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作业规程定用doc.docx
- 文档编号:29543871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127.48KB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定用doc.docx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定用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避难硐室作业规程定用doc.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避难硐室作业规程定用doc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概述
一、巷道名称、位置及相邻巷道的关系。
本《作业规程》掘进巷道为矿井永久避难硐室工作面;坐落于9#煤层中,位于皮带大巷机头与回风绕道之间,硐室与皮带机头相连通,与回风绕道之间有一道密闭墙,距东面回风大巷约31m,西面轨道大巷约20m。
地面地面标高+1106m,井下标高+1066.68m;地面相对位置在义里村以南,工业广场以西。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是在原有的巷道上施工避难硐室的通道、生存室,三个壁龛是在9#煤层中施工,施工距离较短,深入煤层最长距离为5.2m,预计整个施工过程中,会有少量淋水现象,对生产影响不大。
二、掘进目的及用途。
永久避难硐室掘进的目的是应对井下突发灾害事故,为井下避灾人员提供独立可靠的生存环境。
三、巷道设计长度和服务年限。
永久避难硐室过道和生存室设计长度为54.67m,1#、2#壁龛设计长度分别为5.0m,3#壁龛设计长度为2.0m。
总工作量约66.67m。
服务年限与矿井同期。
四、预计开竣工时间。
预计开工时间2013年8月20日
预计竣工时间2013年9月30日
附图1-1-1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依据
一、《古交市镇城底镇雁门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初步设计说明书》,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行发[2007]111号”批复;
二、永久避难硐室掘进地质说明书(大雁矿地测科,2013年8月8日下发);
三、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四、报山西华润煤业批准的年度生产接替计划(2013年5月-12月);
五、《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平、剖、断面图及工程量表》;(山西文龙煤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于2013年月11设计的图纸)
六、、大雁煤矿避难硐室通风设计;(通风科2013年8月10日发)。
七、《山西省煤矿(井工)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八、《大雁矿探煤孔地质总结》;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文件“晋煤行发[2003]121号
九、《煤矿防治水规定》;
十、《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十一、大雁煤矿提供的技术资料;
第二章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见表1。
表1井上下对照关系情况表
水平、采区
工作面名称
永久避难硐室
地面标高
1106m
井下标高
+1066.68m
地面的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它
地面相对位置在义里村以南,工业广场以西。
井下相对位置
及四邻关系
永久避难硐室位于集中皮带大巷机头与集中回风大巷之间,硐室与皮带机头相连通,与回风绕道之间有一道密闭墙,密闭上部有调节风窗。
距东面回风大巷31m,西面轨道大巷20m。
采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本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计扩帮过程中有少量的淋水,最大涌水量1m3/d,对生产影响不大,但要做好探放水工作。
第二节煤(岩)层赋存特征
大雁煤矿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段上部,上距8号煤层6.00m。
煤层厚度为3.96—4.49m,平均4.15m,厚度变化不大,属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本层为9、10号煤层合并层。
结构复杂,一般含夹矸2-4层,夹矸厚度0.05-0.20m。
