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docx
- 文档编号:29597760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32KB
春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docx
《春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北师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总复习
总 复 习
第1课时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内容及第92页“练习”数与代数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能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归纳、整理和应用。
【教学重点】
提高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归纳、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1.先想一想第一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
再看教材,看看教材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对比一下,自己想的和教材上安排的顺序一致吗?
2.看例题。
看看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
例题后面有哪些练习?
你认为哪几个例题是解释同一个内容的?
这些内容你理解了吗?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
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班级进行交流,教师寻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利用实物展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然后大家对展示的作品给予适当的评价。
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展示给学生。
根据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地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
3.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
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以向同伴介绍的?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师:
看来大家已经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系统地掌握了,下面请大家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家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自己的方法,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
三、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复习除法竖式及余数的含义。
(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计算复习。
(用竖式计算)
56÷7 50÷6 83÷9 78÷8
(1)指4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集体订正,指名讲算理。
小节:
余数要比除数小,写竖式时注意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特别是商的位置。
3.解决问题。
(1)我们班有51人,平均分成8组,每组几人?
还剩几人?
(2)我们班有51人,每组8人,平均分成几组?
还剩几人?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3)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复习。
(4)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复习。
四、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第1~3题。
五、课堂总结,提出质疑
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
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哪些地方是最容易出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除数
进一法,去尾法
找规律,看余数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经过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一定的想法之后的合作探究才更加有效。
[不足之处] 教师评价力度不够。
[再教设计] 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第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内容及第92页“练习”数与代数第4~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万以内的数,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教学难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
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
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
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
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
为什么?
(2)小结:
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
比如:
计数单位“个”所占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占的位置就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3)提问:
这个数位顺序表,你们能记住吗?
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
第2位是什么位?
第4位呢?
第5位呢?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
(可任意组合)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
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是不行的,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总结: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大。
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92页“练习”数与代数第4~8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
……万 千 百 十 个
数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写数 读数 比较大小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明确复习要点,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措施。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探求问题答案,通过回顾、反思、总结,逐步领悟数学问题的规律性,进而加深对方法、技巧的认识。
[不足之处] 本节课设计的内容稍多,结果是知识点梳理完了,但知识的应用没有完成。
[再教设计] 教师在设计复习课的时候,要注意把握重点,抓住易错处,不能像新课那样面面俱到,在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地复习后,根据复习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既感受到获取数学知识的愉悦,又增强了复习的效果。
第3课时 多位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页内容及第92页“练习”数与代数第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口算、笔算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口算、竖式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会估计物体数目。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口算、竖式笔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多位数加减法
1.口算加减法。
2.计算的方法。
(1)估算。
把三位数估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竖式计算。
加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十。
(3)验算。
加法:
减法验算,或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减法:
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3.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
学生小组讨论,发表看法。
二、巩固练习
1.填空题。
(1)笔算加减法时,注意相同数位要( )。
(2)甲数是700,乙数是125,这两个数的和是( ),差是( )。
(3)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的和是( ),差是( )。
2.计算题。
教材第93页“练习”第9题(计时计算)。
三、拓展练习
1.水果店原来有123千克苹果,又运来589千克,现在有多少千克苹果?
2.火车上有乘客803人,到了一站后,下车320人,上车412人,火车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3.图书馆有故事书345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112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故事书和科技书一共有多少本?
4.教材第93页“练习”第10题。
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多位数加减法
计算:
口算 竖式 验算
注意什么?
