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重点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9589903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2.17KB
江苏省重点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重点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重点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重点中学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重点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2016/2/4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题(27分)
1.下列语句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
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下面是苏轼写的一首词,请判别它的词牌名是()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
酿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A.虞美人
B.念奴娇
C.沁园春
D.永遇乐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毕业时你送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参加!
C.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
望钧裁!
D.学生给刚刚病愈的老师写信。
最后的致敬语是:
敬祝痊安。
4.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王安石《初夏即事》一诗画横线处。
最恰当的一项是()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绿阴幽草胜花时。
A.莫道闻时总惆怅
B.水晶帘动微风起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晴日暖风生麦气
5.填入下面文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当然知道,_________________,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A.我会失望于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会失望于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会失望于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
B.我会失望于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会失望于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会失望于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
C.我会对故乡墟场的浮粪四溢失望,会对故乡车厢的拥挤不堪失望,会对故乡雨季的阴沉连日失望
D.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立志从事精神探索和文化创造的事业,应该是出于自身最内在的精神需要。
______ 所以,立足于自救的人,他面对外部世界时的心态是平静的。
①在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他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的困惑。
②他在精神生活的范围内几乎一定有很重大的困惑。
③他自己是在做着他今生今世最想做、不能不做的一件事,只要环境还允许他做下去,何失落之有?
④所以对于他来说,不管世道如何,他都非自救不可,惟自救才有生路。
⑤张三弃文经商,成了大款,李四媚俗哗众,成了大腕,这一切与他何干?
A.①④②⑤③
B.①②⑤③④
C.②④①⑤③
D.③⑤②①④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欲避世遁俗,又因不忘国运民生最终没能归隐山林,正是这两句诗的真实写照。
B.商家尽管在“禁卡令”影响下遭遇销售冷门,但
多数市民对这一禁令持支持态度,认为公款应该用在正当地方,无需浪费,应提倡节约。
C.中国古代家训其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它在古代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堪称是先人留下的为人处世的宝典。
D.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那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
8.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红楼梦》的一大写作特点是描写的客观性,作者绝少站出来议论。
我们可将《红楼梦》比作一席 的酒筵,酒筵摆好,厨师就不再出现,任凭你去 消受。
而我们许多作家,制好一道“菜”,就在顾客面前 地解说示范,真是多余!
A.琳琅满目 品尝 絮絮叨叨
B.五光十色咀嚼絮絮叨叨
C.五光十色 品尝 喋喋不休
D.琳琅满目咀嚼喋喋不休
9.阅读下文,选出依序最适合填入横线上的选项()
甲、船头破浪高仰,滚白浪花如千军万马在船前,港口长堤若一道黑线隐隐浮现浪缘。
(廖鸿基〈铁鱼〉)乙、骇浪撞击小径边的礁岩,轰隆隆的海震声,淹没了父子奔跑的惊恐脉搏,骤雨狂下,浪沫,一切的一切,是台风迅雷不及掩耳的,好似是从岛屿海底倏地拔葱的不发一丁点的警示的感觉。
(夏曼蓝波安《天空的眼睛》)
丙、妈妈去世后,他(爸爸)言语更少,近乎沉默,正似从汹涌的巨流河冲进了哑口海──台湾极南端鹅銮鼻灯塔左侧,有小小一泓海湾,名为哑口海,太平洋奔腾的波涛冲进此湾,彷彿,发不出怒涛的声音。
(齐邦媛《巨流河》)
A.灰飞烟灭狂飞八方江河日下
B.灰飞烟灭起伏有致销声匿迹
C.崩裂坍塌起伏有致江河日下
D.崩裂坍塌狂飞八方销声匿迹
二、现代汉语语言文本阅读理解(6分)
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在香山途中,发现杏子口山沟南北两崖上的三座小小佛龛,几块青石板经历了七百多年风霜,石雕的南宋风神依稀可辨,说是“虽然很小,却顶着一种超然的庄严,镶在碧澄澄的天空里,给辛苦的行人一种神秘的快感和美感。
”建筑家有这样的领会,梁思成名之为“建筑意”。
“意”,不太容易言传,等于品味、癖好之微妙,总是孕含一点“趣”的神韵,属于纯主观的爱恶,玄虚不可方物,如声色之醉人,几乎不能理喻。
袁宏道所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惟会心者知之”。
这是对的。
但是,袁中郎笑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俗以为远,说这些都是趣之皮毛,未免犯了知识势利的弊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一心追求高级文化之神情旨趣,恐怕变得有身如桎,有心如棘,入理愈深,去趣愈远。
这一层,苏珊·桑达看得比较通透,她标举俗中求雅的享乐主义也是“高品味”,“有品味有修养的人从此得以开怀,不必日夜为杞忧所累。
”琴棋书画的最高境界讲究能收能放,与此同理。
品味跟精神境界当然分不开,可惜庸俗商业社会中把人的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都化成“交换价值”,视之如同“成品”,只认标签不认内涵,品味从此去“品”何止千里!
