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docx
- 文档编号:29509390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63
- 大小:88.06KB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docx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
RapidAssessmentToolkitforPublicHealthImpactsandNeedsafterNaturalDisaster
(2011年版)
(2011Version)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
2011年3月
March,2011
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年来发生的南方地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和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等大型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伤亡,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灾害应对已经成为公共卫生应急的重要命题。
灾害发生后,在各级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疾控部门在第一时间紧急动员、快速反应、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卫生防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然而,随着政府、社会和公众对于灾后卫生应急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疾控部门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及时、高效、准确地开展灾后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评估是灾后卫生防病工作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首要环节,是灾后科学、有序地制定公共卫生策略和实施干预措施的基本前提。
为满足各级疾控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现场快速评估实用工具的迫切需求,充分发挥疾控部门在自然灾害卫生防病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世界卫生组织“提高自然灾害卫生应急能力”项目的支持下,组织福建、安徽、江西、四川、山东、浙江、成都等省市疾控部门的卫生应急专家,编写了《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工具》。
本工具是在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灾害风险评估有关材料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经验和成果编撰而成。
该工具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在灾后不同时期对不同公共卫生服务对象开展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并将评估的核心信息以独立表格方式进行呈现,为各级疾控部门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灾后卫生防病工作提供了方便、实用的现场工具及参考表格。
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广大战斗在一线的疾控工作者不断总结和探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缺点和不足实属难免,恳请广大专家及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及时修订完善。
二〇一一年三月
一、概述6
(一)定义6
(二)目的与意义6
(三)分类与特点7
二、内容与方法8
(一)评估内容8
(二)评估方法9
三、评估实施11
(一)制定评估计划11
(二)组建评估队伍12
(三)培训评估人员13
(四)选择合适调查方法与工具15
(五)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15
(六)拟定评估工作登记表格16
(七)准备现场使用的必要物资与安全保障措施16
(八)现场调查17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18
(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8
(二)报告的撰写19
(三)最终报告22
(四)评估报告的呈报22
五、评估结果的利用22
(一)分发对象22
(二)表达形式22
(三)分发渠道23
六、评估工具23
表1灾区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表(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划使用)23
表2灾区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表(乡镇行政区划使用)25
表3灾区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表(安置点或居住点使用)27
表4安置点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评估表29
表5安置点食品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表30
表6安置点饮水与环境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表32
表7灾区安置或居民点媒介生物评估表34
表8灾区居民健康与卫生需求评估表35
表9灾区居民卫生防病知识需求评估表37
表10灾区居民心理状况与需求评估表39
附件:
问卷库45
一、概述
我国幅员辽阔,是自然灾害较为频发的国家,近年来,地震、泥石流、水旱灾害等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造成大量的人员伤病和死亡,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自然灾害应对已经成为卫生应急的重要命题。
灾害发生后,卫生应急工作面临着“治伤者病痛——医疗救援”和“保生者安康——卫生防病”两大重要任务,需要采取快速而有效的行动来挽救生命、保护健康,尽量减少灾害对人民群众造成的影响。
灾害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一般包含以下三个不断重复的步骤:
(1)对灾害的状况和卫生需求进行评估;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工作目标;(3)基于工作目标,实施应对措施。
只有在对灾害的状况和救灾需求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灾害救援目标和行动计划,才能确保所采取的措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灾后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评估是灾害应对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定义
