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中级主治医师证治并方剂记忆法.docx
- 文档编号:29530253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47.29KB
中医内科学中级主治医师证治并方剂记忆法.docx
《中医内科学中级主治医师证治并方剂记忆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中级主治医师证治并方剂记忆法.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中级主治医师证治并方剂记忆法
一、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人参败毒散:
活熊深伏草梗,二胡只可强攻。
荆防败毒散:
若须消散疮毒肿,去参加入荆防风;又:
荆川桔防独草,羌前柴苓枳(金传杰放毒草抢钱财灵芝)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chǐ)桔梗汤——干净姐,煮牛吃,喝银翘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新加银翘豆朴煎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二陈哥早将苏胡姐深想之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wēirúi)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阳虚外感:
助阳解表————再造散——————————再造桂枝汤,欺负穷人抢新房(再造桂枝汤,芪附芎人羌辛防)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口苦而渴)———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证易变通
二、咳嗽
(一)外感咳嗽--邪实—祛邪利肺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汤去桂;陈赓借钱百草园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翘桔苇草杏荷桑菊(巧姐喂曹杏喝桑菊)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桑杏沙象栀豉梨
(二)内伤咳嗽—邪实正虚—邪实为主者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扶正补虚
1.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平胃散+三子养亲来苏白
2.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二陈黄山买白皮瓜接二母
3.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gé)散合加减泻白散——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4.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干遍花玉叶(沙参麦冬甘草扁豆天花粉玉竹桑叶)
*风邪犯肺(咳嗽咽痒):
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止嗽散————陈赓借钱百草园
三、哮病(病名首见于《丹溪心法》;伏痰;病位肺脾肾)
(一)发作期
1.冷哮: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白麻子曹黄琴,款仁半桑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来苏白
5.虚哮证: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石参带红子瞎花,味虫草肉香
6.附:
喘脱危证: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寻
(二)缓解期
1.肺睥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四君下沉
2.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生脉散+地黄汤+二陈姜归地
四、喘证(病名首见于《内经》;病位肝肺脾肾)
(一)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华盖散:
凌晨苏子白,干妈姓(干妈姓,即是三拗汤三拗汤见第2节咳嗽)
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林——芩连子母掰下杏栀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
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医便———————————五磨香香乌只榔
(二)虚喘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géjiè)粉——黑锡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潜阳
五、肺痈*——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1、初期:
清肺解表—————银翘散——————————干净姐,煮牛吃,喝银翘
2、成痈期:
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
3、溃脓期:
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
4、恢复期:
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六、肺痨
1.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月华丸医学心悟————————二冬领二弟要干阿娇身,三百桑菊
2.虚火灼肺:
滋阴降火——百合固金汤合秦艽(jiāo)鳖甲散——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咳喘痰血肺家伤;秦艽鳖甲蒿梅,柴骨归母
3.气阴耗伤:
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四君薏连杀遍山更
4.阴阳两虚:
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板,地芍归路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七、肺胀*——祛邪与扶正共施
1、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
3、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息风———涤痰汤
4、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5、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
八、心悸(病名首见于《素问》)
1.心虚胆怯: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神人智蒲苓龙
2.心血不足:
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四君归期早,远志龙眼香
3.阴虚火旺:
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朱地归草连
*阴虚而火不旺者——天王补心丹
4.心阳不振:
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múlì)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
*若见不能平卧、尿少浮肿、喘咳等肾阳虚衰,不能制水者,应重用温阳利水之品—真武汤
6.瘀阻心脉: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红四物参索青香
7.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温胆枳实二陈姜枣竹茹
