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B及复习资料和评分标准.docx
- 文档编号:29581680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2.33K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B及复习资料和评分标准.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B及复习资料和评分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B及复习资料和评分标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B及复习资料和评分标准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卷)B
课程代码BB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时长100分钟
教学班号 序号姓名 学号 专业级班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满分
35
10
37
18
100
得分
阅卷人
请务必将答案写在第1、2页给定的位置,并将试卷完整交回,否则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见第3~6页)(每题1分,共35分)
(请在下面将所选项的标号字母用中性笔或圆珠笔等涂黑。
)
1.[A][B][C][D]2.[A][B][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
8.[A][B][C][D]9.[A][B][C][D]10.[A][B][C][D]11.[A][B][C][D]12.[A][B][C][D]13.[A][B][C][D]14.[A][B][C][D]
15.[A][B][C][D]16.[A][B][C][D]17.[A][B][C][D]18.[A][B][C][D]19.[A][B][C][D]20.[A][B][C][D]21.[A][B][C][D]
22.[A][B][C][D]23.[A][B][C][D]24.[A][B][C][D]25.[A][B][C][D]26.[A][B][C][D]27.[A][B][C][D]28.[A][B][C][D]
29.[A][B][C][D]30.[A][B][C][D]31.[A][B][C][D]32.[A][B][C][D]33.[A][B][C][D]34.[A][B][C][D]35.[A][B][C][D]
二、多项选择(题见第6~7页)(每题2分,共10分)
(请将所选项的标号字母填写在相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
36.()37.()38.()39.()40.()
三、材料分析(材料及题见第7~8页)(共37分)
41.(17分)答:
⑴
⑵
42.(8分)答:
43.(12分)答:
⑴
⑵
四、论述(第44题)。
要求论述紧扣题意、突出重点、合乎逻辑,切忌无的放矢、条理不清。
(18分)
44.试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
一、单项选择。
请选出第1~35题各题中最适合题意的1项,并在本试卷第1页给定的位置将其标号字母涂黑。
(每题1分,共35分)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它由三个部分构成,即()。
A.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
D.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2.在以下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论断中,错误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B.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品质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体系的理论基础
D.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论断认为()。
A.物质是人通过其感官感知到的一切客观存在物
B.客观物质与主观感觉辩证统一,是唯心主义二元论的观点
C.物质是完全在人的感觉、意识之外而与人无关的客观存在
D.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以下所列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的是()。
A.法国唯物主义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下列说法中未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是()。
A.意识创造客观世界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C.意识反映客观世界D.人心齐,泰山移
6.以下选项中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和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7.在以下关于实践的论断中错误的是()。
A.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并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物质性
B.实践是人能动地探索和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C.实践使世界分化为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D.实践由认识指导因而决定于认识
8.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形成新价值,补偿劳动力的价值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C.创造交换价值,补偿生产资料的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创造剩余价值
9.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本主义B.开展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消灭剥削阶级
C.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D.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0.上世纪50年代末,人们以麻雀吃粮食为由,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大量捕杀。
实际上,麻雀虽然吃粮食,但是主要吃害虫。
所以,后来人们把麻雀从“四害”中解放出来。
现在人们又把麻雀列为保护动物。
从这一系列事实能够得出以下哲学结论,除了()。
A.认识是不断反复、深化的辩证发展过程B.认识是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D.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11.有位思想家说: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
”这种说法()。
A.是认为生死有同一性的辩证法观点B.是主张事物绝对运动的相对主义
C.是否认生死有确定界限的诡辩论D.是片面主张死亡的绝对性的绝对主义
12.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告示上写:
“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
”下列选项中未正确表达这幅广告画的哲学寓意的是()。
A.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同一性B.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C.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D.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13.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错误的说法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的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
14.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C.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进程D.社会发展是独立于人的客观物质过程
15.有关真理的错误论断是()。
A.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客观规律B.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C.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D.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的也是不确定的
16.关于资本的本质特征和属性,错误的说法是()。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资本是创造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资本具有增殖性和运动性
17.不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与体现的是()。
A.认识事物遵循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原则B.我国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我国经济建设坚持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D.社会主义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
18.下列选项中不能正确说明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是()。
A.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阶段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可能较低
B.社会意识可能促进或者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C.社会意识并不是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的
D.社会意识总是可以超越现实社会存在的发展状况而正确预见未来
1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直接哲学理论基础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认识辩证运动总过程的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和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C.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真理检验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的原理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的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统一的原理
20.以下命题都能正确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除了()。
A.人民群众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选择者和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
D.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1.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正确的说法是()。
A.阶级是在政治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
B.阶级差别的基本标志在于它们对国家政权的关系
C.阶级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D.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2.不能从“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正确地推论出的是()。
A.没有无物质的运动B.世界上没有静止C.物质存在和运动直接同一D.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23.关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该规律揭示了社会形态运动的辩证过程和内在动力,为研究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B.该规律揭示了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等同社会经济结构的相互作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的重要哲学理论依据
C.该规律揭示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决定性,排除了人的主观意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D.该规律揭示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24.我国依据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制定的方针政策是()。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C.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又进行民主法制建设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坚持对外开放
25.物质与意识、主体与客体、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实践与认识、真理的绝对与相对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等几对范畴的内部关系都是()。
A.矛盾关系B.认识关系C.实践关系D.因果关系
2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通过()生产剩余价值的。
A.延长工人工作日B.增加剩余劳动时间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工人的工资
27.在以下有关社会主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并且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B.马克思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一块理论基石
C.列宁根据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规律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
