萎缩和生态退化。
由此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并直接威胁到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冰川、湿地萎缩导致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因此,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有限的物力和财力,在一些重要地区抢救性实施保护和恢复工程,尽快改变局部的生态环境,缓解由于湿地退化导致的生态问题,全面提升湿地保护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维护本地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持续均衡地向下游供水,促进流域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保障区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
武威市是中国北方抗御沙漠化的前沿阵地,是保护欧亚大陆桥畅通无阻的生态要塞。
所属石羊河流域,尤其是处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夹缝的民勤绿洲,就像一把“楔子”卡在两大沙漠之间,阻击着它们的合拢,捍卫着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
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一旦民勤绿洲消失,两大沙漠汇合,河西走廊将被阻断并迅速消失,河西不保,必将危及全国,一旦狭长的河西走廊被拦腰斩断,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亚欧大陆桥将名不副实,内地与新疆只能隔沙相望,古丝绸之路也将不复存在……这将意味着,“戈壁上的一串珍珠”河西走廊将从地图上永远消失,南下沙化的速度将迅速加快,沙尘暴更加肆虐,武威、金昌将最先受害,兰州甚至华北将深受影响,整个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生态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
水是生命之源,维护武威绿洲的繁荣昌盛首要的任务就是保护石羊河流域的生态安全,其湿地保护与恢复直接关系着武威绿洲的兴盛衰败。
(二)项目建设是保障武威绿洲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石羊河流域源头的祁连山冰川湿地及水源涵养林是中部绿洲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供给区,北部防风固沙林是防治沙漠南侵,保障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绿色屏障。
目前,高山冰川湿地保护与恢复、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项目建设旨在通过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建立北部生态绿色屏障,保护绿洲。
此举在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项目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由于长期的风沙侵袭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原因,武威市湿地资源萎缩和退化,直接导致绿洲土地沙化严重,农业生产条件和居民生活环境恶劣,致使该市成为西部较贫穷的地区之一。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境内生态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民群众的贫困局面,天祝县仍为国扶贫困县,古浪县也为省级贫困县,与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着很大差距。
项目实施,旨在通过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保护水源,防沙治沙,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构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四)项目建设是树立全国防沙治沙样板的需要
目前,石羊河流域生态重点治理正处于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有流域内各级党政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当地生态环境有一个彻底的改观,尤其是在防沙治沙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国庆期间视察民勤时指出“要将民勤的生态问题上升到国家意志,把民勤建成全国防沙治沙示范样板”。
多年来,民勤县的治沙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生态状况还比较脆弱,风沙危害并没有彻底根治,仍然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是落实总理指示精神、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县和节水模范县的迫切需要,解决了水这个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民勤、河西乃至全国的干旱、荒漠化问题将不再是一个难题,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民勤的沙化土地治理好了,既为全国荒漠化、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积累了工作经验,又为全国防沙治沙树立了样板。
第三章基本概况
一、自然概况
(一)项目区位置
武威市地处河西走廊东端,地理位置介于东径101°49′-104°43′,北纬36°09′-38°27′,东连兰州,西接金昌,北出内
(二)地质、地貌及气候概况
武威市在自然地理上属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地理景观交汇地带。
除天祝县部分地区属黄河支流金强河、带通河流域外,其余均为内陆河石羊河流域。
境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
武威市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
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多风且多干热风、风沙危害严重。
全境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半湿润区、中部走廊平原温凉干旱区、北部温暖干旱区三个气候区,年降水量110—600mm,年平均气温5—10℃,年蒸发量700—2600mm,干旱指数1—25。
(三)水文及水资源状况
武威市被祁连山冷龙岭--牛头山--雷公山--乌鞘岭—毛毛山分成两个流域,岭脊以东、以南属黄河流域,较大的河流有金强河、石门河、大通河,均汇入黄河,本市利用有限。
岭脊以西、以北属石羊河流域,有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景河。
武威市石羊河流域属区六条山水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9.773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45亿立方米。
