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阶段测试二湘教版必修2.docx
- 文档编号:29542428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14.43KB
学年高中地理阶段测试二湘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地理阶段测试二湘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阶段测试二湘教版必修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阶段测试二湘教版必修2
阶段测试二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从1968~2000年影响该城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变化为( )
A.河流B.公路和铁路交通
C.商业的发展D.工业的发展
解析:
该图显示了最初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后来随着公路、铁路建设,城市逐渐向公路、铁路沿线发展,甚至后来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
B
2.从上述三幅图分析,未来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
A.出现郊区城市化B.成为交通枢纽城市
C.成为旅游城市D.成为商业中心城市
解析:
从2000年的城市发展来看,中心城市的周围已经出现了若干小城镇。
答案:
A
(2019·河南安阳月考)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潮流,它以环境为中心,注重可持续发展强调资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态优先等原则。
首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主题为“生态城市与绿色复苏”。
据此回答3~4题。
3.生态城市中心区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绿地B.工业区
C.交通区D.住宅区
解析:
只有绿地才能带来较大的环境生态效益,而工业、交通和住宅都是给生态环境带来负担的,所以A项正确。
答案:
A
4.城市“绿色复苏”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A.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洪涝增加
B.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城市洪涝减轻
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降水量增加
D.建筑物高度增加,城市大气污染加重
解析:
城市“绿色复苏”将增大城市绿地面积,不透水面积减小,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城市洪涝减轻,A项错误,B项正确;城市热岛效应减弱,C项错误;建筑物高度减小,城市大气污染减轻,D项错误。
答案:
B
红绿灯的时间分配主要根据路口交通流量的大小、各种车辆车道行车的比例、车行的路面状况等决定的。
人流量大的地方,红绿灯时间设置还要充分考虑到车让人。
读某城区四个路口,甲、乙、丙、丁的红绿灯时间长度统计表。
据此完成5~6题。
甲
乙
丙
丁
红灯时间(秒)
58
40
30
20
绿灯时间(秒)
20
40
50
60
5.甲、乙、丙、丁四路口距市中心最近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市中心附近人流、车流量大,所以红灯时间长度最长。
答案:
A
6.丁地最有可能位于( )
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
C.居住区D.行政区
解析: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丁红灯时间最短,绿灯通行时间最长,说明该地人流量和车流量小,距市中心距离较远,所以应为工业区,A正确。
答案:
A
(2018·江苏盐城期末)读我国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表及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完成7~8题。
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单位:
个)
1978年
2010年
城镇
1000万以上人口城市
500万~1000万人口城市
300万~500万人口城市
100万~300万人口城市
50万~100万人口城市
50万以下人口城市
193
0
2
2
25
35
129
658
6
10
21
103
138
380
建制镇
2173
19410
7.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B.城市人口总量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市用地规模
解析: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项正确。
答案:
C
8.关于我国1978~2010年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城市增速最快
B.大城市是城市人口的主体
C.特大城市增速最慢
D.超大城市应严格控制其规模
解析:
读表可知,大城市增速快于小城市,A项错误;特大城市增速较快,C项错误;大城市人口众多,但中小城市是城市人口的主体,B项错误;超大城市规模巨大,应严格控制其规模,D项正确。
答案:
D
(2018·江苏连云港期末)读某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图,回答9~11题。
9.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 )
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D.“田园城市”模式
解析:
图中显示各功能区的分布特征:
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其他功能区自中心商务区向外发散,符合扇形模式特征,B项正确。
答案:
B
10.图中①~④四地,适合建设高级住宅区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上风上水位置,且临近风景区、文化区,环境优美,多位于地势较高的坡地,图中的②地临近公园,位于河流上游,环境好,最可能是高级住宅区,B项正确。
答案:
B
11.图中工业区区位特点不包括( )
A.靠近主要交通干线B.位于城市外围
C.靠近矿产地D.靠近市中心
解析:
图中工业区多靠近主要交通干线且位于城市外围,④靠近矿产地,但都没有在市中心,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12~14题。
12.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
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
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
解析:
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的城市为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注意常州2001年属于Ⅰ型,但2016年已经下降为Ⅱ型)。
这些城市中,只有上海、宁波为海港,A错误;只有上海、南京沿长江分布,B错误;只有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C错误;根据图例可知,这些城市行政级别都较高,D正确。
答案:
D
13.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 )
A.均衡性 B.边缘性
C.集中性D.对称性
解析:
读图可知,协调发展水平Ⅳ型的城市主要是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舟山。
其中盐城和滁州位于上海的西北部,安庆、滁州、宣城位于上海的西部,舟山位于上海的东南部,以上海市为中心,这些城市分布分散于长三角的不同地区、不同方向,总体分布为西部多、东部少,空间分布不均,也没有对称性,A、C、D错误。
