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9597418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38.73KB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x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练习题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吴成宝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的教育学专著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B、《学记》
C、《论语》D、《孟子》
2、一般认为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学科阶段的是()
A、洛克的《教育漫论》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
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到后人称他是传统派代表的是()
A、赫尔巴特B、杜威
C、赞可夫D、凯洛夫
4、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著作是()
A、布鲁纳《教育过程》B、凯洛夫《教育学》
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D、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
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洛克B、卢梭
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
6、我国第一个建立并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D、壬寅学制
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
A、孔子B、柏拉图
C、亚里西多得D、苏格拉底
二、简答题
1、什么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产生于哪个社会?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有何趋势?
3、什么是六艺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有何特征?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有何特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B
B
A
C
A
B
D
二、简答题(只提供答题要点)
1、什么是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产生于哪个社会?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据历史记载,中国早在4000多年以前的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当时有痒、序、校之说。
2、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有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元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3、什么是六艺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有何特征?
(1)、六艺教育由六门课程组成:
一是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二是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三是射,包括射技教育;四是御,即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五是书,包括学字习写的书写教育;六是数,即简单数量计算的教育。
(2)、古代教育有以下特点:
①阶段性②道德性③专制性④刻板性⑤教育的象征性。
4、20世纪以后的教育有何特点?
(1)、终身教育
(2)、全民教育(3)、民主化(4)、多元化(5)、现代化。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
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
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物界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D、动物本能
3、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建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
A、教馆与学馆B、崇文馆与弘文馆
C、文馆与武馆D、书学馆与算术馆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A、决定作用B、加速作用
C、延缓作用D、加速或延缓作用
6、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
A、内容与制度B、政治方向与思想意识倾向
C、教师队伍建设D、教学质量和水平
7、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
A、方向B、性质
C、人才标准D、规模与建设
8、世界上最早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人物是()
A、洛克B、杜威
C、赫尔巴特D、舒尔茨
二、判断题
1、教育总是以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为根本宗旨。
()
2、教育有相对的独立性,其发展的规模和建设不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
3、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不会影响或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5、教育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
6、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
7、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它以传递传统文化为己任。
()
8、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反映。
()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何区别?
5、学校文化有何特性?
四、论述题
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A
C
B
B
D
B
D
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
×
√
×
√
√
√
√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B.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C.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A.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和任务。
(2)、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
有两种表现:
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的教育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水平下,由于文化、社会转型或传统的影响。
其教育思想的内容、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归根揭底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4、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何区别?
(1)、传统的学校教育是“金子塔型”的等级制度教育,网络教育都是“平等的”开发式教育。
(2)、传统的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为严格意义上的年龄段教育,而网络教育是“跨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着时空限制,而网络教育是跨时空的教育。
5、学校文化有何特性?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传统为己任;
(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四、论述题
运用教育基本规律分析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
因为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巨大的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性作用,正是由于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所以,我国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下列哪两个方面的典型特征()
A、生理和心理B、情感和意识
C、性格与情感D、气质与性格
2、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A、童年期B、少年期
C、青年早期D、青年晚期
3、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身心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初中阶段相当于()
A、幼儿期B、童年期
C、少年期D、青年期
4、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B、荀子
C、墨子D、孟子
5、在世界史比较有影响的外铄论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华生
C、杜威D、格塞尔
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规律哪一个决定了教育工作者必须因材施教()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二、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一般有哪些规律?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各起什么作用?
3、教育应怎样发展人的个性?
4、初中教育阶段在促进少年期身心发展方面的具体任务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发展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A
B
C
D
B
D
二、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一般有哪些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各起什么作用?
(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B.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的发展程度和特点;
B.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环境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A、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B、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C.人在接受环境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A、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C、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也有延时的价值;
D、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性的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
3、教育应怎样发展人的个性?
发展个性,要在人的共同性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生命的个性价值与社会价值。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实质和真谛。
4、初中教育阶段在促进少年期身心发展方面的具体任务表现在哪些方面?
