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9563075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298.22KB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资料.docx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资料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一`、编制说明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
以前一些不太关注的质量通病,现在也日显突出。
例如:
墙体裂缝开裂、渗漏,现浇混凝土结构楼板裂缝、渗漏,门窗、屋面渗漏、卫生间渗漏等。
这些质量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住宅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成为了人民群众质量投诉的热点。
现以《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为指导,进一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针对目前住宅工程发生质量通病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司近几年施工状况,特编制本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以规范我公司在麓山荣郡B2-1~3#楼、10~13#楼工程施工中的施工行为,提高我公司的质量意识和知名度,增强我公司市场竞争力。
二、编制依据
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及<<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导则>>中的强制性规定的要求,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攻克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提高住宅工程质量。
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第三版);
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4、《砼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5、《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三、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荣盛(徐州)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开发的荣盛城商品房首开区麓山荣郡工程,本工程三标段共七栋高层住宅,即:
1#、2#、3#、10#、11#、12#、13#楼。
本工程位于徐州市泉山区淮海西路与三环西路交汇口。
其中12#、13#楼为地上28层,层高为2.85米,1#、2#、3#、10#、11#、13#楼为地上34层,层高为2.85米;总建筑面积为136367.0平方米,28层的建筑高度为84.56米,层高为2.85米,34层的建筑高度为101.65米;1#、2#、3#、10#、11#楼为桩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为900mm;12#、13#楼为天然地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为800mm。
1#、10#楼基底标高为-6.42m;3#、11#楼基底标高为-7.32m;13#楼基底标高为-6.32m;结构形式均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地下室外墙外防水为4厚聚酯胎
型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主楼外墙防水为10厚1:
3水泥砂浆(掺3%防水剂)找平;屋面防水采用3+3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
型);卫生间防水为1.5厚JS防水涂膜,分三次涂刷。
填充墙地下室墙体采用煤矸石烧结实心砖,采用M7.5水泥砂浆砌筑;正负零以上内墙采用煤矸石烧结空心砖、外墙及厨卫间采用煤矸石烧结多孔砖,采用M5混合砂浆砌筑。
内墙厚同相应砼墙厚或100厚,填充墙内圈过梁及构造柱、腰带采用C20砼浇筑。
四、施工组织