它们的共同点是处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地带,空间分布上都呈现出边缘性,B正确。
答案:
B
14.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 )
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
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
解析:
读图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有苏州、杭州、宁波(由Ⅱ型变为Ⅰ型)、扬州、嘉兴(由Ⅲ型变为Ⅱ型)、舟山(由Ⅳ型变为Ⅲ型)。
这些城市与长三角的其他城市相比,邻近上海,与上海距离都较近,A正确;城市级别不同、规模不同,城市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部门往往也不相同,上海经济最发达,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大,而扬州、嘉兴等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产业转移、劳动力资源、上海等城市的辐射带动等,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B、D错误;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为直辖市),而这些城市中有省会城市也有地级市城市,因此城市性质不同,C错误。
答案:
A
职住平衡是指城市在规模合理的范围内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与该范围内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大致相等,且大部分有工作的居民可以就近工作。
通常用职住比来评价一个地区的职住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
职住比=就业岗位数量/居民中的就业人口数量。
下图是2015年北京环线之间职住比分布图,据此完成15~17题。
15.相比较而言,北京职住最为平衡的区域在( )
A.二环与三环之间B.三环与四环之间
C.四环与五环之间D.五环与六环之间
解析:
根据职住比的计算公式可知,职住平衡即职住比为1.00,四环与五环之间职住比为0.95~1.00,该区域职住最为平衡,C项正确。
答案:
C
16.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导致就业人群的( )
A.平均居住成本上升B.平均出勤距离增加
C.平均经济收入增加D.平均通信费用增加
解析:
北京环线间职住比差异逐渐加大,说明就业岗位与居住地所在地分离,这就导致就业人群的平均出勤距离增加,B项正确。
答案:
B
17.针对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带来的问题,北京宜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①大力发展快速交通 ②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 ③部分产业迁至郊区 ④提高郊区产业集聚度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
环线间职住比差异加大,就业人群的平均出勤距离增加,应大力发展快速交通,①正确;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城区,在郊区兴建大型住宅区会加大职住比差异,②错误;部分产业迁至郊区,可降低职住比,③正确;郊区产业集聚度增大,只有利于产业集聚地区居民就近就业,其他很多地方居民就业不方便,该措施不利于职住比下降,④错误。
答案:
A
长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下图回答18~19题。
18.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
A.2级B.3级
C.4级D.5级
解析:
根据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及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其有3个城市等级,省会、省辖市和县。
答案:
B
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
C.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解析:
根据图例,结合各个选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要注意题干要求是选择不正确的选项。
B选项中扬州和无锡均为省辖市,具备同等的服务范围。
答案:
B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
A.制造业的外迁B.市区环境污染
C.城郊农业发展D.城市用地不足
解析:
随制造业由中心城区迁到远郊区,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A项正确。
答案:
A
21.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
A.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
D.远郊区老龄化加速
解析:
一般逆城市化现象导致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而上海市还没有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项错误;1990~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就业比重上升,失业率下降,B项错误;远郊区就业比重上升,随着青壮年劳动人口的迁入,降低了人口老龄化,D项错误;原来人口就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现在远郊区、近郊区就业比重上升,中心城区就业比重下降,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C项正确。
答案:
C
下表为“2000年和2010年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及比重”。
据此完成22~23题。
22.有关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苏中和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
B.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少
C.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南和苏北
D.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较苏南和苏中大
解析:
苏北、苏南城镇人口增长速度相同,两地区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均快于苏中,A项错误;十年间,苏南城镇人口数量增加最多,B项错误;2010年苏中城镇人口比重高于苏北,低于苏南,C项错误;苏北城镇人口增长幅度为20.3%,高于苏中和苏南,D项正确。
答案:
D
23.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径流增大
B.生物多样性增加
C.热岛效应增强
D.土壤肥力提高
解析: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地下径流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热岛效应增强,土壤肥力降低,C项正确。
答案:
C
(2019·广东仲元中学期中)2016年底以来,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
下图为某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
A.工业区和居住区B.居住区和商业区
C.商业区和仓储区D.市政区和园林区
解析:
读图,图中甲地夜晚的停车数量大,白天停车数量少,应是居住区;乙地夜间停车数量少,白天停车数量多,应是商业区。
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居住区和商业区,B项正确;工业区、仓储区、园林区停车数量没有明显的昼夜差异,A、C、D三项错误。
