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坑地质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9573353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537.37KB
闭坑地质报告.docx
《闭坑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闭坑地质报告.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闭坑地质报告
****煤业有限公司
闭坑地质报告
**煤业
2015年12月16日
****煤业有限公司
闭坑地质报告
编写单位:
**煤业
编写人:
***
审 核:
***
矿 长:
***
提交报告单位:
**煤业地测部
提交报告时间:
二O一五年十二月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矿山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区域构造位置
(一)矿山交通位置
1井田位置
井田位于**市**区**乡**村附近,为**区与**区交界处,行政区划属**区**乡及**区**乡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
东经182°10′30″~182°11′35″
北纬89°24′45″~89°26′30″
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82°29′33″,北纬89°25′38″。
2范围
2014年10月17日**省国土资源工业厅为该矿换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批准井田内开采4-11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t/a,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批准井田面积为9.313km2,有效期自2014年10月17日至2017年10月17日,共叁年,开采深度:
由1240m至860m标高。
井田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5914m,南北宽3135m。
由19个坐标点圈定,详见表1-1。
井田范围坐标点一览表表1-1
点号
1954年北京坐标系(6°带)
1980年西安坐标系(3°带)
X
Y
X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3交通
本井田位于忻州市**区北部***乡**村附近,南直距**区15km,有9km铁路专用线一条,与北同蒲铁路线神头站相接。
矿区向南3km有公路与大(同)—运(城)二级公路干线相衔接。
南到太原235km,北到大同130km。
详见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地理
l、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管涔山东麓,地表大面积为黄土覆盖,经长期切割冲蚀,成为低山丘陵区。
纵观井田,以黄土冲沟,梁地貌为主,区内山梁走向近南北向,由于强烈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冲沟,其上游呈“V”字型,下游是“U”字型。
冲沟两侧由于不断的侵蚀形成树枝状的小冲沟。
西部西长梁为**河和三眼河的分水岭,东部火烧梁—上梁为三眼河与马营河的分水岭。
区内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北部的火烧梁上,高程为1271.4m;地形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部的马营河河床,高程为1105.0m,相对高差达166.4m。
2、气象
本区属大陆型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5ºC。
七月最热,平均20º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4.5ºC。
一月最冷,平均气温-12ºC,极端最低温度-32.4ºC。
一般日温差在18~25ºC。
霜冻期每年9月下旬始至次年4月,个别年份可到5月上旬。
无霜期107-175天。
冻结深度一般在1.11m左右,最大达1.31m。
湿度,年最小为0,年最大为80%。
年降水量为345.3~682.2mm,平均降水量426.7mm,年降水量分配极不均匀,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年蒸发量在1996.00mm~2132.70mm之间,一般为2066.7mm,月蒸发量在4月~6月达580mm。
每年有风时间约占全年总时间的70%,平均每年出现40天左右的大风,飓风天有2天左右。
风向多西北,最大风速达21.7m/s。
风沙日在29天以上,多集中在冬春季节。
3、矿井邻近煤矿及小窑情况
井田北部与***忻州新荣区**窑煤矿有限公司、***忻州新荣区龙矿**煤业有限公司相邻,西部与***煤业有限公司相望不相接。
详见各煤矿相关位置图(图1-2-2)。
(三)所处区域构造位置
井田位于宁武向斜北端之东翼。
区内构造主要受**河向斜及本区南部**沟断层控制,总体为一岩层走向大致为北西向,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有二组缓波短轴褶曲,倾角一般在5°~14°之间。