为了确保贯彻《导则》精神,在项目部设立工程质量领导小组,重点组织进行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攻关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落实,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全面负责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实施,负责《导则》的分析和执行。
将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检查工程质量时,检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工程竣工验收时报告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实施情况。
施工技术总结时,认真总结质量通病防治的效果、质量通病防治的经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成果。
组长:
冒德明
副组长:
夏进
成员:
曹志高、孙亚林
各班组组长
各班组工人
五、工程技术保证措施
工程技术人员认真结合《导则》以通病防止为目的,熟悉图纸并作好记录,作为通病防治专项施工依据,存档备忘。
在开工前制定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
采取抓重点、抓关键的原则,对每个防治重点都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技术交底先行,做好通病防治技术交底工作。
建立、健全施工质量检验制度,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和记录。
坚持“样板间”“样板工序”制度。
坚持“三检制”,班组自控后报质检员验收,转下道工序时由质量技术人员复检,及时做好工序质量报验工作,特别是隐蔽部位,待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签注意见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技术人员必须及时提供规格、型号、材质、数量的材料进场计划单,原材料、构配件进场后及时向监理报验。
按规定需复检的建筑材
料、建筑构配件、设备,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必须经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
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应提供相应的合格证明文件和相关的技术标准;必要时,应进行相关的检测与论证工作。
做好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实体检查和检测工作。
做好卫生间、屋面及易产生渗漏部位的蓄水试验工作。
做好通病防治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总包单位应审核分包单位提出的通病防治方案,并负责检查其实施情况。
将“无裂缝,无渗漏”施工质量视为建筑工程最终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必须对施工质量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应以“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加强事前控制和事后检查,把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1)对每道工序的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
(2)在工序质量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质量的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
(3)隐蔽工程验收检查后,要办理签证手续,对查出的问题必须认真处理,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证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
工程完工后,总包单位应认真填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总结报告》。
六、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控制目标的分解
(1)钢筋砼现浇楼板裂缝防治
(2)地下室渗漏防治
(3)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
(4)墙体抹灰空鼓、开裂防治楼
(5)卫生间防水渗漏防治
(6)门窗渗漏防治
(7)屋面防水渗漏防治
(8)外墙渗漏防治
(9)外墙平整及线条控制
(10)毛坯房精装修前质量及观感质量控制
(11)铝模施工质量控制
(12)毛石砼施工质量控制