D.社会主义基本都脱胎于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其建设必然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28.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具体劳动创造的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抽象劳动形成的
D.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9.关于价值规律及其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
B.价值规律就是等价交换的规律,它自觉地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
C.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D.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0.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基本实践活动的是()。
A.工人开山筑路B.政治家治国C.教师教书育人D.科学家研制新药
31.以下有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除了()。
A.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自觉自愿地全面发展个人需要、能力、个性和社会关系
B.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第三大历史阶段即人的“自由个性”实现阶段
C.生产力高度发展、私有制和旧式分工消灭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D.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的归宿
32.关于人的本质或价值,错误的说法是()。
A.人的本质在于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改造世界的实践
B.人的本质是全部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C.“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
D.“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割裂了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
3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1845年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B.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1871年巴黎公社的诞生D.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34.在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Ⅱc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v+m/x)=Ⅱ(c+△c)
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补偿问题
D.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基本理论前提是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构成和在物质形式上由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构成以及社会生产相应地分为两大部类
35.关于人类的彻底解放,错误的说法是()。
A.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自然界、社会、自身中最终解放出来
B.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成为自然界、社会、自身的自觉的和真正的主人
C.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D.人类的彻底解放是社会发展克服一切社会中劳动异化的必然趋势
二、多项选择。
请选出第36~40题各题中所有适合题意的选项(至少2项),并将其标号字母填写在本试卷第1页给定的位置。
错选或漏选,该题不得分。
(每题2分,共10分)
36.关于认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确的说法是()。
A.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不断反复、永无止境的能动反映
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坚持的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矛盾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首要的观点
E.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要求认识事物、处理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7.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这主要表现在()。
A.该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B.该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源泉与动力
C.该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乃至整个辩证法体系的钥匙
D.该规律所揭示的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最根本的方法
E.是否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与根本分歧
38.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
A.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形式
B.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C.论证了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D.是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的理论基础E.是创立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理论基础
39.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正确的说法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劳动人民的需要无限扩大趋势和资本主义生产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经济后果
E.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40.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奠定了一块理论基石,这具体表现在:
历史唯物主义()。
A.找到了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的道路,认为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在生产方式中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C.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变革的社会力量
D.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明确了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
E.阐明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道路
三、材料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1~20,并简明扼要地解答第41~43题。
(共37分)
材料1: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
材料3:
宋代哲学家张载说:
“凡圜转之物,动必有机。
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
”
材料4: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世界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
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5:
马克思说: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
”
材料6:
列宁指出,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认识事物“自己”运动的源泉上,只有对立统一的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材料7:
梁启超说:
“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
舍英雄几无历史”。
材料8:
胡适说:
英雄人物“吐一口痰在地上,也许可以毁灭一村一族,他起个念头,也许可以引起几十年的血战。
他也许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41.⑴请指出材料1~8的共同哲学倾向。
⑵试简要分析说明材料1~8所包含的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
(17分)(请务必将答案写在本试卷第1页给定的位置。
)
材料9: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
”
材料10: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材料11: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材料12: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材料13: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
材料14:
“判定理论或认识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
42.请指出从材料9~14所能得出的总的哲学结论,并简要说明理由。
(8分)(请务必将答案写在本试卷第1页给定的位置。
)
材料15:
“资本主义生产的始终不变的目的,是用最小限度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
材料16:
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生产前生产后的流通过程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的分配过程主要是资本家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在消费过程中,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来自剩余价值,工人的个人消费保证了劳动力的再生产,为不断生产剩余价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1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是在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也是以资本家无止境地追求剩余价值为动力推动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还使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导致这一生产方式的灭亡。
材料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材料19:
富国更富,穷国更穷,这是当今全球不争的事实。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它在世界经济中的实力和地位,以及掌握国际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权,一方面利用经济全球化之机将其意志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又利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要求它们进一步开放市场,利用那里的廉价劳动力,占领当地市场,谋取更大的利益。
材料20:
反全球化者宣称,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商品世界化”,商品在泛滥、人性被漠视、跨国公司越发贪婪。
全球化让跨国公司来到发展中国家,砍伐森林、掠夺矿藏、建造“血汗工厂”,“给工人一块钱制造耐克鞋”,跨国公司几乎主掌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众生活。
43.⑴试指出材料15~17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⑵并用以简要说明材料18~20所描述的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现象。
(12分)(请务必将答案写在本试卷第1页给定的位置。
)
四、论述(见第2页)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卷)B
课程代码BB考试方式开卷考试时长100分钟
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
每题1分,共35分。
1.B2.C3.D4.A5.B6.C7.D8.B9.C10.D11.A12.B13.C14.D15.A16.B17.C18.D
19.A20.B21.C22.B23.C24.D25.A26.B27.C28.D29.B30.C31.D32.A33.B34.C35.D
二、多项选择。
(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选出所有适合题意的选项(至少2项),错选或漏选,该题不得分。
36.(ABE)37.(ABCDE)38.(BCDE)39.(ABCE)40.(ABCE)
三、材料分析。
(共37分)
不强求语言文字统一,只要解答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
完整、准确地答出要点即可给满分;否则,可参照以下标准酌情给分。
41.答案要点:
⑴材料1~8都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辩证法的观点。
(7分)
⑵材料1、3、5、6认为运动是事物自身的运动,运动的动力来自事物自身内部,材料2、4、7、8则把运动归结为“心”或“精神”或“意念”等的运动,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这是两种相互对立的世界观。
(10分)
42.答案要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
(4分)材料9与10、材料11、材料12以及材料13与14分别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的目的、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4分)
43.答案要点:
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考试题 复习资料 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