第二节矿山地质勘查
(一)矿山地质勘查工作
井田位于宁武煤田**矿区东南部,**扩大精查区内,以往进行过的地质工作主要有:
(1)1957年115队在大同南部煤田进行了普查勘探,同年底提交了普查勘探报告。
该次在本井田内施工有普31号孔,该钻孔综合评级合格,本次利用其成果。
(2)1958年2月—7月,**省冶金厅562队,在**矿外围进行过普查勘探,填绘1:
5千地质图,提交了普查报告。
此报告对煤层露头控制不严,构造形态出入较大。
该次勘探在本井田内施工钻孔二个(CK1、CK2),钻孔综合评级合格,本次利用其成果。
(3)1979年**省煤田地质勘探三队在本区共施工钻孔18个,网度1000×750m,面积12.3km2,总共进尺3823.47m。
1979年**省煤田地质勘探三队为该矿编写了《**省***煤矿扩大区地质报告书》,该报告质量较高,由煤田地质公司1979年12月27日审查,批准决议书第7908号。
提交储量B+C级25356.48万t。
该次勘探在本井田及周边施工12个钻孔,各钻孔均进行了测井,钻探质量乙级6个,丙级6个;测井质量甲级1个,乙级8个,丙级3个;综合质量乙级6个,丙级6个,本次利用其成果。
(4)1981年**省115煤田地质勘探队在本井田内施工了2个钻孔(T65、T66),钻孔均进行了测井,总共进尺330.24m。
钻探质量甲级1个,乙级1个;测井质量甲级2个;综合质量甲级1个,乙级1个。
(5)2006年2月由**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在本井田内西北部进行了面积为2.14km2的三维地震勘探,布置了7条地震剖面线,查明了区内4、9号煤层的赋存形态和埋藏深度,构造总体为向西南倾伏的单斜构造,新发现次级褶曲3条,查出区内断层12条、陷落柱6个,于2006年6月提交了《**省忻州市**区**煤矿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该报告质量较高。
1、本次储量核实工作状况
(1)资源/储量估算
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范围
参与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的煤层为井田可采的4(4-1)、4-2、8、9(9-1)、9-2、11号可采煤层,估算范围以最新换发的采矿许可证为准,估算面积为9.313km2中的赋煤可采区;估算垂深(标高)按采矿许可证批采标高1240m至860m进行。
2)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
井田内参与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的各可采煤层煤类均为气煤,属炼焦用煤。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的要求,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指标为:
煤层厚度:
0.70m;
最高灰分(Ad):
40%;
最高硫分(St,d):
3%;
井田内批采的4(4-1)、4-2、8、9(9-1)、9-2、11煤层均符合上述各项指标。
本次资源/储量估算的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
3)煤炭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3.1煤炭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井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类型属简单类型;4(4-1)、4-2、9(9-1)、9-2、11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8号煤层为大部可采较稳定煤层。
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结合井田内各可采煤层具体情况,本次资源/储量作如下圈定:
4(4-1)、4-2、9(9-1)、9-2、11号煤层以工程点间距不大于1000m,外推实际工程间距1/2范围圈定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以工程点间距不大于2000m,外推实际工程间距1/2范围圈定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上述圈定的(111b)、(122b)类范围内,在风氧化带、最低可采边界线、古空区内侧、断层两侧留50m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其余块段均圈定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8号煤层以工程点间距不大于500m,外推实际工程间距1/2范围圈定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以工程点间距不大于1000m,外推实际工程间距1/2范围圈定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上述圈定的(111b)、(122b)类范围内,在风氧化带、最低可采边界线、古空区内侧、断层两侧留50m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其余块段均圈定为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3.2资源/储量块段划分的原则
