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x
- 文档编号:29573071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406.54KB
高中地理 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
年高中地理单元检测
(二)新人教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D.江南丘陵——红漠化
2.我国实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风蚀荒漠化B.防治水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D.防治土地盐渍化
1~2.解析 第1题,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沙漠化,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广布,由于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表层熟化土层流失后,底层缺乏有机质,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形成荒漠化(也称“红漠化”)。
第2题,“三北”防护林建设,主要目的是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该地区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1.D 2.A
图①是某著名湖泊,图②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3~5题。
3.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地形起伏D.气温变化
4.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5.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B.次生盐碱化
C.沙尘暴D.酸雨
3~5.解析 图中湖泊位于内陆沙漠地区,其湖水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通过内流河注入湖泊。
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图中河流注入湖泊径流量也大,故第3题选D。
第4题,②线向①线靠近,说明该湖泊丰水期的水量减少,这反映出了内陆湖的萎缩现象,是由于大量引河水灌溉所致。
第5题,该区域位于干旱少雨地区,不易形成酸雨。
答案 3.D 4.D 5.D
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6~8题。
6.在下面①—④图中可以看到上图中甲地同类生态系统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7.该类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 )
①光合作用强烈 ②生物循环旺盛 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 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8.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该类生态系统有助于( )
A.减轻酸雨现象B.保护臭氧层
C.保护众多的生物物种D.减少全球洪涝灾害
6~8.解析 根据经纬图及轮廓特征认读出甲在亚马孙平原,②在马六甲海峡,两地均有热带雨林的分布,根据分析可知正确选项。
答案 6.B 7.B 8.C
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9~10题。
9.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B.商品率高
C.精耕细作D.科技水平高
10.该地区北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9~10.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在于区域位置的确定,并结合图例符号判断农业生产及其特点与生态环境问题。
第9题,该地区南部为油棕集中产区,油棕为热带经济作物,商品率高。
第10题,该区域北部地处热带草原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则导致盐碱化。
答案 9.B 10.A
下面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11~12题。
11.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本格拉寒流有关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大陆面积和轮廓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D.海陆位置和地形
11~12.解析 第11题,从四大陆荒漠构成看,①大陆皆有分布,且以温带荒漠为主,为亚欧大陆,②大陆以热带荒漠为主,为非洲大陆,③大陆以热带荒漠为主,但面积小于②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④大陆为南美大陆。
非洲大陆的西海岸有本格拉寒流。
第12题,亚欧大陆温带荒漠的形成,与深入大陆内部有关,南美大陆温带荒漠的形成,与山脉对西风的阻挡有关。
答案 11.B 12.D
13.如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采伐痕迹示意图,图示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A.河流含沙量增加B.沙尘天气加重
C.物种减少D.地面沉降
解析 地面沉降主要是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与森林减少无关。
答案 D
如图为除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洲的相关信息,据图回答14~16题。
14.被称之为“地球之肺”的自然地理事物目前主要分布在①—⑥大洲中的( )
A.③④⑤B.①②③
C.②④⑤D.③⑤⑥
15.与①大陆的同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山地B.西风
C.信风D.洋流
16.在①—⑥各大洲均有分布的是( )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
C.常绿硬叶林D.落叶阔叶林
14~16.解析 根据图中面积及海拔可判断④面积最大,为亚洲,⑤为非洲,③为北美,②为南美,⑥为欧洲,①为大洋洲。
“地球之肺”是指热带雨林,①大洲的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其东北部热带雨林的形成与西风带无关。
在上面各大洲均有分布的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14.C 15.B 16.C
植树造林是治理风沙的有效措施。
如图是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
回答17~18题。
17.三幅图按治沙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A.A→B→CB.B→C→A
C.B→A→CD.C→A→B
18.在我国进行这项工作时,最适宜选种的植物是( )
A.杨树B.桦树
C.沙拐枣D.柳树
17~18.解析 根据沙丘的形态变化可推知17题选D。
沙拐枣是较好的固沙树种,在干旱地区成活率高。
答案 17.D 18.C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9~20题。
19.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
20.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19~20.解析 第19题,由该地坡度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该地能源消费结构图可知,该地农村生活能源以薪柴为主,可推知当地植被破坏较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第20题,治理水土流失需保护植被,①、④所述有利于实现此目标,②说法过于绝对,③用矿物能源替代薪柴、秸秆不现实,因为南方煤炭短缺,且煤炭对环境污染严重。
故C项正确。
答案 19.B 20.C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xx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
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D.人均粮食产量
2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21~22.解析 第21题,读取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C项正确。