灾后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评估是指在自然灾害发生、发展各个阶段,通过快速收集、分析相关信息,确定受影响人群面临的健康危害和潜在风险、评价已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从而提出各阶段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确定优先的干预措施,并进行政策建议的过程。
(二)目的与意义
灾后迅速开展灾区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评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信息谬误,摸清灾害的大致影响,识别紧急的、重要的健康威胁,明确公共卫生工作重点和优先顺序,力争将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到最急需的工作领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反应过度或不足,在整个卫生应急决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灾后快速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的目的主要包括快速了解灾区的受灾信息、基本的公共卫生状况、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并识别出最主要的公共卫生威胁和隐患,使得采取的救援行动与受灾地区的真正需求尽量相一致。
具体有以下几点:
1.了解灾情、伤情、病情、疫情,摸清灾害的大致影响;
2.了解饮水、食物、环境和精神心理创伤等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了解灾害状态下人群健康行为危险因素,分析灾害相关健康危害;
3.了解灾区群众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需求,了解医疗卫生系统服务能力,提出公共卫生服务的恢复方式、进度和资源需求等;
4.评价已采取的公共卫生干预策略与措施的有效性,调整工作计划。
(三)分类与特点
根据自然灾害发生后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及卫生应急各阶段评估需求的不同,可以将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评估分为快速评估、详细评估、专项评估3种类型。
快速评估一般是指在灾害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灾区开展的快速卫生评估。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在灾害发生24小时内、3天内和1周内等不同时间段对灾区群众居住情况、饮用水、食品、环境、医疗卫生服务、传染病防控等公共卫生相关信息进行快速评估。
在此阶段要尽快获得灾区的第一手资料,其及时性要比完整性和准确性更加重要。
如仅需要了解灾区大致情况以辅助决策时,采用快速评估的方法既能快速得出结论,也能节省资源。
详细评估是指在灾害的紧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灾区居民已经得到临时安置、灾区生产和居民生活秩序开始陆续恢复的状态下,开展的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评估。
此种评估与灾后紧急状态下的快速评估不同,时间紧迫性的要求不是第一位,更重要的是根据需要确定评估对象和内容,以发现各种公共卫生问题的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卫生防病工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人群,提高卫生防病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对集中安置点、学校、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开展详细评估尤为重要。
评估内容要求尽量全面和细致,并根据不同地区特点,适时调整评估内容、方法和频率,以便动态掌握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变化和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
专项评估是指在快速评估或详细评估的基础上,为发现所关注问题的现状、严重程度及主要原因、可能的危害、既往措施的效果等,针对已发现的灾区某项特定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开展的更为深入、周密设计的评估。
主要是针对某种特定的危险因素或危害严重程度进行量化评估,例如灾区传染病的暴发风险、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损毁和恢复情况、安置点特殊人群的营养状况、灾后结核病患者的治疗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专项评估针对某项具体的问题开展,一般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组织和实施,其针对性、专业性更强,更能发现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灾后的公共卫生评估要求简单、迅速,针对性强。
因此,应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在保证时效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准确性。
评估的频率和范围应依据灾区不同的状况和特征、资源的可利用性等因素而确定。
灾后的卫生评估不同于常态下开展的评估工作,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的决策建议应充分考虑灾区现有的资源状况,重点考虑优先性和可行性。
二、内容与方法
(一)评估内容
1.灾区公共卫生背景资料
(1)灾区基本情况:
包括地理、气候、风俗、人口等;主要的交通状况及地形情况;灾前卫生设施的分布,可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食品、药品、器械等保障等;
(2)灾区疾病基本情况: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发病情况;受灾季节多发疾病历史流行情况;灾区既往有关卫生专项调查结果。
2.受灾情况
包括受灾的地区和面积;受灾地区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受灾人数、死亡人数、伤病人数和特征;灾区群众的基本特征和状况;受灾地区有毒有害化学品、辐射源等的受损、扩散情况;住房及其它建筑的损毁情况;交通、通讯、电力、供水、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损毁情况。
3.灾后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
(1)医疗卫生机构受损情况;
(2)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服务能力状况;