九、胸痹(临床表现最早见于《内经》;《金匮要略》最早提出“胸痹”病名,并将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
1.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用四物,桃红桔枳甘柴助,牛膝引血使下行,血府逐瘀亦能除
2.气滞心胸: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陈川香枳芍甘柴
3.痰浊闭阻:
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guālǒu)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二陈枳参住南菖
4.寒凝心脉:
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xiè)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此“卒然心痛如绞,多因气候骤冷或骤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当能与真心痛之寒凝心脉相鉴别)
5.气阴两虚: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补益脾肺心营安
6.心肾阴虚:
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阿麻麦草地,酒枣姜桂人
7.心肾阳虚:
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附子二山种地归,菟狗鹿肉
附:
真心痛*
1.气虚血瘀:
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淤汤
2.寒凝心脉:
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加味
3.正虚阳脱: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
十、不寐(《难经》最早提出“不寐”这一病名;病位在心,可累及的脏腑是肝脾肾)
1.肝火扰心:
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柴芩栀,生地泽泻车前子,草梢木通当归配,肝经湿热此方施
2.痰热扰心:
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温胆枳实二陈姜枣竹茹
3.心脾两虚: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四君归期早,远志龙眼香
4.心肾不交:
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
5.心胆气虚:
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神人智蒲苓龙;酸枣仁知川苓草
十一、癫狂*(病名首见于《内经》;多发于青壮年;病理因素气、火、痰、瘀,以气郁为先)
(一)癫证
癫证--痰气郁结--久则耗伤心脾
1、痰气郁结证:
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
2、心脾两虚证:
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
(二)狂证
狂证--痰火上扰--火盛伤阴,损伤心肾
1、痰火扰神证:
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
*加减
①痰火壅盛(苔黄垢腻)——礞石滚痰丸(逐痰泻火),继用安宫牛黄丸
②阳明腑热热(狂笑歌号,毁物伤人,大便秘结,苔黄腻燥裂,脉实大)——大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生大黄、玄明粉、枳实、黄连、栀子、竹茹、玄参、天花粉、代赭石、生龙牡、龙齿
烦热渴饮—石膏、天花粉、知母、生地黄
③瘀热阻窍(久病面色晦滞,狂躁不安,行为怪异,舌质青紫有瘀斑,脉沉弦)—加丹皮、赤芍、大黄、桃仁、水蛭
④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温胆汤合朱砂安神丸
2、痰热瘀结证:
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
3、火盛伤阴证:
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
十二、痫病(主要病理因素是痰;龚商年提出痫病从虚实论治)
1.风痰闭阻证:
涤痰息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医学心悟————定痫二茯贝天麻,丹麦陈远菖蒲夏,胆星僵蚕草竹沥,姜汁琥珀与朱砂
2.痰火扰神证:
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泻肝柴芩栀,生地泽泻车前子,草梢木通当归配,肝经湿热此方施;二陈枳参住南菖
3.瘀阻脑络证:
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桃花香芎,枣姜葱药
4.心脾两虚证:
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四君下沉;四君归期早,远志龙眼香
5.心肾亏虚证:
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茱山子杞牛熟鹿龟;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
十三、痴呆*
1、髓海不足证:
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
2、脾肾两虚证:
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
3、痰浊蒙窍证:
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
4、瘀血内阻证:
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
十四、厥证*——醒神回厥
(一)气厥
1、实证:
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
2、虚证:
补气,回阳,醒神---参附汤加减。
首先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苏醒后可用四味回阳饮加味
(二)血厥
1、实证:
平肝潜阳,理气化瘀---羚角钩藤汤合通瘀煎
2、虚证:
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继服人参养荣汤
(三)痰厥
行气豁痰---导痰汤
十五、胃痛
1.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合良附丸————香苏散陈草
2.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陈翘苓夏山莱,唱个保和曲
3.肝气犯胃: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陈川香枳芍甘柴
4.湿热中阻: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证治准绳引医学统旨——清中二陈蔻子黄
5.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丹参饮砂香丹参饮傻香
6.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麦地楝枸当沙
7.脾胃虚寒:
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黄芪+小建中
十六、痞满*——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一)实痞
1、饮食内停证:
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
2、痰湿中阻证:
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散
3、湿热阻胃证:
清热化湿、和胃消痞---泻心汤合连朴饮
4、肝胃不和证:
疏肝解郁、和胃消痞---越鞠丸合枳术丸
(二)虚痞
1、脾胃虚弱证:
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
2、胃阴不足证:
