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修改版.docx
- 文档编号:29544382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3.91KB
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修改版.docx
《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修改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修改版
第一篇:
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
从中西方征婚广告看中西方语言与文化
[摘要]
中英文征婚广告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比如叫法、分类和广告用词等,特别是用词不同。
而这些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和英语国家社会在爱情观、世界观、文化、生活、思维等方面的不同。
了解这些不同对研究东西方语言的发展以及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有着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爱情观
中英文征婚广告中西方语言文化
正文:
2010年,NBA球迷们都津津乐道一件事情,火箭队的头号球手麦迪在火箭对爵士的比赛中途突然退场,去医院陪妻子生产,致使火箭队输给了爵士队。
但是,没有人指责麦迪,在美国,陪着老婆生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美国社会,主流的观点永远是家庭比工作重要,当工作和家庭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让位的都会是工作。
对NBA熟悉一点的朋友也都知道,只要NBA球队中的球员因为家庭发生重大事情,诸如孩子出生、亲人病重或者死亡等原因请假,即使是在打总决赛,球队都会一律准假,毫无疑义。
但是,在中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中国,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榜样,主流思想宣扬的也是先国后家、先公后私的意识,违反者便会被认为是自私自利,缺乏高尚的道德情操。
仅就体育圈来说,不要说老婆生产运动员仍然坚持在赛场奋战的例子不胜枚举,就是亲人去世运动员忍住悲痛坚持比赛的也屡见不鲜。
所以,不少中国的火箭球迷认为球队形势那么危急,身为头号球星的麦迪应该竭力争胜,率队打完比赛,不应该一时儿女情长,不识大体。
中西方爱情婚姻观是不一样的,从中西方的征婚广告中就可以看出。
而且,这其中还有更深刻、更久远的文化影响。
一、比较中西方征婚广告在语言上的不同
征婚广告是征婚者在报纸、杂志或网络等传媒上自我推销、寻求配偶的一种广告形式。
它的最直接目的是引起读者对征婚者的注意和兴趣,使征婚者印入读者观众的记忆,并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社会学家们曾对此作过深入的研究,中文征婚广告主要研究了中国中部城市武汉市发行量比较大的《武汉晚报》;英文广告则主要研究了英国南部城市艾克赛特市影响力较大的“ExpressandEcho”。
这两种报纸发行时间均为2008年。
比较结果显示如下:
1.叫法。
中文的征婚广告,被安排在“××婚介”分类广告里,明确说明是“婚介”。
而英文的这类广告没有提到“婚”字,安排在“人对人”(People2People)栏里。
2.分类。
虽然两种广告都分了四个部分,但分类标准却不同。
中文征婚广告分为:
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
英文广告分为:
女征男、男征女、男征男、女征女。
3.小标题。
在这一方面,中英文广告非常不同。
每项英文征婚广告都有一个小标题。
例如,“不一样的厨师”、“乐天派”、“带给我阳光”,等等。
这些标题中,有的描述自己的职业,有的描述自己的性格,有的是对未来一种浪漫关系的渴望。
比如,“不要错过”、“赶快行动”,等等。
而中文征婚广告中没有类似的小标题,每项都是直奔正题。
4.结构。
在这一点上,中英文广告没有差异:
先自我介绍,然后是择偶要求。
现在特别举两个例子。
如:
中文征婚:
某男,36岁,金融从业人员---“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出生在一个温馨,和睦的知识分子家庭,全日制名校本科毕业,现在在一家金融机构工作,从小到大受到的是传统中国式的文化教育,待人真诚,热情,大度,有责任感.平时比较喜欢运动,没有任何不良嗜好。
而西方男士写征婚广告翻译过来则大部分是这样的:
“我想我自己是个随和的人,我喜欢跳舞、保持身体健康,享受我的工作和社交。
我有许多亚洲的朋友,而且我更喜欢亚洲的女性。
我希望她是一个有吸引力,有独立的思想,并能与他人互动的人。
我喜欢笑,喜欢一切充满乐趣的事,如果你也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我喜欢的女人被乐趣围绕,这才是最好的生活。
我总是爱讲笑话,我希望你喜欢这样的性格。
”我们很明显也可以看到用词和表达的巨大差异。
5.自我介绍。
东西方广告自我介绍所用词语选择有非常大的不同。
职业与职务:
东西方征婚广告在职业职务方面的介绍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广告中,征婚者全都提到了自己的职业,比例达到了100%。
这些职业有军官、中学教师、市政府公务员、大学行政管理人员、政法工作者,等等。
而职务的描述达到87%。
相比较,英文广告中只有6例提到了职业:
厨师、助理护士、教师、音乐家、农民、面包师。
无论男女,没有一例提到自己的职务。
外表(身高和相貌):
中英文广告征婚者大都介绍自己的外表。
其中,对身高的介绍中文征婚者的比例达到了100%,而这个比例在英文中只占了37%。
中文广告女性自我介绍外表用词:
尊贵高雅、冰清玉洁、靓丽脱俗、清秀端庄、清纯可爱、良好的气质与修养、等等。
英文广告女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
