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提纲部分.docx
- 文档编号:29543018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23
- 大小:101.63KB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提纲部分.docx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提纲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提纲部分.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提纲部分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提纲—常见中医病证
第一节感冒
【定义】感冒是感受风邪。
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病机】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发病的关键在于卫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诊断要点】
1、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由于风邪有夹暑、夹湿、夹燥的不同、还可见相关症状;
2、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间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3、病程一般为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4、四季皆可发病,而以冬、春两季为多。
【类证鉴别】
1、感冒与风温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起颇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是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神志昏迷、惊厥、谵妄等传变入里的证候。
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性、流行性。
【辨证论治】
1、风寒束肺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病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方歌】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
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病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病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方歌】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
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病机概要】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方歌】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前胡半夏从;
葛根木香桔梗茯,气虚感冒最宜用。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
【病机概要】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葱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解表此方魁。
【注】解表药煎服法:
汤剂煮沸5—10分钟即可,过煮降低药效。
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
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像,无汗是邪尚未祛。
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第二节咳嗽
【定义】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机】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按照病因的不同,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外感六淫)和内伤咳嗽(内邪干肺或肺脏自病)。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六淫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和“火”。
而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诊断要点】
1、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变现
2、应询查病史的新久,起病的缓急,是否兼有表证,判断外感和内伤。
【类证鉴别】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有喘证。
咳喘多由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见为特征。
【辨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病机概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方歌】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苑百部陈草研;
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加减
【病机概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加减
【病机概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方歌】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病机概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四味齐;
燥湿宽胸消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平胃散=二陈汤+苍术、厚朴
2、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加减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方歌】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
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
指的是知母、贝母)
3、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病机概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方歌】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4、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加减
【病机概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方歌】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秋燥耗津伤肺胃,咽涸干咳最堪尝。
第二节哮病
【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
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体虚病后
【病机】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发作时的基本病理变化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利,肺气宣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
【诊断要点】
1、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家族中可有哮病史。
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诱发。
2、呈反复发作性。
3、发时常多突然,可见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约数分钟、数小时候缓解。
4、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
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类证鉴别】
1、哮病与喘证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
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哮指声响言,喉中有哮鸣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支饮亦可变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情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有哮鸣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辨证论治】
(一)发作期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病机概要】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方歌】小青龙汤痰饮方,麻桂干姜芍草同;
更有夏辛兼五味,温阳化饮此方宏。
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汗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苑半夏加五味。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病机概要】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病机概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方歌】小青龙汤痰饮方,麻桂干姜芍草同;
更有夏辛兼五味,温阳化饮此方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
【病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方歌】平喘固本五味参,冬虫夏草纳坎脐。
胡桃沉香灵磁石,款冬半夏合橘红。
附:
喘脱危候--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加减
回阳急救汤(四逆散+五味子+六君子+生姜、麝香、肉桂)--四、五、六,姜香肉
【病机概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
【方歌】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尝。
(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
【病机概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生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方歌】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陈皮、半夏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除去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祛。
3、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病机概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方歌】金水六君煎=二陈汤+熟地、当归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第四节喘证
【定义】喘即气喘、喘息。
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
【病机】喘证的发病机理主要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于肺,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虚为主。
【诊断要点】
1、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类证鉴别】
喘证与气短两者同为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拮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虚声低;短气亦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拮肚。
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
喘证与哮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拮肚。
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
喘未必兼哮,而哮未必兼喘。
【辨证论治】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病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华盖麻黄杏橘红,桑皮苓草紫苏供;
三拗只用甘麻杏,表散风寒力最雄。
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病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方歌】麻杏石膏甘草汤,四药组合有专长;
肺热壅盛气喘息,辛凉疏泄此方良。
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病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方歌】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降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病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是肃降。
【方歌】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病机概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方歌】四磨饮治七情侵,人参乌药沉香槟;
四味浓磨煎温服,破气降逆喘自平;
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理气力非轻。
(二)虚喘
1、肺气虚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病机概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是清肃。
【方歌】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尝。
补肺要紧好参芪,紫苑五味桑白皮;
妙在一味黑熟地,金水相生病自离。
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病机概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方歌】肾气丸补肾阳虚,地黄山药及茱萸;
苓泽丹皮合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参蛤散=人参+蛤蚧
3、正虚喘脱证—扶正固脱,镇摄纳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病机概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方歌】人参附子共成方,益气回阳效力彰;
肢厥汗出脉欲绝,阳气暴脱急煎尝。
参附汤煎服是加生姜、大枣。
黑锡丹中寇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
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浮阳。
第五节肺痨
【定义】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
【病机】从“痨虫”侵犯的病变部位而言,则主要在肺。
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交亏。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类证鉴别】