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
十七、呕吐
(一)实证
1.外邪犯胃:
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厚朴术,夏曲白芷姜枣配,感伤岚瘴并能除
2.饮食停滞:
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陈翘苓夏山莱,唱个保和曲
3.痰饮内阻: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
半夏,生姜
4.肝气犯胃: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半夏厚朴汤大枣
(二)虚证
1.脾胃气虚:
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四君下沉
2.脾胃阳虚: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老白干人
3.胃阴不足:
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夏大人卖草米
十八、噎膈*(病机——气痰瘀结)
1、痰气交阻证:
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瘀血内结证:
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3、津亏热结证:
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证:
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附:
反胃(病机——脾胃虚寒,胃中无火)
脾胃虚寒证——温中健脾,降气和胃——丁香透膈散
十九、呃逆*(病机——胃失和降,膈间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
1、胃中寒冷证:
温中散寒、降逆止呕---丁香散(呃声沉缓有力)
2、胃火上逆证:
清胃泄热、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呃声洪亮有力)
3、气机郁滞证:
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呃逆连声)
4、脾胃阳虚证:
温补脾胃止呃------------理中汤(呃声低长无力)
5、胃阴不足证:
益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呃声短促而不得续)
二十、腹痛
1.寒邪内阻:
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正气天香散:
陈苏乌茯姜
2.湿热壅滞:
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
3.饮食积滞:
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泽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食滞不重,腹痛较轻者——保和丸)
4.肝郁气滞: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陈川香枳芍甘柴
5.瘀血内停: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府逐瘀汤——————姜茴失笑没索桂,四物丢了地
6.中虚脏寒: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桂枝汤加饴糖
二十一、泄泻
(一)暴泄
1.寒湿内盛:
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大腹苏,甘桔陈苓厚朴术,夏曲白芷姜枣配,感伤岚瘴并能除(缘于过食生冷所致——纯阳正气丸)
2.湿热伤中:
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
3.食滞胃肠:
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陈翘苓夏山莱,唱个保和曲
(二)久泄
1.脾胃虚弱:
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四君薏连杀遍山更
2.肾阳虚衰:
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破茱肉味
3.肝气乘脾:
抑肝扶脾———————痛泻要方———陈药术防
二十二、痢疾(刘和间提出:
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
1.湿热痢: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芩香连当槟,大芍草肉
2.疫毒痢: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与秦皮
3.寒湿痢: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夏香姜枣
4.阴虚痢: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外台引延年秘录——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组成方;连归干阿胶
5.虚寒痢:
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桃花汤石姜米;香桂人草术肉,药罂子归
6.休息痢:
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张氏医通————连理四君连干姜或理中汤加黄连茯苓
二十三、便秘
(一)实秘
1.热秘:
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麻杏芍药蜜,加上小承气
2.气秘:
顺气导滞———————六磨汤——————乌木枳实沉黄槟
3.冷秘: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二干子大人归芒硝;半夏硫磺
(二)虚秘
1.气虚秘:
益气润肠——————黄芪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黄耆汤——黄芪汤中陈蜜仁(黄芪陈皮白蜜麻仁)
2.血虚秘:
养血润燥——————润肠丸丹溪心法卷五——————润肠当地枳麻桃
3.阴虚秘:
滋阴通便——————增液汤——————增液参麦地(玄参麦冬生地)
4.阳虚秘:
温阳通便——————济川煎——————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
二十四、胁痛(辩证最主要的是以气血为主。
胀痛多属气郁,刺痛多属血瘀)
1.肝郁气滞:
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陈川香枳芍甘柴
2.肝胆湿热:
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柴芩栀,生地泽泻车前子,草梢木通当归配,肝经湿热此方施
3.瘀血阻络:
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血府逐瘀用四物,桃红桔枳甘柴助,牛膝引血使下行,血府逐瘀亦能除
4.肝络失养:
养阴柔肝——一贯煎——————————麦地楝枸当沙
二十五、黄疸(病位在肝胆脾胃;阴黄转为阳黄的条件是重感外邪)
(一)阳黄
1.热重于湿: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hāo)汤———————茵陈蒿汤治阳黄,栀子大黄组成方
2.湿重于热: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蔻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芩翘贝母射干薄,湿温时疫是主方
3.胆腑郁热: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大柴胡枳姜柴胡枣(来)芍大半夏
4.疫毒炽盛(急黄):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卷八作犀角汤张氏医通卷十四别名作此——组成有二:
一说犀角连升栀茵(犀角黄连升麻栀子茵陈),一说灵犀芩栀前,干豉大麻(羚羊角犀角黄芩栀子前胡射干豆豉大黄升麻)
(二)阴黄
1.寒湿阻遏(è):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茵陈术附姜草归
