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程西师大版.docx
- 文档编号:29523670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4.65KB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程西师大版.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程西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程西师大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程西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方程西师大版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认识方程和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三的相关内容。
教材提示
方程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
1.在具体情境中找到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
2.认识方程的特征。
所以本节课的知识点也对应是三点:
知识点一: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找出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知识点二: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知识点三:
认识什么是方程。
在方程形式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信息,发现等量关系式,启发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这种等量关系,最后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各个量组成等量关系式,从而轻松地完成方程的形式的教学。
在建立方程概念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实际问题中各个量的意义,分析其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从而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
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
稿纸、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创设情境。
〔1〕出示一个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天平的工作原理。
〔2〕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小苹果,右边放一个大梨子。
使天平平衡。
提问:
这里天平平衡了,说明了什么?
〔两边的物体重量相等〕
追问: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板书:
2个苹果的重量=一个梨子的重量。
再问:
如果用χ表示一个苹果的重量,两个苹果的重量就用什么表示?
如果梨子的重量为300克,那么这个等量关系式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
2χ=300
〔3〕同学们写出的式子里有什么?
它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回答:
式子里的χ表示一个苹果的重量,2χ表示两个苹果的重量;而两个苹果的重量与一个梨子的重量相等。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写的等式里,含有一个未知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板书课题:
方程
设计意图:
用操作天平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到等量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形成等量关系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渗透了等式和未知数两个概念,为方程的学习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例如1的主题图:
一天,叔叔到城里买了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他买完了电器,高高兴兴地挑着往家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叔叔买的电器吧!
提问:
同学们请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叔叔买的电视机重15千克,担子另一头的大米重20千克〕
〔2〕你们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写出等式吗?
学生分析情境图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写出等式。
小组交流。
各自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写出的等式。
反馈汇报:
板书:
电扇重+15=2020-15=电扇重20-电扇重=15
〔3〕如果电扇重χ千克,你们还能写出等式吗?
试一试。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写等式。
举手汇报自己写出的等式。
板书:
χ+15=2020-15=χ20-χ=15
〔4〕质疑:
想一想刚才写的等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等式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写出的等式,寻找这些等式的特点,寻找等式的区别之处。
指名汇报:
今天学习的等式中含有未知数χ,而以前的等式没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找出数量关系得到等量关系,并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后面的方程的定义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81页情境图
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2〕6万元可以买多少张?
列出算式:
6÷1.2=5〔张〕
〔3〕提问:
你是根据要么等量关系写出这个算式的?
学生回答:
因为〝单价×数量=总价〞,所以〝总价÷单价=数量〞。
追问:
如果用y表示买的张数,1张1.2万元,y张是多少元?
你能再写出等式吗?
汇报:
y张是1.2y元,因为是用6万元买了y张,所以可以写出等式为1.2y=6。
3.揭示方程的定义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像χ+15=20、1.2y=6……这样的等式,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说一说,在方程〝1.2y=6〞中,哪些是数?
哪些是未知数?
〔3〕小结:
在列方程的时候,数要列入方程中,未知数也要列入方程中,即未知数与数一样参与列式。
4.尝试练习
〔1〕提出要求: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方程,你们能写出哪些不同的方程?
请独自写一写。
〔2〕学生独立写方程,教师巡视。
〔3〕指名全班汇报。
对学生汇报中的错误,要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犯同样错误。
设计意图:
在引导学生写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过程中,感知方程的特征,逐步理解方程概念的本质,揭示方程的定义。
〔三〕巩固新知:
1.完成82页〝课堂活动〞第1题。
〔1〕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每幅图中小动物的话,分析它们说得对不对。
〔2〕学生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后,和同伴交流,说清楚各自的想法。
〔3〕指名全班汇报。
2.完成82页〝课堂活动〞第2题。
〔1〕请同学们审清每句话,分析各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列出方程。
〔2〕学生寻找数量关系,并与同伴交流数量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4〕指名全班汇报,学生汇报预测:
3.完成82页〝练习二十三〞第1题。
〔1〕先分析每一个等式,找出方程,再连线。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达标反馈
习题;1.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的括号里画〝○〞,不是方程的式子后面的括号里画〝△〞。
8+3x( )9+x>20( )8+3=11( )10x=0( )
2.看图列方程。
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方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找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
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森林公园有x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7936吨。
等量关系式:
列方程:
长方形的长是12米,宽是x米,周长是38米。
等量关系式:
列方程:
3.32x=7936〔12+x〕×2=38
〔五〕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的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小结:
1.认识了方程,知道了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要看它是不是等式,二要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及时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同时学生通过总结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了复习巩固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2、3题。
2.列方程。
〔1〕x的3倍减去5等于13。
〔2〕比x小36的数是70。
〔3〕20加上x的4倍的和等于30。
〔4〕x的30.2倍是1.51。
3.看图列方程。
妈妈用去x元。
方程
3.X+12.5=50
板书设计
3.认识方程
电扇重+15=2020-15=电扇重20-电扇重=15
χ+15=2020-15=χ20-χ=15
1.2y=6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方程的认知课,而对本节抽象的方程知识的教学,表达了以下几个特点:
充分动手操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首先设置了用天平的工作原理,体会相等的关系,从而引出等量的关系,再通过引导学生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初步感知方程;然后又通过教材中的两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再次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辨析关系,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教学中让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要求学生把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含未知数的等式相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感知方程的特点,形成方程的概念。
对方程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表面趋向本质的渐进过程。
所以在学生了解方程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尝试练习、课堂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感知方程是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是由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是等量关系。
教学资料包
〔一〕教学精彩片段
1.故事引入。
播放曹冲称象的视频片断
〔1〕提问:
曹操要称出大象的重量,而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重量,他为什么这样做呢?
