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596344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91.65KB
四川省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市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泸州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张》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
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可得出“生命力更强”的特征,但“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概念类题目答题时要分期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前三个选项信息主要集中在文本第一段,但A项中的“逐渐走向衰微”和C项中的“更似绝句律诗”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来判断。
B项原文中各特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存在因果关系。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答案】C
试题分析:
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从选项设置来看,四个选项所涉及的信息集中在文本的第二自然段,位置都比较明显,考生稍加梳理筛选就可以找出,再将找出的信息与选项的内容一一对照,很容易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灵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答案】C
试题分析:
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世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世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不仅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还考查学以致用的能力,指向明确。
A项信息在文本第二自然段后半部分,B项信息在文本第三段,C项信息在文本二、三两段,D项要求考生用选文文本内的观点解读课本内容,根据选文中“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可判断出D项正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音 乐
赵丽宏
①深夜。
无月,无风。
带木栅栏的小窗外,合欢树高大的树冠犹如张开着巨臂的人影,纹丝不动,贴在墨一般深蓝的天幕上。
一颗暗淡的星星孤独地挂在树梢上,像凝固在黑色人影上的一粒冰珠,冷峻而肃穆。
②静。
静得使人想到死亡。
思绪的河流也因之枯涸,没有涟漪,没有飞溅的水花,没有鱼儿轻盈的穿梭……只有自己沉闷的呼吸,沉闷得像岩石,像龟裂的土地,像无法推动的铁门。
难熬的寂静。
[来源:
学科网]
③这时,突然有一种极轻微的声音从远处飘来,仿佛有一个小提琴手将弓轻轻地落到E弦上,又轻轻地拉了一下。
这过程是那么短促,我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其中的韵律,声音已经在夜空里消失。
世界复又静寂。
在我的小草屋里,这响动却留下了回声,一遍又一遍,委婉沉着地回荡着,回荡成一段优美的旋律,优美中蕴含着淡淡的忧伤,也流淌着梦幻一般的欣喜。
眼前恍惚有形象出现——一个黑衣少女,伫立在月光下拉一把金黄色的小提琴,曲子是即兴的,纤手操持着轻巧的弓,在四根银弦上自由自在地跳跃滑行,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先是绕着少女打转,少女黑色的长裙在旋风中翩然起舞,旋风缓缓移动,所达之处,一片星光闪烁。
④渐渐地,我也在这旋风的笼罩之中了。
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辉煌的音乐厅,无数熟悉的旋律在我耳畔光芒四射地响起来。
钢琴沉静地弹着巴赫,长笛优雅地吹着莫扎特,交响乐队大气磅礴地合奏着贝多芬……也有洞箫和琵琶,娓娓叙说着古老的中国故事……
⑤终于,一切都消失了,万籁俱寂,只剩下我坐在木窗下发呆。
窗外,合欢树的黑影被镀上一层亮晶晶的银边。
月亮已经悄悄升起……
⑥以上的经验,距今已有二十多年,那时我孤身一人住在荒僻乡野的一间小草屋里,度过了无数寂静的长夜。
静夜中突然出现的那种声音,其实是附近的人家在开门,破旧的木门被拉动时,门臼常常发出尖厉的摩擦声,从远处听起来,这尖厉的声音便显得悠扬而奇妙,使我生出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门臼的转动和美妙的音乐,两者毫不相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似乎很荒唐,然而却又是那么自然。
⑦我曾经请一位作曲家对音乐下一个定义,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答道:
“什么是真正的音乐?
音乐是人类的爱和智慧的升华,是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和呼唤。
”他的回答使我沉思了很久。
这回答当然不错,可是用这样的定义来解释其他艺术,譬如绘画和舞蹈,似乎也未尝不可。
但音乐毕竟不同于其他艺术。
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回响,它们抚摸、叩动、撞击甚至撕扯着你的灵魂,使浮躁的心灵恢复宁静,使干涸的心田变得湿润,也可以让平静的心灵掀起奇妙的波澜。
音乐对听者毫无要求,它们只是在空间鸣响,而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音乐是自由的,又是无所不在的。
有什么记忆能比对音乐的记忆更为深刻,更为顽强,更为恒久呢?