2.脾虚湿滞: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黄芪+小建中汤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
1.湿热留恋:
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四苓散:
五苓散去桂枝
2.肝脾不调: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陈川香枳芍甘柴
3.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柴苓术薄要姜草归,并服鳖甲煎丸
二十六、积聚*(病位在肝脾)
(一)聚证
1、肝气郁结证:
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
2、食滞痰阻证:
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
(二)积证
1、气滞血阻证:
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
2、瘀血内结证:
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3、正虚瘀结证:
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
二十七、鼓胀*(病位在肝脾肾)
1、气滞湿阻证:
疏理肝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2、水湿困脾证: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
3、水热蕴结证: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4、瘀结水留证: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
5、阳虚水盛证:
温补脾肾、化气行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
6、阴虚水停证:
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
7、变证
(1)大出血:
清热凉血,活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参三七、仙鹤草、地榆炭、血余炭、大黄炭等
(2)昏迷:
清热豁痰,开窍息风------安宫牛黄丸合龙胆泻肝汤,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二十八、头痛(病位在于头窍,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散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
2.风热头痛:
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芎芷石膏藁菊羌
3.风湿头痛:
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羌活胜湿羌独芎,甘蔓藁本与防风
(二)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交母,芩茯杜膝寄石栀
2.血虚头痛:
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证治汇补卷四——四物汤+甘菊,蔓荆子
3.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
4.肾虚头痛:
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景岳全书—————————当地人杜,药草枸肉
5.瘀血头痛:
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桃花香芎,枣姜葱药
二十九、眩晕(有关的脏腑是肝脾肾)
1.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交母,芩茯杜膝寄石栀
2.气血亏虚: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四君归期早,远志龙眼香
3.肾精不足:
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茱山子杞牛熟鹿龟
4.痰湿中阻: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
5.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桃花香芎,枣姜葱药
三十、中风(中经络与中脏腑之分在于有无神志不清)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
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瑞竹堂方——天夏白星,全枳木乌
2.风阳上扰:
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交母,芩茯杜膝寄石栀
3.阴虚风动: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天芽茵元楝,镇肝熄风汤(正赶西风堂),骨膝药代草板蛎
(二)中脏腑
1.闭证
1)痰热腑实:
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伤寒论作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汤在《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伤寒括要》异名桃仁承气汤——桃桂草硝黄
2)痰火瘀闭:
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羚角钩藤,茯竹白母桑菊草地(领着狗绳,扶住白母上菊草地)
3)痰浊瘀闭:
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二陈枳参竹南菖
2.脱证(阴竭阳亡):
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
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
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永类钤方———南麻远茯羌,全香蚕蒲(南妈远扶枪,全想残铺)
2.气虚络瘀:
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芎花赤归芪龙桃(穷花痴鬼骑龙逃)
3.肝肾亏虚:
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茱山子杞牛熟鹿龟;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芙,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三十一、瘿病*——理气化痰、消瘿散结
1、气郁痰阻证:
理气舒郁、化痰消瘿---四海舒郁丸
2、痰结血瘀证:
理气活血、化痰消瘿---海藻玉壶汤
3、肝火旺盛证:
清肝泻火、消瘿散结---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4、心肝阴虚证:
滋阴降火、宁心柔肝---天王补心丹或一贯煎
三十二、水肿(病位肺脾肾;先辨阴阳)
(一)阳水
1.风水相搏:
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越婢汤:
老三麻石(老三嘛事)
2.湿毒浸淫:
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饮:
银花菊公背天地(银花鞠躬拜天地)
3.水湿浸渍:
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陈茯姜桑大腹皮;胃苓汤丹溪心法:
平胃散+五苓散
4.湿热壅盛:
分利湿热———————疏凿(záo)饮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中级 主治医师 方剂 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