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9569770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52.09KB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有学情分析
——年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是人音版第十册新教材,本教材突出素质教育中音乐学科的特点,结合城乡学校实际,以审美为核心,以知识为线索,注重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高度统一。
本册教材共有8课,分别是《春意》、《欢乐的村寨》、《幻想》、《四季》、《您好!
大自然》、《京韵》、《友谊》、《百花园》,每课一个主题,又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三部分内容。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增加了乐器演奏的难度
如第二课,学习竖笛的降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第四课二声部演奏并有了较多的降记号;第五课基本上是在高音上吹奏,因此为气息的要求较高。
当然,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学习情况来对教材进行整改、编用。
2、合唱曲的分量较重
在本册中,表演歌曲共有16首,其中有8首合唱歌曲,占了一半。
这不但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在教学进度上也是一个难点,通常合唱歌曲很难在一课时内完成。
这为班级合唱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在班级中较好地进行合唱教学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3、增加了音乐编创活动的分量
在本册中,有较多的编创内容,包括节奏编创、旋律编创、图形谱编创等等。
如何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发展求异思维也是本册的重点。
4、欣赏中声乐曲变多了
本册欣赏曲目共18首,其中声乐曲有11首,比起上册的3首,比重明显加大了。
声乐曲目并不十分受学生的欢迎,甚至有些学生排斥声乐曲目。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喜欢上声乐曲。
5、增加了京剧
本册第六课的《京韵》一单元都是围绕京剧而展开的。
学生对京剧不太熟悉,如何让学生了解并能喜欢说京剧,也是一个重点。
这其中包括了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增删,从学生实际出发,扩大课的内容使学生能更深入地了解京剧,更好地学习京剧。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
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教法,要培养学生的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
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五年级共有三个班,每个班大约35人,从以往的学习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都有浓厚的兴趣,上课积极性很高,但每班的学情还有差异。
五
(1)班:
该班级整理艺术素养较高,歌唱水平较好,和声能力也不错;
教学常规较好,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和欣赏能力,对音乐兴趣较高,但是视唱水平较弱。
五
(2)班:
该班级教学常规不是特别好,纪律比一班稍差,但是学生歌唱的位置、音色是三个班级中最好的,学生表现能力较好。
五(3)班:
该班级整体素养不是特别高,纪律不是很好,音乐感受能力不错,其他,有极少数学生不敢开头,不会唱歌,上课管不住自己,动不动就开小差。
综上所述:
在平时教学中药注重基本的常规和欣赏音乐、演唱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常规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节课堂,各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不能松懈。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四二拍,四四拍的拍号及其强弱规律。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学习换气等一些常用记号。
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学会简易的轮唱,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一些简单的指挥手势。
2、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3、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4、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初步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二)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质量目标:
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难点:
知识类:
1.学习相关的音乐节奏、情感等知识。
2.学习乐理知识,能理解乐曲。
3.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
4.能够识读简单乐谱。
技能类:
1.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运用。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
3.每学年能够背唱歌曲4~6首。
情感类:
1.培养学生树立歌曲中的情怀。
2.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方法类:
采用体态律动法、歌唱教学、欣赏教学、游戏法等等。
五、教学措施:
1、认真按照教案上课,课堂上多给学生自我表现和发问的机会。
2、认真执行课时计划,严格把握课堂时间。
3、充分作好课前准备。
4、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当放低要求,放慢教学进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完成教材任务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能力。
7、课后进行教学总结及反思,使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趣味化,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歌曲的记忆能力。
六、教学资源开发:
利用教师用书、录音带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辅助资料来进行音乐课教学,还可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自制乐器,让学生更加有兴趣,更轻松、愉快地学习。
七、单元子目标:
第一课春景
教学内容:
1、聆听钢琴曲《致春天》柳琴曲《春到沂河》
2、演唱歌曲《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致春天》的乐曲结构以及主题每次出现时的情绪变化。
