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9588615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65.89KB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ocx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研究.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的沟通合作愈发深入,但与此同时国际间潜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提升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不仅是国内外就业市场的要求,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本文立足中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视角,以浙江地区的6所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分析出该地区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基本现状,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再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国内中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事业积累一些有用经验。
具体来说,本文分三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在介绍本次研究的二大理论基础的同时回顾了国内国际化教育的发展起源与历史沿革;第二部分从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设计、国际交流、师资培养和管理体系设计等方面分析了中职学校在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引发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中的不足,在结合相关理论并充分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范例的条件下提出了中职生国际素质发展完善策略,即明确国际化培养目标、强化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构建国际化教师队伍、建立完善国际化活动管理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
ABSTRACT
Underthebackgroundofeconomicglobalization,thecommunicationandcooperationbetweenourcountryandtheworldhasbecomemoreandmoredeeply,butthecompetitionisalsomoreintensethanbefore.Promoting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qualityofvocationalstudentsisnotonlytherequirementsofthedomesticandforeignemploymentmarket,butalsotheobjectiveneedsofnationalconstructionandsocialdevelopment.WithThe6vocationalschoolsofZhejiangastheresearchobject,andliteratureanalysis,fieldresearchastheresearchmethod,thispaperpointedoutthebasicstatus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internationalquality,andexpoundstheexistingproblemsandreasons,andthenputsforwardtheoptimizationstrategyforinternationalizationqualitytraining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basedonthedomesticandforeignadvancedexperience.
Thispaperconsistsofthreeparts:
Thefirstpartintroducesthetheoreticalbasisofthisstudy,reviewstheoriginandhistoryofinternationalqualitytraining;Thesecondpartanalysistheproblemsexistedintheinternationalizationofthequality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fromthecurriculum,teachers,trainingobjectives,internationalexchangeandmanagementsystem;Thethirdpartanalyzestheinternationalqualitytrainingstrategy,thatis,clearinginternationaltrainingobjectives,strengtheninginternationalexchangesandcooperation,promotinginternationalcurriculumconstruction,buildinganinternationalteachingteamandestablishingthemanagementsystemofinternationalactivities.
Keywords:
Vocationaleducation;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Internationalquality;Trainingstrategy
目次
1绪论
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本文以中职学校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培养为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方向,主要是基于以下背景的考虑:
首先,国际化素质的培养是教育发展趋势使然。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更为频繁,彼此间的竞争也较以往更为激烈。
现代人生活在开放的环境中,彼此间的交集更大,个体对整体的影响也愈发深远。
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能力的,能够适应全球化环境的人才,中职教育也是如此。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很多国家都在立足自身教育实际的同时对人才培养目标作出了调查。
美国曾在《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传达出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国际化观念的教育诉求。
英、德、法各国也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指明了培养学生国际化素质以顺应欧洲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性。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则认为,要做一个出色的日本人,除了要熟悉和尊重本土文化,更要加深对世界文化的了解。
我们国家于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表示:
要进一步借鉴国外在教学理论、方法、内容上的成功经验,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交流,培养更多理解国际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优秀人才,以人才带动综合国力的发展和国内社会的建设。
可见,时代向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无数学生个人,也影响着我们所处的整个社会。
其次,对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是相关领域的薄弱环节。
研究上,中职学校的发展序列相对靠后,与高等教育相比,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一直不够。
受此影响,围绕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非常稀少,多数研究是以高职生或者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而展开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中职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必要性日益突显,亟需相关研究作为指导。
