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句子的运用.docx
- 文档编号:2957008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1.17KB
第4讲 句子的运用.docx
《第4讲 句子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讲 句子的运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讲句子的运用
第4讲 句子的运用
2011年~2015年安徽中考命题分析
2016年安徽中考命题预测
年份
考查知识点
题型
题号
分值
句子的运用是安徽中考必考题,广大考生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句子的运用一般放在特定的语段中结合字的音、形、义来考查,或者放在“语文综合运用”之中考查,综合性较强。
题型多为简答和填空。
预计2016年还将延续这一命题形式。
考生复习时应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并掌握句子仿写、补写、续写及句式变换的相关技巧。
2015
修辞
填空
2(4)
2分
调整语序
简答
4
(2)
2分
2013
改写
简答
2(3)
2分
补写
4
(2)
3分
仿写
4(3)
3分
2013
仿写
填空
2(4)
2分
2012
修辞
填空
2(4)
2分
补写
简答
4
(1)
3分
2011
句式变换
填空
2(4)
2分
补写
简答
4(3)
2分
考试说明
《2015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对句子的运用的要求:
①体会文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②借助所学知识仿写句子或变换简单的句子。
句子的运用主要涉及修辞,句子的仿写(含补写、续写),句子语序的调整及句式的变换等。
其中,仿写题主要是针对提供的例句仿写句子,一般而言,仿写题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结构式仿写,即例句以段或长短句交错的形式出现,让考生模仿造句,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类仿写题的思想性强,富有启示性;另一类是修辞式仿写,即例句运用了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仿写出来的句子的句式必须与之相似,所用修辞手法与之相同,考查的是考生对修辞手法的积累与运用。
修辞
手法
定义
作用
答题格式
比喻
用一事物来形容另一事物,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连结词)构成。
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生动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了比喻,将××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拟人
把物当人来描写。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运用了拟人,赋予××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的几个句子放在一起,表达一个丰富的内容。
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运用排比,强调了××的特性,表达了作者的××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
对比
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列举出来,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运用对比,把××事物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夸张
把事物作夸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
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运用夸张,强调或突出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渲染力。
对偶
将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几个句子放在一起,表达一个丰富的内容。
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运用对偶,使得句子对称工整、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反问
无疑而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
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运用反问,使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说出来,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来代替。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运用借代,以××代指××,表现出了××的特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使语言简练、含蓄。
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的形式。
有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两种。
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运用反复,突出地表现了××,强烈地表达××的情感。
2.句子的仿写(含补写、续写)“四统一”
(1)话题统一。
话题在此指仿写或补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补)写时必须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
②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补)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
(2)句式统一。
仿写句子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进、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
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
(3)修辞统一。
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
(4)色调统一。
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
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1)主动句变被动句技巧是:
宾语+被+主语+谓语;被动句变主动句技巧是:
被字结构(不含“被”)+谓语+主语。
(2)肯定句与否定句互换:
①肯定句变否定句,将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改成与它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前面再加上否定副词;变双重否定句,则在肯定句的谓语中心语前加“不能不”“无不”之类表双重否定的词语,或者是让谓语构成“非……不可”的格式。
②否定句变肯定句要去掉否定词。
(3)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①肯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
反问语气词+否定词+句号变问号。
②否定的陈述句变反问句:
反问语气词+去掉否定词+句号变问号。
(4)长句与短句互换:
长句变短句的步骤:
①把长句里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短句。
②把长修饰语提到句前使之成为分句或句子,同时在后面的句子里用代词复指它。
③将原来共用一个中心语的组合的成分拆开,组合成一组排比句。
④将联合结构的句子改成并列的分句。
短句变长句的步骤:
①在所给的几个短句中找出具有概括性意义的中心句。
②将其他的短句做中心句中主干成分的附加成分。
注意:
无论是哪种句式间的相互转换,变换后的句子意思要与原句的意思保持一致。
4.句序调整技巧
(1)找排列规律。
语段内部句子的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必然性,所以,句序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
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是按时间顺序组合,二是按空间顺序组合,三是按逻辑顺序组合;逻辑顺序又表现为两种情况:
一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顺序,如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等;二是客观事物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如由原因到结果,由轻到重等。
(2)抓语言标志。
解答句子排序题时,还要敏锐地发现关键字眼、关键句子。
有些文段的句子,上句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承接,据此可给句子排序。
还可以通过找上下句的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语言标志,来正确排序。
比如“因此”表示总结或结果,应放在表示原因句子的后面。
另外,找重点句也可以确定句序:
如找总领句、总结句、相同句式等。
(3)理写作思路。
调整句序时,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瞻前顾后,上下衔接,使前后语意连贯;二是围绕主语或固定的陈述对象排列,注意语脉流畅。
(4)分文体排列。
①寻线索:
记叙文段一般有明确的线索。
线索可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事件发展、人物变换、情感变化等方面去寻找;②理顺序:
说明文段一般有明确的说明顺序,其顺序有时间、空间、逻辑等,可依此顺序重新排列打乱的句子;③明结构:
议论文段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说明文段也有这些结构特点),可依其结构规律排列语序。
(5)明排列方法。
从方法上讲是要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句。
也可以从局部入手,然后再向整体扩展。
(1)看语句结构是否相应。
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如前句提出问题,后句便要求作出回答;有的问句一连提出几个问题,便要同时兼顾几个问题,作出回答。
如果答非所问或者一概否定或肯定,都会造成语句的不连贯。
在分述几个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几个方面时,要注意句子或短语格式的一致性。
(2)看语句情境氛围是否协调。
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同一。
对于写景语段,要注意语境,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
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3)看语句是否符合逻辑。
即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和思维规律。
句子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
1.(2015·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淌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匿。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
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
小溪“歌”“唤”“吐露心曲”,赋予小溪以人的行为和心理,这显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一点比较容易判断;“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三个短语结构一致,都是动作描写,这是短语的排比。
【参考答案】 拟人 排比
2.(2015·安徽)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
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2)画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感知语言美的能力。
划线的句子顺畅简洁,表意明确,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和下句放在一起,结构上有错乱之感,参照后面的句子将它调整为“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使上下文句式同构,音节和谐,协调一致。
【参考答案】 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2014·安徽)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跌 倒
牧也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
让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
用最美丽的姿势
站起来
(1)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
请根据开头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横线上补写出两句。
(2)莉莉朗诵后兴奋地说:
“我特别喜欢最后三句。
如果跌到,我会大笑着站起来,这就是我的‘最美丽的姿势’!
”请写一写,你会以一种怎样“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思路点拨】 第
(1)题考查的是句子的补写。
首先要结合上下文,把握语段的主题。
其次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句子的结构,“××,跌倒了 才有了……”;二是句中的意象,“风——落叶”“云——雨水”。
第
(2)题考查的是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关键要领会题干的意思,题干问“你会以一种怎样‘美丽的姿势’站起来”,首先要明确“美丽的姿势”即“我会大笑着站起来”,其次仿照这个句式作答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讲 句子的运用 句子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