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难题文档.docx
- 文档编号:29582879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484.94KB
初中化学难题文档.docx
《初中化学难题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难题文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难题文档
2014中考化学难题训练19题(16页)
1、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CaCO3+H2O+CO2===Ca(HCO3)2;
微热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Ca(HCO3)2=====CaCO3↓+H2O+CO2↑;
c.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试填空。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④;
操作Ⅱ包括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D为(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理由是:
.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比小王的主张更好,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操作I包括搅拌和微热等工序。
答案:
2.(10分)硫酸铜晶体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
以下是由废铜料(含铁)生
产硫酸铜晶体的流程。
(1)B的化学式为,操作a的名称是。
(2)②的反应基本类型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③。
(3)已知: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分析,
对比途径I、Ⅱ,途径I的优点有:
不产生有害气体和。
答案:
(1)CuO(1分)过滤(1分)
(2)化合反应(1分)Fe+H2SO4===FeSO4+H2↑(3分)
CuO+H2SO4===CuSO4+H2O(3分)
(3)硫酸的利用率高(1分)(合理答案均给分)
3、28.(13分)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CO是从煤的气化或合成气得到的。
(1)煤的气化主要反应有:
①2C+O2=2CO②C+H2O=CO+H2③CO+H2O=CO2+H2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属于氧化反应的是(填序号)。
(2)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
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用它冶炼铁的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如下:
①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
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合成气在冶炼铁的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Ⅰ.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
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
为什么?
。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
Ⅱ.乙同学取矿石样品10g,加入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109.5g过滤得到滤渣2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
请你和乙同学—起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4、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
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浴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是:
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塑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pH分别为5.4、6.3、6.0。
④将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盛有三种茶叶泡出液的相同杯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
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
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
应相同。
(3)组内有看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在第④步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目的,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左右。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下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
答案:
(1)③
(2)水的质量或体积 (3)要设置对照实验,37℃
(4)茶水呈酸性,与水垢中的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5、某同学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品制作了一套如右图装置,用该装置对粗锌样品进行实验。
请帮助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测定。
(二)买粒用品:
托盘大半、药水瓶、铜网、钢丝、饮料瓶。
粗锌、稀盐酸、碱石灰(CaO和NaOH)
(三)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①称量10.Og粗锌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总质量为120.Og
②将铜网插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③反应完全后,称得装置总质量为119.8g
产生的H2的质量为 g,粗锌的纯度
为。
(四)问题探究:
(说明:
不考虑空气中CO2和H2O对实验的影响。
)
(1)该实验中碱石灰的作用是,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若只将粗锌换成石灰石,原实验方案能否用于石灰石样品纯度的测定(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3)若将图中药水瓶改成直导管、粗锌换成纯锌,用原方案测定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则结果。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
(一)测定粗锌的纯度(含量、质量分数等)(三)现象:
粗锌表面产生气泡
方程式:
Zn+2HCl=ZnCl2+H2↑H2质量:
0.2纯度:
65%
(四)
(1)吸收氢气中的HCl和H2O偏大
(2)不能。
理由:
产生的CO2将被碱石灰吸收。
得不到生成的CO2质量。
(3)偏小
6.(12分)下图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的发生装置有:
(选填上图字母序号)。
(2)装置E或F相对于装置C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
(3)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4)块状石灰石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
此时
取适量反应后溶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
[pH为纵坐标,时间s(秒)为横坐标]:
①写出AB段内有关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BC“平台”段化学方程式。
③CD段上升的原因是:
。
答案:
7、我们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时候,做过如下图装置的实验。
向盛有0.5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观察现象。
(1)通过比较试管甲中的两次反应,填写下表:
碳酸钠+盐酸
碳酸氢钠+盐酸
实验现象
反应迅速,生成大量气体。
反应 ,生成气体更多。
实验结论
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某同学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快慢进一步研究。
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用品:
相同型号的U型管2支、橡皮塞2个、5mL一次性注射器2支、气球2个。
实验装置:
如图。
实验操作:
在U型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同溶质质量分数、同体积的足量稀盐酸。
将注射器插入橡皮塞中,然后同时迅速将盐酸分别注入U型管中。
请对上述实验方案分析评价。
①若取用碳酸钠0.53g,为控制实验中产生气体的量相同,应取用碳酸氢钠 g;
②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运用了 研究的方法;
③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的现象是 。
答案:
(1)更迅速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快
CO2+Ca(OH)2=CaCO3↓+H2O
(2)①0.42②比较③气球胀大的快慢
8、下图1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试回答:
(1)仪器②的名称是;仪器③的名称是.