实践方面,受传统教育惯性的牵制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培养一直不是中职学校办学的工作重点。
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渐深入的今天,中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必然,很多中职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对国家建设和学生自身发展的深刻影响。
尽管越来越多中职学校已经开始了针对学生国际化素质培育的尝试,但这些尝试依然较为浅层,国际化素质依然是中职人才培养领域的薄弱环节。
1.1.2研究意义
1.1.2.1理论意义
本次研究力求厘清中职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概念与内涵,为中职学校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的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同时,此次研究涉及到经济全球化、人的全面发展等理论,对这些理论的探讨和应用不但扩大了中职教育的外延,也充实了中职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同类研究研究理论的丰富。
1.1.2.2实践意义
本次研究在阐释核心概念、介绍相关理论的同时也深入分析了中职学生国际化教育的基本现状,在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分析了问题发生的原因以及国外在近似领域的成功做法,为中职学校完善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提供事实依据和经验借鉴,为中职学校在该领域活动的开展提供实践指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们对中职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关注不多,以其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专著尚属空白,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也不多见。
从当前研究成果来看,国际化素质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生教育领域,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以国际化素质的内涵为主题的研究。
梁志扬、李贝从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国际化人才危机入手,分析了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几点侧重:
一是全球性思维模式;二是对国际前沿知识的掌握;三是国际竞争能力和创造力;四是国际化运作能力;五是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六是海外学习、工作的经历[]。
黄萧萧,黄跃辉的文章《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国际化人才职业素质教育创新研究》主要就新时期大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内涵作出分析,认为其中包含以下基本要素:
世界眼光、专业水平、国际知识、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邓丽君在《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导向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一文中指出,国际化素质是国际知识、世界眼光、国际意识的总称,它包括开放的国际视野、从事国际性工作的素养和国际合作能力[]。
李茜的《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国际化素质培养体系研究》一文则认为,国际化素质不仅指一个人的交流素质,它还包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悉知。
也就是学生应当能够利用互联网跟进专业领域的国际前沿知识,从中搜集有用信息,学习国际规范和惯例[]。
孙渝红、舒莉、杜玲在《全人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路径和策略探索——高校外语教育新方向》一文中讨论了大学生国际化在观念、知识、能力和思维四个方面的内涵,指出国际化素质应当包括全球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文化容量、创新思维、应变思维、国际语言能力、国际信息处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等众多因素[]。
二是以学生国际化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的研究。
郭小婷的文章《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针对国际化人才的素质要求,探讨了辅导员在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重点论述了当前国内高等教育界在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中的核心问题,如大学生国际化项目实践能力的发展较国际意识的建设而言相对欠缺,很多大学生不具备将专业知识与国际知识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以及多数大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等等[]。
仲伟合的《加强区域教育合作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一文指出,很多国内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都存在外语能力欠缺、综合文化功底薄弱、对国际知识及涉外礼节不够熟悉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客观存在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会降低大学生国际交流质量,同时也不利于高校国际交流活动的长远进行。
刘珊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普通高校本科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提升高校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关键是创造更多的国际环境。
在所有有利于国际环境创造的办学中,交换项目是一种相对快捷、低耗途径,同时这也是国内众多高校所实际采用的方法。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上的差异,出国留学的本土学生远远多于国外来我们国家学习的学生。
当然这也与国内学校特色专业和全英语课程少等办学条件问题有一定的关系。
这是困扰国内高校交换生项目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璐的硕士论文《高校国际化人才素质指标体系构建》首先介绍了国内高等研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现状。
作者由现状出发,提出当前困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素质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有效政策的匮乏、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本科生国际化素质培养措施针对性不强、教师的整体国际化水平不够,以及中外合作办学依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等。
三是以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为主题的研究。
王莹,刘江华在论文《自主学习动机激发下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英语素质培养研究》展示了对医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对比出国际交流项目对国际化素质的影响,认为国际交流有利于学生国际意识、英语水平以及专业敏锐度的发展,能够较全面地提高学生国际能力,特别是语言能力[]。
谭璐的论文《大学生国际化素质和能力构建研究》提出,国际交流能力是大学生国际化素质中的重要方面,同时指明了大学生国际交流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途径,如重视外语听、说教学,加强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实践和文化交流活动等等[]。
