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34单元.docx
- 文档编号:29595441
- 上传时间:2023-07-25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7.12KB
六年级下34单元.docx
《六年级下34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34单元.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34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
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2、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措施及手段:
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单元教学安排:
《十六年前的回忆》三课时
《灯光》两课时
《为人民服务》三课时
《一夜的工作》两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五课时
《回顾拓展》两课时
《素质测评》两课时
共计十九课时
主备人:
赵锦。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材分析: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
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深深的怀念”这一单元主题,请同学们自读“单元导读”,想想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将要看到什么,学习什么?
二、质疑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谈心中的疑问)
2、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本寻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文,借助工具书,做到正确、流利读课文。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检查正确流利读课文情况,检查生字生词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的哪些事?
你从这些事中感受到什么?
4、学生借助课前搜集的有关李大钊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的初步感受。
四、熟读课文,动笔书写。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确流利地朗读了课文,作者李星华追忆了父亲李大钊生前发生的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在作者的眼中和你的心中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边做批注。
二、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顺学而导。
1、学生自由汇报被捕前部分。
课文第二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工作达到忘我的程度,从另一侧面体会当时形势紧急。
过渡语: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2、学生汇报被捕时部分。
3、汇报被捕后部分。
第三课时
一、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1、课件出示李大钊图片: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眼前的李大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2、就是这样一位孩子眼中的好父亲,战友眼中的好同志,却在1927年4月28日被北洋军阀张作霖杀害了,同学们自由读29-30段,体会全家人的悲痛心情。
3、他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眼前的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优秀缔造者,你想说点什么呢?
拿起你手中的笔,把自己想说的话记在书中。
二、领悟表达,展示收获。
1、文章中的父亲给在座的每一位留下太多的感动,相信作者在写作中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浏览全文,你领悟到怎样的表达方法?
教师总结:
作者按事情顺序,采取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给人留下很深印象,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2、作业超市。
⑴抄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⑵课外阅读《红岩》《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等书籍。
⑶了解李大钊的其他故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1* 灯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
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开始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
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教育学生不忘过去,要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二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和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灯光?
在灯光下你有何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板书课题)
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
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多好啊!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
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动笔画一画有关语句,可在相关地方做简单批注。
第二课时
一、围绕自学内容,同学间交流自己读文章感受。
(可从内容上交流,也可从表达方法交流)读好郝副营长的话。
二、课件出示:
郝副营长和我的对话,同学自读、指读,体会此时对“多好啊!
”这句话理解。
三、教师依据学生汇报,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课堂动态生成。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三次,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一画读一读有关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回顾拓展。
读完此文,我和同学们一样深深被郝副营长那种为了让孩子们能在灯光下学习而英雄献身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此时此刻你想对郝副营长或同学们说点什么呢?
赶快拿起笔把它记录在课文插图旁。
五、领悟表达,课外拓展。
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好书推荐:
我们课下可阅读王愿坚短篇小说《七根火柴》《粮食的故事》。
板书设计:
11灯光
光明温暖牺牲换取不忘先烈
课后反思:
12 为人民服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而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要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不是人人为我,而是我为人人。
全文篇幅不长,但内容非常丰富、深刻,涉及到怎样对待生死,对待批评,对待同志,对待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统统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同志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司马迁、鸿毛、兴旺、炊事员。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悟围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理解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
今天,我们继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聆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课题)
二、激发兴趣,初读感知。
《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
1、通过课前阅读“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做的演讲?
2、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思考: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交流初读收获。
第二课时
一、品析词句,理解感悟。
围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
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会感受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什么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 )、( ),是( )。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 )的,是彻底地( )的。
张思德同志就是( )。
2、读2—5自然段,理解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这段话围绕怎样对待批评讲了哪几层意思?
是怎样一层一层讲下来的?
二、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战争时期,聆听着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的队伍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成立;建国以后,人们背诵着《为人民服务》,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换来了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今天,你们──21世纪的少年朗读着《为人民服务》,收获到了什么?
2、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读写字词,加强积累。
(重点指导“鼎”的笔顺,读写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二、品析片段,感悟写法。
1、品读课文2.3自然段,说说毛泽东主席在论述“人死的不同意义”和“正确对待批评”两方面内容时,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来增强说服力的?