身材娇小、身材丰满、有吸引力、浅黑色皮肤和头发、红褐色头发、长发、卷发、深色皮肤、淡褐色眼睛、绿色眼睛,等等。
中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
儒雅俊逸、风度翩翩、相貌英俊、高大英武,等等。
英文广告男性自我描述外表用词:
中等身材、体格健壮、长相一般、棕色眼睛、蓝眼睛、金发、黑色短发、上唇留胡子、不留胡子,等等。
学历:
在中文广告中,总共有95%介绍了自己的学历。
其中,他们会指出学历有本科、大学本科、正规大学本科、名校本科、硕士和经济学硕士。
英文广告中无论男女没有一例提到自己的学历。
性格的描述:
中文中无论男性女性都不太注重描述自己的性格,在用语方面也比较单调。
与之相反,英文中性格描述用语非常丰富。
其中,英文广告中用的最多的词是真诚和诚实;其次,是开朗和诙谐;再次,是幽默。
婚姻状况:
中文广告事先就分了四个部分:
未婚女、离异女、未婚男、离异男。
所以可以说征婚者100%介绍了自己的婚姻状况。
在英文广告中,只有很少明确说明了自己的婚姻状况:
单身母亲、离异母亲、单身父亲。
经济状况:
中文广告中有1/3女性提到了自己的经济状况:
有住房;有私车;独居两室中文广告中男性对经济状况的描述达到了100%。
用词有:
收入颇丰、住房两套、有私车、豪华住宅自、购写字楼、月薪3000,等等。
英文广告中男女只有1/5提到了有车有房,其它的再无提及。
兴趣爱好:
在兴趣爱好方面,中英文广告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中只有一位女性提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喜欢读书旅游。
男性中也只有一位说自己“爱好体育”。
而英文中绝大多数(90%)的征婚者都提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而且这些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其中包括瑜珈、社交、跳舞、艺术、文学、有氧运动等等。
还有的说喜欢“做饭”“做义工”,等等。
择偶要求:
在这方面,中英文广告也表现出很大不同。
年龄要求:
中文广告中,女性一般要求男性比自己年龄要大,而男性一般都要求对方比自己年龄要小,但两种都没有提到具体的年龄段限制,而是用较含糊的词汇“40左右”或“50以内”来说明。
其他没有作特殊说明的基本上都是要求对方“年龄相当”。
英文广告中年龄要求比中文中更具体一些。
全部都有具体的年龄数字段的描述,而且明确说明对方可以比自己年龄小,甚至可以比自己年轻8岁。
二、从中英文征婚广告中浅谈语言背后的文化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Malinowski说过,“语言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现实和该民族人民的习俗„„生活之中,语言研究离不开这一宽泛的行为环境”。
要想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说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他还从语言的功能角度指出,语言行为和人们社会行为一样受制于社会文化。
社会语言学家W.Labov也认为,“人们社会交往时,是在用语言来表达社会组织,扮演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关系,建构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知识。
”不难看出,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依存于文化同时又反映文化,文化制约语言同时也依靠语言这个载体得以传承下去。
1.中国文化是一种“求稳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人的。
生活被“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精神所笼罩,包括家族、家庭、社会和国家乃至个人的社会地位、地域、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稳定。
“国不能不稳”,“家不能散”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目中。
一切发展之大前提是家庭、家族和社会的稳定。
表现在婚姻观中就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征婚,目的是为了结婚,不希望有其它的目的和变故,所以征婚者一般都道:
“觅„„相伴一生”或“寻„„为伴/侣”。
英语国家文化(以美国为例)是一种“求变文化”。
比如,在美国人的心目中,变化意味着打破常规和不断创新,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这种变化也表现在不同形态的流动方面,包括职业、社会地位、地域等多方面的流动。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家庭危机和婚姻解体方面。
西方国家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就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他们大都说明寻找某人为了“友谊(friendship)”,如果相处得愉快,也许可以“再发展(possiblymore)”,还有的说是为了“一段浪漫爱情(forromance)”。
只有少数人提到“建立正式关系(forlastingrelationship)”,没有一例提到“婚姻(formarriage)”。
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一直都是占主导地位。
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占主流地位的一直是“男权文化”。
因此,在婚姻观上,中国人讲究“郎才女貌”,这一点在中文征婚广告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男性择偶时大都对女性的外貌做要求。
为了达到吸引男性的目的,女性在自我介绍时用了很多这样的描写外貌的词:
肤若凝脂、身材优美、面如桃花等。