引导学生思考:
大象的重量等于船上石头的重量,但大象不能分开称,而石头去可以分多次称,所以曹冲用称石头的办法,就可以得出大象的重量。
〔2〕如果曹冲称得石头的重量是2吨,而大象的重量我们用χ表示,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大象与石头之间的重量关系吗?
学生得出:
χ=3或3=χ
〔3〕追问:
同学们写出的式子里有什么?
它表示什么含义?
回答:
式子里有χ,表示大象的重量不知道;式子里有等号,表示大象的重量与χ相等。
2.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写的等式里,含有一个未知数,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板书课题:
方程
设计意图:
用故事引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故事情节中渗透了等式和未知数两个概念,为新知的学习做准备。
数学资源
1、根据下面两个式子,求A、B。
A+A+A+B+B=17A+A+B+B+B=18
A=〔〕
B=〔〕
2、有8个鱼缸中放着数量相同的鱼,如果从每个鱼缸中取出5条来,那么8个鱼缸中所剩下的鱼的总数正好等于原来3个鱼缸中鱼的总数。
原来每个鱼缸有〔〕条。
2.设原来每个鱼缸有X条。
8〔X-5〕=3X解得:
X=8。
〔三〕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认识方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算术的学习转向代数学习的重要转折点,更是初中学习代数的重要基础。
因此,〝认识方程〞的教学内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学情分析
认识方程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新知识。
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已经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由于学生长时期习惯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开始学习方程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智水平。
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算术的方法,从中找到等量关系式,一步步引入到代数式,最后形成方程。
〔3〕教学目标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方程的开始。
由于学生长时期习惯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开始学习方程时,往往会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这节课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难点:
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5〕教法、学法
教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观察法,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学法:
在特定的数学情境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信心。
〔6〕说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
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天平,找到天平平衡的原理与等式的关系。
从天平中找到等量关系式,再通过引导学生找的量和未知的量,并提出假设,就是未知的量用一个字母来表示,这样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告诉学生这就是方程。
让学生在课前就能什么是方程。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
通过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利用事件发展的顺序找到数量间的等量关系,这是列方程的依据。
接着引导学生对照条件和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式中的条件和未知条件的对应关系。
接着引导学生如果把未知条件用一个字母来表示。
这样就能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就是方程。
接着让学生利用以前学习过的典型的数量关系:
如行程问题,单价问题等。
利用这些典型的数量关系来找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决问题。
学生对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在综合了前面所列的含有未知数等式后,让学生再一次对比这些等式与前面的等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使学生明白是等式不一定是方程,但方程一定是等式。
所以方程必须有两点要求,一是它必须是等式,二是它一定要含有未知数。
这样学生对方程就更加明晰了。
3.巩固应用
通过课堂活动练习和练习中的练习,让学生在自主解答的基础上,再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明确方程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进一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意识。
规范学生的解题方法和过程。
4.归纳总结
让学生交流一下这节课的收获,通过交流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知道什么是方程,知道了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最重要的是强调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方法,就是看两点:
一要看它是不是等式,二要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说板书
认识方程
电扇重+15=2020-15=电扇重20-电扇重=15
χ+15=2020-15=χ20-χ=15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那么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2y=6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四〕资料链接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有关方程的历史知识
方程这个名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算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是在我国东汉初年,编定的一部现在传本的最古老的中国数学经典著作,书中收集了246个应用问题和问题的解法,分为九章,〝方程〞是其中的一章,在这一章里所谓方程是指一次方程组。
古代是将它用算筹布置起来解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注释«九章算术»说:
〝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为行,故谓之方程。
〞这里所谓〝如物数程之〞。
是指有几个未知数就必须列出几个方程,一个方程组各未知数用算筹表示时好比方阵,所以叫做方程。
上述方程的概念,在世界上要数«九章算术»中的〝方程〞最早出现,其中解方程的方法,不但是我国古代数学中的伟大成就,而且是世界数学史上一份非常宝贵的遗产,这一成就进一步证明: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伟大民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认识 方程 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