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选题之直击中考.docx
- 文档编号:29597420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57.10KB
重难点选题之直击中考.docx
《重难点选题之直击中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难点选题之直击中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难点选题之直击中考
重难点选题之直击中考
一、技巧计算
25.配制一定量某植物营养液。
已知该营养液中需要钾元素78g,氮元素70g,则需要KNO3和NH4NO3的质量分别为
A.101g和400gB.202g和200gC.202g和400gD.202g和120g
25.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71B.2﹕71C.1﹕79D.2﹕79
25.肾病患者需要食用低钠盐的食品。
目前,市场供应的低钠盐多为苹果酸钠盐(C4H5O5Na)。
每日食用5g苹果酸钠盐,人体摄入的钠元素质量仅为等量食盐中钠元素质量的
A.18.7%B.26.7%C.37.5%D.43.1%
25.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
若将此样品1g放入100g3.65%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残余的酸再用10g30.9%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
A.5.85gB4..52gC.2.62gD.1.33g
二、金属专题
29.(7分)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
(1)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制水龙头
D.黄金饰品
C.铝制易拉罐
B.铜制火锅
(2)铁制品容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
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化学小组在实验结束后,进行了如下废液处理:
①步骤Ⅰ中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②写出II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③滤液中的溶质组成是(写出所有可能)。
29.(8分)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汽车进入家庭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①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隔绝空气中的。
②制造汽车需要大量钢铁,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反应初期可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这是因为(填化学方程式)的缘故;反应进行一会儿,又可以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分别用下列一种试剂就能直接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填字母序号)。
A.硫酸铝溶液B.硫酸亚铁溶液C.硫酸铜溶液D.稀硫酸
(3)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后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29.(6分)某化学活动小组探究金属的反应规律。
【探究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右图所示实验。
已知:
试管内的镁条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状、大小相同;同时加入等质量和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甲中反应方程式为。
(1)若比较镁和铁的金属活动性,观察到的现象是;
(2)若比较相同时间内镁、铁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热量的多少,长颈漏斗中的现象是;
(3)若实验所用的金属均过量,则甲装置中产生的H2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装置中产生的H2质量。
【探究二】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
,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可能含有铁和镁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亚铁
29某校“我与化学”活动小组通过查舞资料了解到,我国超市每年消耗约40万吨
塑料袋。
假定这些使用后的废塑料袋都通过焚烧处理。
将排放大量CO2。
该活动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测量一定质量塑料袋燃烧后产生的CO2的质量。
(1)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装置Ⅰ的小烧杯中加入足量H2O2和催化剂.可持续产生O2供塑料袋充分燃烧,产
生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塑料袋燃尽,装置Ⅰ逐渐冷却时,装置Ⅱ中液体也不易倒吸进入装置Ⅰ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目的,需要称量的是_________。
A.实验前塑料袋的质量
B.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Ⅱ的质量
C.实验前和实验后装置Ⅲ的质量
三.推断题
30.(6分)以下为初
中化学常见物质,由H、C、O、Cl、Na、Ca、Cu、Fe中的元素组成。
。
(1)利用图一进行实验
①若B为不溶水的白色粉末,将A溶液滴入后产生气泡,则B的化学式为;
②若将A溶液滴入到C粉末中,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将蓝色D溶液滴入到E粉末中,可观察到溶液变为浅绿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利用图二进行实验
挤压胶头滴管将F溶液滴入到盛有H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气球胀大,得到K溶液,K溶液可继续与H反应生成M,其中K与M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利用图三进行实验——“发射火箭”
表演时,挤压胶头滴管,套着塑料火箭的轻质细木棒向上冲出,完成发射。
则锥形瓶中的固体和胶头滴管中的液体可能是上述物质中的:
序号
物质
①
②
③
④
⑤
液体
固体
30.(6分)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相互反应关系如下图,“→”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反应关系。
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1)若甲、乙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且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乙的化学式为;甲生成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丙、丁、戊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且只有一种元
素相同,丙和丁反应会产生气体。
请写出丙和戊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乙为一种气体灭火剂,丙和戊含有三种相同元素,则丙和戊的化学式分别为、;若丁由两种元素组成,则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6分)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是由H、C、O、Na、Cl、Ca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均小于100。
(1)取少量A的无色溶液,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A的水溶液呈____性。
(2)向上述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气体B,无浑浊现象,且反应后溶液仍为蓝色。
(3)向
(2)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C的溶液,出现浑浊现象。
过滤后,滤液仍为蓝色。
由此推断,A物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产生浑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4)向滤液中加入D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红色。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指示剂除外)。
30.(7分)A~H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
请结合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A在标准状况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A的化学式是_____;A、B、C中含有同一种元素,C→B溶液呈黄色,由此推断与C反应生成B的物质是_____。
(2)D为气体单质,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工业常用G→F反应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4)E→H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体体积与所加稀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写出E→H的化学方程式_____;
F→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0.(4分)A、B、C、D、E、F分别是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种。
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应用是。
(2)E与F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3)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B能转化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综合实验
32.(6分)煤炉燃烧正旺时,蜂窝煤的每个小孔中都会有一个蓝色的火苗在跳动,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
(1)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红上网查阅资料得知:
二氧化碳与红热的碳反应也会产生一氧化碳。
小红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①A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E装置中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
③H中氧化铁被冶炼成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F和I中盛有的药品完全
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ABCD
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填序号)。