石羊河流域山区河流的径流补给主要是降雨,因此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水年内分配基本一致,主汛期7—9月占49.6%,枯季10月至翌年3月占18.49%。
地表年径流总量年际变化不大,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其总量基本稳定,但有下降趋势。
下游民勤盆地地表水源主要来自于中游的退水、余水和上游的洪水。
红崖山断面来水,上世纪五十年代平均年径流为4.6亿m3,现状锐减为不足1.0亿m3。
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多年动态总体特征是地下水位持续性下降。
近20年实测资料对比表明:
武威南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6—7m,下降速率0.31m/a;民勤盆地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0—12m,下降速率0.57m/a,最大下降幅度15—16m。
(四)植被资源
武威市生态地域复杂,植被多样,在植被地理规律和种属地理分布上分异明显,境内平川和山地的植被区系各不相同。
平原荒漠区主要以旱中生、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
南部山地植物主要以阴生、湿生、寒生、寒旱生、中生、旱生植物为主。
荒漠低山丘陵以旱生、超旱生植物为主,种类较为贫乏。
森林植被包括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山杨、红桦、沙枣、胡杨等,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中山带及荒漠河流沿岸;灌丛植被有杜鹃、高山柳、金露梅、柽柳、白刺、梭梭等广泛分布于山区和平原;草原植被由中温型的旱生丛生禾草、寒温型的寒旱生丛生禾草、中温型旱生、丛生禾草—旱生半灌木组成,主要分布于中低山带、中山带和高山带;荒漠植被则广泛分布于中山走廊及北山地区;草甸植被分布于平原和山区;在积水沼泽和土壤过湿环境中分布沼泽植被。
因水热条件的关系,植被在水平分布上自东南向西北,大体为森林、灌丛、草原及荒漠四个植被带。
垂直带谱极其明显:
海拔4000—4500m为高山垫状植被带;3800—4000m为高山草甸植被带;3200—3800m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有高山柳、鬼箭锦鸡儿、金露梅等灌木林生长;山地森林草原带一般分布在2800—3200m,但就分布部位而言,阴坡比阳坡要高出200—300m,阴坡主要树种为青海云杉,阳坡有零星祁连圆柏分布。
这些山地及其植被对径流形成、调蓄河道水量、涵养水源有重要作用。
海拔2300—2800m为山地干草原植被带;2000—2300m为草原化荒漠带,对山地径流的汇集和形成也有一定的作用。
(五)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
据统计,武威市森林总面积为50.53万hm2,其中:
农田防护林3.57万hm2,水源涵养林24.29万hm2、防风固沙林19.23万hm2、其他林3.4万hm2、森林木覆盖率为12.06%。
祁连山森林具有林相整齐、郁闭度大、生长快、阴阳坡分界明显、天然更新良好等特点,树种主要为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油松、红桦、山杨、锦鸡儿、金露梅、高山柳等。
祁连山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维护流域生态平衡和保障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被誉为“天然水库”和“生命之源”。
中下游的森林除农田林网外主要以灌木林为主,主要分布在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与荒漠过渡带。
树种主要以旱生的柽柳、梭梭、白刺、珍珠猪毛菜等为主,并与红砂、禾本科草类、蒿类伴生,灌木主体高度20—250cm,综合盖度为30—65%。
这些灌木林对阻挡风沙、减弱沙尘暴强度、保护绿洲、维护脆弱的荒漠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动物资源
武威市地域辽阔,森林、草原、冰川、河流、水域分布广泛,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构成了古生物界青藏高原生态区系和蒙新高原生态区系。
分布有陆栖动物229种。
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藏野驴、雪豹、野牦牛、白唇鹿、马麝、黑鹳等16种,属国家二类保护的动物有马鹿、盘羊、岩羊、草原雕、蓝马鸡、灰鹤等44种。
(七)矿产资源
武威市湿地中储存有多种矿产资源,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膏、石灰石、萤石、黄金等,储量可观。
(八)旅游资源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有许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
由于独特的生态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旅游观光,诸如天祝三峡、民勤红崖山水库、祁连冰沟河等草原已成为我市最具潜力的旅游名胜区。
二、社会经济状况
武威市辖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三县一区,以农业发展为主。
全市2007年常住总人口190.16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127.41万人,城镇人口62.75万人,城市化率32.35%。
国内生产总值(GDP)187.65亿元,其中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分别为47.96、66.61和73.0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868元,财政收入7.2亿元;工业总产值48.28亿元,农业总产值47.96亿元;粮食总产量96.9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3302元。
武威市已基本形成以凉州区为中心的二元城市发展格局,城镇人口主要集中于凉州区及各县城关镇等。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绿洲承载人口已达每平方公里300人以上,这对于干旱内陆地区来说,人口密度已相当高。
其中从事种植业生产的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7%,第一产业负担人口所占比重大。
武威市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约占12.6%。
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为玉米、大麦、蚕豆、薯类等。
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甜菜等。
以玉米、啤酒大麦、葡萄等生产为基地的农业产业化和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是本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
武威市这座丝绸之路上古老的城市已建设成为甘肃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甘肃省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四章湿地资源概况
