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29570632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89
- 大小:108.99KB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docx(1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32篇,略读课文9篇。
全书共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
课文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第八单元两篇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和词语花篮。
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花篮。
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分别编排了张衡,陶行知,阿兰。
图灵、宋庆龄几个人物的简介,还介绍了清明节、雪顿节的来历及民俗等。
在第一、七单元各安排了:
“指南针”,分别讲了“在观察中展开想象,使说话写文章更生动精彩”和“结合课文内容阅读、搜集资料”。
本册教科书继前五册仍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单元。
他们依次是:
多彩的世界、人与动物、科学精神、人与自然、亲情关爱,意志品质、爱国精神、中外文化。
每个单题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爱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要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1,识字与写字
(1)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认识250个生字,会写300个生字。
(3)继续练习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楷字,做到规范、整洁。
2。
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
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5)继续学习略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7)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
习作
(1)留心观察,展开想象,乐于书面表达。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学习写感谢信。
(3)能够在习作中合理的运用收集的资料。
(4)能够有顺序的安排文章内容,并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具体。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继续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具体生动的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5。
综合性学习
(1)综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表达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2)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20名,绝大多数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认真,爱好读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并能进行课外拓展。
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兴趣,有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怕苦怕累,敷衍塞责,懒惰成性。
家庭教育环境也较差。
本学期对这类学生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方法,不断转化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来看,有些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的不够好,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也欠佳。
这也成为本学期教学的聚焦点。
四、本学期奋斗目标
1,本学期要扎实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钻研教材教学,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不照搬别人的东西,不搞形式主义。
2,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学风。
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成绩。
3,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家长,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
五,为能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教学措施。
1,教师要树立努力学习,终身学习的思想。
要摒弃得过且过的思想。
要在实践中思索。
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养,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净化学生。
2,开好新学期的家长会。
由于本班学生农村学生居多,家长在教育意识方面有些淡泊,好多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文化程度低,导致好多家长不会辅导孩子。
在他们的意识中孩子送到学校就学好学坏就是教师的了。
使教师的教学很被动。
3,狠抓学风。
4,、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创造教育,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一切符合教学目标的创造性活动。
5、发掘他们思维活动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逐步学会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6,、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7、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8、改变以往单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是否科学。
尽量避免学生间的“横”向比较,而多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多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9、利用有利时机,给学生提供口语训练的机会,内容让学生自主选择,说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一则新闻,强调说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与生动。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无限魅力。
六,教学时间分配表
第一单元1至2周
第二单元3至4周
第三单元5至6周
第四单元7至8周
期中复习及测试9至10周
第五单元11至12周
第六单元13至14周
第七单元15至16周
第八单元17至18周
总复习及期末测试19至20周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等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等生字,掌握“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3、情感目标:
阅读课文,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培养学生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会写13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如:
为什么说“地球就是一面鼓,小雨滴们要把地球敲响?
”
2、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四、教学准备:
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五、教学安排:
2课时
六、预习:
1、搜集赞美春雨的图片、词语、诗句。
2、把课文读通顺(至少读三遍),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自学生字(字音、部首、组词),给课后生字注音。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提供展示台,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春雨的图片或词语、诗句,师归结,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①、学生谈预习收获,同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师巡回检查,了解学情。
②、自学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③、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自读课文情况。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②、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针对课文内容质疑。
3、出示生字,认读生字,重点检查并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跌下来品尝播种血脉
4、指导学生记住以下生字的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对春雨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
推:
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边的四画不要写成三画。
密:
下部的“山”不要写成“虫”。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小结:
同学们,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铁皮水沟密密的你推我挤
敲响演奏播种
八、预习:
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春天美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
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
齐读课题。
1、进一步理解课题:
课题中一连用了三个“滴”字,春天的小雨给你什么感觉呢?
该怎么读题呢?
注意节奏和停顿,再次读题。
2、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这场雨已经下了很久了,我们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听一听,看一看吧。
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交流感受,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体会描写春雨声音美的内容。
1、回忆哪些自然段写了雨的声音?
这几个自然段都写雨的声音,听雨的地点有什么不同?
2、“屋前听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春雨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说说听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声音的词,体会小雨滴发出声音的不同。
(3)理解同样是从天而落的雨,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响?
(4)抓住“推、挤”感受小雨滴的欢快,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林中听雨”加深感受声音美,解决难点。
出示文字:
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乐厅一样。
(1)第二自然段写雨的声音,这句话也写雨的声音,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
音乐厅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3)练习朗读,欣赏声音美。
4、朗读声音美部分。
(板书:
声音美)
(二)、感受描写春雨形象美的内容。
1、听雨让我们感受到声音美,看雨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
读一读,说一说。
2、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春雨的样子。
(板书:
样子美)
(三)感受赞美春雨精神美的内容:
1、指名读8、9自然段,想想人们赞美春雨还有什么原因?
2、出示儿歌:
《春雨》。
读一读,感受万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儿歌中的种子、花朵、麦苗和春雨有什么关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听了生灵们渴望你到来的心声,你会怎么做的?
(板书:
精神美)
(四)、齐读最后一段,表达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1、谁能结合板书说说春雨美在哪?
2、总结写法:
文章着重写了春雨的声音美,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音的世界,以后写文时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出的文章会更精彩。
3、再次朗读课题,结束学习。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描写声音的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五、板书设计: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听声音美
春雨美看样子美爱春雨
赞精神美
2、瀑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会认“叠、喻、屏”3个生字,会写“瀑、滩”等7个生字,掌握“瀑布、重叠、涌上、岸滩、衬着”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背诵课文;
理解重点诗句表达的意思,体会比喻写法的好处;
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写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
瀑布录像;学生收集关于瀑布的资料。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问:
什么是瀑布?