七、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一)、钢筋砼现浇板裂缝防治
1、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1)阳脚、转角处,梁反配筋不足或截面过小,使板成型后刚度较差。
(2)地基沉降不均匀面产生裂缝。
(3)建筑单体长度太长。
(4)拆模过早,并对其承受过大的施工荷载造成板缝隙。
(5)施工不当,如支撑钢度太差,负弯矩筋踩下。
(6)砼配合比控制不准,浇好后保养不及时,使砼强度降低。
(7)现浇板中预埋电线管无保护层。
2、现浇板裂缝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1)在浇筑楼板混凝土时,对楼板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踩踏变形。
(2)混凝土悬挑构件主筋必须置于构件上表面,施工切勿踩踏产生变形或移位,其模板以及支撑必须待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3)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上下层钢筋之间),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小于1/3楼板厚度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mm的钢筋网带,严禁水管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4)商品混凝土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塌落度应控制在150~180mm。
商品砼进场时,先查质量证明书,再按检验比检查入模坍落度,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
若坍落度超标,该车砼全部退场,不得使用。
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如屋面混凝土,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起到补偿收缩作用,防止裂缝的产生。
(5)施工时应布料均匀、振捣密实。
施工时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力度,要求做到振捣密实,严格防止混凝土漏振现象的发生。
对面积大的板面,对浇筑后混凝土在振动界限前用平板振动器给予二次振捣,不但能防止采用振动棒振捣局部不密实不均匀,而且能排除混凝土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并在砼终凝前进行收光拉毛,厨卫间直接压光处理。
(6)对泵送混凝土在浇筑后防止早期收缩裂缝的产生,要在浇筑后1~1.5小时进行二次搓毛、抹平。
(7)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可采用覆盖保湿的办法创造适宜的潮湿条件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8)现浇板养护期间,当砼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砼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在施工现场根据天气情况,浇筑后一般在4-8小时内不吊运、堆放重物。
(9)吊运或传递上来的材料和施工机械应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的集中堆放,以减少后楼面集中荷重。
(10)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维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进行复位,确保其位置准确。
(11)现浇板的板底标高平整度严格控制,板与板之间的缝平整,缝隙小,并且用塑料胶带贴缝,防止漏浆,避免拆模后出现局部无浆裂缝。
(12)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浇砼之前测量好50线,并且检查模板的标高是否正确,浇筑过程中以50线作为收糙基淮线,阳台、雨篷等悬挑现浇板的钢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筋支撑,素砼预制保护层垫块,在浇砼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13)现浇板浇筑后,在12h内进行塑料薄膜覆盖和浇水养护,派
专人养护时间不小于7d。
刚浇筑后的混凝土尚处于凝固硬化阶段,水化速度较快,可采用覆盖保湿的办法创造适宜的潮湿条件防止混凝土表明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尤其在7天内使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是防止混凝土裂缝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对掺入缓凝型外加剂的砼,不得小于14d。
