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四篇可供参考.docx
- 文档编号:29505592
- 上传时间:2023-07-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79KB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四篇可供参考.docx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四篇可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四篇可供参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四篇可供参考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范文四篇
(篇一)
为伟大时代讴歌
欣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在这大喜之年里,我要由衷说出身为一名曲艺工作者的心声——曲艺人当为时代而说唱。
从1980年夏天进入苏州评弹学校学习算起,我在苏州评话演员的岗位上已经工作快四十年了,这期间经历传统曲艺发展的起起落落,我兴奋过、失落过、自豪过、沉思过。
我深刻感到,传统文化的每一次兴盛发展,都和时代前进的脚步紧紧相连,密不可分。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号角吹遍了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中国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文化的提升也极为重视。
如何让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议题。
而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正所谓生逢其时。
恢复成立苏州评弹学校,用专业的学校制成批培养青年一代评弹演员,党和国家领导人、酷爱评弹的陈云老首长还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我有幸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成了72名首届学生中的一员。
在学校学习的三年时间,我们得到了众多苏州评话大师面对面的悉心指导和点拨,如:
顾宏伯、张鸿声、金声伯、吴君玉、强逸麟等,都常驻学校教授书技,为我们这一代演员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大师们所传授的说、表、噱、演等说书技巧,在我们今天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中都起到了极大作用,受益终身。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重视、离开了时代的推动,我们怎么可能在如此专业的曲艺艺术学校,跟随一批大师级的名家学艺成长?
毕业后不久,我来到了上海市黄浦区新长征评弹团工作,整整十年的一线演出经历,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在演出中,把自己的所学付诸实践,也使自己的艺术逐渐成熟起来。
而此时传统曲艺又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我所在的新长征评弹团是一个区级小团,由于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冲击,濒临解散的边缘,我和一些同事也做好了转业的思想准备。
就在此时,上海市的领导提出了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保护传统艺术、爱护艺术人才的指示,我们作为优秀人才和紧缺人才有幸从一个区级小团被调入了上海评弹团,由此,不但继续了自己的艺术之路,还踏上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走入了一片更宽阔的天地。
这对我的艺术生涯来说是一次决定性的转折,如此幸运全仰仗党和政府对文化艺术的关怀,全仰仗时代的呵护。
虽然此事过去二十多年了,但今天说起来,我的内心依然充满着激动和感激。
1996年年初,我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上海评弹团,来到了我儿时心中的艺术殿堂,那一年我31岁。
剧团花了大力气培养我们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
记得当时各级领导对我们的要求是:
希望你们牢记你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要多多学习、好好学习,现在你们是评弹舞台的可塑之才,未来是传授书艺的师资力量,年轻人,加油!
我们记住了领导的嘱咐,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在以后的学习演出和实践中踏踏实实地钻研艺术。
如今,我们这一代人终于可以说,我们没有辜负时代的重任,当年的青年演员已经成长为舞台上的中坚力量和艺术上的传承者。