a.烧碱溶液b.浓硫酸
若取1.6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g,装置D增重2.2g。
则气体X的组成是。
32.(5分)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
Cl2+H2O=====HCl+HClO(次氯酸)右图是探究物质漂白性(使有色物质褪色)的实验。
(1)图中实验的现象为B中布条褪色而A中布条不褪色,由此可推测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可能有。
若要证明只有次氯酸有漂白性,还需补做相关的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C烧杯中装有溶液。
(2)工业上常把氯气(Cl2)通入石灰乳(熟石灰和水混合),经过滤、干燥等一系列处理后制得漂白粉固体。
请推断漂白粉固体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
(用化学式表示)
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23456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2HCl=2NaCl+SO2↑+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溶液。
实验2
均产生白色沉淀
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
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32.(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1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打开止水夹和,关闭,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五.探究实验
33.(6分)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物质。
调查研究:
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
小芳同学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
取五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五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
五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E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
取B、C、D的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只有B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3:
取A、C、D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A、C显红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1得出E为。
(2)步骤3中,D的现象是。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其余四种白色粉末有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4)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反思:
“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小芳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33.(6分)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物质。
调查研究:
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
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
小芳同学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
取五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五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mL,振荡后静置。
五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E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
取B、C、D的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只有B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3:
取A、C、D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A、C显红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1得出E为。
(2)步骤3中,D的现象是。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其余四种白色粉末有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4)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反思:
“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小芳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33.(7分)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之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CO2===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
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
于是同学们展开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室温下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Ba2+
Ca2+
Na+
Cu2+
OH–
溶
微
溶
不
CO32-
不
不
溶
不
Cl-
溶
溶
溶
溶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②、C③NaOH、C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
取少量产物于试管中,加适量水中,振荡,静止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炭
(2)
取
(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
(3)
【验证猜想】(最终猜想④是正确的)
催化剂
△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试剂的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与(3)中所加不同种类的试剂)。
【结论】猜想④正确。
金属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33.(7分)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甲同学认为:
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
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
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
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
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B.观察颜色C.加水溶解D.利用溶解性
六综合计算
35.(3分)在完成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后,废液桶中倾倒了含有较多盐酸的混合溶液。
为避免酸液污染环境,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取废液6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
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不考虑CO2溶于水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1)通过右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g时,废液中的盐酸恰好处理完。
(2)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35.(3分)某白色粉末为碳酸钠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取20.6g该样品,放入盛有200g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固体完全消失,烧杯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1.8g,并且测得该溶液pH为7。
计算:
(1)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2)把所得溶液蒸干,得到固体22.8g(不考虑损耗),请计算该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35.(3分)某合金可能由铜与镁、锌中的一种组成,现欲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取该合金样品30g放入烧杯中,让后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依次加入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
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
(1)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2)该合金除铜外,另一种金属是。
(写出过程)
(3)第三次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5.(3分)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的质量分数,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
取12.5g样品研碎放入烧杯中,每次加入20.8g稀盐酸后并用电子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加入稀盐酸次数
1
2
3
4
5
烧杯及所称物质总质量/g
72.2
91.9
111.6
131.3
152.1
请计算:
(1)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烧杯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5.有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取出20g溶液,加入足量的锌粒。
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气为0.02g。
①计算20g溶液中H2SO4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②计算并在新标签的横线上填写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难点 选题 直击 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