各可采煤层划分资源/储量估算块段时,一般以勘探剖面线、各类构造线、相邻钻孔连线、煤层底板等高线、保安煤柱线、采(古)空区边界线等就近圈定,并按此圈定原则和资源/储量类别自上而下、自左至右,依次编辑资源/储量块段号码。
4)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4.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井田地层平缓,倾角小于15°,故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采用水平投影面积与钻孔伪厚度计算,其估算公式为:
Q=S·M·D/10000
式中:
Q—资源/储量(万t)
S—块段水平投影面积(m²)
M—块段估算厚度平均值(m)
D—煤层视密度(t/m³)
4.2煤炭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a)估算厚度
依据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规定,以剔除0.05m以上夹矸后各煤分层厚度之和作为该工程点煤层的估算厚度;小于0.05m夹矸与煤层合并计算估算厚度;以块段内及相邻块段临近工程点的煤层估算厚度之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块段之资源/储量估算厚度;块段内无工程见煤点时,采用邻近块段估算厚度;复煤层其夹矸厚度不稳定且无法对比时,各煤分层相加之和作为估算厚度;当煤层夹矸厚度稳定且可对比时:
大于最低可采厚度时,上、下煤分层(大于最低可采厚度)分别按独立煤层估算资源/储量;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时,各大于夹矸厚度的煤分层相加作为估算厚度;煤层顶底小于夹矸厚度的薄煤分层剔除。
b)估算面积
各块段水平面积均使用MAPGIS软件求面积法直接读取。
c)视密度
煤层视密度采用精查勘探资料,以及结合本区的化验资料确定。
各煤层视密度分别为:
4(4-1)号煤层1.45t/m3、4-2号煤层1.45t/m3、9(9-1)号煤层1.40t/m3、9-2号煤层1.40t/m3、8号煤层1.42t/m3。
11号煤层1.47/m3。
5)煤炭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经本次估算,井田内4(4-1)、4-2、8、9(9-1)、9-2、11号煤层截止2015年12月共保有资源/储量合计15812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7849万t;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756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7278万t;采(古)空区动用资源/储量合计为12703万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28515万t,详见表1-2,下面分煤层叙述:
a)4(4-1)号煤层
经本次估算,井田内4-1号煤层共保有资源/储量(111b+333)合计1262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892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370万t,采(古)空区动用资源/储量合计为3251万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4513万t。
b)4-2号煤层
经本次估算,井田内4-2号煤层共保有资源/储量(111b+333)合计607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363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44万t;采(古)空区动用资源/储量合计为240万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847万t。
c)8号煤层
经本次估算,井田内8号煤层共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合计1030万t。
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756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74万t;无采(古)空区动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1030万t。
d)9(9-1)号煤层
经本次估算,井田内9(9-1)号煤层共保有资源/储量(111b+333)合计5559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2830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729万t;采(古)空区动用资源/储量合计为8316万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13875万t。
e)9-2号煤层
经本次估算,井田内9-2号煤层共保有资源/储量(111b+333)合计1625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339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1286万t;采(古)空区动用资源/储量合计为896万t,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2521万t。
