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docx
- 文档编号:29525591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95KB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docx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一: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负数的认识知识点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零上16℃记作+16℃,读作正十六摄氏度;零下16℃记作-16℃读作负十六摄氏度。
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
存入2000元用+2000元表示,那么支出了500元就用-500表示。
向东走3m记作+3m,向西走4m记作-4m。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记住正负数的概念。
像-16、-500、-3/8、-0.4…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3/8读作负八分之三。
+16,+200,+3/8,+6.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
正数前面可以加“+”号,也可以省去“+”号。
+6.3读作正六点三。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位置越靠左的数越小,位置越靠右的数就越大。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正数小。
负号后面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
如:
-8<-6。
【篇二: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材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
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
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
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①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机,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认识负数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编排:
第一部分是结合现实情境教学负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第二部分是负数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1.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
2.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2.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认识小数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数。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加减法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2、难点:
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找规律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1、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2、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列举,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列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隐含的规律,逐步提升有序思考的水平。
1.联系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基本方法。
2.让学生在列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隐含的规律,逐步提升有序思考的水平。
小数乘法和除法〔一〕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探索由小数点位置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1.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公顷和平方千米认识公顷,探索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认识平方千米,探索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公顷,探索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2.认识平方千米,探索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
2、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统计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1.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让学生在列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隐含的规律,逐步提升有序思考的水平。
四、教学措施1、切实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法则。
〔2〕注意口算与笔算相结合。
〔3〕注意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1〕充分运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数数量关系。
〔2〕理清思路,揭示解题规律。
〔3〕注意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和整数中倍数关系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支持启发工钱教育。
4、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在教育在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抓好补差,努力提高及格率同时抓好优等生的提高教育。
标签:
【篇三:
负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师总结:
好,同学们,刚刚我们在数的过程中,发现当表示物体个数的时候,0是最小的数;在量的过程中,发现0还可以表示测量的起点,同时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数,叫〔指着黑板上“负数”〕……〔负数〕现在我们一起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负数吗?
〔学生说,教师实时追问你见到的负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
[评析:
对于“负数”的认识不单单是简单地理解为比0小的数叫负数。
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表示物体的个数的时候,0是最小的数;在“量一量”的过程中,0不仅表示没有,而且还表示“起点”。
我实时地将起点由0变为1,直尺上的其他数字依次发生变化,进而让学生思考:
此时的0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尝试去表示这个数,虽然只有部分学生用-1表示,但在接下来的全班学生都用-2表示的现状看,建立了负数的概念。
学生在不知觉的过程中对负数有了直觉的感知,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具有浓浓的儿童味和知识的生长味,同时也有着淡淡的文化味道。
]
二、聚焦:
在认识“温度”和理解“海拔”的过程中感受负数的存在
师:
〔出示一个温度计〕这是什么?
〔温度计〕认识吗?
谁来介绍一下?
生1:
温度计上中间有红色的液体,当温度高的时候,它会上升,当温度低的时候,它会下降!
生2:
温度计上面有一个0刻度,它表示0摄氏度。
生3补充:
比0摄氏度高的,叫零上多少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的,叫零下多少摄氏度。
师: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温度计的右上角有一个小圆圈加一个f表示的是华氏温度,这个别的国家会用,我们中国一般不用。
左上角一个小圆圈加一个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我们中国人常用它来计量温度的。
刚刚有个同学说了0摄氏度,0摄氏度表示没有温度吗?
〔不是〕那0摄氏度所表示的温度到底是多少呢?
人们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
〔出示冰水混合物图片〕你能感觉到0摄氏度了吗?
师:
这是某一天南京、三亚和哈尔滨的最低气温。
〔出例如1图片〕
师:
我们一起先看南京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放大南京的温度〕谁来读一下?
〔出示0〕,〔放大三亚的温度〕三亚这一天的最低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零上20〕零上20,我们还可以用+20来表示〔出示+20〕这个数读作正二十摄氏度,一起读一下〔学生读,板书:
+20〕,〔放大哈尔滨的温度〕〔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零下20和-20,并板书-20〕。
师:
这里的零上20和+20、零下20和-20,这两种表示方法,你认为那种更好?
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说〕确实是这样。
〔零上20和零下20消失〕
师:
这里的“+20”和“-20”所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比0大的数用正数表示,比0小的数用负数表示〕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了,想不想试一试?
师:
〔出示“试一试”〕这是海拔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它的顶峰位于我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出示温度图〕这是某天珠穆朗玛峰的最低气温,谁来读一读?