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粉砂岩。
9#煤伪顶为黑色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局部伪顶发育,厚底约0-0.4m;直接顶为黑色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部分区域夹杂少量薄层炭质泥岩,厚度8-10m;老顶为黑色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部分区域夹杂少量薄层炭质泥岩,厚度8-10m;底板为黑色粉砂岩,厚度3.31m。
根据矿井实际掘进情况揭露,区域内煤岩层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
在区域地质构造的控制下,根据已掘巷道情况来看,工作面受地质构造影响不大。
表2煤层特征情况表
指标
参数
备注
煤层厚度
(最小一最大/平均)/m
3.96—4.49
4.15
本层以暗型煤为主,次为亮煤、镜煤
煤层走向
30°-35°
煤层倾角
7-13°
煤层硬度(f)
1—3
煤层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煤层节理(发育程度)
较发育
自然发火期/d
无自燃发火现象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1)
0.43
相对瓦斯涌出量/(m3·t-1)
0.53
煤尘爆炸指数%
24.8
地温/℃
煤层顶底板情况见表3。
表3煤层顶底板情况表
名称
岩石类别
厚度(m)
岩性特征
顶板
老顶
石灰岩
3.59
灰色石灰岩,上部含大量炭质,有极少类腕足类动物化石。
直接顶
砂质泥岩
8-10m
黑色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部分区域夹杂少量薄层炭质泥岩
伪顶
泥岩
0-0.4
黑色砂质泥岩,含大量植物根部化石,局部伪顶发育。
底板
粉砂岩
3.31
黑灰色粉砂岩。
附图2-1-1:
煤岩层综合柱状图。
第三节地质构造
本施工区域是在原有的巷道处施工,根据已揭露的煤层情况可知,此区域内地质条件简单,无断层等特殊地质构造。
附图2-3-1地质平面图
附图2-3-1地质剖面图
第四节水文地质
根据现有硐室和巷道情况,该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无滴淋水现象,预计再刷帮、扩帮过程中,会有淋水现象,最大涌水量约为1m3/d。
此处无老窑、采空区、构造带。
因9号煤层顶板破碎,在永久避难硐室扩刷过程中,应加强顶板支护管理。
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涌水量突然增大,及时与调度室及地测科汇报并停止施工,在地测科进行分析调查之后,允许继续施工,方可复工。
第三章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巷道布置
巷道布置:
永久避难硐室利用原旧巷道,布置在集中皮带大巷与集中回风大巷之间,沿煤层底布置。
按原巷道的方位施工,施工时,严格按地测科所给的中腰线进行施工。
表4工程量统计表
名称
序号
平距(m)
支护形式
断面(m2)
坡度
煤层
备注
井下永久避难硐室
⑨-⑽生存室
30.0
喷网索喷
12.0
3‰
9#
严格按地测科给定的中、腰线施工
1号壁龛
5.0
喷网索喷
11.2
9#
2号壁龛
5.0
喷网索喷
11.2
9#
3号壁龛
2.0
喷网索喷
5.0
9#
通道、过渡室
24.67
混凝土砌碹
5.28
3‰
9#
合计
66.67
二、特殊地点的施工
根据设计图可知3-4、15-16、7-8、11-12段为密闭门、防护门及基础;17-18段为调节风门及基础施。
工时要注意预埋件位置,要提前预留出密闭门、防护门及调节风门顶梁承重位置空间或浇筑前上好密闭门、防护门、调节风门基础。
附图3-1-1巷道平面图
附图3-1-2巷道剖面图。
第二节矿压观测
一、观测对象:
永久避难硐室顶板。
二、观测内容:
1、用锚杆拉力计(ML-20),扭力矩扳手(YDC-250∕120A)对顶、帮锚杆的锚固力、扭力矩实施抽查检测。
2、用顶板离层监测仪观察顶板位移量。
3、具体观测内容如下:
表5
序号
观察项目
观察目的
观察方法
1
巷道浅部顶板下沉量
顶层0~4m岩层变化量
观察浅层离层仪读数
2
巷道深部顶板下沉量
顶层4~6m岩层变化量
观察深层离层仪读数
3
锚索载荷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使用YCD-180型千斤顶
4
锚杆、锚索压力表读数
是否超过设计要求
观察压力表读数
5
锚杆拉力计、扭力矩扳手对顶、帮锚杆的锚固力、扭力矩
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逐渐加大测量数值到设计数值,观察其是否松动
三、观测方法:
1、测点布置:
由于此巷道的直线距离不到6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四岔门处安设布置一个测点。
遇地质构造时变化,在构造前后5m的位置各安设一个测点。
2、观测时间:
