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9517203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16KB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诵读并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情感。
(二)能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三)能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通过鉴赏语言,深入理解曲词所抒发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难点:
理解尾曲
【教学设想】
紧抓“辨析”与“诵读两环节,师生互动,共同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
梁启超说:
“《哀江南》是哭声泪痕之书。
”通过辨“词”析“字”,将隐含在曲词中的“哭声”与“泪痕”揭示出来。
示范性地重点分析一曲,余下曲子交由学生,细细品读后全班交流,揣摩其精髓。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法
课型:
以鉴赏情感为主的课。
课时:
1课时
教具:
录音机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细读课文注释和印发的有关字词、背景、作者及《桃花扇》的资料,有感情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曲词大意。
2.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曲,加以品味。
)
一、导入:
1、“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曾留下过无数繁华而又温馨的记忆,承载过一段段辉煌而又悲怆的历史。
在这里,各路英雄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而政权的更替带给遗民的往往是破坏,是伤痛,是伤痛之后的深沉感悟!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三百多年前明亡之初的秦淮河畔,去聆听一曲《哀江南》(板书:
哀江南)
2、抓文眼解题(板书:
亡国之痛)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预习印发资料中大家已经了解了有关作家情况和故事梗概(以桃花扇为信物,赠扇画扇撕扇),这节课就着力于通过诵读辨“词”析“字”来感悟曲词中深挚强烈的情感(将目标明确)
1.检查诵读,学生分组各朗读一曲,另抽学生评价。
2、教师明确诵读要领,读《离亭宴带拍煞》。
情感:
凄凉悲怆,总的说来,读时宜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节奏:
按语法关系朗读。
如:
俺曾见/……!
韵脚:
读得圆润而有韵味,适当延音(句间稍短,曲间稍长)。
如:
“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腰”适当延长半拍。
意韵:
曲词具有意蕴深长的特点,读时应注意体味。
如:
“牧儿打碎龙碑帽”,象征三百年王业基础完全坍塌,令遗民痛不欲生。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鉴赏语言
(1)分析情节结构
1、苏昆生凭吊了哪些地方?
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总的感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板书:
景郊--陵--宫--河-桥--院——破败)
2、据此可分为几部分?
主旨句在哪里?
(引出寓情于景、直抒胸臆抒情方式及其好处)(板书:
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2)分组学生交流预习中的学习收获:
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找出来,把自己的体会告诉同学们。
提示:
鉴赏应着重把握什么呢?
①语言形式:
注意某些形容词、副词、动词和数词。
②景与情:
附着感情色彩的景即为意象;景和情的完美结合即为意境,它是以情感为线索将若干景(物象)连缀而成(以“线”串“珠”),为课后练习准备。
(3)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
师引导点拨一曲让学生自己去举一反三(【沉醉东风】可以用对对联形式体味。
出上联:
玉柱压半墙窗棂覆碎瓦问三百载盛衰盛于何年衰于何地)
学生有可能点到的词句例析:
1、“……猛抬头秣陵重到”。
“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且陡然一转,表现了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秣陵重到”的情态。
“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亡前和亡后,往昔与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目睹下文之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沉郁、悲怆。
“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
这是苏昆生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四个修饰词“残、废、瘦、空”非常形象,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
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
又衬之以卧躺在空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战马,更显凄凉。
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师引导)
2、埋葬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却成了牧场,山羊在这里自由自在地吃草。
“群”字说明了不是一只偶尔来此,而是经常有许多羊来,可见这里荒凉。
“抛”字说明鸟儿根本没有忌讳,胆子很大;还有“罩”字,说明枯枝败叶积聚得很厚:
见出这里冷落凄凉、无人照管。
“……谁祭扫?
”这句,精选意象,运用对偶、反问等修辞手法,读来有一种音韵美,反问语气强烈,引人思考,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更显陵墓的荒凉破败,抒发了内心的哀痛之情。
(可以改写使其体验更深)
3、“横白玉八根柱倒”一句中,一“横”一“倒”,写出了景象的凄凉。
“横倒”是无顺序地乱倒,可见是遭受战争创伤的见证,又“横”字提前,更觉触目惊心。
加之“倒”的是白玉柱.又隐隐可见当年的繁华。
由眼前景联想到当年景,自不免悲从中来.亡国之恨顿生。
“舞……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宫廷今日极端衰败的景象。
“直……”苏昆生一路行来,早又到宫院门前,此时的苏昆生虽是樵夫打扮,直入宫门,再也不会有禁军前来喝问,一个“直”字写出了苏昆生当时的行状,更写出了国家的兴替。
再用“一路蒿”衬之,更显出今日的空阔、凄清已非一日。
当年的六宫粉黛,莺莺燕燕,如今躺卧香榻、龙床的却是几个乞丐,是讽刺,是痛恨?
免不了有对权奸误国的责恨,但更多的是“草木无主,家亡国破”的感慨。
4、“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秦淮河是“物非人也非”!
“罢……收”,说的是现在生意没法做了,当年逢年过节的喜庆活动也没有了。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以前的秦淮河,一定是热闹非凡。
“嫩……”黄花遍地,红叶凝技,正应是游人摩肩接踵,到处莺歌燕舞,笙笛齐奏之时,而眼前却只有几只冷蝶翻飞,冷清清、凄惨惨,越是写花之嫩,叶之新,越是显出“无个人瞧”的凄冷。
尤其是“有些”一词,用得极妙,有没有?
“有”,有多少?