2、在聆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并记住柳琴的音色。
能简单描述乐曲所表现的“春到沂河”的意境。
3、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小鸟小鸟》表现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能说出歌曲各乐段在节奏、旋律、歌词内容上的不同。
4、能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春雨蒙蒙地下》并背唱歌曲,能和同伴一起编创节奏,在合适的地方用沙槌为歌曲伴奏和表演。
5、认识切分音,能正确运用于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懂得切分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1、钢琴曲《致春天》春天,象征着美丽;春天,象征着生命;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万物苏醒,生机勃发。
春天,她又是许多著名的诗篇、绘画和乐章中赞美的对象。
《致春天》这首钢琴抒情小品就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的春天的颂歌。
乐曲为单三段体结构。
由主三和弦构成,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的两小节前奏向人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在这高音区清亮的和弦伴奏下,左手奏出了A段柔美、质朴、富有北欧风格的旋律、平静而深情。
2、《春到沂河》第一部分歌曲的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和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和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
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旋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而快速,以活跃和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3、《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
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
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
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
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
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4、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是影片《绿色钱包》中的一首插曲,曲调细腻流畅,描绘了绵绵的春雨使冬眠的万物复苏也隐喻着春雨滋润着少年儿童的心田。
这首歌以景抒情、情景交融,纯朴而富有诗意歌曲为2/4拍,宫和徵交替调式,一段体结构。
曲调由弱起开始中间不断出现跨小节的切分节奏,使音乐充满生气和活力。
象声词“刷刷刷刷”处的二声部手法及其间奏的插入十分形象生动尾声时刷刷刷刷再现,三次重复及力度的渐弱,最后结束在徵音上,给人以曲终意未尽之感,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
由于农村学生从小对音乐知识方面接受的比较少,再加上家长和社会的不重视,因此孩子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音准都比较差,但学生本身都非常热爱音乐、喜欢音乐课,特别是五年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造力能力,如果教学方法正确,孩子们还是非常愿意表现自己的。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
切分音的运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内容:
1、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打起手鼓唱起来》
2、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能感受到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新疆风格,说出其演唱音色的特点。
3、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4、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材分析:
1、《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男女分成两个圈,自右向左载歌载舞,故又称“巴塘弦子”。
歌曲为2/4拍、C宫调式、二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第一乐句的一开始就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第2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得曲调明亮而又舒展,情绪热烈。
歌词把东方的彩虹比拟成通向北京的云间金色大路,十分形象生动。
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着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跳进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形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2、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由郑路和马洪业作曲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12月“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拨乱反正。
乐曲以充满激情的旋律,生动地勾勒出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本曲汲取了当地群众流传的对歌、对舞的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苗族、彝族的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形象,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营造了山寨的小伙子们和姑娘们欣喜若狂的欢乐气氛和喜气洋洋的心情,全曲由引子和五个具有舞曲特征的主题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以及第一个主题反复再现所构成。
3、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富有浓郁新疆特色和歌颂少数民族新生活的独唱歌曲由韩伟作词、施光南作曲,歌词朴实生动,以一位骑马打鼓的歌手为主人公通过歌手对沿途风光的歌唱,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动感画卷。
表达了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憧憬。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句基本相同节奏多用
以及