安装顶板离层监测仪处要悬挂监测管理牌板,离层仪安设后由专人进行观测并填写,第一周内每班一次,第二、三周内每天一次,第四周后每旬一次
3、锚杆拉拔力每300根锚杆抽查一组,每组不少于3根,抽查锚杆时相应对该段巷道锚索抗拉拔力进行抽查,当发现锚杆锚索抗拉拔力不够要求时,应及时在周边补打锚杆或锚索。
四、数据处理:
通过边施工、边观测,及时对测量的数据加以分析、判断,并把量测的结果反馈到设计和施工中去,从而不断修改设计、补充措施、指导施工。
若发现顶板离层位移量达到150㎜时,刻度尺1离层刻度位移量达到120㎜时,要及时在巷道周围补打长锚索进行加强支护,若发现刻度尺2离层刻度位移量达到120㎜时,要及时在巷道周围补打长锚杆进行加强支护,若刻度尺1与刻度尺2离层刻度位移量都大于70㎜时,按如上要求补打锚杆与长锚索;如顶板仍继续下沉离层,要制定专项措施进行加强支护。
第三节支护设计
一、根据矿方提供的紧急避难硐室设计图,其巷道断面参数如下:
1-1(生存室矩形断面)净宽4.0m,净高3.0m,断面:
12.0m2
2-2(1、2号壁龛矩形断面)净宽4.0m,净高2.8m,断面:
11.2m2
3-3(过渡室拱型断面)净宽2.7m,净高3.0m,断面:
7.28m2
4-4(密闭门拱型断面)宽2.7m,净高3.0m,断面:
7.28m2
5-5(密闭门基础断面)宽2.7m,净高3.0m,断面:
7.28m2
6-6(调节风门基础断面)宽2.7m,净高3.0m,断面:
7.28m2
7-7(3号壁龛矩形断面)净宽2.0m,净高2.5m,断面:
5.0m2
二、支护参数设计
(一)临时支护
临时支护采用锚杆配合槽钢进行支护,每根槽钢分别用两道吊环固定在紧靠工作面的两排锚杆上,前探梁上用木托梁(2000mm×200mm×150mm)维护,木托梁两端伸出前探梁不小于200mm。
前探梁10#槽钢,4米长3根,吊挂采用φ18钢筋作成吊环(吊环为矩形,在吊环上面焊制一个与锚杆配套的螺母),吊环规格为150mm×100mm。
(二)临时支护工艺、工序及要求:
1、操作人员站在正式支护下,用不小于2.0m长柄工具处理好顶帮的活矸(煤),并进行敲帮问顶。
人员站在永久锚杆支护下。
挂连一片顶网。
顶网连好后,在紧靠工作面两排锚杆上好吊卡。
施工人员及时顶起网,前移前探梁。
前探梁上及时用木板梁护顶,板梁与前探梁用木楔背紧。
穿前探梁时,必须有人监护顶板及煤帮,顶板维护好后,由外向里打锚杆。
2、上前探梁时,不少于5人,一人观察顶板并协调指挥,2人顶起网,2人穿前探梁。
3、前探梁移到工作面后,在最后一个吊卡的上面用木楔与钢管背紧。
4、加强顶板管理,发现顶板压力大、顶板离层、顶板有响声,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工作面人员,待顶板稳定后,由外向里加强帽柱支护后方可继续施工。
5、打顶锚杆时必须由外向里、由中间向两边,如前探梁占据锚杆位置,可以先打齐其它锚杆后,退出前探梁在打剩余锚杆,必须是打齐所有顶锚杆后,再打帮锚杆。
(三)、永久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
永久避难硐室全部采用锚网喷支护,锚杆使用¢20×2000㎜左旋螺纹钢锚杆,间、排距为800×800㎜;托盘使用150×150×8㎜铁托板,树脂锚固剂使用CK2360,每根锚杆使用2卷树脂药,锚固力不低于50KN。
喷射混凝土强度C20,厚度100㎜。
顶板不完好较破碎时,增加锚索加强支护。
工作面最大空顶距1.5m,最小空顶距0.3m;3#壁龛使用¢20×1000㎜左旋螺纹钢锚杆,每根锚杆使用1卷CK2360树脂锚固剂。
(四)、支护设计验算:
按悬吊理论计算锚杆参数
1、锚杆长度计算:
L=KH+L1+L2
式中:
L—锚杆长度,m;
H—冒落拱高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
L1—锚杆锚入稳定岩层的深度,一般按经验取0.5m;
L2—锚杆外露长度,一般取0.1m。
H=B/2f
B—巷道掘进跨度,取4.3m;
f—普氏岩石坚固性系数,取4
其中:
H=4.3/2f=4.3/(2×4)=0.538m
则:
L=2×0.538+0.5+0.1=1.676m
施工时取L=2.0m。
2、锚杆直径的确定:
根据公式D=L/110=2000/110=18.18mm。
施工时取D=20mm,能满足生产需要。
3、锚杆间、排距计算:
根据公式d≤0.5L=0.5x2000=1000mm。
4、锚杆支护密度校核验算:
⑴沿巷道掘进方向顶板选取4.3m(最大掘进宽度)的支护断面进行验算,锚杆支护密度为800mm×800mm,则该范围内有5排共计45根锚杆(每根锚杆设计锚固力为43.5KN),因此总锚固力为:
F总=45×43.5/9.8=199.7t。
⑵该范围内2m厚悬吊围岩重量(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或粉砂岩,选取最大密度为2.3g/cm3)为:
G围=5×4.3×2×2.3=98.9t。
⑶F总﹥G围,故所选支护密度适合。
通过以上计算,选用直径20mm、长度为2000mm的左旋螺纹钢锚杆,锚杆间、排距均为800mm×800mm能满足支护要求。
5、支护材料:
锚杆材质为左旋无纵筋螺纹钢,规格为Ф20mm×2000mm。
间排距为800×800mm
锚索材质为钢绞线,规格为Ф15.24mm×6300mm。
间排距为1600×1600mm.