叶子在《国内石油企业国际化发展对石油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一文中提到,随着教育国际化的深入,我们越来越不能关门办学,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丰富交流方式,用师生互换、跨国课程、学分互认、专业合作等方式发展学生国际化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带动人才与教育事业的同步发展[]。
张安平在论文《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启示》中详细分析了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所使用的各类办法,重点介绍了该校在联合办学和发展国际交流项目等方面的现状。
认为这些国际教育活动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促使他们学习更多国际知识。
胡蓉的《基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结合国际化专业建设等问题分析了当前的高校国际化课程发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同时阐述了国内高校在国际化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和成功经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莉在《中日高中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一文中重点就课程体系问题对中日高校作出对比。
文章中专门提及,世界历史是日本高中的必修课,这样的课程设置其用意就是要为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们在熟悉世界史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与日本社会的变迁联系起来,从而建立一种广阔的世界观。
柏群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探索》中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着重阐述了该校“三步走”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先强化外语的学习,再实现语言与专业的衔接,最后同步提升学生在语言和专业领域的能力。
文章指出,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了国际化素质培养中的语言障碍,实现了他们由语言到专业的有效过渡。
1.2.2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首先,在文献方面,国外以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很少,相关文献更关注的是本科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而且其中多数文献资料是从高校国际化的角度来阐述问题的。
具体来说,主要的文章有:
McBurnieGrant的《国际化促进大学学术使命实现》(PursuingInternationalizationasaMeanstoAdvancetheAcademicMissionoftheUniversity:
AnAustralianCase,2000);ConnellChristopher的《波士顿大学:
由国际化实现卓越》(BostonUniversity:
ChoosingtobeGreatthroughInternationalization,2009);MayP的《美国大学国际化研究》(CampusInternationalization:
AStudyofAmerican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Efforts,2005);BartellMarvin的《国际化:
大学文化之基》(InternationalizationofUniversities:
AuniversityCulture-basedFramework,2003);NellyPstromt的《以国际化应对全球化》(Internationalizationasaresponsetoglobalization,2007)。
其中,MayP的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美国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比如资金问题,财政支持匮乏,国外学者、留学生在美国的教学、学习条件不便利等等[];ConnellChristopher的文章则认为,虽然困难客观存在,美国还是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作出了很多尝试,作者以密歇根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为调查对象,考察美国大学的国际化建设情况,认为这些高校在国际化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
他同时提出,外国语言和国际化课程对高校国际化至关重要,留学生数量是衡量高校国际化程度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McBurnieGrant的文章则认为,留学生和国际学者有助于高校科学的发展进步,也能够充实本土学生的高校生活,国际化活动让很多不能出国学习的学生增长了国际化知识,特别是语言知识[]。
其次,在专著方面,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AndersonLee就出版了名为《学校能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国际化教育做出哪些贡献?
》一书,该书是国外最早探讨学生国际化教育的专著之一。
Lee认为,国际化素质突出的个人往往拥有突出的理解力和分析力,关心和熟悉近代全球历史的发展,且具备一定的批判意识。
此外,英国的PeterSeott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全球化理论与政策》一书中分析了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高校在组织和政策发展问题上的现状,指出了欧盟对高校国际化中的正面影响。
从以上文献、专著的总结不难看出,国外相关研究大多由高校国际化之角度来间接探讨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问题。
阐述的内容包括高校国际化的历程、现状与具体实践方法,这对国内中职生的国际化素质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当前的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和研究深度不够,以中职学生为主体的专门研究非常少见,还有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空间。
1.3核心概念界定
1.3.1中职学生
要明确“中职学生”的涵义,首先要厘清“中职学校”的定义。
中职学校指的是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民办或公办学校,主要包括中专、技工学校和高级职业中学三类,其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毕业生或者与初中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的人员。
中职教育是指在高中阶段展开的职业教育,它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其基本目标是以九年义务教育为依托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
中职教育的一般学制定为三年制,部分学校或者专业也有两年制的情况,中职学生毕业后获得中专学历。
广义的“中职学生”可以指代中职毕业生或者正在就读的中职学生,本文中的“中职学生”则主要指后者。
1.3.2国际化素质
广义上,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但本次研究集中探讨的是中职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培养。
前文已经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国际化素质”这一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
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再结合本次研究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国际化素质指的是中职学生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面对有国际因素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时所表现出的知识、技能、心态、思维方式等等品质。
具体来说,这些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各方面:
