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docx
- 文档编号:29528843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9.66KB
小升初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docx
《小升初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知识点总结及对应例题
六年级知识点总结
一:
数的读法以及写法:
1、整数的读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
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整数的写法:
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准确数: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1254300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亿。
近似数: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亿。
四舍五入法:
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例如:
省略345900万后面的尾数因是35万。
省略4725097420亿后面的尾数因是47亿。
例:
1、90023600是个含有()级的数,9在()位上,表示(),这个数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
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位,它属于()级,亿级都包括()位、()位、()位、()位。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读法
7000000000读作:
10040002000读作:
400305000000读作:
(3)读数时先分级,从()级读起,一级一级的读,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后再加一个()字或()字;每级末尾的()不读,每级中间或前面的0要读,不管几个0只读()个
二:
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
1、小数点左边依次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
2、小数的分类:
小数有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3、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5、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原来的数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例:
1.小数的()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2.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位。
3.15个0.01是(),24个0.1是()。
4.0.08里面有()个百分之一,0.5里面有()个百分之一。
5.由5个十分之一,7个千分之一组成一个小数,这个小数是()。
6.在0.9、1.1、0.45和40.8这几个小数中,纯小数有()。
7.要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缩小()倍。
8.要把一个小数扩大100倍,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可。
9.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大133.65,则原数是多少?
三:
四则运算以及小数分数的运算
1.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
2.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a+b=b+a乘法交换律:
a×b=b×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2)加法结合律:
(a+b)+c=a+(b+c)乘法结合律:
(a×b)×c=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3)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4)减法的性质:
a-b-c=a-(b+c)除法的性质:
a÷b÷c=a÷(b×c)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3.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5.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6.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7.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8.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9.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10.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
÷17+
×
×
÷
×
6+
+
1.25×49×0.8
0.11×1.8+8.2×0.11 2.34×99+2.34 5.4÷2.7×0.8132×1016.25÷1.25÷0.8
2.5×166.33×101﹣6.331.56×1.7+0.44×1.71.8×[(3.41﹣2.9)÷0.03]
0.125×32×2.5.1.258×18.5﹣0.258×18.58.48÷0.8×0.9
四:
质数、合数以及方程
1、按一个数因数的个数,非0自然数可分为1、质数、合数三类。
2、质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
质数都有2个因数。
3、合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合数至少有3个因数。
4、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6、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7、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各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8、质因数:
如果一个自然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叫做这个自然数的质因数。
9、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10、公因数、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1、一般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来求;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之积;
12、互质数: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例:
1、用短除法把下面各数分解质因数
6556947812218977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15=()×()22=()×()
55=()×()91=()×()
39=()×()18=()+()
24=()+()28=()+()
3、解决问题:
一个两位质数,交换十位与各位上的数,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这个数是多少?
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
1、A、B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最大公因数是2,已知A数是8,B数是()。
2、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99,其中最大的自然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是().
3、X-0.25=
4+0.7X=102
=30%
4、六年级办公室买进一包白纸,计划每天用20张,可以用28天.由于注意了节约用纸,实际每天只用了16张,实际比计划多用多少天?