⑧我想起了最近欣赏的一场交响音乐会。
指挥这场音乐会的是一位个子矮小、性格文静的中年人,当他站到庞大的乐队前面,不慌不忙地举起指挥棒时,就像一个骄傲而威严的大将军面对着他的千军万马……
⑨乐队演奏的是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
小小指挥棒挑出了惊天动地的声音。
然而我的眼前既未走来朝圣的信徒,也没有舞出妩媚妖娆的仙姑,那位在盛宴上放歌豪饮的英雄更是无影无踪。
我似乎又走到了二十年前我常常走的一道高耸的江堤上。
灰色的浓云低低地压在我的头顶,眼前是浩瀚无际的长江入海口,浑黄的江水在云天下起伏翻滚,发出低沉的咆哮,巨大的浪头互相推挤着,成群结队向我扑来。
巨浪一个接一个轰然打到堤壁上,又被撞成水花和白雾,飘扬到空中,飞溅到我的身上。
我的整个身心逐渐湿润了,清凉了,郁积在心底的忧愁和烦闷在轰鸣的涛声中化成了轻烟,化成了白色的鸥鸟,振抖着翅膀翔舞在水天之间。
浓重的铅云开裂了,露出了隙缝,一道阳光从隙缝中射进来,射在起伏的水面,波浪又把阳光反映到空中。
我是在一片光明的包围之中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回忆和音乐有关的经历,思考音乐独特的价值,全文运用描写和议论结合,想象与联想并用,诗意地渲染出音乐的魅力。
B.住在荒僻乡野的作者听见了附近人家的开门声,误以为是小提琴的声响,进而产生一系列关于音乐的美好幻想,这也算是美丽的错误。
C.第③段“音符奇妙地从弓弦下飘起来,变成一阵晶莹的旋风”,运用通感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现了音乐的灵动和飘逸之美。
D.文章从二十年前的感受写起,最后又联想起二十年前漫步的江堤,前后呼应,由虚到实,表现出音乐给人的强烈而深刻的震撼。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写作手法、思想感情、布局谋篇等内容。
理解写作手法,要把握语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情感等;概括思想感情,要把握文章描写的具体内容等。
A项,还有“抒情”。
B项,“误以为是小提琴的声响”不妥,从原文可知作者知道这是开门声。
D项,“由虚到实”不当,二者有虚有实。
5.从文中看,作者认为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5分)
答案:
①音乐能通过无形的音符表现人类复杂的情感和体验,并能通过声响撞击人的灵魂,抚慰人的心灵;②音乐无所不在,听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展开自由的想象。
③音乐可以让人有更为深刻、更为顽强、更为恒久的记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意与筛选信息的能力。
首先应找到答题区间,即文章的第⑦段,“音乐把人类复杂微妙的感情和曲折丰富的经验化成了无形的音符……你却可以使这鸣响变成翅膀,安插到你自己的心头,然后展翅翱翔,飞向你所向往的境界”,然后分层筛选概括即可。
6.作者为什么会写到瓦格纳的歌剧《唐豪赛》序曲?