“些”,无心去数,无心去瞧,寥寥黄蝶,索然翻飞,虽有生气,却更显冷凄,几笔淡淡勾勒,却道出了无限的伤古吊今之情。
(可用改词法体味,让学生试把这句话改来表现以前繁华时的景象,如“灯船端阳闹,酒旗重九飘”。
)
5、“剩一树柳弯腰”,一个“剩”字,意味深长.表明不仅只有一株,孤独,且是昔日众中残存、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这个字饱含无限凄凉,贴切地表达了故国情怀。
小结:
这6支曲子,以游踪为线索,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城的凄凉景象,用哀景,写哀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
于是,有了这6支曲子的铺垫和蓄势,第7支曲子直抒胸臆自然水到渠成,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四、分析尾曲
〔离亭宴带歇拍煞]是全曲结尾,也是全剧的收束,是苏昆生总吊南京。
在前几支曲的写景基础上,直抒胸臆,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并点明主旨。
我们就一起来放声朗读第七支曲子,如何?
请同学们读后:
(1)、找出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
这段曲词大量运用排比句,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使曲词具有声情并茂的强烈效果。
)
(2)、这段里哪些句子最能打动你?
学生可能会提到以下句子(如未提到师巧加引导深入感受其深沉之处):
1、“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
(师提示:
这是“谁”在“看”?
在看谁?
看他们在干嘛?
这说明了什么?
)
看统治者忙着醉生梦死,忙着大兴土木,忙着穷奢极欲,挥霍享乐,当然,也看到了他们的灭亡。
这说明南明这个短命王朝的灭亡是统治者的腐朽造成的,是一种必然,是他们自掘坟墓!
苏好像是一个冷眼旁观的人。
他以这样一个局外人(三人称)的语气来表达,说明他对南明王朝的极端愤恨和失望。
而排比句又给人一种很急促的感觉,好像历史盛衰在一瞬间发生。
(师:
看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他还是如此不动声色吗?
)
2、“这青苔碧瓦,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看到自己生活过的地方,他却不能不动情。
过去的碧瓦华屋,现今化做长满青苔的废墟,它已透出人物对败落的伤感。
人物是在第二句正面出现的,一个“曾”字更带进无限悲伤,这里装着他多少欢情和繁华的记忆呵,当美好和幸福永远逝去时,记忆就成了最珍贵的财富,那么,还有什么比目睹装载记忆的物证化为乌有更让人伤感呢?
于是就有了第三句,唱曲人强使自己从个人遭遇的切肤之痛中挣扎出来,纵览国家大事,历史的变迁,并唱出“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三句,道尽人间沧桑!
让人想起了刘禹锡的古诗《乌衣巷》,这时,唱曲人已不再是一个目击者,而是以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向后世人传达出一种浸透血泪能够超越时空的历史感悟:
即千古兴亡之悲!
3、“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
(师提示:
“残山梦”指?
即故国梦、故国情怀)主旨句一个“梦”字,直抒胸臆,写出了像他一样亡国破家者的惟一选择,,“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这已不仅仅是对故国的凭吊,更有对统治者误国、误天下苍生的不堪回首和一腔怨愤!
南明灭亡,江山易主,对那些曾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欢乐过的人来说,往事还历历在目,记忆还如此鲜活,怎么可能相信这一切!
所以苏唱“不信这舆图换稿”就尤其来得沉痛!
这肝肠寸断的声声悲歌,不仅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而且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这正是《哀江南》的美学意蕴之所在。
五、归纳主题思想
《哀江南》套曲,描写了沦陷后的南京城郭萧条、皇陵破败、故宫坍塌荒芜、旧院冷落寂寥的景象,并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兴亡之感,表达了一定的民族意识。
六、课堂总结
一个王朝背影已渐行渐远,历史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很难有刻骨铭心的体验。
面对国破山残的现实场景,苏昆生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
悲歌一曲恸山河,“只有兴亡触后贤”,让我们再次用心灵去感悟苏昆生这泣血带泪的末世哀歌吧!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末世的时代哀音!
我想,南明王朝昏君权奸的短视行为和《红楼梦》中贾府当权者王熙凤的所作所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当然结果也一样:
国破家亡人心散!
那就让我们在“红楼十二曲”之《聪明误》的末世哀音中去回味、思考吧!
《红楼梦》曲响起,结束本文
七、课后作业设计
1、完成印发试卷上近年高考对诗词用词之妙的考查。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红杏枝头春意闹”“玉阶空伫立,宿鸟归分急”“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2、以“谒陵”为题,改写[驻马听]一曲。
3、试比较刘禹锡诗《乌衣巷》与孔尚任戏曲《哀江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写景:
《哀》全景描写,《乌》以小见大;《哀》与《乌》都写现在景象,但《哀》比《乌》对更鲜明。
《哀》在主描现景,也有对过去繁华的描述(“俺曾见)《乌》只描现在凄凉,仅以“旧时”二字略加暗示
抒情:
也不一样。
(《哀》伤古怀旧,悲亡,抒发亲身遭受的亡国之痛,表现了深沉的故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感情;《乌》咏史怀古,以煊赫世族的没落表现六朝的兴亡,抒发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寓寄了应从中汲取历史教训的深意。
)《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十分含蓄地寓寄予景物描写之中。
【板书设计】今昔对比景(寓情于景):
郊--陵--宫--河-桥--院
哀江南
虚实相生情(直抒胸臆):
亡国之痛、兴亡之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哀江南原创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江南 原创 人教版高二 必修 教案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