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9581678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9.52KB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试题及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
共20分)
1.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1.B
【解析】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
2.教师不得有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因为学生享有( )。
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隐私权
2.C
【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3.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特征的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教学计划
D.培养目标
3.C
【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始建于(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洛克
4.A
【解析】夸美纽斯奠定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5.学科专家的建议是(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A.教育目标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5.C
【解析】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发展趋势、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6.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 )。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目的
D.学习内容
6.A
【解析】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7.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是( )。
A.政治、经济、文化
B.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课程理论
C.社会、知识、儿童
D.教育目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
7.C
【解析】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
8.下列属于道德讨论中“引入提问”的策略是( )。
A.升华性问题
B.突出道德争端
C.澄清与总结
D.突出相邻阶段的论点
8.B
【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
(1)突出道德争端;
(2)询问“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9.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是( )。
A.小学教育
B.初中教育
C.高中教育
D.大学教育
9.B
【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
10.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一种是( )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德育中心”
D.“集体中心”
10.D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
11.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 )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
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要素主义教育学
11.C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应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要“在做中学”,所以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
12.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A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3.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13.C
【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1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
A.洋务运动的推行
B.废科举,兴学校
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D.北洋大学的创建
14.B
【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近代学制,使中国近代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所以是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15.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 )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15.B
【解析】学生是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
16.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思维能力的培养
B.创新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实践能力的培养
16.B
【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17.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17.C
【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8.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有极大的关系。
A.设计
B.安排
C.认识
D.设想
18.B
【解析】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9.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起导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19.A
【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2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算
B.读、写、画
C.读、画、算
D.写、画、算
20.A
【解析】读、写、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
二、填空题(每题1分。
共10分)
1.二战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__________教育制度,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___化,职业中学__________的趋势。
1.双轨、职业、普通化
2.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是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2.互补性
3.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是__________。
3.科学技术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评价作用。
4.导向、激励
5.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5.差异性
6.__________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
6.人身权
7.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生变化,具有__________,在阶级和民族存在的社会则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
8.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形成目标体系,推动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
8.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9.夸美纽斯主张把教学建立在__________的基础上,这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9.感觉活动、个人认识论
10.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的,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中心的管理。
10.德鲁克、自我管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测验的信度
1.测验的信度:
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相关系数为1.00,信度最高;相关系数在0.80以上,测验做出的结论均属准确。
2.网络教育
2.网络教育:
(1)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2)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3.发展个性
3.发展个性:
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4.设计教学法
4.设计教学法:
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
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共32分)
1.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答案要点】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2.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2.【答案要点】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主张“有教无类”,他从探讨人的本性人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
(2)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
(3)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承认先天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5)提倡启发式教学。
3.教学包含哪几方面的内容?
3.【答案要点】教学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学校文化的特性有哪些?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五、论述题(第1小题10分。
第2小题13分。
共23分)
1.试述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答案要点】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
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
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
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怎样才能做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答案要点】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与教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
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