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新课标下古诗文教学.docx
- 文档编号:29569272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48KB
漫谈新课标下古诗文教学.docx
《漫谈新课标下古诗文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谈新课标下古诗文教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漫谈新课标下古诗文教学
陈主任:
你好!
我非常认真仔细并且是一气呵成地拜读了你的大作,我只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的感受,那就是:
verygood。
辛苦你了。
吴仕义
2006年3月13日上午
漫谈新课标下古诗文教学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三千余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谆谆切切,语重心长地教导年轻人应学诗;三千余年后的1999年的一个春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劝勉我们:
“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的要求。
“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1——6年级不少于160篇(段),7——9年级不少于80篇(段)。
而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占了整个教学内容的40%,要求背诵古文70篇(段)。
可见古诗文教学受到关注的程度。
一、为什么强调古诗文学习?
首先,是要培养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培养这种感情,空洞的说教孩子们接受不了。
而杜甫、苏轼、李白的一篇(些)文章,却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直接的感受。
其次,从古代汉语那里得到灵感和启示。
我们的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过来的,有传承关系。
如果没有古诗文的基础,过分强调现代汉语的学习,你的现代汉语不可能达到多高的水平,因为缺少文化的积淀,你也理解不了或理解得很肤浅。
第三、从教育心理学看,好的作品的阅读与背诵可以使你终生受益。
第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例如:
初中课本中的《论语》六则、《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语录,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等。
《扁鹊见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的害处,同时也赞颂了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高明的医疗技术。
《活板》是世界上有关印刷术最早、最详尽的珍贵史料,从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个飞跃,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及创造精神。
《核舟记》中的“核舟”,用现在的眼光看,属工艺美术品,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艺人的精湛技艺。
通过这些篇章的教学,学生会认识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给全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2、通过古诗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了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
他们不但崇尚自由,热爱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礼仪,而且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御侮,以天下为己任。
例如:
《曹刿论战》以简洁的文字揭示了曹刿的远见卓识和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刻画了一个关心国事、深谋远虑的军事家的形象。
《陈涉世家》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重大影响和革命威力,赞扬了农民起义领袖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卓越的组织才能,从而说明了“奴隶创造历史”的伟大真理。
《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他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严明法度,开发边疆,注重农业,尤其擅长外交;在军事上,他出奇制胜,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表”中向刘掸提出的开张圣听、严明法度、亲贤远佞的建议,都是治国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岳阳楼记》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观沧海》寓情于景,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出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意境开阔,气势恢宏,奔放豪迈而又痛切,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学这类古诗文时,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崇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感。
3、通过古诗文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例如:
《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渔歌子》、《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惠崇〈春江晚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不仅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娶蓬勃向上的精神。
《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广阔浩渺,气象的千变万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表现了大自然雄浑的气势和伟大的力量;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则表现了大自然的恬静明丽、宽阔安逸。
《醉翁亭记》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间乐的图画。
所有这些诗文自然美与情感美的和谐统一,包蕴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讲解这些诗文,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培养学生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坚强信念。
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鲁迅先生说:
“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可以用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导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
如教《活板》时,可以向学生发问五个“他是谁”:
①在古代西方人还不知道石油是什么东西时,中国老百姓已经用它烧饭点灯了。
这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的一位读书人,这位读书人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石油”。
“石油”一词就是他首先使用的。
他是谁?
②世界上关于如何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也是他记录的。
他是谁?
③世界上有关地磁偏角的最早记录也是他记录,这比欧洲人要早400年。
他是谁?
④他制定的《十二气历》比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还要合理,可惜未被采纳。
他是谁?
⑤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誉他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是“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
他是谁?