一是知识素质。
这主要是指,对自身专业的国际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熟悉自身专业的前沿国际通用知识,主要指相关的国际惯例与国际规则,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融入本土文化并体会到其中差别;一定的文化修养,在熟悉本土政治、文化、法律常识的同时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历史、经济、文化知识也有较多了解,能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未来工作生活中的一般问题。
二是能力素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具有在国际环境工作中必需的专业技能;第二,国际理解能力。
能够以理解、友好、尊重的态度看待国外风俗文化,能够包容异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维方式,保持与国外友人的正常、良好交往;第三,国际交流能力。
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理解该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第四,国际适应能力。
能够独立思考,正视挫折和生活、工作中的挑战,以发展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和工作需要的变化;第五,信息处理能力。
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能够通过它们实现专业领域内的信息收集与处理,学习国内外先进知识;六是创新能力。
乐于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处理方式,能够通过新事物学习有用知识,实现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七是分辨能力。
能够在广泛吸收海内外知识、文化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分辨其好坏,学会吸收“精髓”、摒弃“糟粕”。
三是思想素质。
主要涵盖两个方面,即国际意识和国际态度。
国际意识指的是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够理解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能够将对文化特征的理解融入到自身价值观中,在思考问题时不拘泥于某一种思维,不局限于某一片地域。
能够正确认识到全人类相互依存的现实和和平发展的愿望,同时保持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敏感性。
国际态度指的是能够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具有关心全人类、服务全世界的开放观点,能够在与其它民族和个人相处的过程中保持友好、尊重和宽容。
1.4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研究思路
本文分四部分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绪论。
介绍此次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核心概念、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在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问题上研究现状。
第二部分,历史回顾与理论阐述。
回顾了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源起与发展历史,介绍了此次研究的两大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现状。
以浙江地区的6所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调查总结出它们在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上的基本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引发问题的原因。
第四部分,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策略。
由中职学校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问题入手,结合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成功经验,针对性提出中职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完善策略。
1.4.2研究方法
1.4.2.1文献分析法
通过谷歌、XX、中国知网、中国国家图书馆数据库等网站收集相关电子资料,通过省、市、校三级图书馆收集相关纸质资料,通过仔细筛选、整理资料收集有用信息。
在厘清核心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思考、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1.4.2.2调查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亲身深入作为研究对象的6所中职学校,通过对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校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走访收集相关数据和有用信息,客观地呈现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的现状,为发掘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原因的分析奠定基础。
1.4.2.3分析法
在剖析国内中职生国际化素质培养问题的同时以美国、澳洲的多所学校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国外学校的实践经验,分析其中差异,总结其中差距,从中提取有用启示,为中职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完善策略的提出提供更多事实依据。
2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历史发展与相关理论
2.1国际化素质培养的历史回顾
国际化素质的培养来源于时代对国际化人才的需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素质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深,但它最初的主体基本只限于学生群体,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更多地是集中在作为人才培养核心基地的高等教育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培养史也可以理解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史。
高等教育在我国古来有之,我们国家是最早设立高等教育机构并实现国际交流合作的国家之一。
但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化素质培养或者国际化人才培养概念产生于近代,它是1840年之后中国社会在剧烈变革背景和西学东渐思想影响下的一种具有深刻时代印迹的产物。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际地位急转直下,被迫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民族危机日渐突出的背景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愿望成为国人学习外来文化的重要精神动力。
当时封闭的封建教育已无法满足国家和民族对国际化人才的急切需要。
西学东渐背景下,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开拓了国人视野,国家开始通过派遣留学生、引进西方教材和教育人才的方法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并经历了由盲目模仿到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应国内需求的国际化素质培养之路,实现了由被迫开放到主动学习的逆转。
具体来说,中国学生国际化素质培养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2.1.1洋务学堂时期
虽然存在争议,但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培养史始于洋务学堂时期,是西方列强入侵背景下国人为摆脱民族危机而采取众多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科 毕业设计 论文 学生 国际化 素质 培养 策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