现在的上海评弹团是直属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戏曲中心领导的国有剧团,剧团老中青三代演员结构合理、作品丰富、演出众多,我们是幸运的一代,我们的幸运在于赶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
近几年,我除了做好演出和传承教学工作之外,还一直在做一件事情:
不断尝试着为苏州评话寻找更多的演出题材和演出样式,为评话艺术讴歌时代作出各种探索。
我想,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一名文艺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编演中篇苏州评话,是近些年来我一直尝试摸索的一种新型的演出模式。
我们创作并上演了《野狼谷传奇》《战马赤兔》《唐三彩》三部作品,取得了较好的评价,今年的第四部中篇,讲述中国海军故事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也即将在国庆节期间推出,我创作演出中篇评话的初衷,就是想尽可能吸引年轻人走进书场来听我们说书。
年轻人因为工作学习繁忙,已经很少有大量时间来听每天一场的长篇连续书目了。
而花两个小时听一个精彩故事,中篇评话在篇幅上相对符合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
我在创作新的中篇时,特别注重作品的时代性和正能量。
《战马赤兔》是通过吕布、曹操、关羽对于赤兔胭脂马的不同态度和不同故事,诠释了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如何对它,它就如何对你的道理。
在作品中的这面镜子其实就是战马赤兔。
在《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中,我想大胆尝试用苏州评话讲述当代军人的动人故事。
作品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诞生为切入点,让讲惯了大漠孤烟金戈铁马等传统题材的评话,也能用说书的方式描写当代军人可歌可泣的事迹,讴歌伟大时代中军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这种尝试或许能为评话找到一种新思路、新说法。
只有作品符合年轻人心理审美和欣赏习惯,才有可能吸引他们走进书场听一场评话。
这些年来,我还着力创作了很多讴歌英雄、讴歌时代的短篇评话,有赞美新四军女战士的《夜走狼山》,赞颂为祖国坚守海岛32年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妻的《孤岛夫妻哨》等,这些作品在各种场合演出超过一百场,努力做到用评话艺术的样式讲好时代楷模和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用他们的精神鼓舞人、激励人。
我想,这正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党的文艺工作者,尽我所能讲好中国故事,说唱伟大时代。
(篇二)
洪湖“驯水”记忆
1977年冬,我高中毕业时,拿起铁锹、扛起扁担、挑起箢箕,加入到洪湖分蓄洪区开挖行列,成为一名水利建设的小兵。
每天晨曦微露,随着开河筑堤大军进入工地,五人一组,你一担转给我,我一担转给他,接力式地往堤上挑。
虽然挑得有些吃力,但一天能挣八个工分,成了家里的一名劳动力,心里挺高兴的。
我们以生产队为单位,吃的是大锅饭,睡的是十人一床的大通铺。
不久,工地出现了带有病毒的老鼠,不少人患病,我也被感染,发高烧,说胡话,被转到洪湖市人民医院救治。
在我生命垂危的时候,省里派来了医疗队,驱走了死神,救了我一命。
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打油诗:
湖水清清甜又甜,省里“华佗”真高明;驱逐阎王救回命,筑堤挖渠为人民;唱支渔歌给您听,我把祖国比母亲……
**年夏,我省遭遇历史罕见的大洪水,135公里长的长江干堤洪湖段险象环生,十余万抗洪军民与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
7月13日,我作为洪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人员,陪同新华社**分社的记者到长江干堤螺山段釆访。
大雨瓢泼,狂风压枝,防汛形势异常严峻。
返回时,吉普车在江堤上抛锚,我头顶狂风暴雨推车,堤岸泥泞湿滑,不慎滚到了江里,满嘴都是浑浊的江水,浑身湿透,艰难地爬上坡岸。
记者问我:
“害怕吗?
”我说:
“不怕,因为我是党员,是水利人,即使死了,也是为防汛抗洪而死。
”7月20日晚8时许,洪湖长江干堤燕窝段,八级狂风掀起巨浪,浪头冲过江堤。
千钧一发之时,400多名“钢铁”战士跳入江中,手挽着手组成人墙,任凭风浪冲刷……历经93天,在洪湖十余万抗洪军民面前,长江洪魔终于俯首东去。
我有感而发:
洪湖水啊长又长,人心向着共产党;战胜长江大洪水,五星红旗迎风扬……
**年起,我参加了国家投入巨资加固长江干堤的工程建设。
国家发展了,肩挑背扛的人海战术不见了,大量机械在洪湖长江干堤轰鸣穿梭。
十年间,洪湖长江干堤普遍加高2至3米,加宽1至2米,巍巍堤防成了坚固的挡水屏障,抗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
我又写道:
长江堤防变了样,抗洪能力大增强;沿岸人民乐安居,小康生活有保障!