〔学生答复后出示-17,板书-17〕
师:
这是世界海拔最低盆地——吐鲁番盆地,这是某一天吐鲁番盆地的最高气温,谁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35,板书+35〕,这是这一天吐鲁番盆地的最低气温,谁来读一读?
〔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5,板书-5〕
师:
请你仔细想一想,这一天,吐鲁番盆地的温差是多少?
你知道什么叫“温差”?
〔学生说〕温差是多少?
〔40〕温差大不大?
为什么温差这么大呢?
其实吐鲁番盆地温差大的原因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师:
那吐鲁番盆地的地理位置到底独特在哪儿呢?
想不想了解一下?
〔想〕
师:
如果假想把海拔世界第一高峰——把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海拔最低盆地吐鲁番盆地移到一起。
〔出例如2图〕
师:
这里都出现了“海拔”这个词,〔将两个“海拔”移动到一起〕谁来说一说,海拔是什么意思?
〔学生先说〕海拔就是超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平均海拔高度为0米。
那高于海平面的珠穆朗玛峰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该如何表示呢?
请同桌两人讨论讨论!
师:
珠穆朗玛峰超出海平面8844.4米,我们称为海拔8844.4米,〔〕,可以记作“+8844.4米”〔〕那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答复,出现海拔负155米,-155米,板书-155〕
师:
想不想知道,我们淮安的平均海拔高度?
〔想〕〔出示淮安的海拔高度〕你知道我们淮安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吗?
师:
好,同学们,一起看黑板,黑板上的这些数都是负数吗?
〔不是〕那哪些是负数呢?
〔学生〕像-1、-17.5、-20、-155这样的数称为负数〔板贴“负数”〕,你能再说一个负数吗?
说的完吗?
怎么办?
〔省略号〕
师:
像+20、+35、+8844.4、+14.5这样的数叫……〔正数,板贴“正数”〕,你能再说一个正数吗?
说的完吗?
[评析:
温度计的介绍为例1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只有对温度计的组成部分及功能有了认识和了解,才能自觉地去读出温度计中所表示的温度。
例1后的尝试练习不仅检测了学生是否正确读出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而且为例2的教学做了自然的铺垫,实现“温度”和“海拔”的自然链接。
从学生说生活中的负数,到最终对负数概念的揭示,过程中呈现出生活的味道。
]
三、浸染:
在负数产生史的演变过程中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
师: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出现“你知道吗?
”,播放录音:
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据《九章算术》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有了“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支出的钱为负”的思想。
1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刘徽首次提出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400多年前,法国数学家吉拉尔首次用“+”表示正数,“-”表示负数,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
师:
同学们,在负数的历史长河里,你读到了什么?
生1:
我们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实时引导:
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感到自豪〕
生2:
1700多年前,就有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生3:
400多年前,用“+”表示正数,“-”表示负数。
师:
在负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它有没有发生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
由表示方法,到汉字,再到符号,变的越来越简洁!
师: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
有人说:
数学语言是世界上最简洁的语言!
看来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评析:
对于“你知道吗?
”的教学,一般的设计都是将此部分的内容放在课的尾声,并读一读,让学生了解即可。
而我将“你知道吗?
”的教学让在中间环节,练习之前进行,以突显数学文化称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加以挖掘,真正彰显数学文化的味道。
这段文化史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而且从中体会到“负数”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逐步走向简洁,试图呈现符号化的思想。
]
四、视角:
用数学的眼光走进负数的世界和完善负数的认识
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数学的眼光走进“负数的世界”!
师:
〔出示“分一分”〕把下面的各数填入合适的圈内〔学生一起答复,当问到8时〕8是什么数?
〔正数〕正数前面有“+”号,8前面没有没有“+”,为什么也是正数呢?
〔学生尝试说原因〕为了进一步简化正数,正数前面的“+”也可以省略不写;当然,正数前面加上“+”是为了和负数在形式上相一致。
那负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吗?
生:
不可以,如果负数前面的符号也省略了,就会和正数相混淆!
师:
〔将8板书在正数的范围内〕+20、+35、+8844.4、+14.5这些正数,它们前面的“+”也可以省略!
0呢?
它是正数吗?
是负数吗?
请同桌两位同学讨论讨论!
〔板贴“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师:
〔出示“连一连”,先让学生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和哪个连?
〔第2个〕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和哪个连?
〔第3个〕地球外表最低气温在南极,可达……〔-89.2〕
师:
〔出示“填一填”〕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第一幅图,谁来?
〔找举手学生答复〕第二幅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负数 初步 认识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