答案:
B
25.城市推广共享单车,有利于( )
A.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B.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
C.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D.解决城市就业困难
解析:
城市推广共享单车,减少了尾气的排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C项正确;不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A项错误;可能缓解,但不能彻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B项错误;不能解决城市就业困难,D项错误。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3分)(2018·青海西宁二十一中月考)某市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5年的平面示意图。
试比较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从1960~1990年城市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3分)
(2)1990年前后该城市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4分)
(3)该城市从1990~2015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什么?
(3分)
(4)市中心区工业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
(1)城区面积由小到大 城区工业区由少到多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较差等。
(3)人口、工业区向郊区迁移;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郊区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4)市中心区土地价格升高,城市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土地价格较低。
27.(12分)(2018·北京昌平月考)读下面的“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位置中,最有可能成为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B为该市新建的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其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如果将一化工厂布局在D处,是否合理:
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简述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
(4)简述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分)
答案:
(1)A 位于过境干道附近,交通运输便利,利于商品集散
(2)不合理 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地带,易污染城市空气
(3)影响自然景观,使自然景观变成了城市景观;影响城市气候,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城市气温、风;影响地表水下渗;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大气成分。
(4)起步晚,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低。
28.(12分)(2018·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
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
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
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下图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和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1)分析京津与冀之间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
(4分)
(2)有专家建议把甲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
(4分)
(3)简述北京市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
(4分)
答案:
(1)京津:
城市化起步早(或起步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发展规模大(或过大)。
冀:
城市化起步晚(或起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规模小(或城市数量多但规模小)。
(2)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适当(或靠近北京、天津,三者大致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位于北京—石家庄发展轴的中间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对外有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发展基础较好;靠近北京、天津,利于承载京津疏散的功能和人口。
(3)主要问题:
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交通问题(交通拥堵);住宅问题(住房紧张);社会问题(就业困难)。
29.(13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中央直辖市,区域间差异很大。
为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定位,依据区域差异,重庆将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
重庆五大功能区域的发展定位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下图为重庆五大功能区划分图。
(1)重庆市规划建设一个中心商务区,分析该中心商务区应选择在哪个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3分)
(2)解决好“大城市病”是重庆市功能区规划的目的之一,重庆市的“大城市病”有哪些表现?
(5分)
(3)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将按卫星城理念建设,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试推测城市发展新区的作用有哪些?
(5分)
答案:
(1)都市功能核心区。
理由:
该功能区是重庆市的核心区域,经济发达;开发强度高,商业发展基础好;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2)城市扩张,人地矛盾加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城市负担加重,社会治安恶化;资源紧张;制约城市发展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3)城市发展新区是该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集聚区;分散大城市职能,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改善主城区的环境;缓解交通拥堵和住房紧张状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高中地理 阶段 测试 二湘教版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