(篇三)
世界温度70年
历史长河
奔流不息
中国革命事业与精神
温暖世界70年
岁月的光芒穿越时空
燃烧地表70度
是东方大国的智慧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
创造世界奇迹
一
历史回味
1949年10月1日
一声呐喊与宣告
觉醒铁流电光火石
燎原在天地间永恒
点燃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事业
在艰难曲折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里
人民奋斗的火种照亮信仰的红旗
让共产党人坚定地沿着方向
团结燃烧这片大地70年
像火一样温暖升华70度
铸就一把把镰刀锤子让五星红旗
引领人民从幸福走向幸福
今天
世界温度70年
缔造人类历史唯一
延绵至今从未中断的
灿烂文明的是中国
是信仰信念信心
坚不可摧的复兴
泱泱华夏
巍巍九州
二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70年埋头苦干
春天般唤醒
是中国高度的中国力量
是世界温度的中国奋斗
是地球宽度的中国方略
中国共产党人
在奋进的时代前无古人
在筑梦的征程后无来者
运筹帷幄的改革春天
在开放的季节里
把40年的机遇
春雨般滋润着中国大地
70年温暖是世界的温度
是科学的谋略写下了诗篇
绿了神州润了华夏
十九大领袖的精神力量
在春天的幸福宣誓下
春风般吹绿了中华大地
今天
世界温度70年
中国梦的高度
两个一百年的宽度
书写出人类智慧的春天
向世界庄严宣誓
三
拉长拉宽历史
40年改革开放
世界温度70年
是拼出来干出来
70年功业熔铸的历史
在闪光的奋斗中无怨无悔
守望民族复兴的道路
是开天辟地势不可挡
世界温度70年
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闪耀中国人奋斗的身影
和留下的坚实足迹
奠定中国历史走向新的历史
继往开来与世界人民
沿着和平与发展的道路
必将共享温暖前进
世界温度70年
永恒伟大民族精神鼓舞
渴望发展人类文明进步
从此,在仰望旗帜的光辉里
永恒闪耀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实践中奋勇前进
70年,
中国人民伟大的事业
中国人民伟大的精神
中国人民伟大的成就
永放光芒
(篇四)
我家的写稿情缘
大哥在村子里种地,农闲时节摆弄那台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他用水彩笔在白布上画了小轿车和飞机,在小轿车的方向盘处和飞机的窗口处挖一个洞,里面摆个小板凳,人坐在小板凳上照出来的相,不认真看,感觉是在开小轿车和坐飞机。
八十年代中期,农村相当落后,莫说坐就是看到轿车都少,更莫说坐飞机了。
在满足大家虚荣心的同时,大哥确实猛赚了一笔。
要不然,他不会把照相机换成珠江S-201型的,还在街上开起了照相馆。
那时照相最多的就是学生毕业照和证件照。
当时干什么都要办证,我爹做木匠都要办一个木工证。
生意淡的时候大哥就往农村跑,给老年人照遗像。
再困难再节约,给老人家照张遗像,这个钱还是愿意出。
加上大哥口才好,看到一家人都在家就动员人家照全家福。
九十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分配在县电视台工作。
可能是受到我的影响吧,大哥在四处跑的时候,也顺带拍了些新闻照,在我的指点和帮助下,他开始有新闻图片在报刊杂志发表。
慢慢地,就上路了,最多的年份,有上百幅新闻图片被全国的报刊杂志采用,年终还被评为全县的优秀通讯员。
最牛的那幅《侗家山寨喝上了自来水》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照片上穿着侗族服装的老大爷,手拿木瓢舀水,笑得十分开心,堪称经典之作,用到画报上都没有任何问题。
大哥把这张照片放在钱夹子里,每每与朋友喝得兴奋的时候,他就摸出钱夹子,打开来给大家看,说我的照片发表在……后来发表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不再拿照片给别人看,拿的是一个巴掌大的黑本本,某报社为了让大哥多给他们写稿,给他发的驻地记者证。
他说,记者证你们知道吗,景区免门票,买车票不要排队,你们外出打工有我这本本坐车就方便了。
我知道记者证没有通天的本事,远没有大哥说的那么管用,但大哥拿着却显出高人一等。
其实,报社就给大哥一个证而已,没有编制也没发工资。
一次,有一大型演出活动在我们县城举行,组委会发了特制的采访证,我扛着摄像机在拍摄新闻,大哥穿着摄影褂,胸前挂着照相机,掏出他的黑本本非要入场,保安看他没有那特制的采访证,死活不肯。
我出面帮他求情,大哥才得以入场。
大哥觉得很没面子,非要把演出活动搞一则新闻报道发到外面的报刊。
内行都晓得,这样的活动不算什么,他投了十多家报刊杂志,一处也没有采用。
这之后,大哥把我大学期间学过的几本新闻教材搬了去,应该是认真学了吧,否则进步没这么快。
他采写的好些稿件,图文并茂地刊发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
大哥对新闻报道有了瘾就不怎么关心照相馆的生意,只要听到哪里有新闻,就不辞辛劳前去采访。
有一次,听说一株死了几年的老树在春天长出新叶,他开车三十多公里去拍照采访。
正在这天,答应人家来取的遗像给耽误了,人家到别的地方去做,他还赔了人家的加速洗相费。
大哥最在乎的是人家喊他记者,他觉得很光荣很有成就感。
一天,他坐中巴车从市里回县里,中巴在路上上客被路政部门把车扣了,大哥掏出他的记者证,对扣车的说,哪有这样执法的,你们赶快把车放了,要不然,我给你们曝光!