f)11号煤层
经本次估算,井田内11号煤层共保有资源/储量(111b+333)合计5729万t。
其中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11b)3354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为2375万t;无采(古)空区动用,累计查明资源/储量合计5729万t。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汇总表
表1-2
煤层
煤类
资源/储量(万t)
累计查明
111b
122b
333
保有
动用
111b
111b蹬空
小计
122b
122b蹬空
小计
333
333蹬空
小计
采空区
古空区
小计
4(4-1)
QM
4-2
QM
8
QM
9(9-1)
QM
9-2
QM
11
QM
合计
6)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问题
井田4(4-1)、4-2、8、9(9-1)、9-2号煤层大部分回采,残留资源储量已不多,基本为保护煤柱、边角煤及蹬空破坏区等,其余大部分为保安煤柱。
8号煤全部为高硫煤、9号煤一部分为高硫煤。
现将统计结果列入表,供煤矿下一步工作使用。
可利用储量统计表附表1-3
煤层
保有储量(万t)
开采破坏及永久性煤柱损失(万t)
高硫煤
可利用回收储量(万t)
边界村庄广场煤柱
边角呆滞煤量
可摊销煤量
采空破坏区边角呆滞煤量
蹬空破坏区
合计
可利用储量
巷道煤柱
合计
4(4-1)
4-2
8
9(9-1)
9-2
11
合计
第三节矿山设计
设计内容简述
1、矿山设计时间
中煤**煤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忻州市**区**煤矿,该矿是1954年4月从私人小煤窑接收过来,经过两次技术改造,到1984年底逐步发展为设计能力为45万t/a的国有地方中型煤矿。
1992年完成了由45万t/a-90万t/a的改扩建工作。
改扩建设计由**省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晋计设字[92]第1344号文对改扩建设计进行了批复。
2005年9月,**省煤炭规划设计研究院受**煤矿委托,对原改扩建设计进行修改,修改设计批复文件为晋煤基局发[2005]89号。
开工建设批复文号晋煤基局[2006]57号。
2006年,该矿经**省资源整合办晋煤整合办[2006]25号文核准为单独保留矿井,生产能力90万t/a。
根据资源整合的文件精神,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又对原改扩建设计及安全专篇进行了修改,改扩建设计由晋煤办基发[2008]43号文“关于**平新**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修改的批复”批复通过,改扩建修改设计首采工作面位于4号煤401采区。
2009年,与原***忻州贵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兼并重组整合。
重组整合后,关闭贵龙煤业公司生产系统,保留原**平新**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系统。
2012年3月,忻州市煤炭设计研究所编制了《****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延深下组9号煤项目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
利用已建成的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斜井和回风斜井开拓全井田。
设1个水平开拓全井田,水平标高为+1060m。
4号层设辅助水平,水平标高+980m。
辅助水平基本采空。
11号煤层与9号煤层相距平均2.25m,设计11号与9号煤层联合布置。
9号煤层西北可采区域划分一个采区,11号煤层西北可采区域为一采区,井田中部大巷两侧为二采区,井田工业广场东北区域为三采区。
2、生产建设情况
井田4号煤层、9号煤层已基本采空,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放顶煤综采,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
主斜井担负提煤任务兼作进风井,提升方式为DTⅡ型带式输送机;副斜井负责矸石提升、人员升降、材料、设备以及大件等的下放任务,绞车提升采用JK-3/20型单滚筒绞车;回风井担负矿井通风,装有两台FBCDZ-10-No26B型轴流式风机,电机功率2×185KW,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水泉沟进风井,由4号至9号利用通过斜巷(原有巷道)联络,安设台阶扶手,作为矿井的进风井及安全出口。
该矿井下涌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为25m3/h,雨季最大涌水量为42m3/h。
矿井现在副井井底设井底水仓及井底排水泵房。
在901采区设采区水泵房。
两个水泵房排水管道均直接排至地面。
副井井底车场附近设主排水泵房,水泵房标高+1073.703m,安装5台80DF-30×5型水泵,排水管选用Φ108×4型,排水管沿副斜井敷设3趟至地面水池,正常涌水时为2趟工作,1趟备用。