第22题,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从而导致毁林开荒、扩大耕地,使森林面积减小。
答案 21.C 22.A
2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解析 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 A
读我国某区域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25.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答案 D
二、综合题(50分)
26.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图①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判断A地与B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C地是我国荒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
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结合图②,描述该地荒漠化的演变过程。
答案
(1)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A地降水量大。
原因:
A地距离海洋更近,受海洋的影响更大;地处山地迎风坡(或者B地距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地处山地背风坡)。
(2)人口增长导致粮食需求增加,农作侵入牧区,过度开垦使得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缩小,导致牧场进一步超载,并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荒漠化进一步加剧;农作区需要较多劳动力,又会造成新一轮的过度农垦。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乍得湖水系支流集中分布在湖泊的________,径流季节变化________是该水系突出的水文特征。
请简要说明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近年来,该地区棉花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分析其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
(3)本地区人口的增长较快,说明由此可能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答案
(1)西部和南部地区(或西南部) 大 乍得湖历年水位变化较大。
主要是因为入湖河流分布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年际变率较大。
(2)高温多雨,有明显干湿季(棉花生长期水热资源丰富,棉花生长后期收摘晴天多);地势较平坦;河流灌溉便利。
(3)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8.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图。
(下图)
材料二 下图中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城市高度集中在气候湿热的东南部,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使人口、经济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城市化问题日渐严重,而广大内地及东北区经济落后,如何搞好内地的开发,一直是该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
(1)试分析A处的地形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2)D城市靠近赤道,附近却是世界上异常干旱的地区,其干旱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B城是该国的新兴城市,请结合材料分析该城市的形成原因。
(4)C地区地形平坦,森林茂密,针对C地区,有的专家提出加快资源开发,有的专家提出应该加强环境保护,请结合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平缓。
理由:
海拔200米以上,内部等高线非常稀疏;该处为巴西高原,形成年代非常古老,久经外力侵蚀。
(2)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该地区成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离岸风的吹送加重了干旱程度;沿岸秘鲁寒流的经过又起到了降温减湿的作用。
(3)分散大城市职能;巴西高原环境优美,气候四季如春;开发内地、加强内地管理、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平衡人口分布。
(4)支持开发方:
开发热带雨林有助于当地脱离贫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热带雨林面积大、环境容量大,许多经济活动对其影响小,森林破坏二氧化碳增多关系不大。
支持保护方: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气候恶化,水旱灾害频繁;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毁灭;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
29.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用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据图分析A所在省的地形、地势特点。
(2)请分析说明A—B—C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大致特点,并分析原因。
(3)C所在省南部某地近二十年来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
该地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发现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土地利用构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
①请为该小组拟定开展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课题名称,并推测该地土地利用构成的变化情况。
②根据该小组收集的当地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的变化资料(如下表),分析这种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秸秆
薪柴
煤炭
沼气
小水电
其他
1987年
50.3%
32.4%
10.3%
0.5%
0.8%
5.7%
xx年
20.5%
10.8%
15.4%
35.3%
15.2%
2.8%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由图示经纬度和图例可以推知A是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福建省,地势西高东低。
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结构的变化可知,该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得益于用能结构的调整。
答案
(1)特点: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
(2)特点:
A→B降水量增加,B→C降水量减少(或先增加后减少)。
原因:
受夏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B位于(武夷山)东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3)①课题名称包含“某地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及“研究方法”即可。
例:
江西省南部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变化与水土流失的调查研究。
推测:
耕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
②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森林的破坏,有利于水土保持;减轻水旱灾害的威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单元检测二新人教版必修3 单元 检测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