(3)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资源状况与需求;
(4)灾区疾病发生情况与医疗服务需求;
(5)饮水、食品和环境卫生状况与需求;
(6)安置点卫生状况与需求;
(7)健康知识状况与需求;
(8)心理卫生状况与需求。
4.已采取的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
(1)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改善情况;
(2)灾区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满足情况;
(3)公共卫生措施的投入成本;
(4)继续实施有效措施所需的资源状况。
(二)评估方法
灾后的公共卫生评估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现有信息分析利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和监测等。
在实际评估工作中,往往综合采用以上多种方法,相互补充、互为印证,以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具体的方法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组合。
1.现有信息分析和利用
评估中涉及到的灾区某些基础信息可从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现有资料、来自灾区及营救者的工作报告、媒体的宣传报道、常设系统的报告等直接获取,如灾区既往的传染病发病情况、灾区人口学特征、灾区灾前的卫生服务能力、灾后安置点分布情况、安置点居住人员规模、受灾地区学校分布等。
采用此种方式收集信息需考虑信息的准确性。
2.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一般采取现场查看、结构式观察、知情者访谈、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法。
主要是通过对受灾现场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调查,获取受灾地区最直接的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信息,满足进一步采取公共卫生措施的信息需求。
现场调查需要事先设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或对所有调查对象开展调查,获取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结果。
此种调查需要进行精心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并采用统计分析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现场查看
评估人员可通过在灾区进行空中观察、高地瞭望、地面现场巡视,获取灾区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的直观体会与认识,并结合评估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得出初步的评估印象和结果,例如安置点的分布、灾区水源的数量和位置、水源的情况和使用强度等。
此种评估方法简单、操作性强、耗时少,尤其适用于灾后紧急状态下的快速评估工作。
(2)结构式观察
采用提前拟定好的记录表,记录观察所见的方法。
当观察对象明确,时间紧迫时,使用结构式观察的方式最为可行,可以在行走查看或入户访谈时实施。
其目的是通过查看灾区公共卫生状况,如饮水、食品、环境卫生状况及相关设施的分布情况,得到卫生状况及需求的一手资料。
采用的工具是提前准备好的结构式观察记录表及观察程序。
观察记录表包括一系列观察项目,反映当地实际情况。
(3)知情者访谈
评估人员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选取关键信息提供者进行深入访谈,从中获取受访者对评估主题的了解情况、个人观点等信息,直到评估的信息量饱和为止。
此种方法对评估人员的现场访谈技巧、访谈信息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要求较高,需要由经过培训的卫生专业人员来实施。
由于评估结果受到受访者对问题的关注和认知程度影响较大,因此选择适当的关键信息提供者尤为重要。
选择谁为知情者,应根据评估内容和目的而定。
调查员可以简单的提出一个话题与访谈对象交谈,然后由交谈对象主导谈话。
如果访谈对象对这个话题可提供的信息丰富,则成为知情者,可以进行深入访谈。
在评估开始时进行关键信息访谈有助于对相关问题的概括了解,然后就可以编制小组讨论用的问卷、提出观察中需要关注的问题等。
(4)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主要是选择有类似的背景或经历的人员,讨论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
目的是了解不同人员对同一话题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及当地对这一话题的表达方式。
小组讨论一般需提前做好讨论话题的准备。
一般选择6到8名对象参加讨论。
讨论开始时进行相互介绍。
让参与者了解讨论的目的和意义。
讨论时间一般为1到2小时,讨论时保持中立的态度和立场,并提醒大家讨论没有对错,而是要了解每个参与者的观点。
(5)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评估中一种常用的定量评估方法。
目的是对受灾群众卫生需求及满足度进行定量描述。
问卷调查一般需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
调查时需注意进行问卷预调查、修改完善问卷,培训调查员、熟悉调查问卷,制定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实施入户调查。
调查问卷也应简洁明了,避免开放式问题,仅收集与目的有关的信息。
问卷填写应不超过10分钟,并尽量限制在一页篇幅。
3.现场检测
现场采集水质、食品、生物等样品,通过仪器检测相应的理化与微生物等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三、评估实施
(一)制定评估计划
好的评估计划,是评估顺利开展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关键。
评估计划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评估什么?
在实施评估前,首先要了解待评估的自然灾害的类型,发生的时间、地点、危害程度,当地人群特点、社会经济水平,确定评估内容。
即:
对谁进行评估?
要评估什么(评估哪些健康影响和卫生服务需求?
不同需求的重要性与急迫程度?
现有需求的满足程度?
影响卫生服务提供的因素有哪些?
)?
采取什么评估方法?
在哪里进行评估?
评估需要的人力和物资资源?
等等。
在不掌握灾区情况时,评估者最好与当地人员共同确定评估内容,制定评估计划。
2.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根据评估的目的和内容,需要收集不同类型的资料。
资料收集要充分考虑资料的可获得性,有些资料现成可用,有些需要在评估时收集。
自然环境资料:
灾区气候(气温、降水、气象条件)、媒介生物种类、灾区地理状况等等。
可以从互联网、期刊杂志、书籍、政府文件等多种途径获得这些资料,也可到现场查看。
人群特征资料:
当地的语言是什么?
调查者是否需要翻译?
谁当翻译?
当地主要为哪些民族?
宗教信仰是什么?
生活习俗与禁忌有哪些?