而对自己的经济状况、财产与事业成功与否却很少提及。
与之相反,女性寻找对象时多看重对方的能力和财力,所以,男性在描述自己外貌时所用词汇远不如女性丰富。
说来说去还是这几个:
相貌儒雅、风度翩翩、高大英武等等。
而男性在描写自己的经济状况、所拥有的财富以及自己的职业职务时却非常详细。
为了证明自己的财力,很多男性这样描述自己:
三室一厅,收入颇丰,私车两部,住房两套,自购写字楼,月薪5000,等等。
相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西方社会比较注重男女平等,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
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
“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
(Ifworkinghard,evenacowboycanbePresident.)。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西方女性不必依靠自己的容貌和身材去找一个她可以依附的对象,男性也不必以自己的经济和地位来吸引女性的注意。
因此,在英文广告中女性很少描写自己的美貌,男性则很少描写自己的财力。
3.西方文化比较强调“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个人主义意味着自由发展,追求个性(individuality),而保持一致,顺其自然则是个体人格丧失的表现。
同时个人主义也意味着不依靠别人,而依靠自己取得成功。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曾说,“自助者天助(Godhelpthosewhohelpthemselves)。
”所以,英文征婚者择偶时无论男女都更多地考虑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魅力、社会交往以及享受生活等。
在自我介绍时,他们描述最多最详细的也是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这些兴趣和爱好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相比之下中文中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的则屈指可数。
4.中国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注重伦理亲情,执着世间生活,因此中国文化求实用,注重实际生活,因而提出很多物质条件的标准;英文重浪漫,因而比较注重非物质的标准。
再者,中国文化是一种“面子文化”,所以征婚者大都强调自己的优点,很少提及自己的缺点。
对于“农民”、“厨师”、“面包师”这样的职业,英文征婚者可以大方地写出来,而中文征婚者则不会。
5.西方人属精确性思维,中国人则属于模糊性思维。
比如,在描述对应征者的年龄要求时,中文用了很多“以内”和“左右”这类模糊词语,而英文则都是用比较精确的数字来表示。
6.崇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从一而终”的中国人尽管现在的思想观念已经比以前开放和进步了不少,但总体上来说还会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对于离婚人士尤其是女士会“另眼相看”。
所以,在中文征婚广告中,特意把未婚人士和离婚人士分开来介绍。
而在英文广告中出现的“同性征婚”现象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在中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出现。
五、结语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本文从多个方面对中英文的征婚广告语言进行了对比,让我们看到了中西方爱情观的不同,同时,进一步揭示了隐藏在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
虽然只是报纸上的寥寥数语,蕴涵的文化之多却令人惊叹。
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中国和国际社会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交流也越来越多。
作为英语学习和研究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对广博丰富的中国文化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同时还应了解英美人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尽可能多地吸收源语言的文化信息,并适时适地向源语言社会介绍我们自己的文化,为两个社会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架起友好的桥梁。
参考文献:
[1]Samovar,A.L.,Porter,R.A.CommunicationbetweenCultures[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陈文娟,李毅文.中英文征婚广告语篇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学报,2007,(3):
300-402.[3]胡明扬.语言学概论[M].北京:
语文出版社,2000.
[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李平.中国文化概沦[M].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6]零宏惠.中英征婚广告语体特征对比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
(1):
176-179.[7]张宜民.语言视角下的征婚广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
(2):
134-137.[8]邹光椿.“征婚语言”的对比[J].修辞学习,2003,(3):
13.