(2)按上图连接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固定实验装置后,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通入一氧化碳;②停止通入一氧化碳;③点燃酒精灯;④熄灭酒精灯;⑤点燃酒精喷灯;⑥熄灭酒精喷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实验过程仪器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仪器③中的现象是.
(4)请写出一种证明产物中含铁粉的方法:
.
(5)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的原因是.
(6)图2是工业生产中炼铁高炉的结构图.实际生产中炼铁的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是从原料入口加入,其中焦炭在高炉炼铁时的作用之一是产生高温,另一作用为;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
答案:
(1)铁架台试管
(2)③①⑤⑥②④
(3)3CO+Fe2O3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用磁铁吸引(5)CO有毒,会污染空气
(6)产生CO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
9、无焰食品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它的成分是镁粉、铁粉、氯化钠。
使用时加入水,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
下面是在18℃、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对该产品的实验研究,请结合以下实验方案回答有关问题(不考虑氯化钠对水沸点的影响)。
实验1:
Ⅰ、将一定质量的镁条、铁粉和氯化钠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连续搅拌,每50S记录一次温度,得下图中曲线a;
Ⅱ、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剪成100份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上图中曲线b;
Ⅲ、用相同质量的镁粉代替Ⅰ中镁条重复以上实验,得图甲中曲线c。
(1)从能量变化角度看,该变化是由能转化为能。
(2)观察上图,从中可以发现影响镁和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实验2:
将2.40g镁粉和质量为28.00g的铁粉混合,加入盛有100mL水的隔热容器中,不断搅拌。
氯化钠用量不同时,温度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3)实验2中,当NaCl质量大于7.30g时,实验不再做的原因是。
A.加入更多的NaCl不再增加反应速率
B.加入更多的NaCl会降低反应速率
C.已达到水的沸点,温度不会再有变化
D.需加入更多的铁粉来提高水的温度
(4)如果在实验2中加入质量为3.65gNaCl,混合物的温度最高大约是。
(5)某同学设计了下面四种无焰食品加热器物料配方,请根据本次实验研究的结论,判断其中最合理的是。
A.2.40g镁粉、7.30gNaCl和28.00g铁粉B.2.40g镁条、7.30gNaCl和28.00g铁粉
C.2.40g镁粉、8.76gNaCl和28.00g铁粉D.2.40g镁条、8.76gNaCl和28.00g铁粉
其理由是。
答案:
(1)化学热
(2)镁的反应表面积(3)C(4)58~63℃之间任意值均可
(5)A镁粉比镁条能更快产生热量,配方A中已达到水的沸点,配方C中多余的NaCl造成原料浪费
10、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
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
海水提镁是国际上的主要趋势,工业流程图如下;
其步骤为:
I.将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3)煅烧成生石灰,并将生石灰制成石灰乳
Ⅱ.将石灰乳加入到海水反应池中,经过沉降、过滤得到Mg(OH)2沉淀
Ⅲ.在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得到MgCl2溶液,再经蒸发结晶得到MgCl2·6H2O
Ⅳ.将MgCl2·6H2O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得到无水MgCl2
V.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得到Mg
(1)请根据上述步骤回答问题:
①写出步骤I、Ⅲ的有关化学方程式:
-
I.贝壳煅烧成生石灰
Ⅲ.Mg(OH)2沉淀中加入盐酸中和
②步骤I~V中有分解反应的是(填写步骤序号):
。
③步骤Ⅲ中的蒸发是利用风吹日晒来完成的,而在实验室中进行蒸发操作需要的主要仪器有、、酒精灯、带铁圈的铁架台、坩埚钳等。
④上述海水提镁的流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
请写出其中一
点:
。
(2)回答下列问题;
①右图为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填序号)。
A.分子B.原于C.阳离子D.阴离子
②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镁是一种(填“活泼”或“不活泼”)金属,
除了能与氧气反应,还可以与氮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3)为测定约含镁30%的镁铝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
①第一小组设计下列实验方案:
称量as镁铝合金粉末,放在如右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
讨论一:
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讨论二:
若用空气代替O2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填“有”或“无’)影响。
②第二小组没计下列实验方案:
称取bg镁铝合金,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
高温
欲计算镁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一种数据是
答案:
(1)①CaC03===CaO十C02↑Mg(OH)2+2HCl=MgCl2+2H2O
②I、Ⅳ、V
③蒸发皿玻璃樟(本题答案不分先后顺序)
④电解产生的氯气用于生产HCI(合理答案均给分)
(2)①C②活泼
(3)①完全反应后生成的固体的质量有
②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体积)
11、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1)上图中从海水最终得到“NaCl(产品)”的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图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①中的反应物是氯化钠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通电
答案:
(1)化学变化
(2)③(3)水2NaCl+2H2O======2NaOH+Cl2↑+H2↑
(4)NaHSO3+HCl===NaCl+SO2↑+H2O
12、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应用研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制备研究】
(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
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3+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
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
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
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
(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
设计的实验步
骤为:
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⑤再次称量装置C。
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填数字)个数据。
