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网络教学平台.docx
- 文档编号:29525297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7.21KB
儿科学网络教学平台.docx
《儿科学网络教学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网络教学平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学网络教学平台
1、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A、幼儿期 B、婴儿期 C、新生儿期 D、围产期 E、学龄期
2、儿童死亡率最高发生在哪个时期()
A、胎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新生儿期 E、学龄期
3、儿童时期哪个系统发育最早()
A、淋巴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 E、循环系统
4、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从出生到1岁以前 B.从满月到1岁以前 C.从出生后7天到1岁以前
D.从出生到2岁以前 E.从出生到3岁以前
5、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A.从出生到1岁以前 B.从出生到3岁以前 C.从出生后7天到1岁以前
D.从出生到2岁以前 E.从1岁到3岁周岁以前
BDCAE
5岁患儿,生后3个月发现心脏杂音,曾患4次肺炎,胸骨左缘3、4肋间Ⅳ级全收缩期杂音,心尖区有短促的舒张期杂音右心导管捡查:
右心室血氧高于右心房,可能的诊断是:
A
A.房间隔缺损 B.动脉导管未闭 C.法乐四联症 D.室间隔缺损E.风湿病二尖瓣狭窄
新生儿出生时,全身青紫,心率10次/分,插鼻管无反应,四肢松驰,呼吸0次/分。
(1)Apgar评分为几分?
1
(2)诊断可能为?
(3)如何抢救?
2.新生儿窒息
3.ABCDE复苏方案1.快速评估2.初步复苏:
保暖,摆好体位,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触觉刺激3.正压通气4胸外心脏按压5.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扩容剂
患儿5岁,弛张高热,气促,咳嗽有黄痰,突然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烦躁、剧烈咳嗽、面色发绀、不能平卧,查体:
胸廓饱满,叩诊上方呈鼓音、下方胸廓叩诊呈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心率140次/min,肝肋下2.0cm,可能合并:
A.心力衰竭 B.气胸 C.中毒性脑病 D.肺不张 E.脓气胸
1.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新生儿的体重为3kg,身长为50cm。
3.儿科个人史包括出生史、喂养史、生长发育史、预防接种史。
4.通过给易感者疫苗特异性性抗原,使体内产生免疫抗体的过程,称为主动免疫。
5.小儿时期初种乙肝疫苗的时间一般是出生时、一个月、6个月。
6.麻疹疫苗的初种时间是8个月,复种时间是7岁。
7.小儿给药方法有口服法、注射法、灌肠法、胃管鼻饲法。
8.药量计算方法有按体重计算、按年龄计算、按体表面积计算、按成人计算。
9.结核病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规则适量和全程。
10.母乳成分随产后不同时间而有所改变,可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晚乳。
11.混合喂养分为补授法和代授法两种方法。
12.维生素D的两个羟化部位是肝脏、肾脏。
1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搦的症状有惊厥、手足搐搦、喉痉挛。
14.添加辅助食品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15.佝偻病患儿胸部畸形有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
16.围产期,一般是指从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的一段时间,此间的小儿称围产儿。
17.新生儿乳腺肿大在出生后3~5天出现,大多于生后2~3周消退。
18.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泄胎粪,约于3~4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检查是否存在肛门闭锁。
19.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母亲因素和胎儿因素两大类。
20.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常有听力障碍、眼球运动障碍、智能落后、手足徐动症等后遗症。
21.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有产前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
22.新生儿皮下脂肪组织中含饱和脂肪酸成分多,熔点高,低体温时易于凝固。
23.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允吸反射、握扶反射、拥抱反射。
24.小儿腹泻,病毒感染多见为轮状病毒,细菌感染以大肠杆菌为多见。
25.引起腹泻的主要的腹泻源性大肠杆菌有ETEC、EIEC、EPEC及EHEC。
26.腹泻安病程分型:
急性2周以内,迁延性2周至2个月,慢性2个月以上。
27.脱水依程度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重度脱水。
28.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是疱疹性咽峡炎、咽结合膜炎。
29.面罩给氧,氧流量为2L/分~4L/分,鼻前庭给氧,氧流量为0.5L/分~1L/分。
30.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肺脓肿、脓胸、脓气胸。
3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为乳肿、血尿、高血压。
32.肾病综合征的四大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重度浮肿、高胆固醇血症。
3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原菌是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34.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叶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三个阶段。
35.小儿血容量相对较成人多,新生儿血容量约占体重的10%,而成人血容量占体重的6~8%。
36.贫血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周围血血红蛋白级红细胞数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
37.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却除病因、给予铁剂。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及疾病防沼的一门医学学科。
2.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5.乳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6.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7.学龄期从人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为学龄期。
8.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种族差异。
四.简答题:
1.新生儿期的特点是:
①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各种疾病;②发病及死亡率较高。
2.婴儿期的特点是:
①生长发育最迅速;②需要摄人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③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④抗病能力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3.幼儿期的特点为:
