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心理学大纲逐条仔细解释.docx
- 文档编号:2950800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08
- 大小:113.21KB
考研心理学大纲逐条仔细解释.docx
《考研心理学大纲逐条仔细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心理学大纲逐条仔细解释.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心理学大纲逐条仔细解释
最新心理学大纲逐条仔细解释(完全解决任何问题)
一、发展心理学概述
斯芬达克斯问:
“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
”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生命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各年龄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换句话说,它关注人从受孕到死亡这一生中发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
广义发展心理学包括:
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包括两部分:
①认知过程特征:
感觉、知觉、意识、记忆、思维、语言(言语)
②社会性发展特征:
动机、情绪(情感)、能力、人格
个体心理因素的发展还另外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①生理因素:
身体器官以及由器官决定的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②社会背景:
家庭、社会、教育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总体来说,发展心理学的任务仍然是: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
揭露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现象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服务
具体包括:
①描述个体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
②揭示和测量个别差异
③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④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⑤提出指导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
(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时间女孩年龄纵向研究横断研究聚合交叉研究
我们想了解随着时间推移个体如何发生变化以及成长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群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颇具挑战性的工作,这里介绍四种主要的用于发展研究的方法。
1.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
在同一时刻观测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
样本可来自不同背景和环境。
通过研究,对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得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
优点:
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
缺点:
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
2.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
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
也较追踪研究。
优点:
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
缺点:
①被试随时间逐渐流失;②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③研究期长过程中变量增多
3.聚合交叉研究
聚合交叉研究:
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
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
这种方法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又从发展的角度了解样本中个体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4.双生子研究
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两种,前者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所带基因相同,后者由两个卵子接受不同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成,在遗传特点上无异于两次妊娠,基因的相似程度与同胞兄弟一样,一般说来他们之间拥有大约50%的共同基因。
双生子研究:
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
此方法多用于智力、人格的研究。
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子与异卵双生子之分,而不论哪种都有被共同抚养和分开抚养的可能。
优点:
①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②异卵双胞胎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缺点:
①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
同卵异卵
共同抚养基因同,环境同基因不同,环境同
分开抚养基因同,环境不同基因不同,环境不同
②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
③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
亦存在其他的利用双生子研究的方法,如:
一起抚养的愤慨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较;一起抚养的与分开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比较;
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比较;
(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
德国学者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把对自己孩子出生后三年的观察的纪录整理而成在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是公认的第一部儿童心理学著作。
达尔文在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后于1876写成的《一个婴儿的传略》以及其进化论的思想都大力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近代社会、自然科学、教育三方面的发展紧密相关。
①文艺复兴后西方妇女儿童社会地位提高
②辩证自然观形成,要求科学从发展的观点研究事物本质和规律
③近代教育要求在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础上进行教育
2.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
(1)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2)精神分析学派的荣格率先进性了研究
荣格是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研究的心理学家。
他的发展观涉及三方面:
①提出前半生与后半生分期的观点
②重视中年危机
③论述了老年,特别是临终前的心理
(3)发展心理学问世
1930年美国的何林渥斯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1935年美国古德伊洛弗出版《发展心理学》畅销欧美
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然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理论无疑是最有实际价值的。
(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知论”。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不管多么高深、复杂,都可以追溯到人的童年时期。
生物学和逻辑学可以分别解释儿童智力和思维的起源和发展。
他既强调心理因素中内外因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了心理特征不断发生的量变与质变。
心理发展的原因:
心理因素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
正原因与本质。
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
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而适应则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
心理发展的因素:
支配心理发展的原因有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
心理发展的结构: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其中图式为核心概念。
图式:
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儿童喜欢敲击东西)
图式最先来自遗传,之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和丰富,经过同化、顺应、平衡演变成新图式。
同化:
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用锤子敲完了用勺子敲)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
顺应:
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用鸡蛋敲了一次桌子鸡蛋碎了,以后不敢用鸡蛋敲)
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
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是机体暂时达到平衡,但这只是下一个较高水平平衡运动的开始。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
心理发展的阶段:
在环境教育的影响下,人的动作图式经过不断同化、顺应、平衡的过程,形成了本质不同的心理结构,也就
是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①各阶段是连续的,但具有阶段性,即各阶段有自己独特的结构
②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先后次序固定
③阶段之间在可以有交叉
④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结构的基础,但之间有本质差异
⑤同一阶段内各种认知能力水平相当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认为,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工具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适应方式,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
物质生产工具导致人类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工具”,即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
生产工具指向外部,引起客体的变化,而符号语言指向内部,影响人的行为。
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人在改造自然时也就改变了自身的性质。
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个人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心理发展的标志:
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四方面表现:
①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②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③各种心理机能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语言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④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心理发展的原因:
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产生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质变的结果。
具体原因有三:
①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社会规律的制约
②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
③经验不断的内化
心理发展与教学:
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
教学中在别人的帮助下消除的,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教学在内容、水平、特点和速度上决定着智力的发展,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发展。
③学习最佳期限
学习任何知识或机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教学作用而不造成发展障碍,要让儿童在最佳年
龄学习对应的知识。
④“内化”学说
教学激起并推动学生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通过教学而把全人类的经验内化为儿童自身内部的
财富。
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心理活动首先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形成,以后才内化转为内部活动默默在头脑中
进行。
掌握语言和符号是内化的关键。
3.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
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本我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简单地追求快乐和回避痛苦。
心理动机的里比多被围困在本我中,通过减少紧张的意向表现起来。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
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
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意识结构部分,
作为无意识结构的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为了调和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
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朝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
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
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朝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
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如果把自我和本我比作骑手与马的关系,那超我就是盛装舞步中的场外指导教练。
——MJ注)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阶段年龄性敏感区行为特点
口唇期0~1口、舌、唇里比多从嘴开始,吮吸产生快感
肛门期1~3肛门以排泄和玩粪便为乐
前生殖器期3~6生殖器俄狄浦斯情结
潜伏期6~11无特定区域性发展停滞或退化,相当平静的时期
青春期12~18生殖器从父母或成人中摆脱,产生性冲动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由此建立了自己的心理社会性理论。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
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大致年龄危机充分解决不充分解决
0~2婴儿期信任/不信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心理学 大纲 逐条 仔细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