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954604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53.68KB
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8届福建省永春一中、培元、季延、石光中学四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颤藻和黑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时都会发生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化
B.光合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C.都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NADH和ATP
D.都含有DNA和RNA,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颤藻属于原核生物中的蓝藻,黑藻属于真核生物,并且明确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区别。
2.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O2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
【答案】C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
H2O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要大于在人工膜上的通透性,而CO2、O2和甘油在两种膜上的通透性相同(自由扩散),据此可推知: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A正确;K+、Na+、Cl-在生物膜上的通透性存在差异,说明生物膜对这些离子的通透具有选择性,B正确;由于人工膜无载体蛋白,所以无法推出离子以易化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C错误;O2在两种膜上的通透性相同,而人工膜无载体蛋白,由此可推知:
O2扩散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D正确。
3.某动物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对其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个)
16
8
4
所占比例(%)
14
60
26
A.甲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观察到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应统计在乙组中
C.乙组细胞占的比例大,都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D.丙组细胞的染色体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B
【解析】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推知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应该含有4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乙组细胞占的比例大,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等,所以乙组细胞包括处于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而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出现的,因此观察到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应统计在乙组中,,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丙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包括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以及经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内都含有染色单体,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目变化规律。
4.下图所示的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c、d、e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病毒只能进行c、d过程
C.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可以发生a、b、d过程
D.若进行a过程时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则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
【答案】B
.........
【点睛】
本题结合中心法则图解,考查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运用比较、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知识进行区分识记。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是DNA分子的复制,b是转录过程,c是RNA复制过程,d是翻译过程,e是逆转录过程。
5.如图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细胞甲为B细胞
B.激素乙通过体液定向运到垂体发挥调节作用
C.细胞甲的分泌活动越旺盛,激素乙的分泌就越多
D.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二者具有竞争性
【答案】D
【解析】细胞甲能分泌抗体,则细胞甲是浆细胞,A项错误;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不能定向运向靶细胞,但只能特异性地对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B项错误;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促甲状腺激素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故C项错误;据图可知,激素丙与抗体具有相同的受体,说明二者具有竞争性,D项正确。
6.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应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而死亡率则相反
B.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年龄结构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C.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增大误差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不影响该种群的K值
【答案】C
【解析】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但无法比较这两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A项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主要是通过改变种群性别比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B项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当标志物易脱落或颜色过于鲜艳时均会影响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导致误差增大,C项正确;一个种群的K值不是恒定不变的,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会导致该种群的K值减小,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图甲表示酶和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图乙表示加入抑制剂对起始反应速率的影响。
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
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它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请分析作答:
(1)从甲图可知,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__________,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
蛙的红细胞合成酶所需要的ATP主要由___________(过程)产生的。
(3)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结合到附着在内质网的______________上,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
信号肽引导肽链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但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加工时却没有了信号肽序列,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对照组是__________曲线的结果,其中曲线B为加入____________抑制剂的曲线。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更显著
(2).细胞核或核糖体(3).核糖核苷酸或氨基酸(4).有氧呼吸(5).核糖体(6).内质网中可能存在蛋白酶(切去信号肽的酶)(7).A(8).竞争性(9).随底物浓度的增加,与抑制剂结合的酶的比例越小,抑制作用逐渐接近正常的最大反应速率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酶促反应原理图解,考查酶的相关知识。
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化学本质,掌握酶促反应的原料,能分析题图,明确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及区别,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分析图乙可知,A表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B表示竞争性抑制,C表示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
(1)从甲图可知,该酶降低的话化能=非催化反应活化能-酶促反应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酶的化学本质是RNA或蛋白质,RNA产生的场所是细胞核,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产生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
蛙的红细胞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TP主要由有氧呼吸产生的。
(3)翻译时,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要结合到附着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根据题意,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但蛋白质转到高尔基体加工时却没有了信号肽序列,说明内质网中可能存在蛋白酶(切去信号肽的酶),把信号肽切去了。
(4)图乙中A曲线催化效率最高,表示活性不被抑制的酶,属于对照组;由曲线B的走势可知,曲线B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的曲线,判断的依据是:
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底物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增大,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结合机会减小,因此随着底物浓度升高,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力会变得越来越小,抑制作用逐渐接近正常的最大反应速率。
8.“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某生物兴趣小组取荔枝幼嫩枝条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育,记录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下表:
幼嫩枝条
发育情况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气孔相对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
A
未有叶片
—
—
—
-2.8
B
新叶展开中
87
1.1
55
1.6
C
新叶展开完成
100
2.9
81
2.7
D
叶已成熟
100
11.1
100
5.8
注:
“__”表示未测到数据。
(1)测定幼嫩枝条A、B、C、D在光温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测定密闭容器中的_______。
(2)A的细胞中进行的主要生理过程是________(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细胞代谢所需的ATP产生于_________(部位)。
(3)幼嫩枝条A、B、C、D中,生长素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脱落酸含量最多的是______。
(4)B的叶面积是D的87%,而净光合速率却远低于D的87%,其原因可能是:
①B的总叶绿素含量约为D的10%,因而B吸收的光能显著少于D,B的叶片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不足,影响了暗反应的进行;②B的气孔相对开放度仅为D的55%,因而供应给B的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少于D,B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的__________化合物与CO2结合速率较低,影响了暗反应和光反应的进行。
(5)制作C的叶片的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叶肉细胞、叶脉细胞与表皮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有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消耗速率
(2).无氧呼吸(3).细胞质基质(4).A(5).D(6).NADPH和ATP(7).五碳(8).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植物激素的分布、细胞分化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表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考生可先从表格和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题意梳理所学知识,对各选项进行分析作答。
(1)测定植物在光温恒定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时,可测定密闭容器中的CO2消耗速率。
(2)据表可知,在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A枝条的气孔未开放,A的细胞吸收不到氧气,进行无氧呼吸;细胞代谢所需的ATP产生于细胞质基质。
(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并且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根据表格中的发育情况,可推知幼嫩枝条A、B、C、D中,生长素含量最多的是A;脱落酸在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故可推知幼嫩枝条A、B、C、D中,脱落酸含量最多的是D。
(4)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B的总叶绿素含量约为D的10%,因而B吸收的光能少,导致B的叶片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不足,进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②B的气孔相对开放度仅为D的55%,因而供应给B的叶肉细胞的二氧化碳较少,导致B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的五碳化合物与CO2结合速率较低,影响了暗反应和光反应的进行。
(5)C叶片的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永春 一中 培元季延石光 中学 四校高三 上学 第二次 联考 生物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