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
- 文档编号:29598335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112.64KB
届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
《届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科版生态工程单元测试
生态工程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 )
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
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
D.延长食物链,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
【答案】D
【解析】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分层多级利用,A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可以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C错误;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增加了能量利用的环节,提高了人类对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不是提高整个系统对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农业工程
【名师点睛】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各地可以照搬
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
C.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完全相同
D.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在于恢复生态
【答案】B
【解析】窦店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是一个样板,但不一定适合各个地方,故各地不能照搬,A错误;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但能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类,B正确;不同的生态工程体现的原理不完全相同,C错误;生态工程建设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D错误。
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窦店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
B.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了
D.我国的生态工程应该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答案】A
【解析】北京郊区窦店村的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工程,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实现垃圾分类处理,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体现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错误;对湿地的恢复,要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功能,C错误;生态工程应该以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D错误。
4.下列措施最可能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相符的是()。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小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多于生物固定的氮素
【答案】C
【解析】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是人们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一个基本要求,不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存及其稳定性。
农田施用化肥,人工鱼塘养鱼喂饲料属正常现象,农田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会影响农田的土壤肥力,导致土壤缺氮,影响再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C。
5.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
C.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原理及其利用,要求考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并能利用相关原理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生态问题。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A正确;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B正确;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依据的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对湿地的恢复,既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还可以进行合理的开放利用,D错误。
【点睛】巧记六类生态工程实例中所遵循的原理:
(1)在六类生态工程实例中除“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外,其余五大生态工程均涉及“整体性”原理。
(2)除“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及“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外,均涉及“协调与平衡”原理。
(3)只有“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涉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4)只有“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及“大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涉及“物种多样性”原理。
(5)只有“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及“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涉及“工程学”原理。
6.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
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D.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考查对生态工程特点和原理的理解,解答此题,应在区分生态工程不同原理的基础上,判断各实例遵循的原理。
【详解】
生态工程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A项正确;我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将不同生态系统组合起来,实现了“1+1>2”,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B项正确;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C项错误;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D项正确。
【点睛】
整体性原理≠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1)整体性原理:
人类处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而成的巨大系统中。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2)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7.“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答案】C
【解析】A、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生物成分外还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B、生态农业只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是循环利用,因为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B错误;C、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C正确;D、该生态系统需要外部投入,D错误。
故选:
C。
【考点定位】生态农业工程。
本题以“猪一沼一茶”生态农业模式为素材,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农业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识记生态农业的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8.我国西北土地沙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
【答案】B
【解析】整体性原理:
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A错误;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而超载放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草地退化,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C错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D错误。
9.下图为“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
B.实现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该模式遵循系统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D.鱼摄入猪的粪便,能量就由猪流入鱼
【答案】C
【解析】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不能实现循环利用,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项、B项错误;该模式遵循系统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提高了系统生产力,C项正确;猪的粪便中含有甘蔗的遗体,而不是猪的遗体,D项错误。
10.为了改善环境,向某降雨量少的地区强行移栽大量的杨树,结果造成了杨树生长不适,这种做法违背了生态工程的
A.物种多样性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协调与平衡原理D.整体性原理
【答案】C
【解析】向某降雨量少的地区强行移栽大量的杨树,没有考虑树种的适应性问题,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
11.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能够利用农作物的秸秆中有机物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A项正确;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B项正确;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被植物吸收利用,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C项错误;沼气池中的微生物营腐生生活,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2.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技术,将植物所含的有机物加工为生物柴油(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化合物),部分代替化石燃料。
这种做法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同时也可能缓解()
A.温室效应B.臭氧层破坏
C.酸雨D.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C
【解析】生物柴油中无硫氮等,因此燃烧后的产物是CO2、H2O,无参与酸雨形成的成分。
13.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
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的是()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
②个别与特殊原理
③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④整体性原理
⑤能量循环流动原理
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⑦因地制宜原理
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⑧D.②③④⑥⑦
【答案】B
【解析】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包括: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③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14.如图是“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图,对“桑基鱼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B.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需要不断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
D.其中鱼的摄入量来自蚕和猪的同化量
【答案】C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使用,A错误;“桑基鱼塘”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B错误;能量流动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所以需要不断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正确;鱼的摄入量来自蚕和猪的粪便,而粪便不属于蚕和猪的同化量,D错误。
15.下图概括的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答案】D
【解析】该图反映了系统学与工程学中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通过改变或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16.在我国闽东南地区试验了一种“果树—牧草—禽畜—食用菌—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
A.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B.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在沼气使用过程中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因而不需外部能量投入
【答案】B
【解析】该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能够使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7.下列措施不适合用于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是()
A.机械法整平压实土地
B.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
C.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
D.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为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因此适于采取机械方法整平压实土地,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人工制造表土,进而植树种草等措施,但这些措施与题意不符,A、B、C三项均错误;矿区废弃地的土地条件极端恶劣,甚至有严重金属污染,植被难以恢复而农作物更难以生长,不适宜开发农田,广种农作物,增加农民收入,与题意相符,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的是()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
②个别与特殊原理
③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④整体性原理
⑤能量循环流动原理
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⑦因地制宜原理
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A.①②⑤⑦⑧B.①③④⑥⑧
C.①③④⑤⑧D.②③④⑥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
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
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
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包括:
①协调与平衡原理、③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④整体性原理、⑥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⑧物种多样性原理.