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时期身心发展发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给少年独立性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1)、在身体发展发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2)、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3)、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检。
(4)、在自我能力发面,要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第四章教育目的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
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旧的社会分工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剥削
3、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根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D、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
4、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A、机器大工业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市场经济
5、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B、增强学生体质
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D、输送运动员
6、美育又可以叫做()
A、艺术教育B、情感教育
C、审美教育D、美学教育
7、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课外体育锻炼B、课间操
C、体育课D、运动会
8、在我国的教育方针中,首次提出素质教育的文件是()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D、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A、赫尔巴特B、席勒
C、卢梭D、孔子
10、明确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目的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1、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二、判断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
2、明确教育目的,就是要明确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根本问题。
()
3、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
4、教育目的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辩证统一的关系的反映()
5、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完全放弃考试。
()
6、不存在没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3、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4、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5、普通中学生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第四章教育目的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A
A
B
B
C
C
D
B
C
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
√
×
√
×
√
三、简答题
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第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或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实施素质教育为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
(1)、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2)、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前列。
作为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具体地理解: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4、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5、普通中学生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动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对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特别保护是()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
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2、未成年学生享有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是()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重权
C、人身权和受教育权D、隐私权
3、马卡连柯认为,适宜作为“教育主体”的是()
A、学生主体B、学生集体
C、教师个体D、教师集体
4、教师的天职是()
A、爱事业B、爱学生
C、爱家庭D、爱社会
5、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根本依据是()
A、班级升学率B、教师讲课水平
C、教师科研水平D、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6、“没有英雄的时代也很难造就一代英雄”是强调()
A、教师的权威B、榜样的作用
C、领导的权威D、社会的作用
7、在教师的职业素质中,作为精神素质对外作用的中介和桥梁是()
A、教师的职业心理倾向B、教师的职业知识
C、教师的职业能力D、教师的职业技能
8、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是()
A、恪尽职守B、依法执教
C、廉洁从政D、热爱学生
9、职业道德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A、终身性B、自觉性和习惯性
C、多变性D、稳定性
10、教师职业劳动的双重任务是()
A、再现和创造B、生产和再生产
C、教书育人D、教育和科研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交往能力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D、学习能力
1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A、教书育人B、献身精神
C、廉洁从教D、为人师表
二、判断题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
2、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
3、教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按其职业道德的要求行事就可以了。
()
4、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就可以当老师。
()
5、通过教育所提高的人的劳动能力,所增加的劳动力“值”,是立即能显示出来的。
()
6、师生关系如何无所谓,只要教师业务能力强就可以了。
()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
8、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教书育人。
()
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制约着教师的职业行为。
()
10、锐意创新的道德规范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2、教师劳动的职业特点有哪些?
3、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4、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有何特点?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同步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C
A
B
D
B
A
D
B
C
B
D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
×
×
×
×
√
√
√
√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教育这种特定环境下,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学习者,是受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身心的发展。
由于相对教师来说,他们知识少,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
这种天然的权威性是教师进行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并不是对教师的完全盲从,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因此,教师能否珍惜和巧妙地运用其权威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发展,是对教师素质的考验。
教师只有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权威,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否则将会阻碍学生的发展。
2、教师劳动的职业特点有哪些?
(1)、传递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3、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B.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C.了解学科的发展脉搏;
D.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4、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有何特点?
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我国新型师生关系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尊师爱生②民主平等③教学相长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求教师既把学生当作接受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和热爱学生。
第二,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教师以其高尚的品德,深刻而丰富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来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也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第三,发扬教育民主。
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而不能以权威自居。
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想法,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具有安全感。
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看法,营造一个民主的气氛。
第四,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者是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过。
第六章课程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
A、单一课和综合课B、新授课和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题D、理论课和实践课
3、根据课程任务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知识性课B、技能性课
C、研究性课D、实践性课
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有三个特征即()
A、民族性、广泛性、全民性B、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C、全民性、基础性、普遍性D、强制性、全民性、普遍性
5、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B、唯物学主义
C、实践理论D、解放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教师 资格考试 教育学 同步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