使旋律富有动感;第三、四句是第一、二句的转合关系,曲调优美、节奏欢快歌词生动地描绘了各族人民生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二部分是一个副歌性质的长句、采用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旋律明快、歌词配以具有浓郁新疆特色的衬词“唻唻唻”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一片豪情,全曲通俗易懂,而且颇有特色,深受广大群众的爱好。
4、歌曲《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
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
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进式下行音调,表现了抒情和幽静的意境。
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
学情分析:
由于现在的学生对祖国悠远的历史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知甚少。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相关的音像资料,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问答与游戏的过程中调动起情绪来,才能用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知识,了解祖国和热爱祖国。
教学重点:
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
切分音型的掌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三课飞翔的梦
教学内容:
1、聆听《飞越彩虹》《飞翔的女武神》
2、表演:
《小白船》《真善美的世界》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聆听《飞越彩虹》和《飞翔的女武神》能哼唱音乐主题,并用简要的语言描述音乐中的意境与情景,能用动作表现旋律的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2、用欢快舒展的歌声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和《小白船》并能与同伴合作,用唱、奏、舞等形式进行表演,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美好梦想的向往。
3、在学唱歌曲中认识和掌握“反复记号D.C”,能为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划分乐段。
4、能按视唱练习的要求唱一唱,并找出带有切分音的旋律。
教材分析:
1、《飞越彩虹》是美国经典电影《绿野仙踪》的主题歌,由哈罗德.阿伦作曲。
电影《绿野仙踪》拍摄于1939年,改编自弗兰克.鲍姆的儿童经典读物.奇妙的奥兹男巫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童话之一。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
第一乐段为两个相同的乐句,以舒展的节奏、八度大跳开始旋律跌宕起伏,表达了主人公仰望蔚蓝的天空绚丽的彩虹,向往梦想乐园之情。
第二乐段有两个乐句,第二乐句虽然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旋律,但歌词却带着一丝忧伤,诉说着主人公不能像小鸟拥有飞翔的翅膀。
飞越彩虹实现梦想的点点惆怅,间奏后歌曲再次出现第二乐段的旋律以渐慢、渐弱、上行、结束在上表达了主人公对梦想实现的坚定信念,歌曲还融合了流行音乐和美洲黑人音乐的风格。
2、《飞翔的女武神》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的第二部《女武神》第三幕的前奏曲。
故事的创作灵感来自北欧神话及沃尔松格传说:
诸神之首佛旦有九位勇武的女儿,统称为“女武神“她们骑在白马之上,在尘世战场上巡弋,见到地上英勇作战身亡的勇士,《飞翔的女武神》描绘的是英武非凡的女武神们挟着风云雷电在九天之上纵马飞驰,放声高唱的场景。
乐曲由两部分组成,开始是一个短小的引子由中提琴和木管乐器奏出一连串急速的十六分音符颤音,它以三个八度向上行进,中间穿插着小提琴短促的三十二分音符上行的音阶形象地表现了狂风暴雨的紧张气氛。
3、《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
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
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前后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
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
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
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4、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在这个小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欢乐以及对真善美这一人类心灵崇高境界的赞颂和追求。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A段中每个乐句都是从弱拍开始,从低音向上大跳,跌宕起伏、充满活力。
表现了游人们的欢乐情绪。
B段为副歌由强拍开始,旋律平稳、优美节奏舒展,与A段形成对比,这是人们对真善美小世界发自内心的赞叹。
学情分析:
进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
识谱视唱、口琴视奏、用适合歌曲情绪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等,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还需进一步引导。
直观的教学方式会更适合本课与学生学情的结合。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
教学难点:
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飞翔”的主题。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四课你好!
大自然
教学内容:
1、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2、欣赏《溪边景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溪边景色》所表现的自然景色,能听辨出表现潺潺的流水声的弦乐器音色。
2、能用欢快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铃儿响叮当》并能用声势为歌曲伴奏选择合唱曲《铃儿响叮当的变迁》其中一段编创动作进行表演。
3、能用轻快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4、在歌唱和视唱练习中认识和掌握弱起小节知识能独立完成编创两小节旋律的练习,能分辨出竖笛吹奏中正确与错误的长音,掌握正确吹奏长音的方法。
教材分析:
1、乐曲《溪边景色》是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又叫《田园交响曲》是以农村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具有田园风味的作品。
贝多芬常常到维也纳的郊外去散步,有时躺在树林中的草地上,有时站在小溪旁边欣赏着天空的云彩,潺潺的溪流和飞翔的小鸟。