请结合文章,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6分)
答案:
示例一:
举例证明音乐的独特性,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中的“我”在听《唐豪赛》序曲时,眼前并没有出现作品本身想要表现的信徒、仙姑、英雄等形象,而是联想起自己二十年前常走的一道江堤,形象地表现出自己从压抑低沉走向轻松愉悦的情感变化过程。
既表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的复杂性,也强调听众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进入自己所向往的境界。
示例二:
通过听《唐豪赛》序曲产生的联想,形象地表现音乐的强大魅力。
音乐仿佛将作者带回二十年前曾走过的江堤,音乐的节奏和波浪的起伏融合,生动地表现出音乐从压抑低沉走向轻松愉悦,最后一片光明的恢宏境界。
音乐唤醒了人沉睡的经验,抚慰了人忧伤的心灵,具有神奇的魅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
首先应做到观点合理、明确,并且能结合文章合理阐释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与教育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北京市海淀区统计学会联合开展了青年创业者调查。
调查显示,受访的创业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1~40岁(80.8%),他们从最终的全日制学校毕业时多为21~25岁(60%)。
在这一群体中,仅有9%选择了在校期间创业或者一毕业就创业,且这些在校创业者多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学历。
值得关注的是,接近一半(46.8%)的创业者在毕业4~9年后才进行首次创业。
超过半数(55%)的创业者把创业动机归于发现了适合的商机,比如有好的创业项目或有好的政策机遇,另有22%左右的创业者创业是想自己当老板或想出来闯荡一番。
受访者普遍认为,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创业前还应有一些相关工作经验,尤其是刚毕业的学生应先就业后创业;对创业者来说,在名校学到的东西也很重要,特别是高学历或理工科的创业者,非常认可专业知识对创业的推动作用;在创业后如果不继续学习,创业者比普通上班族更容易被市场淘汰。
(摘编自2017年4月l日《光明日报》)
附图:
创业者创业动机数据统计
材料二: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中国个体私营经济与就业关系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进一步鼓励以及工商注册等领城简政放权力度的加大,全国高校毕业生创办私营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而缺乏启动资金是高校毕业生创业面对的首要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食药监局副局长刘蓉华针对一些学生落入信贷陷阱的现象,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增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并普及信货知识,保护大学生远离非法网络借贷平台。
她建议将大学生使用网络金融借货纳入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从校园开始培养大学生增强诚信意识。
(摘编自中国工商报网《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创业创新》,2017年3月20日)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
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您认为政策效果会如何?
杨德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
以休学创业来说,学生在创办、经营企业一段时间后能够再回到学校,我认为这是一大进步,因为它使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是对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一种保护。
我曾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在对多种因素进行控制后发现,能给人们提供更多选择的制度,会使处于其中的人们更愿意去创业,创业效果也会更好。
允许休学创业等许多新政策就属于这类性质的制度,肯定能够鼓励一部分人去创业。
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
(摘自2017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四:
陈博群是安徽师范大学2013级空乘专业的大四学生,他发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鼓励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这令他振奋。
他在校期间经历了数次创业。
在这个最好的创业时代。
陈博群仍面临着很多挑战。
大二那年,他创办了服务合肥市大学城师生的送餐网络平台“点小二”,但不久就以失败告终。
陈博群此前的不少创业伙伴在毕业后选择就业。
他们发现,自己找工作比同龄人要得心应手,实习期也表现得更好。
这些尚未走出校园的学生已经通过创业获得成长。
从报税到企业运营,从和人打交道到发掘市场需求,他们都已在创业期间实践过了。
(摘编自新华网《大学生创业,过程比结果更重要》,2017年3月16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的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创业者是主动创业,只有少部分是被动创业。
B.材料二表明大学生创业往往面临难以筹到启动资金的困境,对此有关部门应完善信用体系,助力大学生创业。
C.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出台很多扶持政策,材料三指出允许休学创业的政策将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
D.材料一表明创业时机的选择很重要,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提醒大学生创业需谨慎选择时机。
答案:
B [解析] A项“调查对象是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错误,数据显示调查时象不全是毕业后的大学生。
C项“促使在校大学生争相创业”说过头。
D项:
材料四报道陈博群创业失败的经历意在说明“过程比结果重要”。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4分)( )
A.在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后,四家媒体关注到大学生创业的问题,进行了相关报道,表现出较强的时效性。
B.材料一引用北大及专业机构的调查数据,材料二引用国家工商总局的研究报告,显示信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C.材料三是访谈节选,针对访问者直截了当的提问,受访者对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效果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
D.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问题,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而材料三关注的则是政府扶持政策的效果。
E.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直面大学生的创业困境,同时不回避政策存在的问题,客观性较强。
答案:
A、B [解析]C项“毫无保留地表明了乐观态度”错误,“当然,在具体落实上,会有一个磨合和调整的阶段”表明被访问者的乐观态度有所保留.D项“材料一、二、四关注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错误,材料二主要从政府的角度报道,而非关注大学生如何创业.E项“四则材料都呈现了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错误,材料三没有呈现大学生创业的现实状况.
