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平六年级二班品社上一单元二三课.docx
- 文档编号:29535995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14KB
赵玉平六年级二班品社上一单元二三课.docx
《赵玉平六年级二班品社上一单元二三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玉平六年级二班品社上一单元二三课.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玉平六年级二班品社上一单元二三课
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上册品社活页备课
月日
课题
悲壮的抗争
课型
新授
单元
一
主备人
赵玉平
教学
目标
1、通过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3.通过引导学生思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以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4.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主义,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教学
重、难点
1、通过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斗争事迹。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争给中国人民带未的屈辱与危害。
教法
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曾是个灾难深得的民族。
在近代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
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哪一字哪一句不动人心魄呢?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
今天,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
3.教师谈话:
通过交流资料及参观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甲午海战馆等地,不禁将我们再一次拉进了硝烟纷飞的战火中,让我们:
一次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活动一:
黄海大战
1、教师谈话:
哪些同学去过刘公岛,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呢?
2、学生交流自已的观察或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自已自的所闻与感想。
3、.教师播放电影《甲午风风云》片段,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战争的时间,战争的双方、为何称此次战争为“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中的几次重要战役各是什么战役?
最大的一次战役是什么战役?
你最钦佩战争中的哪些人物?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6、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7.黄海海战后,日军封锁威海卫军港出口,躲在港内的北冰洋舰队腹背受敌。
在极其小利的处境下,北洋洋舰队的爱国兵虽然奋勇抵抗.但已无力扭转战局,日军占领了威海卫军港。
北冰洋航队全军覆没。
1895年,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新回顾那段耻辱的历史吧。
甲午战争故事会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甲午战争故事资料。
2.班级交流:
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和旅顺战役等。
3.研讨: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黄海大战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我们应该向邓世昌学习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
1.学生小组交流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签汀方面的资料。
2.学生观看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
活动二:
《马关条约》的内容
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思考:
(1)《马关条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任何变化?
(2)《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
(3)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
这一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4)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是在保护中国的权益吗?
为什么?
3、学生交流《马关条约》的内容
(1).教师提问:
为什么这样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签订以来清政府签订的最丧权辱国的条约?
教师小结:
第一,中国大片领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第二,巨额赔款严重破坏了清财政收入,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第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第四,准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2)教师提问: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呢?
从战争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呢?
教师总结:
《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时期。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
修改建议、评析及补充
板书设计:
悲壮的抗争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活页备课
月 日
课题
3、探求救国之路
课型
新授
单元
一
主备人
赵玉平
教学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
2.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查阅历史资料,并能根据需要进行交流、分析、整理的能力。
4.通过戊戌变法的史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简单经过、结果,知道谭嗣同等人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的能力。
教法
学法
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戊戌变法
1、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
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唤起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段历史。
(板书课题:
探寻救国之路)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戊戌变法”。
(板书课题)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活动一:
“我学习,我知道”
1.教师引领:
要全面地了解一件事情,必须把握事情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探究事情的几个方面: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
2.教师引领:
要了解“戊戌变法”我们要了解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后汇报:
“戊戌变法”时间、背景、人物、经过、结果等。
3.小组内根据刚才讨论的方法,交流搜集到的戊戌变法的有关资料。
完成表格。
(课件展示:
前置性调查学习表)
“戊戌变法”前置性调查表
项目
内容
资料来源
时间
背景及原因
主要人物及
人物相关资料
变法内容
经过
结果
我的体会
4.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在小组内资料进行汇总,填写手中的汇总表格。
5.小组汇报:
预设1:
“戊戌变法”的时间是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
所以也称“百日维新”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称“戊戌变法”。
教师评价:
一个戊戌变法的时间,你们就搜集了这样丰富详实的资料,既知道时间也知道为什么称“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的原因,真是细心啊!
预设2:
我们小组搜集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资料:
1895年,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教师评价:
同学们对“戊戌变法”的背景资料进行了汇报,看来《马关条约》的签订是重要原因。
《马关条约》条约的内容还记的吗?
(学生汇报《马关条约》内容。
)
教师补充:
康有为和梁启超在北京参加会试,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而公车又是举人参加考试的代称,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活动为“公车上书”。
(课件出示公车上书图片。
)这就是“戊戌变法”的第二个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
6.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交流、汇报、分析,我们了解到了“戊戌变法”的时间和背景及原因。
我们学会了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汇总资料的方法。
变法是普遍爱国人士的心声。
活动二:
了解戊戌变法内容,寻求失败原因
教师谈话:
“戊戌变法”是在《马关条约》后,“公车上书”的巨大影响下,光绪皇帝不愿意做亡国之君。
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小组内先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1:
我们小组搜集了变法的内容,我们采用表格的方式给同学们展示……(多媒体投影学生搜集的资料)
类别
颁布的新法
影响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
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外国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教师评价:
这个组的同学搜集的资料真全面,而且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让我们一目了然。
“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这几个方面。
对变法的内容你有怎样的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
变法内容有利于我国的发展,是进步的。
预设2:
变法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危害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预设3:
,变法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在京师设立大学堂,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课件展示北京大学图片)
教师评价:
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变法有利于我国的发展,是进步的。
变法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如果变法能实施下去将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过渡:
变法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
变法的结果是最终失败了。
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废除了变法的诏令。
预设2:
变法失败,搜捕维新派,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害。
预设3:
变法的失败是因为慈禧太后等顽固派拥有实权,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教师小结:
“戊戌变法”失败了,失败是因为慈禧太后等顽固派拥有实权,而康有为、梁启超等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
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改良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活动三:
“向变法勇士学习”
教师引导:
“变法”失败了,参加变法的维新派人士选择了不同命运,你能根据查阅的资料谈一谈吗?
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事先闻讯,逃到国外。
预设2:
变法失败,以谭嗣同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惨遭杀害。
教师补充:
谭嗣同的有关资料。
(课件出示)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汉族,湖南长沙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
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
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
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学生阅读资料后谈体会。
预设1:
谭嗣同在能够逃脱的情况下选择了为变法而死,体现了他变法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预设2: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为寻求救国之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国家的振兴,民族的富强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教师引导:
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真正的英雄,让我们记住他们吧!
(课件展示:
“戊戌六君子”图片及资料)
2.看了图片后,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
学生畅谈感受:
教师小结:
是啊!
同学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为寻求救国之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的心声。
让我们肩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四、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1.教师引领:
我们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前因后果和变法的过程,你对本课还有那些疑问?
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质疑。
预设1:
如果慈禧太后支持变法,变法能否成功?
预设2: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事先闻讯,逃到国外。
他们是不是变法英雄?
师生交流共同解决。
教师引导:
变法即使得到慈禧太后的支持,变法也会失败。
因为还有地主阶级的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没有群众的支持。
康有为、梁启超事先闻讯,逃到国外。
他们仍然是变法英雄。
因为他们有一颗爱国之心,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五、活动总结,提升感知:
畅谈收获
1.教师谈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颇丰吧!
请把你的收获与小组成员一起分享一下吧!
小组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想法,适时给予肯定、引导。
2.教师归纳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
但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勇于牺牲的精神必将激励我们一代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
3.作业:
课下,把“戊戌变法”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修改建议、评析及补充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赵玉平 六年级 二班品社上一 单元 二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