锚杆托盘规格为150mm×150mm×8mm,锚索托盘规格为300mm×300mm×10mm。
钢筋网规格为Ф6钢筋×2000×1000mm,网孔100mm×100mm。
锚固剂为CK2360。
6、最大、最小控顶距:
最大控顶距1.5m,最小控顶距0.3m。
(五)、特殊说明的事项:
在巷道帮顶破碎锚杆支护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时,巷道帮、顶使用锚索加强支护,并根据实际情况补打锚索,进行锚索加密。
锚索支护参数的确定:
1、锚固长度La
La≥fst/πfcsd1
=(1870/3.14×10)×17.8=1060mm
设计锚固长度1.4m>1.06m
式中:
d1—锚索钢绞线之径,mm
fst—钢绞线抗拉强度,Mpa
fcs—锚索与锚固剂的设计粘接强度,按10MPa计算
2、锚索间排距
L/S≥2
S≤L/2=6600/2=3300mm
设计间排距1.6m<3.3m
式中:
L—锚索孔深度
S—锚索间距
3、锚索锚固力P
P1≥P≥P1/K或P2/K
P≥400/2=200KN
设计锚固力200KN
式中:
P—设计锚索锚固力KN
P1—锚固段锚固剂与孔壁的粘结力KN
P2—锚固段锚固剂与钢绞线的粘结力KN
K—安全系数,取2
4、锚固力N:
可按锚杆杆体的屈服载荷计算
N=π/4(d2σ屈)
=0.25×3.14×(0.02)2×335×106=105KN
式中:
σ屈——杆体材料的屈服极限Mpa
d——杆体直径
附图3-3-(1-7):
巷道断面图。
附图3-3-8:
临时支护平、剖面图。
三、支护施工要求
(一)、锚杆的施工要求
1、锚杆的布置在断画图上是放射形,展成平面图为菱形。
2、锚杆方向。
首先点好眼位。
打眼时一定注意,在整体岩层中,锚杆应垂直巷道轮廓线,在层状岩石中锚杆应垂直岩层层面,凡角度小于75°的锚杆为不合格锚杆。
3、锚杆眼深度。
锚杆眼深度都必须一致。
4、锚杆眼吹洗。
锚杆眼打好后必须用高压风吹洗眼内的岩粉、碎块、积水。
5、保证锚杆具有实际锚固力。
托板紧贴岩面,并拧紧螺母。
(二)、钻锚杆眼
1、钻锚杆眼前必须先敲帮问顶,敲掉活石。
2、看线量边,检查有无欠挖部位。
钻锚杆眼前,必须看好中腰线,根据巷道的设计断面,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欠挖部位,有欠挖部位时,要先处理好后再钻锚杆眼。
3、标定锚杆眼的位置。
根据巷道的中线和腰线与设计的锚杆排间距,在岩面上标定出锚杆眼的位置,并找平锚杆眼周围的接触面。
4、在钎子上标定出锚杆眼深度的位置,为保证锚杆眼深度和锚杆长度相吻合,防止出现锚杆眼过深或过浅,打眼前,必须根据设计的锚固深度,在钎子上标定出眼深的位置。
4、打眼。
打眼时必须在标定的眼位上按设计的深度、角度打眼。
若现场围岩裂隙发育时,要根据现场情况调整锚杆布置参数,适当缩小锚杆的排间距,并使锚杆眼的方向与岩层层面或主要裂隙间成较大角度布置。
如岩层层面与裂隙间不明显时,应与巷道周边尽量垂直布置。
特别是当顶板岩石不稳定时,要先打顶部锚杆眼,并且打一个眼,锚一个眼。
5、锚杆眼的检查。
打完锚杆眼后要对锚杆眼的排间距、角度、深度进行检查。
(1)凡是锚杆眼排间距大于允许误差的要重新打眼。
(2)锚杆眼深度大于设计要求的要用碎石垫至设计深度,深度小于设计要求的要重新打眼至设计深度。
(3)锚杆眼应与层面或主要裂隙面成较大角度布置,当层面或裂隙不明显时,应与巷道周边垂直,或不小于75度。
(4)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锚杆。
(三)、锚杆的安装施工