冬季施工时,砼表面必须采取草包加塑料薄膜覆盖。
(14)拆模前,应对在同等条件养护的拆模试块进行试压,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才能拆除。
一般在上层砼浇完三天后才能拆下层模板,砼浇完后楼板不能过早地在其上进行施工、堆料、吊放重物须强度达到100Mpa以上才能在上施工。
以免施工材料对砼产生冲击,或对楼板局部施压,使砼楼面产生伤痕。
(2)、地下室渗漏防治
1、地下室底板渗水原因分析:
(1)地下室底板渗水原因分析:
a、后浇带中垃圾及积水未清理干净,导致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出现空鼓。
b、后浇带位置设置不妥。
c、连通口处橡胶止水待被钢筋刺穿或被从结构中拉出。
d、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
e、高低跨侧模采用钢筋支撑,施工中钢筋穿透底板,或采用小木条支撑,未及时拔除并振捣密实,都会成为渗漏通道。
f、地下室未处理好渗漏问题便进行下道工序。
g、施工中的不当操作。
(2)、地下室底板渗水的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a、图纸设计中采用图1所示的节点,此节点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建议采用图2节点,后浇带的底板加厚100mm以上,即使后浇带内有部分垃圾清不干净,但残留垃圾沉积在底部,也不影响底板厚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质量。
b、在底板施工时,后浇带内每隔20米增加200X200X400(深)集水坑,如图3所示,便于后期水泵能放入集水井中抽干积水。
c、后浇带作为防水的薄弱点,应考虑避开配电房等高低跨交接位置。
如图4所示,高低跨交接位置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根部裂缝,而且此处竖向构件后面为保留土层,后期无法做柔性防水层,渗漏危险性较高。
d、高低跨混凝土浇捣应先浇低跨,等低跨混凝土基本丧失流动性时(初凝前),再浇捣竖向结构,否则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蜂窝等质量问题。
同时低跨后续施工时,不得扰动前面浇好的混凝土,以免造成根部裂缝。
e、由于地下室混凝土面层与结构层之间的冷缝的存在,水在压力作用下,会在夹层中到处乱窜,漏水源头很难查找。
可以采用图5做法来补救,在混凝土面层与结构层之间增加滤水层,有组织地排水,即使底板略有渗漏,也通过周边的排水系统排出。
h、施工中的不当做法导致渗漏,如:
止水螺杆、止水钢板施工不规范,垃圾清理不到位,振捣不密实,浇捣方案不合理导致留设冷缝,工人随意加水等等引起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很多,需要我们在施工中加强对工人的交底与过程监督。
2、顶板渗漏
(1)顶板渗漏原因分析
a、由于预埋管线多数采用KBG管,管材外表光滑,与混凝土握裹力较差,导致沿管线出现裂缝,并渗漏。
b、顶板砼养护不到位,且过早用于材料堆放、场地加工,造成相应部位梁、板裂缝并渗漏。
c、后浇带部位的支撑体系不合理,导致后浇带部位梁、板变形。
d、木工在梁侧模加固时采用铁丝穿透顶板钉在高跨模板上,如图8所示,而且侧模拆除时,工人直接撬断铁丝,造成此处混凝土松动,漏水。
图中所示侧模根部采用木条支撑未及时拔除并振捣密实,也是渗漏原因之一。
e、顶板砼浇筑时,收光毛糙,导致防水卷材不能很好的与砼粘结,出现卷材渗水后导致顶板渗漏。
f、顶板施工缝未处理好,施工缝位置出现渗漏。
(2)顶板渗漏的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a、顶板施工时在管线位置增加Φ6@200钢筋网片,约束混凝土裂缝的扩展。
顶板配筋设计时遵循细而密的原则,间距控制在150mm以下。
同时考虑减少顶板中的预埋管线,尽量走地下室桥架,如:
我们地下室的照明采用线槽灯,不需要在顶板内埋设照明电线管。
b、可以分批分阶段做防水,砌挡土墙并回土做临时道路,以便土层对上部集中荷载进行分散。
或者顶板通道位置保留支模架,同时控制重车停在地下室顶板范围以外,采用小车二次搬运。
c、后浇带的模板采用独立支模体系,便于顶板拆模时后浇带位置能保留原状。
由于后浇带梁板处于悬臂状态,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部堆放荷载。
d、顶板混凝土浇捣时,采用铁板光面,柔性防水层直接做在结构面上。
混凝土表面毛糙,不仅影响防水材料与结构的粘结,而且造成涂膜防水材料的浪费。
e、如必须留置施工缝(如塔吊位置等),则必须设置钢板止水带,最好留水平缝(即洞口四边一次性上翻),水平缝的混凝土与防水施工质量比垂直缝容易控制。
3、墙板渗漏
(1)墙板渗漏的原因分析
a、框架梁、墙板、柱、暗梁钢筋都交接在一起,钢筋非常密集,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振捣不密实,甚至空洞,后期无法很好的封堵出现渗漏。