(引用名言、举例子)
2、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层表述。
再次朗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三、读背摘抄,积累内化。
1、朗读全文,练习背诵。
2、课文中有不少警句,可作为我们生活的座右铭。
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
四、课外扩展。
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1、宗旨:
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死的意义:
重於泰山轻于鸿毛
3、不怕批评,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4、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努力奋斗
5、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课后反思:
13一夜的工作
教材分析:
《一夜的工作》节选自作家何其芳的《回忆周恩来同志》。
作者在文章中先简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总理工作的缘由,然后着重叙述了他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时的所见所闻,最后抒发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整篇文章具有以下特点:
(1)文章简短,但内容具体充实。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总理一夜工作的片断,来反映周总理一生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质,选材方面具有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特点。
(2)文章质朴无华。
所写的事全是作者亲眼所见之事,记叙过程没加任何华丽的修饰,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总理的热爱和敬仰,感情色彩十分浓郁。
(3)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导学生领悟本课通过生活小事和运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人物伟大精神的表达方法。
课文的重点是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这部分。
这部分是从工作辛劳和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周总理崇高品质的。
课文的难点,主要在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总理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难点:
从周总理一夜工作情景中,体会总理的劳苦和简朴,感受总理的伟大人格。
课前准备:
总理工作照片,重点句段课件。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周恩来总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第一任国家总理。
通过课外阅读,你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2、周恩来总理生前喜欢在胸前佩戴一枚“为人民服务”的纪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何其芳同志去亲眼目睹周总理一夜的工作。
(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一夜”。
1、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
生活简朴、工作劳苦)
2、初读了课文,你对周总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⑴默读课文,文中的哪些描述让你深受感动,把相关的语句划下来。
⑵有感情地读一读划住的句子,在旁边标注自己的感受。
4、交流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探究阅读,感悟“每夜”。
1、周总理这样简朴的生活、劳苦的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
从文中找依据。
2、阅读课后“资料袋”。
3、补充阅读。
4、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三十年后的今天,读着课文,我们仿佛又看到了周总理伏案工作的身影。
他为国家、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1976年1月,当周总理逝世的噩耗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悲哀。
联合国也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世界伟人。
)
二、指导实践,延伸课外。
1、推荐课外阅读书目《伟人之初──周恩来》、《共和国风云录》。
2、召开关于周总理的故事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课时安排:
五课时。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感染激发。
1、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
“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
2、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
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
二、激发交流愿望。
1、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
2、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
第二课时
一、提升交际能力。
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
(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
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
2、指名交流,了解情况。
(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
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
(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
⑴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
⑵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
听:
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
想: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
说:
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
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
⑴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
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⑵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⑶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二、全班互动交流。
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
2、师生倾听、评价。
小结:
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
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
2、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3、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第四课时
一、自改自评。
1、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
说一说:
⑴老师修改了什么?
⑵老师是怎么修改的?
2、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
3、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
二、互评互改。
1、交换作文。
⑴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⑵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
三、修改作文。
第五课时
一、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
二、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作文。
2、师生评议。
三、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
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渴望。
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
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
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回顾•拓展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积累革命诗歌。
3、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首尾呼应的写法,并试着运用。
2、推荐好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积累本组词语,进行听写或抄写。
二、交流平台。
1、读一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在交流什么?
2、再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体会“首尾呼应”这种写法的好处。
3、课外阅读中,你留意到哪些文章也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读给大家听。
4、把有这个特点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
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
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2、朗读《囚歌》,读懂主要内容。
a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b交流:
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背诵《囚歌》。
4、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
二、课外书屋。
1、阅读《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目。
2、课外找其中一两本读一读。
3、召开“缅怀先烈、继承遗志”读书会。
第三单元素质测评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读拼音,我能规范地写出相应的字词。
shūjíkǒngbùxīngwàngmóguǐ
()()()()
二、从括号内选一个正确的读音划“———”。
优待(dàidāi)剥削(xiāoxuē)夹(jiājiá)衣
转(zhuǎnzhuàn)椅被铺(bǔpǔ)散(sǎnsàn)布
三、下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拘留匪徒憧憬B、焦急审阅陈设
C、思索幻稚剧烈D、残暴苦刑隔壁
四、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轻于()毛精兵()政不()不忙一()而入
重于()山死()其所千()一发满脸()肉
五、选词填空。
剧烈激烈猛烈强烈
(1)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的()阻击,再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
(2)()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3)我的心()地跳动起来。
(4)汽车()的灯光照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六、在下面句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太阳离我们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却十分密切。
2、()发奋学习,()一定有进步。
3、()困难有多大,我们()能战胜它。
4、多读科普读物()能扩大知识面,()能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七、按要求写句子。
1、李宁光荣地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的称号。
(改病句)
2、运动员冲向终点。
(改为比喻句)
3、难道书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吗?
(改为陈述句)
八、填空。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会议上的演讲。
九、我们学过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你从中知道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呢?
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晚夜里回来得很晚。
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爹为什么要烧掉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34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