五个问题让学生产生探究到底的兴趣,并萌生对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深入了解的欲望。
也可只用其中你认为适合你的学生的问题。
此时趁机引入课文,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浓厚。
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
(二)、背景激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背景知识会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过程和结果”。
古诗文的创作年代、背景离现代都很久远,学生大多了解不深。
为了消除时代隔阂,有必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
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多种渠道,自己动手去收集、整理有关作者和时代背景的知识。
如在学《狼》时,学生通过搜集,上台不但准确介绍了蒲松龄的生平,而且还把他屡试屡不第,设茶摊搜集《聊斋》创作素材的故事以及他那幅“有志者,事竟成”的对联都一一介绍出来。
还可以收集了相关的图片。
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前就酝酿起对古诗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诵读激趣。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
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者名家录音范读,挑起学生的朗读愿望,然后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赛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多样的诵读,在诵读中及时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比如:
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四)、想象激趣。
初中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
课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想象力。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即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形象生动的画面,使远古的画面走进学生脑海。
可以指导学生以现代人的思想去评析古人古文,使古代人物的思想注入现代的内容。
也可以续写或改写古诗文,使学生觉得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如教《桃花源记》时,引领学生想象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以及桃花源内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情景。
让学生讨论如何认识陶渊明所创造的理想社会。
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桃花源存在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
(五)、活动激趣。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习古诗文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把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古诗文教学课上得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如教学《晏子使楚》,可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
教学《愚公移山》,可针对“愚公愚不愚”开展辩论会。
教学《于园》,可以让学生学做导游,介绍于园。
此外,还可以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古诗文名句积累比赛,古诗文成语、典故出处集锦比赛等语文活动,使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从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学生在实践中才智得到发挥,就会有快乐的情感体验。
(六)、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它具有突破时空,增加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并借助形、色、声、情的神奇配合,不仅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古诗文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深受学生欢迎,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质疑激趣。
“学则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古诗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在学习中发现,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知。
教给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
从认识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三个层面上考虑。
就一篇古诗文而言,可指导学生从字词、句式、结构、主旨、语言特点等方面设疑、质疑。
通过质疑、探究,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八)、绘画激趣。
在教学时,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与“画”结合起来,常常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之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用笔画下来,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
如教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先请学生拿出白纸、铅笔,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一幅画,再请学生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看法。
然后我就向学生展示了画家石涛的一幅同样表现该诗意境的画。
通过比较,学生们更深刻地体味了石涛在这幅画中所表现出来的“景中情”也更体会了李白对友人的真挚怀念。
(九)、音乐激趣
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就像两朵姊妹花,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因此,教古诗时伴以优美的歌曲也不失为调动兴趣的好办法。
如教苏轼《水调歌头》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
教李煜《相见欢》播放邓丽君演唱的《月如钩》。
教《人琴俱亡》播放古琴曲《平沙落雁》。
教《送元二使安西》播放《渭城曲》。
(十)、生活激趣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古诗文的学习也不例外。
如教《陋室铭》,让学生课后搜集仿文或模仿创作。
还可引导学生寻访名胜古迹;收集整理对联、灯谜、楹联;找寻古人对名楼、名山、名川等描写的诗文,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源远流长,感受到古文化就在我们身边。
在古诗文词语教学中,应坚持古今沟通、古为今用的原则让学生明白,掌握古汉语的一些常用实词,对丰富现代汉语词汇,加强现代汉语的表现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学了“晓驾炭车辗冰辙”中“辙”的意思,叫学生找出能够印证此义的成语,这样学生也就理解了“南辕北辙”、“重蹈覆辙”、“如出一辙”等成语的意思。
总之要联系实际,把文言文学习引进生活,在生活中拓展学习古文化知识的空间。
(十一)、方法激趣
古人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探索古文化奥秘,才能真正让他们觉得学有所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如教师要用归纳法、表格法指导学生对常用的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收集整理积累。
开展有趣的朗诵活动和比赛,进行诵读训练,增强语感,促进学生对名句、名篇的积累。
教会学生凭借一定的语感和语境,利用课文的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地通过分析字形、本义、词语结构、句法,随文引申,联系上下文,联系通假等方法来推断词义。
教给学生先通读全文,理解文意,再逐句直译或意译,理解大意的总的翻译方法,传授专有名词,修辞句,特殊句式等的具体的翻译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抓观点,析人物,把握主要事件;析结构,评技巧,体味语言。
在学生利用这些方法充分动脑动手之后,老师才对疑难点进行点拨,把学生脑子里储存的知识点击出来,派上用场,让学生感到古诗文学习只要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并不难。
(十二)、教态激趣。
教师的表情、姿态、手势、语言等都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
试想,如果教师上课时无精打采,学生能兴致勃勃吗?