人群基本分布、性别和年龄特征。
这些资料的获取可在评估之前预先从当地了解。
卫生知识与行为:
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对生活卫生知识的认知情况。
卫生相关背景信息:
当地的主要生活饮用水水源,居住环境卫生情况,垃圾处理和卫生厕所分布,当地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传染病发生情况。
评估信息前,需要明确哪些信息可以是定性的,哪些可以是定量的,哪些是两者结合的。
3.评估的对象是哪些人群?
先确定需要评估的区域范围,可能是整个灾区,也可能是其中一部分,然后再开始进行评估。
评估工作组应该根据评估目的和任务,与当地政府、救灾防病指挥部或任务下达部门来协商确定评估区域。
评估的区域可以利用行政区划(如:
县、地区、城市)、自然地理边界(如:
道路或河流)或利用地区的受影响程度(如:
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或缺乏地方卫生服务的地区)来界定。
如果要评估受损程度各不相同的多个地区,必要时应当为每个地区设计单独的评估方案。
评估会涉及不同组织和个人。
开始调查前,可能需要告知相关部门所要开展的调查。
应注意向政府机构领导、当地的负责人解释调查目的,也要向信息提供者解释评估目的。
评估报告中一般不提及调查对象的名称等个人信息,如果需要则应获得知情同意。
同时,要将评估结果尽快向当地机构或政府部门进行报告。
4.如何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目的、评估的时限要求(快速)、现场状况及评估队伍的力量确定评估方法和抽样方法,组建评估队伍并进行培训,实施评估,撰写评估报告。
评估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方法。
确定了评估对象是哪些人群后,要对评估对象进行选择,即抽样。
抽样可以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定性评估方法多采用非概率抽样,以目的抽样为主,即选择能为评估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评估对象。
由于定性评估方法注重对评估对象获得比较深入细致的信息,因此研究对象的数量一般很少,不可能也不必要进行随机抽样。
快速评估中,定量评估方法主要是为了对特定评估对象的总体得出统计结果,需要采用概率抽样的方法。
5.资料的所有权
在数据收集与分析前还应明确评估资料的所有权问题。
资料拥有者多为派出评估任务或资助评估的机构、评估工作负责人、评估工作参加者。
(二)组建评估队伍
快速评估是团体性工作,需要工作组成员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共同开展评估设计、实施现场评估工作,分析数据和撰写报告。
队伍中应包括具有不同专业技能的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长处。
一个好的评估队伍应该:
包括至少一到两名当地人员或有当地文化背景的人,善于语言沟通,必要时可以招募并培训志愿者作为调查员兼翻译;要包括写作能力强、而且可以全程参加评估的人员;同时,还要包括具有丰富评估经验的人员。
评估队伍里的每位成员应了解当地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能够采取恰当的技巧和态度来有效地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
评估小组一旦成立,应举行碰头会,以介绍小组成员,熟悉彼此的职责和技能,并交换联络信息。
如果当地群众存在内部冲突,尽量避免涉入,做好自我保护。
(三)培训评估人员
组建评估队伍后,要对成员进行培训,使评估成员做好开展评估的准备,明确评估对象和内容,掌握实施评估、分析资料所需的知识和技巧。
最好能在日常开展培训,使队员提前具备基本的评估能力。
1.建立与被评估对象的信任关系
队员应主动树立了解当地情况的意识,获得当地群众的信任。
要设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加群众的配合度,减少“观察员效应(即由于有陌生人在场,群众的行动与语言与平时不同)引起的偏倚。
例如选择适当的衣着,尽量使用当地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和访谈,注意提问方式和交流技巧。
另外,还要注意知情同意和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尊重当地群众的生活、风俗和宗教习惯等。
2.技术培训
通过培训使评估队员提高评估技巧。
通过讲座或讨论会的形式进行培训,为队员提供参考资料,组织队员讨论交换想法。
并通过实践提高现场调查与分析技巧。
(1)观察技巧:
观察技术涉及看、触摸、感受等。
有这些基本功能并不等于就是一个熟练的观察者。
实际上,观察能力与技巧也需要培训、实践。
观察时需要投入相当的精力、注意力和观察力,技巧熟练的观察者可以提高观察数据的精度和信度。
要知道观察什么、提高敏锐的感知能力,能够详细系统地描述所观察到的东西,还要能够从琐碎信息中找出有益的信息,同时能够意识到观察偏倚。
即使经过良好培训、技巧熟练的观察者也会产生观察偏倚。
这可能来自于观察者效应,即观察对象由于观察者的存在而发生行为改变。