b、地下室出墙管未处理好出现渗漏。
c、外墙模板拆模过早对止水螺杆的扰动过大,导致止水螺杆部位出现渗漏。
d、外墙施工逢位置未处理好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及防水施工前基层未处理好。
(2)墙板渗漏的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a、地下室设计尽量采用三级钢,减少钢筋用量;适当增大梁、柱、墙板截面宽度,从而增大钢筋间距;减少钢筋直径规格,便于钢筋在支座位置拉通,避免两边钢筋直径不同而都在支座位置锚固的情况。
在梁底钢筋下料时为施工简便,采用两边底筋断开下料,分别锚固的方式,不仅浪费钢筋,也大大增加了支座位置的钢筋密集度,建议采用套筒之类机械连接方式。
b、地下室出墙管采用钢套管,必须焊止水翼环,消防管等钢管可以考虑直埋,避免管道与套管之间因填塞不严导致的渗漏。
针对局部防水堵漏施工困难的位置,如:
地下室一个外墙套管内穿了十几根拇指粗的电缆,电缆与套管之间很难封堵。
土方回填后如果发现渗漏,维修难度很大,这种情况建议地下室外墙外侧增加检修井,便于防水和后期渗漏维修。
部分管线可以考虑不走地下室外墙,如图7所示,在架空层底板设计时,部分区域板面标高降低500mm以上,屋面雨水管,或室外进主楼的管线统一在架空层底板上走,不进地下室,管道安装完毕上部覆土后做混凝土面层,这样减少外墙管线渗漏的问题发生。
c、外墙混凝土浇捣完成后,松模浇水,并带模养护7天,避免拆模太早对止水螺杆的扰动过大,导致墙板裂缝,并造成螺杆与混凝土之间松动,成为渗水通道。
d、墙板上留设施工缝的,设止水钢板,使用止水螺杆,对施工缝位置进行清理凿毛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防水施工前应注重基层的处理,螺杆位置割除钢筋凿出塑料垫块(或小木块),阴角位置粉刷成R角,墙面突出物应清理干净,做好防水施工的质量和搭接,成品保护等。
(三)、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
1、室内标高误差的主要原因:
(1)放线员抄500线时,出现水平点误差;
(2)木工立模过程中支模钢度且立杆不正,受荷载后弯
曲,在夹梁侧模时,横档木下空挡内设木塞且螺杆夹不紧,使横挡下滑造成标高误差,天棚阴角不直。
(3)现浇板厚度控制不好的原因是在浇筑前,在本楼层面上的柱钢筋上,未做楼面的标高,导致现浇板的标高不准确(或高、或低)另一个是上层的分在浇砼时被踩服下,易造成板面厚度偏薄。
2、室内标高误差的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1)主体施工阶段及时弹出标高和轴线的控制线,准确测量,认真记录,并保证现场控制线标设清楚。
沿外墙弹出±0.00线,设定固定的测量点,各层标高均从此点用钢尺垂直量取。
柱模板安装前先把柱钢筋绑扎好,然后整个按照底层测量上来的层高±0.00为基准点,用水平仪抄一个+1.0m的水平线,用红(或白)漆做上统一标记。
固定梁底模板时,量准施工中所给的水平线,注意梁截面的尺寸,计算好距离。
在放线员抄1000线时,认真仔细操作水平仪,并多作几个点的复测,对水平点的标记发现有错误时,立即检查梁底模是否水平,有问题及时调整过来。
(2)木工立模时,立杆高度不够其下方的木垫要平稳,确保证不因上了荷载后使其直杆下移,影响高度,支梁模时侧立模的横档木下方必须垫实,且把夹具夹紧,保证侧立模不下移,不影响室内净高度,也确保阴角顺直美观。
(3)在支模前先检查好整个水平控制点是否准确无误,验收无误后方可支梁板模,板模铺好放钢筋前必须检查现浇板是否水平平整,在设计标高上发现高低问题,立即调整。
钢筋上层筋必须用钢筋凳架立好,保证上层筋的保护层厚度。
严格控制现浇砼板厚度,在浇筑砼前做好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标识,每2㎡范围内设置一处做一个钢筋插签,铺砼时插到模板控制厚度,铺好后用3米长的刮尺刮平,然后用平板振动器振实,然后再用钢筋插签检查厚度。
3、房间的几何尺寸的大小原因是:
(1)放线时每次吊测大角的轴线不准确,造成各房间的轴线偏移不方正。
(2)墙体的垂直度超标,上端梁侧立面向外倾斜,造成粉刷一边厚、一边薄。
(3)粉刷前贴饼,未按弹出的方正线去贴饼调整。
4、房间的几何尺寸的大小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1)放线时各大阳角垂直轴线用经纬仪打点,并弹上墨线以后向上引测,长、短方向各轴线的分线必须用50米钢皮长尺累计数来分,禁止用短钢卷尺分量轴线。
放完线后必须抽查一~二个房间进行方正度检查,如有不方正现象立即进行复检、找问题直至找到问题为止,而后由质检员抽检各轴间的距离,总长宽度是否符合设计尺寸,每个房间方正度检查符合后报监理验收,三方验收结果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沿柱外边200㎜处弹出垂直线,作为控制轴线及垂直度控制线。
框架柱的垂直度控制在支模过程中,班组长、质检员跟踪检查,框架柱及剪力墙垂直度控制在6㎜内,超出的必须返工。
(3)支梁侧模时必须保证垂直,杜绝侧模上口向外倾斜并且保证夹具不松动。