据调查和有关资源表明,武威市湿地有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总面积87767h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4%。
其中天然湿地83007hm2,包括冰川1233hm2,永久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8854hm2,高山、灌丛湿地52499hm2,泉源、草本沼泽2016hm2,内陆盐沼18405hm2共5个类别。
人工湿地面积为4760hm2,主要为蓄水区(水库)和灌溉渠系。
一、天然湿地
(一)祁连山冰川
武威市祁连山冰川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区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也即天祝县马牙雪山--乌鞘岭以西--冷龙岭一线,是发源于祁连山大小河流的重要水源,共有大小冰川42条,总面积1233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1.40%。
据有关资料反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属石羊河流域的祁连山冰川尚有141条,面积6482hm2。
近20年来,随着全球性的升温,祁连山冰川大幅缩减,融水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m3。
冰川冰面将继续减薄,冰川的萎缩态势也将继续,预计面积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在2050年前基本消亡。
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6m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雪线年均上升竟达12.5至22.5m。
祁连山冰川已经岌岌可危,并直接危害到石羊河流域来水水源。
保护祁连山冰川及高山湿地,成为武威市生态治理的根本之策。
(二)永久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
武威市境内永久性或间歇性河流湿地面积8854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10.09%。
永久性河流共有9条,水源主要产自祁连山区,是黄河、石羊河两大流域的一级支流。
其中:
金强河、石门河、大通河汇入黄河流域;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景河汇入石羊河流域。
间歇性河流(或称季节性河流)水源主要由自然降雨补给,一般仅在夏秋季节进入汛期才有洪水下泄,年积水约80—120天,主要分布在流域中游。
(三)高山灌丛、草甸湿地
主要分布在祁连山高山地带,生长植物主要以珠芽蓼、香青、高山龙胆、红花绿绒蒿、羽叶点地梅、金露梅等,面积大、分布广。
主要有高山沼泽化草甸和高山灌丛湿地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52499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59.82%。
行政区域上主要分布在天祝、古浪、凉州三县(区),其中天祝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
(四)泉源、草本沼泽湿地
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的河滩地,诸如凉州区金羊镇以北的泉源地带,水源为地下水和天然降水,生长的植物主要以苔草为主。
总面积为2016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2.30%。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凉州区金羊镇以北的泉源地带保存数量尚多,主要为石羊河流域下游农田在旱时提供灌溉用水,进入九十年代后,逐步萎缩退化,目前大部分已开垦用作农地,基本无泉水溢出。
(五)内陆盐沼
主要分布在石羊河流域下游泉水溢出带和河流、渠系的退水区域。
诸如民勤县青土湖、南湖和凉州区邓马营湖,植物由一年生和多年生耐盐植物群落组成,代表种有柽柳、盐爪爪、碱蓬等,土壤为重盐碱潮土。
面积为18405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20.97%。
二十世纪初期,石羊河流域尾闾的青土湖(即湖区),水域面积大约120km2,芦苇丛生,碧波荡漾,环境优美。
随着流域人口的增长和灌溉农业的发展,青土湖水域面积逐渐萎缩。
四十年代末,水域面积尚有约70km2,五十年代中后期,水域面积快速缩小,1959年青土湖完全干涸。
七十年代,国家出版的五万分之一地图上已无青土湖一名。
昔日“碧波荡漾,芦苇丛生,野鸭成群,游鱼无数”的石羊河尾闾青土湖,已成了沙漠大举入侵绿洲的通途。
二、人工湿地
(一)蓄水区(水库)
系指境内用于农业灌溉蓄水库,武威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13座,蓄水量2.35亿立方米,蓄水区面积3431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3.91%。
(二)灌溉渠系
仅指主要的灌溉干支渠,全市总面积1329hm2,占全市湿地总面积的1.51%。
渠系在全市范围均有分布,凉州区灌溉渠系建设相对其他县较为完备。
第五章湿地保护与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湿地资源管理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工作,需由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而建立各种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之一。
虽然武威市由于人口密度大,人为活动频繁,水资源利用率高,造成天然湿地严重萎缩和生态退化,也无专门的湿地保护区及管理机构。
但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林业生态建设战略方针不动摇,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严管林”的要求,大力保护森林资源,积极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再加之目前实施的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作,使包括湿地保护与恢复在内的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武威市湿地面积占全市湿地面积和国土面积的比例,还是相当的小,湿地还未得到有效保护。
因此,保护湿地和建立湿地保护区任重道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
目前,武威市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上,尚未有一个专门的行政协调机构,对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不能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
如一些湿地,在开发时不考虑湿地生态的长远效益,只注意短期效应,忽视了湿地保护,造成了保护与开发脱节。
因此,急需建立一个综合协调部门,统一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做到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湿地资源。