也可能由于观察方法本身固有的局限。
例如,当观察者在现场时,观察对象为了给观察者留下好的印象,而刻意改变原有的卫生习惯和行为。
(2)访谈技巧:
成功访谈需要三个重要的技巧:
与访谈对象建立信任的能力、能够仔细聆听和悉心的探究。
应在安全、没有风险的环境进行访谈,研究者要集中注意力并表示尊重,保持适度的眼神交流;使访谈对象愿意交流,不要逼问;处处为访谈对象考虑;访谈时灵活应对,不局限于访谈提纲。
访谈时要立即抓住要点,用关键词总结听到的信息,同时要广泛联想,仔细聆听以从长篇大论中搜集有用的信息,还要注意访谈对象的潜台词、找出其未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线索。
访谈时尽量少说话、鼓励访谈对象多提供信息,理解访谈对象的顾虑,要求陈述真实案例和具体事实,可以逐字重复保证准确性,不断总结归纳并随时与访谈对象核实,还要保证一个问题访谈完之后再转入下一个问题。
访谈结束时,总结访谈要点,并提出最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您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
”,就下一步工作达成共识、为进一步的访谈留下余地,感谢访谈对象,表示访谈很有意义。
在访谈后尽快完成访谈纪要,访谈纪要主要由背景介绍(时间及长度、人员、地点、访谈对象的背景、访谈气氛等)和访谈关键成果(访谈对象的判断和结论,访谈者的结论,论据)组成,还要包括下一步工作打算,如果必要可附上相关文件。
(3)小组讨论技巧:
专题小组讨论是指组织访谈对象,在一个主持人的带领下,根据研究目的,围绕某个问题或某项研究主题,进行自由的、自愿的座谈讨论。
在讨论的气氛中,容易鼓励那些一对一访谈时不愿意说话或不知道说什么的人大胆讲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在讨论中,被访谈者可从多角度看问题、参与者之间可以相互纠正,他们之间的人际互动也可为访谈者提供相关信息。
评估人员不是提问者,而是协调人、组织者或中介者,评估人要设法把发言主动权交给参与者,使他们积极、自由、无顾虑的提供信息、表达观点和思想,保证每个参与者都有发言机会和参与讨论,评估人要掌握讨论的秩序与进度,必要时对讨论实施干预。
讨论中,如果某个人主导了讨论,要在不伤害其感情和积极性的前提下,鼓励其他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观点;对于说话少的人,要鼓励他多说话,并调动小组成员支持他发言。
调查评估人员要保持低调、随和、轻松和自然,尽量倾听和观察,并做好记录。
小组讨论时,因为发言的人多,并有交叉,录音资料有时很难整理。
(四)选择合适调查方法与工具
本手册重点提供的是现场调查方法与工具的选择方法。
场调查方法与工具的选择是灵活的,可以修改或调整以适应不同的调查目的与现场情况。
而在实践使用过程中,还可查阅有关文献及在实践中探索。
适宜的评估方法选择一般需要根据评估的需求和各方法的特点来决定。
各种调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下表。
表1现场调查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一览表
方法
优势
局限
现场查看
在很短时间内获得评估地区及人群的总体印象;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形成假设
如果调查评估者未受到良好的训练、观察不敏锐,可能导致错误的印象及忽略重要的事项;可能需要多次重复进入同一观察区域,耗时耗力
结构式观察
可以获得系统的定量信息
对现场信息的记录、分析要求较高,观察者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
知情者访谈
可以获得更为深入和全面的信息,以核实和解释评估的发现
如果知情者缺乏代表性,可能存在信息偏倚;调查者需要对知情者有一定的熟悉过程
小组讨论
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所讨论的问题;有助于深入讨论调查内容和解释调查发现;方式灵活,参与者更加活跃
可能需要进一步补充调查数据;所获得信息量较大,记录和整理有一定困难
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容易量化,结果便于统计分析;可进行大规模调查;可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
问卷设计不容易,调查结果广而不深;调查质量不容易保证;回收率难以保证。
(五)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
1.非随机抽样方法
定性评估一般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
如调查对象的总体难以具体界定、现场条件不允许随机抽样、或情况紧急要求进行快速评估时,可以采取非随机抽样。
不需要准确推断总体情况的定量评估也可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灾害 公共卫生 状况 需求 快速 评估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