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docx
- 文档编号:29583452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06KB
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docx
《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
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
父亲教育孩子的名人故事联语教子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儿子冯洪国出国学习时,临行前,冯玉祥把儿子叫到书房,亲手写下了一幅对联,赠子作为座右铭: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
”并耐心地对儿子解释说:
“此联意为只有无我,才能为公,经历过艰难困苦,才知做人不易。
”
取名教子
革命老前辈林伯渠的小儿子要读小学了,林老对儿子说:
“孩子,你快要上学了,应该有个地地道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林用三吧!
”并给他解释说:
“所谓,‘用三’者,就是,一要用脑筋想问题;二要用双手创世界;三要脚实地干些事情。
”
教子章程
著名作家老舍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教子“章程”:
一是不必非考100分;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个健壮的体魄。
老舍认为:
孩子将来做一个“诚实的车夫”,或者凭手艺吃饭的工人,比做贪官污吏强得多。
所以他明确要求不可虚荣,不可贪得,诚实虚己,自劳自力。
这种朴实的道德品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是文化革命的闯将。
因他擅写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有人就认为他一脸正气,为人严肃,缺少人情味。
其实,鲁迅既有“横眉冷对千夫指”的一面,也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
他在家庭中,便是一位宽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且看他1932年一首题为《答客俏》的诗: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这首诗用“於菟”即老虎也懂得爱子作比喻,说明英雄豪杰也应懂得怜家爱子,从而生动地表达了鲁迅热爱孩子的深厚感情。
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喜结良缘。
1929年9月,生下一个儿子,此时鲁迅已年近半百。
夫妇俩人喜孜孜地为孩子起名,起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才决定叫“海婴”。
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
鲁迅说:
“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
这名字读起来颇悦耳,字也通俗,却绝不会雷同。
译成别国文字也简便,而且古时候的男人也有用婴字的。
如果他大起来不高兴这名字,随便改过也可以。
横竖我自己也是另起名字的。
这个暂时用用也还好。
”
鲁迅对海婴倾注了全部的父爱。
每天深夜12时至凌晨2时,他一定要轻轻上楼,察看海婴的睡眠情况。
如果小家伙把棉被蹬飞了,就细心替他盖好。
孩子睡足之后,他就逗孩子玩。
孩子倦了,就把孩子抱在自己的手臂上,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哼着催眠曲,用轻柔动听的儿歌,把海婴送进梦乡。
海婴病了,鲁迅更是彻夜守护。
正如许广平所说的:
“他是尽了很大的力量,努力分担那可能范围里的为父之责的。
”
海婴渐渐长大了,鲁迅就有选择地带他去看电影。
凡是益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如《泰山之子》、《米老鼠》及世界风光类的影片,鲁迅常常带他去观看。
一次,吃晚饭时,海婴听说饮誉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到上海演出,高兴得手舞足蹈。
但鲁迅考虑到马戏团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前,怕海婴受到惊吓,终于没有带他去看。
海婴为此嚎啕大哭了一场。
父亲知道海婴很难过,第二天便耐心地对他说明了原因,答应别找机会,白天陪他去看。
鲁迅在1933年10月20日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条记载:
“午后同广平携海婴去海京伯兽苑。
”这件事给海婴印象很深,以后每提及此事,海婴就动情地说:
“父亲对我如此真心的爱,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如何才能当一个好父亲。
”
理解儿童的心理世界
鲁迅不仅喜爱孩子,而且理解孩子,重视教育孩子。
他曾经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这样写道: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亮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他把儿童看作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竭力反对两种因袭的错误教育方法:
一种是粗暴压服的方法,对儿童非打即骂,使得儿童从小唯唯诺诺,低声下气,思想愚钝,目光呆滞,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其实这类孩子长大以后,“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另一种是娇生惯养的方法,任其跋扈,放任不管,使儿童在家里成了“小霸王”要什么给什么,待到将来走到社会,“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
”
鲁迅提倡,对儿童要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懂得他们的兴趣和喜好。
他曾经说: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
”有一天,鲁迅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桌上摆了一盘鱼丸子,海婴面前也放了一小碟,他好动,先夹了一个尝尝,觉得味道不新鲜,就嚷菜坏了。
大家从大盘中拣来尝了尝,都说是新鲜的,以为是孩子瞎嚷,就不去理他。
但鲁迅却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意见,把海婴碟子里的拣来尝了尝,果然味道变了,赶紧吐了出来。
鲁迅说:
“孩子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鲁迅认为,对儿童要循循善诱,教给他们文化知识,使他们明辨事理。
儿童天真活泼,喜欢游戏,有爱美的天性,大人要注意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求知欲。
他曾经说过:
“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鲁迅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
有一天,海婴问鲁迅:
“爸爸,侬是谁养出来的?