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
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mL(N2的密度为1.25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合适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100mLB.1LC.2L
(8)计算NaN3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2NaN3===2Na+3N2↑
(2)红色石蕊试纸
(3)除去空气中的CO2,缓缓鼓入空气,生成NaN3的同时有NaOH生成,NaOH吸收空气中CO2生成的Na2CO3
(4)不变(5)倾斜锥形瓶,使样品与M溶液接触
(6)降低其体温度(防止量气管中水喷出),调节两边液面相平(7)A
(8)
解:
m(N2)====67.2mL*10-3L/mL*1.25g/L=0.084g
设样品中NaN3质量为x。
2NaN3~3N2
13084
X0.084g
X=0.13g
NaN3%=0.13g/0.140g*100%=92.9%
13、(15分)京京同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进行了研究。
(1)根据右图中的实验现象判断,稀盐酸里的A、B、C、D
四种金属中,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是(填字母)。
(2)将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乙表面析出红色固体,申没有明显现象。
判断甲、乙、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查阅资料:
金属在活动性顺序里的位置越后,其化合物越不稳定,所以它的氧化物越容易被还原.在下列①②中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③中写出还原金屑氧化物的方法。
(4)查阅资料: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稀硝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应生成的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迅速化合生成N02,N0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用右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可以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人带有水的烧杯
中,若观察到,
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
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
内的气体,稀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
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
。
反应停止后,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抽取千燥管内的气体(事先已将注射器内原有的气体推出),关闭弹簧夹后取下注射器,并抽取一定量的空气,观察到气体变为红棕色。
③上述实验完成后,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
④下图是NO2气体和空气混合的实验示意图,观察图中A、B、D的表示方法,在C处画出相应的气体组成的粒子示意图。
⑤在3.84gCu中加入100g稀HNO3溶液,如恰好完全反应,计算生成NO的质量
(化学方程式见上)和反应前稀H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D
(2)乙>Cu>甲
(3)①2HgO===2Hg+O2(合理答案均给分)
②C+2CuO==2Cu+CO2(合理答案均给分)·
③用一种金属还原金属氧化物(合理答案均给分)
(4)①若干燥管内的液(水)面比烧杯内的液(水)面低,且过一段时间后干燥管内的液(水)面保持不变
②充满干燥管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铜片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液面下降
③防止污染空气
④
⑤解:
设生成NO的质量为x,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设和答共1分)
3Cu+8HN03===3Cu(NO3)2+2NO+4H20
64*38*632*30
3.84gyx
x=1.2z(1分)
y=l0.08g(1分)
.10.08g/100gXl00%==10.08%(1分)
答:
生成NO的质量为1.2e,稀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8%
基本制备装置正误的识别,装置变形
14.对实验进行改进是创新的表现方式之一。
某校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用实验室三种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普通漏斗)装配了ABC三套装置,对固液不加热型气体发生装置进行探究。
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B装置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H2、02,CO2气体的发生装置。
请写出实验室用A、B装置制O2的化学方程式;
(2)C装置不能用作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在C装置中加装一个小试管,把C装置改装成D装置就能实现制取气体的目的。
则D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
4.
(1)
(2)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或“防止生成气体从漏斗逸出”)
读图、识别装置的能力
15.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
(1)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
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
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
目的出发理解装置作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认为过氧化钙与过量水反应还应产生某种含有钙元素的产物。
开始小强假设该产物为CaO,但通过思考他很快否定了原先的假设,并重新假设生成的含钙产物为Ca(OH)2。
请解释小强否定原假设建立新假设的理由:
。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小强的新假设,并填入下表空格中: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CaO2与H2O反应有Ca(OH)2生成
CaO2与H2O反应无Ca(OH)2生成
(3)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
参考答案:
14、
(1)O2(或写名称均可)、补充鱼塘中的氧气、烧杯
(2)在水较多的环境中即使生成CaO,也会和水作用生成Ca(OH)2(或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实验步骤
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论
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样品滴入酚酞指示剂(或通入CO2气体)
变红(或产生白色浑浊)
CaO2与H2O反应有Ca(OH)2生成
CaO2与H2O反应无Ca(OH)2生成
(3)2CaO2+2H2O=2Ca(OH)2+O2↑
(4)CaO2与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意思相近可给分)
16.(8分)过碳酸钠(Na2CO4)在洗涤、印染、纺织、
造纸、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大量应用,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2N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难题 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