上课时要始终保持愉快、乐观的精神,满怀信心,即使再累,也要振作精神。
讲课时语言要富于变化,并伴随一些手势、表情。
朗读时语调抑郁顿挫,语速适度调节,感情真挚等都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很多,还有待于在以后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相信各位会在自己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三、怎样做好古诗文教学。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的教法,翻译和语法的讲解便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两大支柱。
老师只顾“填”,而学生又不是“鸭”,怎能不生厌恶之情?
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古诗文支离破碎了,还谈什么去体味挖掘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呢?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为此,在教古诗文时,可以在“读”“悟”“背”“延”这四个字上作了大胆的尝试。
(一)、读
阅读究竟有多重要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西方国家的例子,他们对阅读的重视要远远超过我们。
美国在21世纪初发起了“美国阅读挑战”的运动,目标是3年级(8岁)的孩子能够独立阅读。
为什么提出这一目标呢?
这是因为美国人认为,为了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关键是人才的素质,而这其中阅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阅读为每个人打开了通向想像和虚幻世界的大门,有了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
语言的学习对一个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所以美国总统布什亲自出面在电视上做开展阅读活动的动员,要求大学生深入美国家庭,和低年级的孩子一起阅读,开展这种活动的费用由政府支付,按勤工助学对待。
由此可见美国人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而在日本,他们非常重视培养孩子对国语的态度,热爱日语。
他们认为,学外语当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本民族的语言不能荒废。
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头脑也一定要清楚。
另外,日本还很重视学习传统文化,它要求小学生要认识1006个汉字,并要求改变原来的语文教学中,对文学作品肢解阅读的不良习惯,如分景物、人物、动物、植物、天气等教孩子读写,而非整体上理解、体悟文学作品,看看作者讲了什么东西。
我们对文学作品也经常这样,把它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讲解段落大意,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还能学到多少东西?
像那些《作文词典》、“描写手册”等书,实际上是在误人子弟。
因为好的文学作品很难用一个主题、几句话来概括,反过来说,能够用一个主题、一句话就概括了文章主题与意旨的,肯定不会是好的文学作品。
好的文学作品首先是个性化的东西,它是作家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体悟,读者只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它、感悟它,而不能分成一段一段的章节来理解。
其他西方国家也特别重视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阅读。
如英国特别强调对名著的阅读,考试题重视开放性、选择性。
这其实是为了给阅读作铺垫。
法国则很强调对拉丁语的学习。
在小学5年级开设拉丁语课,因为法语的前身是拉丁语。
这实际上也是在强调对母语、对传统语言的掌握。
可以说,对母语、对语文的重视已经是个世界潮流,各个大国无不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采取了很多措施来保证中小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从我国的教育现状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素质的话,阅读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
没有相当的阅读量,你要说一个学生的素质有多高,那是一句空话。
首先让学生自读,从课题到作者,从开头的导读到课文,再到注释,让学生自由读,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初步了解作者,课文的大意,表达思想感情。
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研读。
1、读准字音。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有不认识的字,由学生自己或小组查字典或词典解决。
读音正确是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这里要着重提一提“破读”的问题。
所谓“破读”,就是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如“衣”用作名词时读yī,用作动词(穿衣)时读yì;“食”在表示吃时读shí,在表示给人吃时读sì。
不过现在有的破读音已经进入现代汉语中,一般字典也已有注明,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读nàn等等。
而有些破读现在已不加特别区分,如叶公好龙的“叶”,旧读shè,现在可以读为yè了。
掌握破读,对辨析词性词义,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是很有必要的
2.要读出“五味”
一读,要读出韵味来。
古诗文的语言一般高度凝炼概括,讲究声韵和谐,讲究朗朗上口。
只要多读就能读出韵味来。
古诗文大部分都有节奏,有语气,同时也有自己的意蕴,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
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领读、范读、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如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教师要进行诵读指导。
要求读出停顿、延长,掌握其中的节奏。
注意:
叙述的句子-——平缓;对醉翁亭的自然环境描写,读时就要平缓。
描写的句子——注意意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对游人活动的描写,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等,就要注意意境,整体感知。
抒情的句子——注意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要读出情感来。