”
“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
”
“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到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
“这追索到物种起源的问题,鲁迅便告诉他是从子——单细胞——来的。
但是海婴还是刨根问底:
“没有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
这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得了的,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
但为了不使孩子失望,鲁迅还是耐心地告诉他:
“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
“不做空头文学家”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和文章闻名中外,但他对自己的孩子,不是硬性要求他继承父业,而是“顺其自然”,并告诫孩子“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鲁迅曾经指出: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就是从孩子摆弄玩具中,根据儿童的特点,引导,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促使其健康成材的。
鲁迅发现海婴从小对理工知识有兴趣,便给海婴买来一套木工工具的玩具。
小海婴捧如至宝,常常用它敲敲打打,那认真的神态,俨然像一个小工程师在盖房子。
鲁迅还常常带海婴到郊外去玩,欣赏清清的河水,鲜艳的野花,嫩绿的庄稼,追逐漂亮的蝴蝶,捕捉有趣的昆虫。
野外的新鲜空气,滋润着海婴稚嫩的心田。
一次,鲁迅好友瞿秋白(当时化名何凝),送海婴一套苏联儿童玩具,这是一种类似积木的铁制玩具,有上百个金属零件,可以组装出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小到简单的翘翘板,大到复杂的起重机、飞机等。
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在玩具盒上用娟秀的笔体,写明一共有多少零件,如何玩法。
鲁迅和许广平慎重地对小海婴说:
“这是何叔叔、何叔母从苏联带给你的,你可要格外爱惜。
”小海婴迷上了“积铁”,一玩就是半天。
他由玩“积铁”开始,迷上了理工技术,小小年纪,就能拆钟、修锁、装矿石收音机了。
里根和他的父亲
这是里根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1920年,里根11岁。
有一天,他和小朋友在院子里踢足球
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
邻居很生气,非要他赔偿
12.5美元。
当时的美国,12.5美元是笔不小的数目,里根吓得
赶紧回家,恳求父亲帮帮他。
父亲却说:
“我不会替你还钱的!
你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先到邻居家赔礼道歉,而后自己还钱。
”
里根一脸的不解:
“我赔?
我哪有那么多钱啊?
”
父亲说:
“你必须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我可以借钱给你!
但
一年后你必须还给我。
”
按照父亲的要求,里根到邻居家还了钱,而后,便开始了
艰苦的打工生活。
虽说他才11岁,父亲却对他充满了希望,相信他
一定能成功!
半年后,里根终于挣够12.5美元,对一个11岁的男孩儿来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里根却靠自己的双手,弥补
了自己的过错。
后来,里根成了美国的总统。
可只要里根回忆起此事,他就会说:
“
“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
记者手记
责任感需从小培养
里根能成为美国的总统,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该是他的责任感!
试想一下:
假如里根是一个做事不
认真或缺乏责任感的人,美国人会将那么一个大国交给
他管理吗?
如今的中青年父母,往往忽略了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
孩子有了错误,要么当笑话说说,要么就将孩子做错事之后
应该承担的责任,全部揽到自己头上。
这是不对的!
作为父母,应该从孩子懂事那天起,
把对孩子责任感的教育渗透到养育的每个细节。
比如,
当孩子“闹人”时,就应该分清哪些“闹人”是合理的,哪些
“闹人”是得寸进尺的要求。
也就是说,让孩子从小明白:
必须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必须逐渐学会承受生命中的一些份量,必须成为一个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孩子是在挫折中成长的,只有让品尝过犯错误、挨批评、受指责
以及懊丧、悔恨等滋味,才能在其心灵深处留下烙印,才能让其
从小明白,做事要认真、专一,不能鲁莽、草率,否则,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郑板桥的爱子之道
“怪人”郑板桥教子观点似乎也怪。
1749年他在潍县当知县时,给兴化县家里替他主管家务的堂弟郑墨写了封家书,嘱托郑墨怎样教育刿入私塾就师的6岁儿子。
在信上他抄录了前人的四首顺口好读的五言绝句,并嘱咐家人:
“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婶听,便好骗果子吃也。
”那四首诗都是反映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惨重压榨和农民的苦难生活的。
他在家信中说:
“夫读书中举中进士作官,此乃小事,第一要作个好人。
可将此书(信)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
”他极力反对有些读书人“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司,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
起先便错走了路,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这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克服只重分数忽视德育的货币,是有禆益的。
爱子特别是爱独生子,是人之常情,但爱需要正确的方法、手段。
正如郑板桥在信中说的: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
然爱之必以其道。
”“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假爱。
今天一切爱子者和一切爱高材生的师长,也当从郑氏“爱之必以其道中汲取教益。
如果忽视德育,说不定还会造就出”不肖子孙“来。
郑板桥的爱子之道,怪么?