你们在哪儿见过瀑布,是什么样的?
(多媒体出示瀑布图片,动画。
)
2、书中描写的瀑布又是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检查自学情况。
叠(提醒学生:
中间是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2)提出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析结构复杂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识记方法。
2、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3、小结: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词,并把好词语记下来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三、读文质疑,理清顺序。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瀑布的?
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了解主要内容。
(先写声音,后写样子)
2、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⑴、自由练读。
⑵、指名读诗。
(随机指导)
⑶、小结:
把诗读熟,试着背一背。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新词放入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
3、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瀑布重叠涌上岸滩比喻衬着
七、预习:
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课文,还有没有描写瀑布的文章,它写了瀑布的哪些特色,结合课文进行比较阅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旧知,引入新课:
1、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交流抄写的语句。
3、小结:
同学们认真地背诵、抄写诗句,可见大家喜欢这首诗,这节课我们通过深入学习,相信你们会更加喜欢这首诗的。
二、自学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读全诗,思考:
哪些诗句是写瀑布声音的?
哪些诗句是描写瀑布样子的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去欣赏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自学讨论:
3、班内交流。
三、重点研读问题:
1、瀑布声音的特点。
(1)、指名读这一节诗。
(2)、出示文字:
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
思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要点:
突出瀑布声音响亮,气势雄伟;把抽象的声音形象化,使人觉得生动、真切。
)
(3)、瀑布声势浩大,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朗读、齐读。
2、远望瀑布的样子。
(1)、自由读有关诗句。
(2)、从“忽然一转”这几个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刚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听到声音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背面听声音大,现在转到正面声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声势巨大,一定雄伟壮观。
)
(3)、“啊”字该怎么读呢?
为什么这么读,或从他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让学生品出读时的惊与喜,品出惊什么,喜什么?
)
(4)、瀑布什么样,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
为什么先说没法比喻?
又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
学习方法:
A、出示瀑布录象。
B、想象当时情景(颜色、高度)
C、结合录象、课文内容、生活实际谈想法、感受。
(5)、读出情感(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样子。
(1)、指名读这一小节。
(2)、“仰望”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站在山脚下仰望?
(用诗句中的语句回答)从这个词中感受到什么?
(3)、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从全貌看,像一座屏风;从小珠看,形似珍珠;颜色光泽与珍珠相似,晶莹透明。
)
(4)、为什么说被风吹过的瀑布如烟、如雾、如尘?
(如烟:
轻柔飘逸,弥漫如雾:
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如尘:
纷纷扬扬的落下。
)
(5)、赛读,读出美感。
四、总结全文,体会情感。
1、归纳板书,深入体会。
(1)、配乐读全诗,再次感受瀑布的壮丽奇异的景象。
(指名3人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瀑布的样子各不相同、变化多端呢?
(3)、归纳板书,理清作者观察地点。
2、根据板书提示,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五、作业:
1、用“好像……又像”说一句话,再写下来。
2、背诵全诗,整理《我的采集本》,继续丰富内容。
3、写一种物品的声音或样子。
六、板书设计:
浪涌上岸滩
风吹过松林声(听觉)雄伟壮丽
瀑布青山衬着白银色(视觉)由远及近
珍珠的屏形
如烟如雾如尘
3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惠、崇、欲”等几个字;会写“晓、鸭、芦、怜”等生字。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的字、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这两首诗歌;
引导学生理解这两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引导学生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质疑,整体感知诗歌。
三、教学安排:
2课时
四、预习:
了解作者苏轼,读读作者其他的古诗,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小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
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
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六、作业:
默写古诗。
七、预习:
了解诗人叶绍翁。
收集、阅读其他关于赞美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三两枝河豚欲上时
水暖鸭先知(想象)
蒌蒿满地、芦芽短
(观察)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轻松课堂气氛)请生领唱《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唱得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陶醉了。
谁能用自己的话向老师介绍一下这首歌?
3、春天那迷人的景色真引人向往,我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首古诗《春晓》,诗人通过“鸟啼”、“风雨声”、“落花”把春天的景色一一展现于人前,同时还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的《游园不值》,这首诗不仅描写了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还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感情。
(板书课题。
)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三、知诗人,解诗题。
1、作者简介:
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
①、齐读诗题。
②、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
读懂了什么?
(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
③、释“园”、“不值”。
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
(区分“园”古今含义)
古:
唐宋时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园,供自家观赏,因而指私人花园。
今:
公园,公开供人们游玩的场地。
“不值”:
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四、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
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
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
(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
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
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
怜:
爱惜。
6、汇报小结。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五、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
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
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
(根据板书,加入动作)
五、延伸。
1、诗人轻敲柴门许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虽然最终没有等到主人回来带他进园观赏,但从那一枝斜斜地探出墙外的杏花来看,园中此时应该是姹紫嫣红、春色满园了。
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园子里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园中的美景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如斯美景此时心情怎样?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
(可唱歌、跳舞、咏诗、画画等)
4、学生汇演。
六、总结全文,齐背诵课文。
七、作业:
默写古诗。
课外读一读、背一背其他写春天的古诗。
八、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想到:
看到:
印苍苔柴扉不开
春满园红杏出墙
4*、柳笛和榆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三、教学安排:
1课时
四、预习:
课外收集柳树和榆树的资料,了解这两种植物;熟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了解柳笛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童年生活中经历过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
(指名说)那同学们想看看在北方农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乡是怎样的吗?
好,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和作者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乐。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
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
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
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
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
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汇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