1、安装前要检查锚杆孔的深度,检查杆体零件是否齐全,树脂锚固剂是否完好,有无变质现象。
药包如有破损结块,少量者可除去硬块继续使用,有大硬块者不能使用。
2、安装前必须用压风吹扫眼孔内的积水和岩粉,以免影向药包和孔壁的粘结。
3、树脂锚杆的搅拌工具为搅拌套,搅拌套中心必须对准锚索机中心。
4、安装时,应在杆体上做出孔深标记,先将药包送入孔内,再把杆体插入孔中将药包推送到孔底,然后在杆体尾部套上锚杆钻,转动捅破药包搅拌,同时把杆体均匀推至孔底。
搅拌时间为30秒左右,搅拌时间过长反而会破坏胶凝,时间太短则搅拌不匀,影响胶凝化。
锚杆过程中安装不得中断,应一锚到底。
5、安装完毕时,为避免在胶凝期间杆体自重下滑,在取下锚杆钻之前,可用木楔或矸石在孔口楔紧杆体。
安装后15分钟,固化程度达40﹪-80﹪最终强度时,在杆体下端安装托板,并用力矩扳手拧紧螺母。
6、锚杆眼必须按设计打眼,按规定眼深进行试孔。
为了保证锚固质量,一定要把锚杆眼清理干净。
7、注意事项:
(1)必须按设计的排、间距、位置、深度、角度等打眼,确保锚杆眼的质量。
(2)为保证药卷质量,使用时,用多少,取多少,随用随取,最好用专用箱子取运。
(3)一般情况下,一根锚杆需一支药卷,特殊情况下可以加3支,以确保质量,提高安全性。
(四)质量检查
锚杆质量的检查应按质量标准和检查办法进行,除检查锚杆的成品、材质、安设间距、排距、孔深和托板,更重要的是作锚固力试验,每安设300根锚杆,做锚固力拉拔实验一次。
如锚固力不符合设计要求,则要重新安装或补套锚杆。
锚杆锚固力实验用ML-20型锚杆拉力机进行。
实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安装锚杆拉力机时应保持受力方向与杆体一致。
(2)加载时要匀速缓慢,以免影响试验的准确。
(3)拉拔设备应固定牢靠,并有安全保护设施。
试验时把空心千斤顶套入锚杆尾部,随后将高压胶管与手摇泵连在一起,远距离操作。
拉拔实验时,除检验锚固力外,在规定的锚固力范围内要求锚杆的拉出滑移量不得超过10mm。
(五)、锚杆支护工序安排与支护要求、质量要求和安全措施
1、支护工序
敲帮问顶→铺联网→临时支护→锚杆安装
2、支护要求:
(1)、巷道施工遇破碎地段时,可向矿请示,更改支护方式。
(2)、锚杆头螺纹部分或杆体必须清洁干净,不得有氧化皮,保证锚固质量。
锚杆长度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3)、顶、帮锚杆必须按排距要求安装到位。
永久支护到工作面距离不大于1m,两邦锚杆最大可滞后工作面5m。
3、锚杆支护质量要求:
锚杆安装牢固,拖板密贴岩面、不松动锚杆的拧紧扭矩不得小于100N.m;锚杆的抗拔力设计为50KN,实际不得小于设计的90﹪,锚杆的间排距允许偏差为±100mm,,锚杆孔深允许偏差为0~+50mm,锚杆角度不应≤75°mm,锚杆外露长度10~40mm。
4、铺网的质量要求
(1)、网长边垂直巷道直线铺设,相邻网必须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14#双股铁丝连接。
(2)、各巷道开口处,帮网要连接要合格,帮锚杆要紧贴煤帮,抹角处空顶距超过30cm时要补打顶锚杆进行维护。
5、锚杆支护安全技术措施:
(1)、找顶帮悬矸要站在相对高处用长把工具找下,防止悬矸随工具把滑下伤人。
(2)、找顶工作应有2名经验的人员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
找顶人应站在安全地点,观察人应站在找顶人的侧后面,并保证退路畅通。