其实不怪。
李嘉诚的教子秘诀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事业也十分成功。
大儿子李泽钜叱咤香港地产界,而小儿子李泽楷则是亚洲新经济的风云人物。
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又有什么秘诀?
李嘉诚首先认为,中国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日后需要修改了,因为“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令事业可以继续。
”
他相信,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
他透露,当年他朋友的孩子去外地读书,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辆单车(自行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行走也十分方便。
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型穿梭,险象环生,看清楚才知道是其中一个儿子,而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
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考牌,买一辆坚固的、去年款式的新车。
”
这样做会不会令孩子以为父母不疼他们?
李嘉诚率然回答道:
“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
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口,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
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口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
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
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
李嘉诚还风趣地透露,在儿子上大学前,他每个周日都拒绝所有应酬,带他们到一艘“绝不豪华”的小游艇去,“好处是跟他们说道理,他们也无处可逃。
”就此,李嘉诚延伸说开来:
“在我心中,同事中有不同民族,会说潮州话也不会有特别好处。
潮州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
潮州人二战前多从事米铺、木材、煤炭、苦力、拉车等工作,近几十年潮州家庭也着重第二代教育。
但是必须记着,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当然应该对家乡有贡献,更要有远大思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
”
李嘉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李嘉诚倾注大量心血。
最近,内蒙古、新疆发生特大雪灾,20万学生失去校园,他获悉后立即捐款1000万港元给国家教育部。
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成就,更要胸怀祖国、胸怀世界,这才是“超人”的真正秘诀。
曾国藩出身低微,然而他不仅学识渊博、见识阔宏、文武兼备;而且当时的朝庭信赖他,满朝文武官员钦佩、尊敬他;死后被谥为“文正”、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曾国藩的一生,谦虚诚实教子有方。
他的儿子纪泽诗文书画俱佳,又自修英文,成为清末著名外交家;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他不幸早逝;他的孙辈也出了曾广钧这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昭抡,曾约农这样的学者和教育家。
曾国藩在教子方面有三个方面给人启迪:
----教育子孙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白事理。
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雕塑。
他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悉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他认为当官是一阵子的事,作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主要取决于自己。
----教育子孙要艰苦朴素。
曾国藩在京城时见到不少高于子弟奢侈腐化,挥霍无度,胸无点墨,且目中无人。
因此,他不让自己的孩子住在北京、长沙等繁华的城市,要他们住在老家。
并告诫他(她)们:
饭菜不能过分丰盛;衣服不能过分华丽;门外不准挂“相府”、“侯府”的匾;出门要轻车简从;考试前后不能拜访考官,不能给考官写信等等。
因此,他的子女因为自己的父亲是曾国藩反而更担心自己的言行不够检点、学识不够渊博而损害自己的父亲的声誉。
所以他们磨砺自己,迎难而上、奋发图强。
----身教重于言教。
曾国藩很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自己的孩子的影响,凡要求小孩于做到的、先要求自己做到,他生活俭朴,两袖清风。
传说他在吃饭遇到饭里有谷时,从来不把它一口吐在地上,而是用牙齿把谷剥开,把谷里的米吃了,再把谷壳吐掉。
他要求纪泽、纪鸿也这样。
他日理万机,但是一有时间,就给小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
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象和座标。
如今,有些父母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些自己游山玩水、挥霍乱费、嫖赌逍遥,却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有些家长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自己的小孩子学有所成;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不关心孩子的操行;等等。
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子女反其道而行之,主要是因为他们只注重言教,而不注重身教;或者只注重他们的学习,而忽视他们的德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父亲 教育孩子 名人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