故选:
B.
考点:
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19.下列实例与其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A.合理放牧——协调与平衡B.天然混合林——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C.农作物合理密植——物种多样性原理D.无废弃物农业——整体性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合理放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A正确;天然混合林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故B错误;农作物合理密植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故C错误;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大型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要改变当地原有生态环境,对生物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很快形成新的物种,所以对生物的进化是有利的
B.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率
C.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
D.利用水力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大型水利工程可能使生物产生地理隔离,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故A错;原来的平原变成了湖泊,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率,故B正确;生态系统中如果没有信息传递,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就不能顺利进行,故C正确;利用水利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以降低工业CO2的产生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和整体性原理
B.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系统整体性原理的典型实例
C.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D.“环境友好技术”及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可以减少城市污染的产出
【答案】B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人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在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与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即要遵循整体性的原理,A正确;我国南方水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及物质循环再生等多种原理,B错误;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C正确;城市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因此,对城市环境的治理要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来考虑,即用生态工程的方法对城市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在城市规划和布局方面,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合理分布工业区、居住区、生态绿地等,其次是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以减少污染的产出;采用各种手段治理污染,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例如采用浮床工艺法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对于汽车上路、造纸厂、酒厂生产应控制,或对其污染物进行治理,D正确。
22.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选项
有关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A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遵循系统整体性原理
C
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糖模式
遵循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与平衡原理
A.AB.BC.CD.D
【答案】B
【解析】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项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由于没有考虑农民的生计问题,违反了整体性原理,B项错误;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糖模式通过把多个单个的生产系统优化组合,提高了生产力,反映了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C项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项正确。
23.《四千年的农民》一书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
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
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④使农作物更好地利用土壤有机物中的能量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无废弃物农业”能改善土壤结构,①正确;②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等措施能培育土壤微生物,②正确;③“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的循环利用,③正确;④“无废弃物农业”不会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④错误;综上分析,正确选项是C。
【点睛】国农民实现的“无废弃物农业”能改善土壤的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的循环利用,,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4.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
【答案】D
【解析】无废弃物农业使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A正确;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使物种数目增加,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是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C正确;前面造林,后面砍林是违反了整体性原理,D错误。
2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此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改善生态环境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开展生态旅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西部大开发,环保先行”,所以在此战略中提出了“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两项重要内容,A正确。
考点:
生态环境的保护
26.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B.我国南方水网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只体现了系统整体性的原理
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D.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答案】B
【解析】
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性原理等;林业工程建设时要考虑整体性原理,防止“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无废弃物农业”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7.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的是( )。
A.沼气工程B.桑基鱼塘C.长江两岸加固河堤D.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只有C不符合。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难度较小。
28.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措施是( )。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
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
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
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则,酸雨气候已成全球问题,不可能由一个国家单独治理完成,同时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实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29.生物炭是指利用炭化技术使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富碳产物。
科研人员以玉米秸秆(生物炭原材料)、北方粳稻为材料进行实验。
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
处理方式
北方粳稻不同发育期的根鲜重(g)
分蘖期
拔节期
抽穗期
灌浆期
Ⅰ
?
28.12
48.99
62.36
63.06
Ⅱ
每千克干土加10g生物炭
50.86
49.97
71.09
69.91
Ⅲ
每千克干土加20g生物炭
37.63
51.33
69.79
64.12
Ⅳ
每千克干土加40g生物炭
35.10
55.07
67.55
71.47
(1)选择___________的北方粳稻,移栽至各组土壤中进行实验。
其中,Ⅰ组为对照组,处理方式为___________。
(2)与Ⅰ组相比,___________期,生物炭对根鲜重的促进作用最大,该时期___________组实验的处理方式对根鲜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3)生物炭本身质轻、多孔,施入土壤后可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它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浙科版 生态工程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