如抒情句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根据节奏、语气,就能把作者政治上受排斥,仕途失意,苦闷抑郁,寄情山水内心复杂的感情读出来了。
二读,要读出情味来。
古诗文不外乎情、事、景,三者以情为本。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渗透于字里行间。
学生若能多读,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参与,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长、山水景韵、田园乐趣、童趣真稚、亡国哀思、别离之痛等。
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情”,读出了令人振奋的闪光点。
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借物抒情、以景抒情、以物喻己是诗文的特色,把握好了,就能与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要读出意味来。
古诗文往往借助于意象渲染一种氛围,借助于跳动的诗文来表达一种意境。
其意蕴有的欢快,有的含蓄,有的委婉,有的直抒。
只有多读反复咏唱,才能将眼前的文字,活画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如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词时,通过反复诵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将一个饮酒填词的晚归少妇,因忙于回家而误入深处,惊起一滩鸥鹭那自由自在的、欢快的生活画面展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将这幅画自己描绘出来哦。
这就是诗的意境。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许就是这个理吧。
四读,要读出品味来。
学习古诗文,掌握字、词、句、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文章主旨等是不可或缺的。
但还应该学会赏析。
可以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一目标,突出了“欣赏”和“体验”。
体现了对初中语文文学教育思想的回归。
欣赏是个人的活动,他人的活动不能代替自己的感受。
体验是个性化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完全正确的。
所以古诗文教学,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体验。
也可以让学生学写赏析,若不会,可印发《咏柳》赏析一文,让学生品味。
五读,要读出余味来。
古诗文要多读,还得要不断地创新。
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上,应该看到更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上。
学习古诗文,可以进行比较阅读、同类阅读等。
如学习送别诗时,可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找出相同点、不同点,细细分析,加以区别,从而掌握这一类诗的特点。
再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不仅要学习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悲壮血性的精神,更应该联系历史,找出和他一样的英雄人物,对他们的事迹加以研究讨论。
这时学生的视野也就由课内引伸到了课外,从中也得到了思想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爱国精神、爱校思想、爱班理念。
从而也就向更深层次发展了。
为了创新,学完古诗文后,还可以让学生对古诗文进行一些有益的活动。
写读后感写体会,用对联概括或名言警句来提炼主题,更有益的事让他们进行表演。
如学习《愚公移山》一文,就可以进行分组表演,他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主题也把握住了。
《天净沙•秋思》是流浪者的心曲;《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美好生活的写照;《观沧海》是伟人博大胸怀的展示;《陋室铭》是世间隐士的言志;《桃花源记》是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以学生才是思想的真正主人,还学生的主人意识,主体地位,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思接万千,视通万里,浮想联翩,古诗文才能真正学好。
(二)、悟
读是悟的基础,悟是读的升华。
悟的关键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走进作者。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文。
体会作者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古诗文及作者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文作好铺垫。
了解作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作者的文风。
(2)介绍作者的评价。
(3)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
在介绍作家作品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知识。
如:
在教《望天门山》时,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或先让学生说作者,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感悟文本。
这是学习古诗文中最重要的一环。
这一环节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一般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这样处理:
首先,让学生老老实实地根据注释读懂课文,把不懂的字、词、句作个记号,在小组内提出解决,解决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师生一起探讨。
其次,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掌握。
这只能说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有以下两点:
①指出了重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三个方面: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②强调“在课文中的用法”的方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漫谈 新课 古诗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