懂得看破功利社会怪现象而发出会心微笑的人,才能洞识“现代品味”的真谛,才可以在交换价值市
场上立足且自得其趣。
在这样精致的按钮时代里,没有这一点品味的人注定寂寞。
(改写自董桥《说品味》)
10.依据文意,选出叙述正确的选项:
()
A.梁思成所谓“建筑意”,是指建筑文物因历经岁月风霜而呈现的斑驳痕迹
B.苏珊·桑达提出“高品味”,意在讽刺现代人往往付出高价追求庸俗享乐
C.掌握
道德操守和文化修养之间的“交换价值”,才能在现代社会自得其趣
D.能超越功利角度享受美感经验,方能在精致的按钮时代里培养“现代品味”
11.下列叙述,与文中论“趣”观点最相符的选项是:
()
A.郑愁予《错误》: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擅写自然景物,是“夫趣,得之自然者深”的表现
B.徐志摩《再别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浓烈的主观爱好,属于“趣之皮毛”
C.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认为“月景尤不可言”,乃因月景之美“孕含一点‘趣’的神韵”,“惟会心者知之”
D.《世说新语》中“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的二句问答,双方皆欲以此明辨事理,因而“去趣愈远”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题(18分)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
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岂其无乐爱耶?
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
耿直
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坐:
因为
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 薄:
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婉:
和顺
13.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4分)
(2)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4分)
15.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分)
四、古
诗词鉴赏(11分)
念奴娇
[南宋]叶梦得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粘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②终古恨,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注】①这首词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时,登镇江北固山有感而作。
②孙郎,即孙策,曾经常携酒登临此山游宴。
16.
(1)“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运用了哪两种手法?
(2分)
(2)词的下
阕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具体分析。
(5分)
(3)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4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
17.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2)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语录》)
(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礼记》)
(5),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6),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
(8),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辇来于秦。
(杜牧《阿房宫赋》)
六、现代文阅读(20分)
职业
汪曾祺
文林街一年四季。
从早到晚,有各种吆喝叫卖的声音。
大人小孩都听得很熟了。
“有旧衣烂衫找来卖!
”
我一辈子也没有听见过这么脆的嗓子,就像一个牙口极好的人咬着一个脆萝卜似的。
这是一个中年的女人,她的声音很高,拉得很长,一口气。
“有人买贵州遵义板桥的化风丹?
……”
我好像只看见这人走来走去,吆喝着,没有见有人买过他的化风丹。
这位贵州老乡,你想必是板桥的人了,你为什么总是在昆明呆着呢?
你有时也回老家看看么?
黄昏以后,直至夜深,就有一个极其低沉苍老的声音,很悲凉地喊着:
“壁虱药!
虼(gè)蚤药!
”
壁虱即臭虫。
他这时候出来吆卖是有道理的。
白天大家都忙着,不到快挨咬,或已经挨咬的时候,想不起买壁虱药、虼蚤药。
这些耳熟的叫卖声中,还有一种,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
卖椒盐饼子西洋糕的是一个孩子。
他斜挎着一个腰圆形的扁浅木盆,从早到晚,穿街过巷,吆喝着。
这孩子也就是十一二岁,如果上学,该是小学五六年级。
但是他没有上过学。
我从侧面约略知道这孩子的身世。
非常简单,他是个孤儿,父亲死得早。
母亲给人家洗衣服。
他还有个外婆,在大西门外摆一个茶摊卖茶,卖葵花子,他长大了,得自己挣饭吃。
母亲托人求了糕点铺的杨老板,他就做了糕点铺的小伙计。
晚上发面,天一亮就起来烧火,帮师傅蒸糕、打饼,白天挎着木盆去卖。
这孩子是个小大人!