(二)基础研究薄弱,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
武威市目前对湿地的结构、功能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各种资源的研究处于停滞阶段,严重影响了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加之技术、手段的落后,使湿地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三)资金缺乏
湿地保护、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资金严重不足。
由于湿地保护缺乏专项经费,用于人员培训、队伍建设、湿地资源的详细调查研究等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一些保护措施无法落实。
(四)宣传、教育落后
湿地保护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上各个国家的重视,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宣传、保护本国的湿地,推行生态人文建设。
湿地作为武威市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的支柱体系,近年来,虽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但由于资金的缺乏,制约了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使该项工作处于滞后状态。
因此,宣传普及关于湿地保护的知识,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是本市湿地保护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六章指导思想和编制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为依据,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生态功能为中心,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为重点,以促进湿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紧紧依靠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力量,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努力实现湿地保护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原则
(一)以生态效益为重点,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二)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分步实施;
(四)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吸收国内外湿地保护与管理经验,加强湿地研究和生态新技术在湿地保护中的应用;
(五)充分利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为开展湿地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三、编制依据
1、国际《湿地公约》;
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纲要》;
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3—203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50号)
7、《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本);
8、《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
9、《甘肃省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
10、国家林业局颁布的《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
11、《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
12、《甘肃省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
13、《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第七章建设方案
一、奋斗目标
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旨在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等措施,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武威市自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通过补充湿地生态用水、污染控制以及对退化湿地的全面恢复和治理,使丧失的湿地面积得到较大恢复,使湿地生态系统进入一种良性状态。
一期保护面积达到现有湿地总面积的60%,恢复重建湿地面积17553hm2;二期保护面积达到现有湿地总面积的40%,使现有87767hm2天然湿地得到全面保护;恢复重建湿地面积13165hm2,使湿地面积达到118485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1%。
同时,通过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以及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宣教培训、科学研究、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武威市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从而使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福当代,惠及子孙。
二、建设范围与期限
(一)建设范围
项目建设涉及武威市属区黄河、石羊河两大流域,辖天祝县、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三县一区。
(二)实施期限
2009—2020年,项目实施基本与《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同步,总体分为两个阶段,即一期为2005—2015年,二期为2016—2020年。
三、总体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分区实施”的建设原则,根据武威市湿地不同区域的自然、水文和地质特性,以及湿地功能、保护和合理利用途径,湿地管理区域的连续性、实际性和可操作性等要求,将武威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区划分为祁连山冰川湿地区、高山灌丛草甸湿地区和石羊河流域湿地区三大区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甘肃省 武威市 湿地 保护 恢复 项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