①智能发育较前突出;②识别危险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③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4.小儿基础医学的特点:
①解剖:
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发生变化,身体各部分成比例地改变,器官和各系统的发育均有一定的规律。
②生理生化:
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数值。
③病理: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
④免疫:
小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健全。
通过胎盘获得母体的抗体种类和数量有限,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
⑤营养代谢:
小儿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对要大。
因小儿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故易造成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
5.小儿临床医学的特点是:
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疾病种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如患感染性疾病时,往往起病急、来势凶,易并发败血症;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及水、电解质紊乱;病情易反复、多变。
治疗中应注意支持疗法及各种并发症的处理,尽管病情发展迅速,但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为降低小儿发病率及死亡率,预防工作是关键。
第二章 生长发育
一、名词解释:
1.生长:
指各器官系统长大,看得见的变化,表示在量的方面改变2.体重是指务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总盘3.身长(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4.头围是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5.胸围是指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6.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
7.体重大于同龄儿平均体重加2个标准差称体重过重。
8.体重小于同龄儿子均体重减2个标准差称低体重。
9.身高大于同龄儿子均身高加2个标准差称高身材。
10.身高小于同龄几平均身高减2个标准差称矮身材。
四、问答题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有哪些?
⑴生长发育是一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
⑵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其它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⑶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规律。
⑷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着相当大的个体差异。
2.描述小儿头围有何临床意义?
反映颅骨与脑的发育,过大常见.于脑积水,过小常见于小头畸形,大脑发育不等。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⑴遗传因素:
小儿的身高等特征及某些遗传性疾病均受父母遗传的影响;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影响小儿皮肤、头发的颜色、面形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迟早、对营养素的需要量、对传染病的易感性等。
性别也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⑵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①营养:
儿童的生长发育,包括宫内胎儿生长发育,需充足的营养素供给;②疾病;③母亲情况;④生活环境。
遗传潜力决定了生长发育水平,同时,这种潜力从受精卵开始就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作用和调节,表现出个人的生长发育模式。
生长发育水平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与测量小儿体重的意义是:
测量与计算体重可以了解小儿的发育营养状况,指导喂养发现疾病,也是计算用药量输液量的依据。
一般不应超过平均数的+10%,低于15%以上时,应考虑营养不良;高于20%以上时,应考虑为营养过剩。
5.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第1周由于哺乳量不足、水分丧失、胎脂脱落、胎粪排出可出现体重比出生时下降3%~9%,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出生后10天内恢复,如果10日后仍未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或者继续下降,应寻找原因。
第四章 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
一、名词解释1.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是指在每单位时间每平方米体表面积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摄人和吸收利用食物,可使机体的代谢增加超过基础代谢率,食物的这种作用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3.先天性佝偻病先天性佝偻病指母亲患严重软骨病,或孕妇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导致母亲体内维生素D极度缺乏,于新生儿期即可见典型症状:
前囟甚大,骨缝增宽与后囟相连,后囟未闭,常伴低钙惊厥,称先天性佝偻病。
4.初乳初乳一般指产后5~7天内的乳汁,质略稠而带黄色,含脂肪较少而球蛋白较多,微量元素锌、白细胞、SIgA等免疫物质及生长因子、牛磺酸等都比较多,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
5.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
临床上分为:
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称为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称为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消瘦—浮肿型。
四、问答题1.母乳中含有哪些增进免疫力的物质?
各有何作用?
1.母乳中含有SIgA,尤以初乳中为高,可结合肠道内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和过敏原,阻止其侵入肠粘膜,有抗感染和抗过敏的作用。
此外尚有少量IgG和IgM抗体、B及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也有一定的免疫作用;含有乳铁蛋白,其可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抗感染作用;其他如双歧因子可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减少肠道感染,溶酶菌、乳酸过氧化氢酶、抗葡萄糖球菌因子、补体等在预防小儿肠道或全身感染中起一定作用。
2.试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2.牛乳成分的特点有:
蛋白质:
蛋白质含量虽较人乳为高,但以酪蛋白为主,在胃内形成凝块大,不易消化;脂肪:
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多,脂肪球大,又无溶脂酶,歹易消化吸收;糖:
含乳糖较少;矿物质:
含矿物质成分较高,不仅使胃酸下降,且加重肾溶质负荷。
钙磷比例不适宜,钙的吸收率低,另外含锌、铜较少,铁的吸收率低,仅为人乳的l/5。
3.牛乳成分的特点有哪些?