5、单位换算
(一)长度常用单位*公里(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单位之间的换算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
(二)常用的面积单位
*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公倾=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体积、容积
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容积,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体积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升*毫升
单位换算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容积单位
*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质量
(一)什么是质量
质量,就是表示表示物体有多重。
(二)常用单位
*吨t*千克kg*克g
(三)常用换算
*一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五时间
(一)什么是时间
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
(二)常用单位
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三)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365天平年*一年=366天闰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天=24小时*1小时=60分*一分=60秒
六货币
(一)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二)常用单位
*元*角*分
(三)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
例:
6千克50克=()千克2.05立方分米=()升=()毫升4.5小时=()时()分
80平方分米=()平方米4.05平方千米=()公顷5小时45分=()小时
5.02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5.06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0.6平方千米=()平方米203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0.04平方米=()平方厘米
0.3公顷=()平方米4
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0.04立方米=()立方分米
1.567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平方米4平方分米30平方厘米=()平方米
六:
图形与几何
一线和角
(1)线
(2)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
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
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180°。
周角:
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
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周长)s=ab(面积)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4a(周长)s=a²(面积)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面积)
(3)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
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s=ah(面积)
5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s=(a+b)h/2(面积)
6圆
(1)圆的认识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
(3)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4)计算公式
d=2rr=d/2
c=πdc=2πr(周长)
s=πr²(面积)
三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1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计算公式
s=2(ab+ah+bh)(表面积公式)V=sh=abh(体积公式)
(二)正方体
1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2计算公式
S=6a²(表面积公式)v=a³(体积公式)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2计算公式
s侧=ch(侧面积)s表=s侧+s底×2(表面积)v=sh(体积)
(四)圆锥
1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2计算公式v=sh/3(体积公式)
例:
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圆锥的高是1.8分米,圆柱的高是()分米。
2、从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用塑料绳捆扎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盒(如右图),打结处正好是地面圆心,打结用去绳长25厘米。
(1)扎这个盒子至少用去塑料绳多少厘米?
(2)在它的整个侧面贴上商标和说明,这部分的面积至少多少平方厘米?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cm2,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面积是()cm2。
5.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它们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6.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八边形的内角和是()。
7.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2厘米,圆锥的高是()。
8、下图中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9.求下图阴影部分的周长。
(单位:
分米)
10.已知下图中圆的半径是3cm,求阴影部分三角形的面积
11.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半圆,这根铁丝有多长?
它所围成的圆的面积有多大?
1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钢板,底是2.5分米,高是1.6分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24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七统计图
(一)意义
*用点线面积等来表示相关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
(二)分类
1条形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线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
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
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
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
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扇形统计图
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
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例一:
1、我们学过的常用统计形式有()和()。
2、一般情况下,数据整理时较常用的方法是画()字。
3、条形统计图用()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上的()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4、能清楚地反映出各种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统计图是()。
二、1、下表是大成小学2001学年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按要求解答问题。
年级
合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80
265
220
180
已知四年级人数是三年级人数的90%,六年级人数比一年级人数少55%,算出四、六年级的人数和合计数,填在表格里。
2、下表是某糖厂今年第二季度产量统计图,请看图填空。
(1)在括号里填出每个月的产量。
(2)第二季度平均月产糖()吨。
(3)五月份比四月份增产()吨,六月份比五月份增产()吨。
(4)六月份比四月份增产()%,五月份产量占全季度的()%。
3、下图表示的是某人骑自行车所走的路程和花费的时间。
(1)他一共骑了()千米,旅途的最后半小时他骑了()千米。
(2)他在途中停留了()小时,因为图中()。
4、下面是一辆110巡逻车某一天上午8时到11时30分的行程情况,请看图回答问题。
(1)这天上午这辆110巡逻车共行驶了()千米路程,平均每小时行驶()千米。
(2)有一段时间这辆车停在那里,这段时间是()到()。
(3)这天上午他们车速最快的一段时间是()。
(4)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八:
比和比例
1比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知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2)比的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求比值和化简比
求比值的方法:
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它的结果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它的结果必须是一个最简比,即前、后项是互质的数。
(4)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要求会求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已知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线段比例尺:
在图上附有一条注有数目的线段,用来表示和地面上相对应的实际距离。
(5)按比例分配
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方法:
首先求出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求出总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2)比例的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3正比例和反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2)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
1、()叫做比例。
2、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外项是,则另一个外项是()。
3、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厘米。
4、如果2a=3b,那么a:
b=():
()。
5、用12的因数中的任意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6、3:
()=6:
10=():
35
7、在总价、单价和数量三种量中,
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与()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与()成反比例
8、配置一种淡盐水,盐占盐水的,盐与水的比是()。
判断对错
1、如果甲数是乙数的(甲、乙均不为0),甲与乙的比是1:
5。
()。
2、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地面积与方砖块数成反比例。
()
3、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小时,乙独做要8小时,甲、乙工作效率的之比是5: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升初 知识点 总结 对应 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