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本节课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层次的练习,并在练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解题方法,找到最优方案。
2.许多学生出现错误,是由于计算的过程不规范,不仔细造成的。
本节课教师加强规范要求,严把过程关。
[不足之处] 在估算过程中,将三位数估成几百几十的数或整百数时总是出错,有些学生对估数的方法还是不理解。
[再教设计] 平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估算能力还是要加强训练。
其实仔细想想,学生的很多错误还是粗心造成的,平时在练习与作业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与习惯的培养,努力改进不良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第4课时 长度单位、方向与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及第92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1~4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八个方向,能正确介绍路线。
2.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3.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4.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
描述路线。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二、方向与位置
我们学习了哪些方向?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三、基础练习
1.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2)格尺上1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用( )表示,每一大格的长度是1( )。
(3)10厘米就是( )分米,分米用( )表示。
(4)1000米就是1( ),用字母( )表示。
(5)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1题。
(6)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2题。
2.比一比。
80千米( )8000米 9分米( )3米
5厘米( )50毫米28毫米( )6厘米
500毫米( )50厘米6米( )58分米
1米50厘米( )1米5分米80厘米( )700毫米
90分米( )9米300分米( )300厘米
3.填合适的单位。
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4题。
4.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身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00米。
( )
5.量一量。
教材第95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3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方向与位置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八个方向:
东、南、西、北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不是学不好,而是由于个性的学习心理、特点、品质造成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度差、反应慢、遗忘快等现象。
在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中,我特意安排了互助小组,特别为学困生准备了优等生的指导,让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不足之处] 由于平时对辨认方向的问题练习较少,导致少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辨认方向问题上经常出错。
[再教设计] 1.重视生活经验,培养空间观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数学学习中,联系得越紧密,越是记得牢,学得快。
”空间感的形成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对图形的感受与空间存在的几何图形建立联系。
2.通过操作实践,增强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操作活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积累丰富的空间感知,为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打好基础。
第5课时 角、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图形与几何部分内容及第92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5~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和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3.认识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用点子图(格子图)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图形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角
1.特点:
一个顶点、两条边。
2.分类。
锐角:
比直角小。
直角:
三角板上有一个直角。
钝角:
比直角大。
3.判断角的方法。
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二、复习四边形
1.长方形特点。
(1)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在一个长方形中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正方形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特点。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三、基础练习
1.一个角有( )个顶点,红领巾有( )个角。
2.所有三角形都有( )个角,( )条边。
3.( )和( )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4.正方形的( )边都相等,长方形( )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
5.把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6.教材第95页“练习”图形与几何第5~7题。
四、变式练习
1.判断。
(1)用放大镜看直角,直角变大。
( )
(2)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 )
(3)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
(4)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只有两个角是直角。
( )
(5)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对边相等。
( )
2.解决问题。
在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操作题。
(1)在点子图中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以给出的点为顶点,画一个锐角。
(3)在给定的边上画一个钝角。
五、课堂总结
谈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角、图形的认识
直角 锐角 钝角
长方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在练习的设计中选择学生平时出错较多和体现典型解题思路的习题,注意问题的综合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既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足之处] 复习方式比较死板,学生复习积极性不高。
[再教设计] 1.课堂上运用多种复习方式,如:
创设故事情境、小比赛、争当小老师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及时指导学生一些学习方法。
如:
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等。
第6课时 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页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及第92页“练习”统计与概率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统计的必要性,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描述、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数据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彩色小圆片。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你知道还有谁和你是同一天过生日吗?
你想知道哪个月份过生日的人最多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统计我们班同学的生日情况。
二、实践操作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知识,不仅知道了怎样收集数据,还学习了很多统计的方法,下面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统计同学们的生日情况?
1.小组交流。
先收集同学们的生日数据,(同学们可以用写字条的方式,由小组长收集交给老师,也可以组长举手统计……)
再整理数据,(举手统计、画正字统计、画其他符号统计等)
最后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方便大家共同整理,老师把12个月的表格贴到黑板上。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2.贴一贴。
说出自己的生日月份,到组长处取彩色小圆片,并贴到表格中对应的位置。
3.整理数据。
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结果。
4.说一说。
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6页“练习”统计与概率第1题。
2.教材第96页“练习”统计与概率第2题。
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3.教材第96页“练习”统计与概率第3题。
能够准确写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4.下面是丁丁小组14名同学喜欢看的漫画书统计情况:
《西游记》
《熊出没》
《喜羊羊和灰太狼》
3人
5人
( )人
(1)补充完成表格。
(2)看了上面的表格,你知道喜欢看( )的人最多,喜欢看( )的人最少。
(3)买一本《熊出没》9元,买6本需要( )元。
(4)买一本《西游记》要18元,买一本《喜羊羊和灰太狼》要9元,买一本《熊出没》9元,丁丁带了40元去买这三本漫画书各一本,他的钱够吗?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全班同学生日情况统计表
(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的复习过程中,教师没有仅仅局限于掌握简单的统计方法上,而是着眼于让学生感受统计问题的产生,体验统计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很广,在解决问题时,也很有主见。
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变成了主角,而老师仅仅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做到让生动的教材变成了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数学。
[不足之处] 时间稍稍有些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广度不够大。
[再教设计] 在进行知识梳理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有哪些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再交流互动,答疑解惑,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北师版 数学 年级 下册 教案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