9.根据上述材料,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你有什么建议?
(5分)
答案:
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要扎实学好专业知识;要有信用意识,远离信贷陷阱;要端正心态,不要害怕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
(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5分)
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提出自己观点的能力.题干要求“对想休学创业的大学生”提出建议,要注意结合四则材料的内容,材料一强调要选择合适的创业时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材料二强调要有信用意识;材料四强调要端正心态.概括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
(1)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进行压缩;
(2)采用合并法:
在各层意思不可缺时,可将各层内容合并起来;
(3)采用提炼法:
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其内容的重点,选择主要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曾肇,字子开,举进士,调黄岩簿,擢崇文校书兼国子监直讲、同知太常礼院。
太常自秦以来,礼文残缺,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
肇在职,多所厘正。
兄布以论市易事被责,亦夺肇主判。
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肇恬然无愠。
元祐初,为中书舍人。
门下侍郎韩维奏范百禄事,太皇太后以为谗毁,出守邓。
肇言:
“维为朝廷辨邪正是非,不可以疑似逐。
”不草制。
四年,春旱,有司犹讲春宴。
肇同彭汝砺上疏曰:
“相与饮食燕乐,恐无以消复天变。
”翼日,有旨罢宴。
蔡确贬新州,肇先与汝砺相约极论。
会除给事中,汝砺独封还制书,言者谓肇卖友,略不自辨。
肇在礼院时,启亲祠北郊之议。
是岁当郡,肇坚抗前说,既而合祭天地,乃自劾,改刑部。
请不已,出知徐州,徒江宁府。
帝亲政,更用旧臣,数称肇议礼,趣入对。
肇言:
“宜于此时选忠信端良之士,置诸近班,以参谋议,备顾问。
与夫深处法官,亲近普暬御①,其损益相去万万矣。
”贵近恶其语,出知瀛州。
徽宗即位,复召为中书舍人。
日食四月朔,当降诏求言。
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②者如织。
章惇恶之,欲因事去肇,帝不听。
布之拜相,肇适当制,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
建中靖国元年,太史奏日又当食四月。
肇请对言:
“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言发涕下,帝悚然顺纳。
崇宁初,落职,谪知和州。
四年,归润而卒,年六十一。
肇天资仁厚,而容貌端严。
自少力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法。
更十一州,类多善政。
绍兴初,谥曰文昭。
(节选自《宋史•曾肇传》)
【注】①暬(xiè)御:
左右亲近的小臣。
②投匦(guǐ ):
臣民向皇帝上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B.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C.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D.比岁日食正阳/咎异章著/陛下简俭清净之化/或衰于前/忠邪贤不肖/或有未辨/左右阿谀/壅蔽矫举/民冤失职/郁不得伸此/宜痛自克责/以塞天变/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或衰于前”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B两项;“此”指代前面所说的几种导致灾异发生的朝政弊端,应该放在“宜痛自克责”之前来充当句子的主语,排除D项。
故选C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中。
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
“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答案】B
【解析】本题难度小,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B项,朔,农历每月初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肇博览群书,熟悉礼制。
他努力学习,广泛阅览;太常礼院从秦朝以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泸州市 届高三 上学 期一诊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