第二篇: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
常常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使听者捧腹大笑.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通过各种渠道,我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语言与文化方面的知识。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外国演讲的人经常发现听众对他讲的某个笑话毫无反映。
然而在国内同一个笑话会使听众笑的人仰马翻。
一个中国青年到附近游泳池游泳,一会儿就回来了,一个外国人问为什么,他解释说:
“游泳池里人太多,水太脏,早该换了。
像芝麻酱煮饺子。
”另一个中国青年笑了,而那个外国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芝麻酱和煮饺子。
根本感觉不到丝毫幽默。
中国人见面互相打招呼时,常说:
“你吃了吗?
”而外国人会以为这种招呼是说:
“我也没有吃,我们一起走吃点东西吧!
”这种招呼以为只邀请别人来吃饭。
也曾经一位刚到中国的外国学者结巴巴地用汉语说:
“你们为什么老问我吃了没有?
我有钱。
”
英语中有Goodmorning,Goodaftenoon,Goodevening都相当于汉语中的“您好”。
但Goodnoon,Goodnight都是告别时说的话。
在美国,常会听到美国妇女谈她丈夫工作如何努力,干得这样出色,得到奖励等。
也会夸自己的子女多么聪明等。
然而在中国就会认为这样俗气。
一所美国大学开办汉语口语训练班,有两位教师来教,他们的本族语言都不是汉语。
上课时,男老师指指自己说:
“这是东西吗?
”女教师摇摇头说:
“你不是东西。
”男教师又问:
“你是东西吗?
”女教师回答:
“不,我不是东西。
”
中国人也许会猜得出aballinashop(瓷店里的公牛)但想象不出说英语人心目中的形象:
一头牛喷着鼻息,怒气冲冲地公牛闯进摆满景致瓷器的店里。
然而,这种说法的意思是:
在一个需要举止灵巧得体,细致周密的场合闯进一个行为粗鲁的人。
在中国文化中,龟有两种意义:
一方面象征长寿,另一方面则是骂人。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没有这样联想,乌龟不过是行动缓慢,其貌不扬的动物而已。
对于中国来说,蝙蝠是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
这些联想可能来字蝙蝠的名称——蝠与福同音。
在外国,人们提到蝙蝠,就想到丑陋凶恶的形象。
因此在我们与外国人交流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的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应该在到达某国家旅游或学习前,了解对方的各种语言以及文化方面的各种事情,以免在外国人面前闹笑话。
第三篇:
从中西方看儿童教育
从中西方看儿童教育
这两天一直写文章,脑袋里面素材用的差不多了,只有从书本上找些灵感了,今天突然想到,西方国家对于自己的孩子是如何教育的,和中国的孩子有何差异,西方的教育模式是否适合我们国家的国情,是否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于是在网上看了一些,下面就写些自己所看所想的一些浅见吧!
首先有一个好消息:
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也就是智力最好的人是中国人和犹太人,其次才是白人和黑人。
这点在现实中是可以认证的,比如在国际的奥林匹克大赛上中国的孩子总是可以拿到金牌的,中国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呢,中国的科学家相对就少很多,创造性的人才也不多。
这些是为什么呢?
既然智力好,学习好,为什么当不了科学家、发明家呢?
一些专家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从相关的教育原理和心理发展原理来说,是我们教育的方式和流程出了问题,从父母家庭和孩子的角度来说是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而西方是平等尊重的关系,父母要孩子顺其自然的发展、平等和谐的相处!
从孩子在学校学习来讲,中国的孩子在学校以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为荣,而国外的孩子却不太注重这个,他们的优秀除了学习成绩,还有道德,特长诸多优良品质来衡量。
从文化角度来看,中国确实有很多优良的文化传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却有着要求孩子必须刻苦、认真,大多孩子都是如此,过度于注重学习。
而西方孩子更多的去开发创造性,独立性、创新性、相比是比较外向的一些个性!