《第六交响曲》不是单纯地对美丽的田园景色的描绘,而是他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大自然对他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本课所选的乐曲《溪边景色》是《第六交响曲》第二乐章,用奏鸣曲式写的,这是一首清新亮丽的田园乐曲。
2、合唱《铃儿响叮当的变迁》这首童声合唱曲系根据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改编,全曲十个段落,每个段落的旋律分别采用原歌的主题或副歌加以变奏和发展。
在变奏中吸收了圆舞曲以及属于爵士音乐范畴的,摇摆舞曲、布基乌基、舞曲和恰恰舞曲的节奏与伴奏音型特点。
在各段的调性上也具多样化。
3、歌曲《田野在召唤》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意大利民歌,它以儿童天真活泼的语气表现了在充满生机的春天里孩子们出发去郊游旅行时的欢乐心情,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歌曲采用大调式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曲调规整对称。
4、歌曲《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
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
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
第一乐段以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节奏从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
歌曲的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学情分析:
这一年龄段的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视唱和合唱能力,对音乐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重要的还是要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要让他们从心底里喜爱音乐。
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引导他们采用了体验、想象、模唱、讨论等学习方法。
使学生把一些枯燥难懂的演唱方法、音乐知识点牢固的记在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在愉快的歌唱。
教学重点:
唱好歌曲中的二声部,注意音色、声部的和谐
教学难点:
和声部分音色统一、和谐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五课京韵
教学内容:
1、歌曲《我是中国人》、《京调》
2、聆听《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京调》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材分析:
1、现代京剧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一个唱腔选段。
主要歌颂了1939年秋新四军某部转移后在阳澄湖畔沙家浜留下的郭建光等18名伤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与伤病、饥饿及敌人斗争的英雄气概。
2、笛子与乐队《京调》这是一首采用京剧音乐素材写成的民族管弦乐曲,由上海民族乐团作曲家顾冠仁编曲。
乐曲是根据京剧音乐中典型音调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无眼”即1/4拍等音调缀成乐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
在实际演奏时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复一次形成ABABA的结构。
3、歌曲《我是中国人》这是一首曲调根据京剧曲牌中典型的西皮流水的音调缀成的戏歌,全曲唱词简短、朗朗上口曲调的运腔十分口语化,它热情地颂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曲中每一句中均运用了前半拍的八分休止符,使得曲调刚健有力,特别在最后一句的“人”字上通过一字多音的长运腔,把音调推向全曲的最高音“5”形成高潮,继而又以下行五度结束在“1”音上,它以自豪的语气和心情唱出了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4、歌曲《京调》是根据器乐曲《京调》主题音乐填词而来,在旋律、节奏上作了一些简化,易于学生演唱,容易上口,歌词短小精练,虽只有短短四小句,却把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形式以及乐队伴奏形式等相关知识都蕴含其中,在富有浓郁的京剧韵味中传递着京剧艺术文化。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京剧的唱腔有初步的感受,但不能准确地说出四大行当等相关知识,单一的介绍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不能建立起生动、立体的学习经验,要多提供他们感受、交流、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得到审美体验和知识的提升。
教学重点:
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京韵”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六课百花园
教学内容:
1、聆听钢琴曲《花之歌》、管弦乐《对花》
2、演唱歌曲《采花》、《编花篮》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能三人一组合作,分别用动作表现《花之歌》音乐的三个不同主题。
2.能听辨出《对花》乐曲中表现《对花》的两件乐器音色,感受与体验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景。
3.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采花》伴奏,能与小组同学一起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并交流展示、背唱歌曲《采花》
4.在学唱歌曲《编花篮》中感受方言与旋律音调的关系,体会歌曲的地方特色。
5.乐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参与本课《花之歌》音乐会的展示活动,能按本课编创旋律的要求做练习题。
教材分析:
1、钢琴曲《花之歌》这首乐曲以质朴优美的旋律,简洁平稳的节奏以及淡雅清纯的钢琴音色,营造了幽静、温馨的气氛,使人们仿佛闻到沁人心脾的芳香,见到艳丽多姿的花容。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
2、管弦乐《对花》“对花”是中国北方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小调,歌唱者以互相问答、对猜花名的方式比赛智力、传授知识、娱乐游戏。
它的演唱形式多样,有的用乐器伴奏,也有伴以锣鼓边舞边歌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问和答各一句,不断交叠,句幅渐紧,更替渐密,越唱越热烈。
它不但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歌咏形式,也是青年男女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情歌。
河北、陕西、河南、辽宁等地都有各自较为典型的曲调。
3、歌曲《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音版五 年级 下册 音乐 教学计划 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