在901采区中下部+926m标高设采区水泵房,安装3台MD280-43×5型水泵,排水管选用Φ219×6无缝钢管,采区涌水沿901采区回风巷→9煤回风联络巷→101集中皮带下山→101皮带运输大巷→主斜井→地面工业场地井下水处理站水池。
3、总采出矿量
自建矿到关闭矿井共计动用储量12703万吨,整合前后约共计采出4500万吨。
第四节闭坑原因
受煤炭需求不振、过剩产能持续释放、市场反弹乏力、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煤炭销售更加困难、开采难度不断加大、安全风险逐步积累、经营状况持续恶化等多重困难和挑战交织的复杂煤炭形势影响,**公司经济资源濒临枯竭,未采动的11#煤层,平均硫分含量高达3.0%。
债务负担沉重,效益低下,亏损严重,根据国家对资源枯竭、产品不适合社会需求、扭亏无望的煤矿实施关闭破产的相关政策,按照集团及进出口公司的安排部署,对矿井实施封闭。
第二章矿区地质
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
平新矿区位于宁武煤田的北段,北以洪涛背斜与大同煤田相隔,其东、北、西出露奥陶系灰岩,构成三面环山的低山丘陵,周边出露隐伏煤层露头线,形成天然的赋煤边界;南部边界为近东西向的**沟断层所切。
矿区以北北西向的**河向斜为主体构造格架,伴有北东及北东东轴向的次一级小型褶曲,自北而南依次发育平蕃城向斜、二铺向斜、芦子沟背斜、太西向斜、下窟子向斜。
这些褶曲的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
矿区内断层较少,大多为北东走向延展的正断层,如堡子沟断层,羊圈断层。
安家岭逆断层断距30—50m,为北东向横贯矿区中南部的主要断层。
矿区南界外的**沟断层在七里河西走向N70°E。
河以东折为N70°W,为南侧下降之正断层,断距200—300m。
(二)区域构造
1矿区构造
平新矿区位于宁武煤田的北段,北以洪涛背斜与大同煤田相隔,其东、北、西出露奥陶系灰岩,构成三面环山的低山丘陵,周边出露隐伏煤层露头线,形成天然的赋煤边界;南部边界为近东西向的**沟断层所切。
矿区以北北西向的**河向斜为主体构造格架,伴有北东及北东东轴向的次一级小型褶曲,自北而南依次发育平蕃城向斜、二铺向斜、芦子沟背斜、太西向斜、下窟子向斜。
这些褶曲的两翼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以下。
矿区内断层较少,大多为北东走向延展的正断层,如堡子沟断层,羊圈断层。
安家岭逆断层断距30—50m,为北东向横贯矿区中南部的主要断层。
矿区南界外的**沟断层在七里河西走向N70°E。
河以东折为N70°W,为南侧下降之正断层,断距200—300m。
2煤矿构造
井田位于宁武向斜北端之东翼。
区内构造主要受**河向斜及本区南部**沟断层控制,总体为一岩层走向大致为北西向,倾向南西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有二组缓波短轴褶曲,倾角一般在5°~14°之间。
a)褶曲
区内缓波短轴褶曲有二组,一组为北东向,一组为北西向,详见主要褶曲统计表(表2-2)。
1)S1背斜:
背斜轴位于井田北部,轴向北西,向北西倾伏,轴长700m,两翼倾角11°左右。
2)S2向斜:
向斜轴位于S1背斜东侧,轴向南北,向北倾伏,井田内轴长800m,两翼倾角11°左右。
3)**关背斜:
位于井田南部,轴向北东,向南西倾伏,井田内轴长1400m,两翼倾角10°左右。
4)S3向斜:
位于**关背斜东侧,与之平行,井田内轴长550m,两翼倾角10°左右。
5)S4背斜:
位于井田东南部,轴向北西,向北西倾伏,井田内轴长500m,两翼倾角8°左右。
6)S5向斜:
位于井田东南部,S4背斜东侧,轴向北西,向北西倾伏,井田内轴长600m,两翼倾角8°左右。
主要褶曲统计表表2-1
编号
性质
轴部位置
轴向
轴部倾伏向
轴长(m)
两翼倾角(°)
S1
背斜
井田北部
北西向
北西向
700
11
S2
向斜
S1背斜东侧
南北向
北向
800
11
**关
背斜
井田南部
北东向
南西向
1400
10
S3
向斜
**关背斜东侧
北东向
南西向
550
10
S4
背斜
井田东南部
北西向
北西向
500
8
S5
向斜
井田东南部
北西向
北西向
600
8
b)断层
断层大致有二组,走向NNE、NNW,数量较多,共发育21条断层,其中18条正断层,3条逆断层,现将落差大于等于10m的主要断层叙述如下,详见断层统计表(表2-3)。
1)FD22正断层:
位于井田东南部,落差70m,倾角75°,走向NNE-SSW,倾向SEE,呈直线形分布,井田内延伸约570m,为井田内以往林家口煤矿井下开采9-1号煤层时揭露。
2)FD10逆断层:
位于井田东南部,落差30m,倾角65°,走向NNE–SSW,倾向SEE,呈弧形分布,井田内延伸约660m,为地震勘探发现及勘探钻孔控制,经**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开采9-1号煤层时揭露验证。
3)FD12正断层:
位于井田北部,落差19m,倾角68°-70°,走向NNE–SSW,倾向NWW,呈直线形分布,井田内延伸约2500m,为勘探时地表发现,经**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开采9-1号煤层时揭露验证。
4)FD19正断层:
位于井田东南部,落差14.06m,倾角65°,走向NW–SE,倾向NE,呈弧形分布,井田内延伸约650m,为井田内**煤业有限公司井下开采9-1号煤层时揭露。
5)FD11正断层:
位于井田中部,落差10—12m,倾角80°,走向NNE–SSW,倾向NWW,呈S形分布,井田内延伸约1500m,为井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质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