他非常尽职,毫不贪玩。
遇有唱花灯的、耍猴的、耍木脑壳戏的,他从不挤进人群去看,只是找一个有荫凉、引人注意的地方站着,高声吆喝。
每天下午,在华山西路、逼死坡前要过龙云的马。
他每天都是这时经过逼死坡,他很爱看这些马。
黑马、青马、枣红马。
有一匹白马,真是一条龙,高腿狭面,长腰秀颈,雪白雪白。
他站在路边看不厌,但是他没有忘记吆喝:
“椒盐饼子西洋糕!
”
饼子和糕卖给谁呢?
卖给这些马吗?
他吆喝得很好听,有腔有调。
若是谱出来,就是:
“椒盐饼子西洋糕!
”
放了学的孩子,也觉得他吆喝得
好听,爱学他。
但是他们把字眼改了,变成了:
捏着鼻子吹洋号!
昆明人读“饼”字不走鼻音,“饼子”和“鼻子”很相近。
他在前面吆喝,孩子们在他身后模仿:
“捏着鼻子吹洋号!
” 这又不含恶意,他并不发急生气,爱学就学吧。
这些上学的孩子比卖糕饼的孩子要小两三岁,他们都吃过他的椒盐饼子西洋糕。
他们长大了,还会想起这个“捏着鼻子吹洋号”,俨然这就是卖糕饼的小大人的名字。
这一天,上午十一点钟光景,我在一条巷子里看见他在前面走。
这是一条很长的、僻静的巷子。
穿过这条巷子,便是城墙,往左一拐。
不远就是大西门了。
我知道今天是他外婆的生日,他是上外婆家吃饭去的。
他把糕饼交回到柜上,才去。
虽然只是背影,但看得出他新剃了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
我第一次看到这孩子没有挎着浅盆,散着手走着,觉得很新鲜。
他高高兴兴,大摇大摆地走着。
忽然回过头来看看。
他看到巷子里没有人,忽然大声地、清清楚楚地吆喝了一声:
“捏着鼻子吹洋号!
……”
(有删节)
18.在写主人公的叫卖之前,作者先写了其他几种叫卖声。
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
(4分)
19.“饼子和糕卖给谁呢?
卖给这些马吗?
”请说说小说中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4分)
20.小说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试作简要赏析。
(6分)
21.作者在《<职业>自赏》里写到:
“一般都以为《受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
《职业》。
”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说的原因。
(6分)
七、作文(7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康德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答案
1.C2.A3.D4.D5.D6.C7.D
8.D(琳琅满目:
琳琅:
精美的玉石。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品尝:
细致地辨别滋味。
咀嚼:
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喋喋不休:
喋喋:
形容说话多;休:
停止。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
9.D10.D11.C
12.C(薄,轻视)
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
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
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
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
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
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
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
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
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
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
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
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
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
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
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
弟弟自勉吧!
16.
(1)对比,比喻。
(每点1分)
19.①用诙谐的笔调写出卖糕饼的小孩子心猿意马的工作情态。
②用不可能的结果表达对卖糕饼的小孩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
(每点2分)
20.①用模仿的叫卖声结尾,难得的轻松一刻反衬小孩职业的辛苦。
②生动刻画小孩卸去职业束缚后的率性天真。
表达孩子对自由的向往。
③第五次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
(每点2分)
21.①从小说题材看,体现了作者对市井生活的一贯关注。
②从表达的情感看,体现作者对底层百姓生活情态的理解和同情。
③从创作立场看,对人性的细微体察和体贴,表现了作者的人道关怀。
④从艺术形式看,体现作者对小说散文化、民族化的追求。
(每点2分,三点即可)
22.作文
依据高考评分标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重点中学 届高三 语文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