(3)、找顶应从有完好支护的地点开始,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找顶范围内严禁其他人员进入。
(4)、打眼时,必须站在支护完整的地点或临时支护下面操作。
(5)、当发现冒顶征兆,而当时又难以采取措施防止顶板冒落时,要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撤退到安全地点。
(6)、支护过程中必须对支护地点的电缆、风水管线、风筒及机电设备进行保护。
(7)、严禁磕碰锚杆钻机支腿。
(8)、锚杆钻机支腿有裂纹时严禁使用。
(9)、操作前所有操作控制开关,都应处在“关闭”位置。
(10)、所有通气通水管路确保清洁度。
(11)、按标志牌所示连接气路、水路。
(12)、严禁用手触摸旋转的钻杆。
(13)、操作锚杆钻机时,应带防护罩以隔离噪音。
(14)、严禁在钻机下衬垫木料。
(15)、推进速度和推进力要适度,防止卡钻,损坏钻杆、钻头。
(16)、当钻机收缩时,手不要按在支腿上,防止挤手。
(17)、钻进过程中,钻杆不得与钻机相对倾斜。
(18)、用操作臂可以拧紧锚杆螺母,使钻孔、搅拌、安装螺母一体化,但使用力量要适度,否则会损坏输出轴与内六方套。
(19)、钻进过程中,水流不可中断。
(20)、操作者应远离钻孔中心线,以防钎杆折断时发生意外。
(21)、冲洗水压力超过4Mpa时,应在输水管路上装减压阀
(22)、钻孔结束后,用水冲洗干净,并远离工作面,安放位置要正确,禁止平放及摔砸。
(六)、喷射混凝土支护工艺及要求:
喷浆机具选择PC51(B)型喷浆机,其生产能力为5m3/h。
喷浆管用¢50mm高压胶管。
胶管联接用快速接头,以便处理堵管和翻转使用输料管,喷砼用供水管选用¢10mm高压胶管。
1、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强度设计为C20,水泥选用PO42.5R,砂子选用中粗砂,石子粒度为5-10mm,砂子和石子含土率不超过3%。
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比,速凝剂掺量为5%,称量时的偏差不超过以下规定:
水泥±2%,砂石±3%,在使用速凝剂前做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及水泥净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喷不应大于5分钟,终凝不应大于10分钟。
2、施工准备
(1)、检查喷射地点的安全情况和巷道规格
喷射混凝土前首先进行敲帮问顶,用长工具找掉危石。
检查操作范围内不安全因素,确认安全没有问题时,再全面检查巷道断面是否符合设计尺寸要求。
对欠挖部分应除掉,以保证喷射过后的巷道规格。
(2)、喷前检查设备与管路的完好情况
喷浆机要做到每天解体检修一次,及时更换损坏的零件。
喷前要进行试喷。
管路、压力表和喷浆机、电气部分要做到畅通、完好、防爆。
(3)、冲洗岩帮
喷射手在喷前用压力水冲洗岩帮,对于软岩和易风化的岩石(易膨胀岩石例外),一次不要冲洗全部巷道,应冲洗一段喷一段。
(4)、掌握轮廓线
为确保喷射巷道的规格、喷层厚度和平整度,喷前需看好中线、平线、轮廓线,找出需喷部位的凸凹量,使喷射手在喷射时容易掌握并做到心中有数,采用以下方法:
挂好轮廓线。
在喷射范围内的巷道顶部中心位置与中心位置两侧部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避难 作业 规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