浇砼时按排专职人员进行看护模板,是否有胀膜现象,发现后立即处理解决。
(4)在放楼面轴线的同时,把各方向的线弹一个十字线放于楼面中间便于装饰,粉墙贴饼按照此线作平行线的依据,控制房间方正度。
(四)、墙体抹灰空鼓、开裂防治
1、墙体抹灰空鼓、开裂的原因分析
(1)、空鼓
a、表面未处理(清扫和拉毛)。
b、抹灰层过厚或抹灰时急于求成,一次成活,使其抹灰层变形过大,造成其砂浆粘结力小于收缩应力,破坏了砂浆粘着力,而产生空鼓。
c、抹灰材料使用不当。
(2)、裂缝
a、由于施工工艺和原材料选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的裂缝
a)抹灰砂浆水灰比过大,水分蒸发后在砂浆中形成空隙,削弱了砂浆的凝聚力,而且砂浆的水灰比过大,还会造成砂浆顺基层表面流动,造成抹灰层横向裂缝。
b)基体混凝土表面不平整,使抹灰层薄厚不一,赶压后抹灰层密实度不均匀,收缩不一致而裂缝。
c)抹灰层空鼓在外力作用下裂缝
d)原材料选用不当,如使用了安定性差或不合格的水泥,砂子太细,含泥量过大等,都会造成抹灰层裂缝。
e)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
b、由于混凝土和砂浆自身属性而造成的裂缝
a)干缩裂缝。
据资料介绍,混凝土干缩率比为103%,而砂浆的干缩率比为106%,故在相同温度作用下,抹灰砂浆和混凝土的收缩不一致,故造成抹灰层开裂。
b)自生体积变形引起的裂缝。
自生体积变形,即是依靠胶结材料自身水化引起的体积变形。
普通水泥砂浆的自生体积变形大多数为收缩,一般在(-50~+50)×10-6范围内,这种收缩变形,可能导致表面的开裂。
c)温度变形裂缝。
混凝土和砂浆的线膨胀系数通常在(6~12)×10-6/℃范围内,当温度变化在10℃时,如无约束,每一延长米的混凝土或砂浆所产生的温度变形有0.11mm,在寒冷地区日温差要大大超过10℃,因此温度变形引起抹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
c、基础沉降不均匀,墙身受较大的剪力,造成砌体受拉力的破坏;
d、窗两侧墙受力后,沉降值较大,窗下墙沉降值较小,造成裂缝;
f、窗台未采用现浇砼窗台;
2、墙体抹灰空鼓、开裂的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
(1)抹灰前要清理和湿润抹灰表面。
a、抹灰前必须将表面粘着的尘土、残余砂浆和浇筑时的隔离剂清理干净,同时对光滑面进行素浆拉毛。
b、抹灰前必须对表面浇水湿润,一般应在抹灰前一天浇水,使水分渗入表面2~3mm,并待表面稍干后再抹灰,以免砂浆早期脱水,影响砂浆在基体表面的吸附力。
(2)为增加混凝土表面粘着力,应采取如下措施处理。
a、在光滑混凝土表面凿毛,增加粘结力;
b、抹灰前在混凝土表面先用水泥浆(水灰比0.4~0.48)刮一层,厚度1~2mm,或用水泥砂浆将混凝土表面甩成毛糙面,待稍干后抹灰;
c、在抹灰底层砂浆中掺和一定数量的107胶溶液,涂抹厚度一般在2~3mm。
(3)选用合格的原材料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a、水泥砂浆要使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采用粗砂和中砂,不宜采用细砂和含泥量超标的砂子;
b、水灰比、砂浆稠度要严格按设计的级配拌制,以保证砂浆强度;
c、严格控制抹灰层厚度。
每遍不宜过厚,一般讲混合砂浆为8~10mm,水泥砂浆6~8mm为宜。
因为一次抹灰过厚,人的臂力赶压达不到均匀,密实的要求,影响与混凝土基层粘结牢固,造成局部空鼓和裂缝。
同时,还必须掌握好分层抹灰的间隔时间,防止二遍砂浆结合不好造成二层皮的缺陷;
d、气候干燥时,浇水养护十分重要,因为抹灰层较薄(一般2~3mm)其中含水有限,由于水泥水化需要,基层吸收和表面蒸发,容易造成抹灰砂浆过早脱水影响强度而开裂;
e、严格控制拌制砂浆的水灰比,在减少砂浆自生变形,避免抹灰层干缩裂缝;
(4)对不同材料交界的地方,如砌块墙与砼墙交界,砌块墙与砼梁交界,包括墙面开凿埋管部位。
在抹灰前将250mm宽的钢丝网钉在接缝处,以避免不同材料拉伸而导致的裂缝。
(5)、对于已产生空鼓或开裂的墙面部位,凿除相应抹灰层至底面,对底面进行重新清理、拉毛和湿润,如为不同材料交界处,则多加一道钢丝网,后按正确的施工方法和合格的材料进行调配抹灰。
(6)、砌体填充施工必须保证砌块从出炉到上墙前的放置时间不得低于28天。
(7)、砌体填充墙在施工中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少于90%,厚度控制在15mm左右,竖直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少于80%,厚度控制在20mm左右。
(8)、抹灰前在砌块墙身与混凝土梁、柱、剪力墙交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住宅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方案 施工 措施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