3.母乳喂养的优点是:
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糖的比例适当。
含白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乳糖较多,钙磷比例适宜,含微量元素锌、铜、碘较多;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母乳含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及乳糖较多,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母乳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含SIgA、乳铁蛋白、双歧因子等多种免疫物质或因子;经济方便,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几乎无菌;有利于促进母子感情,密切观察小儿变化,随时照顾护理;产后哺乳可刺激宫缩,促使母亲早日恢复;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有利于计划生育等。
4.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是什么?
4.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
10.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有哪些?
10.引起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有:
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人不足,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维生素D的需要量增加,疾病影响及其他。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维生素D制剂口服疗法如何进行?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维生素D制剂口服疗法为:
活动期给维生素D32000~4000U/d,持续1个月后改预防量。
第五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一、名词解释1.正常足月儿正常足月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42周、体重>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2.早产儿早产儿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
3.过期产儿过期产儿是指胎龄>42周以上的新生儿。
4.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初生1小时内体重不足2500g,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
5.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凡体重不足1500g者称极低体重儿6.正常体重儿指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7.巨大儿指出生体重超过4000g的新生儿。
8.小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
9.大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10.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的婴儿。
11.足月小样儿是指胎龄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的婴儿。
12.早期新生儿指出生后1周,围生期以内的新生儿。
13.晚期新生儿指出生后2~4周的婴儿。
14.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
15.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是指一种适宜的环境温度,能保持新生儿正常体温,而耗氧量最少。
16.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刚出生婴儿窒息程度的方法,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每项0~2分,总共10分。
四、问答题1.新生儿体温调节有何特点?
1.新生儿体温调节的特点有:
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②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容易散热;③依靠棕色脂肪产热,早产儿棕色脂肪少,低体温多见,甚至体温不升。
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包括哪几种?
2.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包括:
①生理性黄疽,②“马牙”或“板牙”,③乳腺肿大,④假月经3.简述新生儿窒息的ABCDE复苏方案,哪几项最重要。
3.新生儿窒息的ABCDE复苏方案是:
A:
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B:
建立呼吸;C:
维持正常循环,保持足够心搏出量;D:
药物治疗E:
评价。
前3项最为重要,其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4.简述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
4.新生儿窒息的初步复苏步骤为:
初步复苏步骤;①保暖;②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减少散热;③摆好体位,肩部用布卷垫高2~3cra,使颈部轻微伸仰;④婴儿娩出后立即吸净口、鼻、咽粘液;⑤触觉刺激。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有何特点?
5.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的特点是:
①黄疽于生后2~5天出现,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3~4周;②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③血清胆红素<205~mol/L(12mg/d1),结合胆红素<26~mol/L(1.5mg/d1)6.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何特点?
6.新生儿病理性黄疽的特点为:
①黄疽出现过早,在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疽程度重,血清胆红素>205/lm。
1/L(12mg/d1);③黄疽持续过久,足月>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疽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Im。
1/L(1.5mg/d1)。
21.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1.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目前多采用Apgar评分来确定窒息程度,生后1分钟评分8~10分者无窒息,4~?
分为轻度,0~3分为重度,国外用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小于7分或经辅助呼吸1分钟以上才建立自主呼吸者为窒息,1分钟评分反应生后即刻状态,作为复苏依据,5分钟评分可提供预后情况。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1.生理性腹泻:
多见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到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脱水:
是指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由于水的摄人量不足和(或)损失量过多所致,除失水外,还伴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3.脱水程度:
指患病后累积的体液损失量,即患病前与就诊时体重的差值。
4.中度脱水:
指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mL/kg)。
临床表现有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5.脱水性质:
指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
常用血清钠来判定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6.低渗性脱水:
指电解质的丢失量比例大于水分丢失量,即脱水加低钠血症,血清钠<130mmol/L。
7.高渗性脱水:
指水分的丢失比例大于电解质丢失,即脱水加高钠血症,血清钠>130mmol/L。
8.累积损失量:
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等的总损失量。
9.微生态疗法:
是补充各种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恢复微生态平衡,重建人体天然屏障以拮抗或抵御外界病原的侵犯,促进疾病治愈。
四、问答题1.简述小儿腹泻轻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1.小儿腹泻轻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失水量为体重的5%以下(50mL/kg);精神稍差,略有烦躁不安;皮肤稍干燥,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凹陷;尿量稍减少。
2.简述小儿腹泻中度脱水临床表现。
2.小儿腹泻中度脱水临床表现有:
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100mL/kg);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四肢稍凉,尿量明显减少。
3.简述小儿腹泻重度脱水临床表现。
3.小儿腹泻重度脱水临床表现有:
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至昏迷;皮肤发灰或发花,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陷;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4.简述小儿腹泻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4.小儿腹泻等渗性脱水的临床表现:
(1)血清钠为130~150mmol/L;
(2)临床表现主要是一系列脱水症状。
5.简述小儿腹泻低渗性脱水临床表现。
5.小儿腹泻低渗性脱水临床表现有:
(1)血清钠为<130mmol/L;
(2)脱水严重;(3)易发生休克;(4)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惊厥或昏迷。
6.简述小儿腹泻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
6.小儿腹泻合并低血容量休克的临床表现:
(1)心音低钝;
(2)脉细数;(3)血压下降;(4)四肢厥冷;(5)尿极少或无尿。
7.简述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
7.引起小儿腹泻的病因有:
(1)易感因素。
有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道负担较重;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血液中免疫球蛋白低,尤其胃肠道分泌型IgA较低;新生儿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人工喂养。
(2)感染因素。
有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3)非感染因素。
有饮食因素和气侯因素。
8.简述小儿腹泻控制感染抗生素选择原则。
8.小儿腹泻控制感染抗生素选择原则是:
(1)病毒性肠炎和非侵袭性肠炎不需应用抗生素;
(2)侵袭性细菌性肠炎一般需用抗生素治疗。
9.简述婴幼儿易患腹泻的内在因素。
9.婴幼儿易患腹泻的内在因素:
(1)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活性较低,因而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易适应食物和量的较大变化;且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重,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2)小儿胃酸酸度低,且胃排空较快,故对进入胃内细菌的杀菌能力较弱;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故免疫功能较差,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低。
(3)婴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功能较差,且较易发生体液及酸碱平衡紊乱。
14.简述腹泻患儿如何补钾。
14.腹泻患儿补钾方法:
(1)补钾时间:
治疗前6小时或输液后有尿即开始补钾。
(2)剂量一般按l0%氯化钾2~3mL/kg·d,有缺钾症状者可增加至0.3—0.45mL/kg·d。
(3)补钾途径:
轻度脱水可分次口服,每4~6小时1次,中、重度脱水给予静滴或同时口服一部分。
(4)氯化钾静滴的浓度一般为0.2%,不宜超过0.3%。
(5)每日氯化钾总量的静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
(6)补钾疗程一般为4~6天,严重缺钾适当延长可达10天。
15.简述常用的等渗溶液、混合液及应用的指证。
15.常用的等渗溶液、混合液,应用的指征是:
(1)等渗溶液:
5%葡萄糖;0.9%氯化钠;1.87%乳酸钠;1.4%碳酸氢钠;1.2%氯化钾。
(2)混合液:
2xl等张含钠液,适用于纠正休克;生理维持液,适用于第2天补液;4:
3:
2液,适用于纠正低渗性脱水;2:
3:
1液,适用于纠正等渗性脱水及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2:
6:
1液,适用于纠正高渗性脱水。
1.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点是A
A.肺部可闻及固定细湿啰音 B. 发热、频咳 C.呼吸音减弱 D.气促、喘憋 E.白细胞增高
2.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B
A.从出生到1岁 B.从1岁到3岁周岁以前 C.从出生后7天到1岁以前
D.从出生到2岁以前 E.从出生到3岁以前
3.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C
A.幼儿期 B.新生儿期 C.婴儿期 D.围产期 E.学龄期
4.乳牙出齐最迟的年龄为:
D
A.10个月 B.20个月 C.24个月 D.30个月 E.40个月
5.儿童死亡率最高发生在哪个时期E
A.青春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期 E.新生儿期
6.引起小儿佝偻病的主要原因是B
A.缺钙 B.缺乏维生素D C.甲状旁腺功能不全
D.食物中热能和蛋白质不足 E.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7.儿童时期哪个系统发育最早C
A.淋巴系统 B.生殖系统 C.神经系统 D.呼吸系统 E.循环系统
8.低渗性脱水时,血钠:
D
A.<135mmol/L B.<140mmol/L C.<143mmol/L D.<130mmol/L E.<150mmol/L
9.高钾血症是指血钾高于:
A
A.5.5mmol/L B.4.5mmol/L C.4.0mmol/L D.3.0mmol/L E.3.5mmol/L
10.患儿6个月龄,腹泻3天。
入院体检:
精神稍差,口唇黏膜干燥,尿量稍减少,哭有泪,测血钠136mmol/L,诊断可能为:
A
A.腹泻病,轻度脱水(等渗性) B.腹泻病,中度脱水(低渗性) C.腹泻病,中度脱水(等渗性) D.腹泻病,轻度脱水(低渗性) E.腹泻病,重度脱水(等渗性)
11.婴儿脂肪需要量是:
A
A.10-12g/kg/d B.4-6g/kg/d C.6-8g/kg/d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学 网络 教学 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