从孩子的兴趣来讲,中国的孩子是大人想要孩子培养什么样的兴趣,孩子就去学什么样的兴趣,随大流,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也要求自己家的孩子去学,完全不去想孩子的天性里面是否喜欢,是否快乐。
当然西方也是截然不同的,就不说了,不用脑袋想就知道!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我在小的时候,家里有个长辈对我说,要学会表达、学会组织语言、那个时候我隐隐约约的感受到他的话的分量。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这句话是很有分量的。
一个著名的世界级总裁说过他的成功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其中就有一条是语言能力,含有说话能力和文字使用能力。
而语言能力是从幼儿开始培养的,多让孩子说话、多听孩子说话、多跟孩子说话、多跟孩子提供表达自己的机会、让他大胆的表达自己。
然而对于中国的孩子,在传统文化和国情氛围的影响下,有多少孩子缺失了这种语言能力,有多少孩子不敢登上舞台,抬头昂首,勇于表现!
对于有些观点,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不太认同,就不说了,我说的大概都是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富强靠的是未来的孩子,中国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未来的孩子。
孩子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好的儿童教育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星光大道!
第四篇: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从饮食文化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摘要:
饮食文化在民族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任何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生存环境、历史文化以及价值取向。
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中西方有着天然不同的饮食文化,而不同的饮食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
关键字:
饮食文化中西方差异价值观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在黄土地上崛起的民族,千百年来,翻腾的黄河和肥沃的土地供养了亿万炎黄子孙,在悠悠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在耕种和捕猎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并在一代代人的学习和传承中将其保留并发展了下来。
饮食文化是构成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然而,在距离神州大地千万里之远的西方世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传统。
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不同,西方人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成为主要是以放牧、打猎为主的游牧民族。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饮食结构中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这一点从根本上与中国人以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性食物为主的饮食结构完全不同。
而这些饮食文化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两种不同的中西方文明,由此也形成了不同的中西方的价值观。
饮食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食材、口味、烹饪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一定程度的差异。
也正是有了这些差异,饮食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不同的饮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思想与观念,而不同的思想与观念又在潜移默化中造就了不同的价值观。
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总体可以从饮食观念、饮食结构、饮食礼仪和饮食方式这四个方面来讨论,并通过这四方面的论述来阐明中西方价值观的不同点。
首先,从饮食观念上来看,在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中国菜肴极其重视“味”,其次才是“色”与“香”。
所以中国的厨师都善于应用各种调味料,对菜肴的味道的把握有着极高的水平和自我要求。
这一特点在川菜和湘菜这两个菜系中尤为突出。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的饮食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西方人喜好小而精。
对于烹饪食物,营养性和美味性就是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
他们全力开发和研究食物在不同状态下的营养差异,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而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从餐桌上各式各样的菜色中就不难看出。
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形成了中餐过分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而西方人则自始至终坚持着从营养角度出发,轻视饭菜的其他功能。
从中餐追求“味”和西餐重视“营养”这一差异可以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蕴含的更多的是对美和愉悦的追求,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价值观中对美性的向往。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从理性出发,坚持食物的营养大于一切,偏爱食物的原汁原味,这充分表现出西方人价值观中爱科学、重理性的精神。
其次,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作为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农业大国,国土疆域辽阔,物产丰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的饮食来源丰富。
但也正因为地域广阔,不同地域之间有着不同的饮食结构,但总体来说,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性食物还是占据了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大部分,这一点不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相同的。
在中国古老而漫长的历史中,谷物作为主食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作为受赠者的我们,也对这种谷物产生天然的感情。
正是这种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使得“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在古老的中国一直经久不衰。
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从古至今,大多数中国人都向往和平、无争和安定的生活,这种情感也逐渐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中扎根下来,并根深蒂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点。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
“中国人统治别人的欲望明显要比白人弱的多,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民族,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是中国。
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并希望得到回报。
”这种通过饮食文化衍生出来的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及推崇使得中国人天生就有着与人友好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这也是中华文明的立世的旗帜。
然而,在西方世界,由于自然气候等地理条件的不同,西方人在历史演进中产生了不同于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
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
前者使得人们在饮食结构中更偏向于动物性食品为主,后者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西方人探险与征服自然的性格特点。
这两种文明可以说直接影响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
在西方人的餐桌上,最常见的是牛奶面包和肉类食物,他们对动物性食品的依赖如同中国人离不开五谷杂粮一样。
然而这种饮食结构上对动物性食品的高程度依赖使得西方人不得不在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为了生存再去寻找资源的根源所在。
而这便激发了西方人传统价值观里征服自然的思想。
西方人认为人高于自然,人可以通过学习和创造改变自然,从而获得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
这种从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中 西方 征婚 广告 看中 语言 文化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