肺痨与虚劳肺痨具有传热安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遍规律。
虚劳病内伤亏损,是多种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
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五脏并重,以肾为主。
肺痨的病理主要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肺痨与肺痿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
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据可成痿。
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不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
若肺痨的晚期,可以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
在临床表现上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主症。
【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
【病机概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方歌】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
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病机概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方歌】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草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秦艽鳖甲治风痨,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病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方歌】保真治痨功不小,二冬八珍川芎少;
莲心知柏骨陈皮,柴胡朴芪五味枣。
参苓白术扁豆陈,山药甘链砂薏仁;
桔梗上行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
4、阴阳虚损证—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
【病机概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方歌】补天大造参术芪,归芍山药远志齐;
枣仁诃杞紫河车,龟鹿茯苓大熟地。
第六节心悸
【定义】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续性。
【病机】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个方面。
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所养,而致心悸;实着多由痰或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
【诊断要点】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
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真正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如惊恐、紧张,及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类证鉴别】
惊悸与怔忡心悸可分为惊悸和怔忡。
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度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迅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
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
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
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心悸与奔逐奔逐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逐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逐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心悸与卑惵(tie)《证治要诀—怔忡》中描述卑惵的症状为:
“痞塞不欲食,心中常用所歉,爱处暗室,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
其病因在于“心血不足”。
卑惵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
心悸则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但不避人,无情志异常。
卑惵为一种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一般无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辨证论治】
1、心绪胆怯证—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加减
【病机概要】气血亏损,心绪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方歌】安神定志丸=远志丸+辰砂
远志丸法治怵惕,龙齿辰砂平惊悸;
菖蒲二茯真人参,减砂安神定志易。
2、心血不足证—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
【病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方歌】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宜;
枣仁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3、阴虚火旺证—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
【病机概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方歌】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与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或加菖蒲去五味,心气开通肾气升。
(此处“三参”:
指人参、丹参、玄参)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
怔忡不寐心烦扰,养阴清热可复康。
4、心阳不振证—温补心阳,安神定惊—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病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方歌】人参附子共成方,益气回阳效力彰;
肢厥汗出脉欲绝,阳气暴脱急煎尝。
参附汤煎服时加生姜、大枣。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生龙骨+生牡蛎
5、水饮凌心证—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加减
【病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方歌】苓桂术甘化饮剂,健脾又温膀胱气;
饮邪上逆气冲胸,水饮下行眩晕去。
6、瘀阻心脉证—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病机概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方歌】
桃仁红花煎=桃红四物汤+丹参、元胡、青皮、香附
桃红四物汤=四物汤+桃仁、红花(出自《医宗金鉴》)
四物汤方歌:
四物当归地芍芎,营血虚滞此方宗;
补血活血并调经,临症之时在变通。
7、痰火扰心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病机概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宁。
【方歌】黄连温胆汤=温胆汤+黄连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寐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第七节胸痹
【定义】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真正胸痛彻背,背痛彻胸,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可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病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等脏。
其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常相兼为病。
【诊断要点】
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胃脘部、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反复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可缓解。
严重者可见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可发生猝死。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爆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类证鉴别】
胸痹与悬饮悬饮和胸痹均有胸痛,但胸痹为当胸闷痛,并可向左肩或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常因受寒、饱餐、情绪激动、劳累而突然发作,历时短暂,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有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伴有咳嗽、咯痰等肺系证候。
胸痹与胃脘痛心在腕上,腕在心下,故有胃脘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位相近。
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脘部,极易混淆。
但胸痹以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以缓解。
胃脘痛与饮食相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泛酸、嘈杂、嗳气、呃逆等胃部症状。
胸痹与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重急症。
【辨证论治】
1、心血瘀阻证—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
【病机概要】血行淤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甘桔赤芍熬;
柴胡芎枳加牛膝,活血化瘀功效高。
2、气滞心胸证—舒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
【病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方歌】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凉;
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尝。
2、痰浊痹阻证—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病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不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方歌】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术竹茹枳姜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半夏、白酒
4、寒凝心脉证—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病机概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方歌】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
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薤白、桂枝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病机概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淤滞。
【方歌】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生津又提神;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虚脉绝急煎斟。
人参养荣重白芍,陈芪桂归参术草;
熟地五味苓远志,补血益气养心神。
6、心肾阴虚证—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病机概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方歌】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
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炙甘草汤参桂姜,卖麻胶枣生地黄;
心冬悸并脉结代,虚劳肺痿亦堪尝。
7、心肾阳虚证—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病机概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淤滞。
【方歌】人参附子共成方,益气回阳效力彰;
肢厥汗出脉欲绝,阳气暴脱急煎尝。
参附汤煎服时加生姜、大枣。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
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第八节不寐
【定义】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
【病机】不寐的病机属阳盛阴衰,阴阳不交。
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阴。
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诊断要点】
1、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连续3周以上,重者彻夜难眠。
2、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
3、本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倦、思虑过度,病后,体虚等病史。
4、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他器质性病变。
【类证鉴别】
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
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变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
【辨证论治】
1、肝火扰心证—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
【病机概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方歌】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开;
木通甘草当归用,肝经湿热力能排。
2、痰热扰心证—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
【病机概要】湿食生痰,郁痰化热,扰动心神。
【方歌】黄连温胆汤=温胆汤+黄连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
虚烦不寐证多端,此系胆虚痰上扰。
3、心脾两虚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执业 医师 考试 复习 提纲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