要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果然,扣车的把中巴车给放了。
大哥确实风光了一回。
大哥稿件的忠实读者应该是父亲,父亲经常用怀疑的眼光对大哥说,你写的是真的啵?
父亲还对大哥的稿件加以点评,说你写这个算什么,有一个怎么怎么的,意思是他发现的比大哥写的还强。
大哥有些不服气地说,你只是讲,你写一个试试!
父亲说,我懒得写,我要是写肯定不比你写的差。
那天,县文化馆一位搞民俗的专家来到我家,父亲和他谈了些民俗文化,他兴趣很浓,要父亲写出来给他,每千字三十元稿费。
父亲真的就写了。
我觉得有些地方父亲写得啰嗦,要父亲精简,父亲狡黠地一笑,我知道他的用意,为了多赚点稿费。
果然,一个月不到,他领到了一千二百元的稿费,那是他做工两个月的收入。
后来,我给父亲弄了一本《家居生活百事通》,要他在上面抄些文章寄往全国各地的报刊,当时的报纸有文摘版和科技版,喜欢发生活中一些小技巧性的文章,他也三不三收到十元八元的稿费。
每当父亲收到稿费单,总会在村口的小卖部拿出来,假称自己眼睛花看不清,要人家给他看是多少钱,为的是想得到别人的夸赞。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时候,国家级的几个媒体联合举办征文赛,我们父子三人都写稿参加比赛。
大哥写的是《四叔三改车库》,写的是四叔一家先是买了拖拉机建了一个车库,后来车换成大汽车,又改车库,再后来家里又买小车,再次改车库。
表达的是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变。
父亲写的是《玉米香野猪猖》,写的是现在生态好了,在玉米熟的时候,村子里出现了野猪。
反映了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果。
我写的是《农民父亲当导演》,说父亲农闲的时候在村子里指挥大妈大婶等一伙人录制山歌碟,从精神层面反应农村的生活面貌。
结果我的得了一等奖,父亲是三等奖,大哥只得了个优秀奖。
大哥很不服气,对我说,你那个不算,假新闻,父亲算什么导演,他不就组织大家唱山歌摄个像,摄像的同时告诉人家怎么走路,怎么唱歌。
我说导演的任务是干什么,就是要演员怎么做。
大哥又说,父亲写的那个也有些夸张,玉米香野猪就来了?
没这么快吧,基本上都要到冬天才来,有时根本就不来。
我对大哥说,你不要不服气,你写的那个好是好,只是过时了,如果这个征文是改革开放十周年或二十周年,你的肯定能获奖,那时我们国家重点在搞基础设施建设,水电路讯取得突破性进展。
现在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搞得差不多了,比如我们这里的铁路复线、高速公路、高铁建设等等,你是看得到的。
国家现在最关注的是环保和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我的和父亲的能获奖。
大哥还是不服气,说你们写的那些都是一些不重要的东西。
我说,你看到的只是我们大湘西,你要放眼全国去看,全国的变化太大了,其实,我们和全国先进地方比,还很落后,还远远赶不上人家。
这是全国的征文,并不是我们县里市里或者湘西的征文。
大哥的心情这才稍稍平和下来。
一眨眼就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了,又举办征文活动。
大哥问我写什么?
这么多年来,大哥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已今非昔比。
我眨了眨眼睛反问他,你呢?
可惜,此时父亲已去世,否则,他也会要写一则征文稿的。
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说,这个时代也只能这么好了,他作为一个农民,没有为国家作什么贡献,每个月国家也给发几十块钱的养老金补助,每年只要交几十块钱的合作医疗,住院还有报销,他只是没这个命享受。
还说,你们当子女的也尽心尽力救我了,我没有什么埋怨的……想着父亲这番话,我觉得已是一篇很好的征文,可惜他不能参赛了。
大哥说,他想写一篇叫《无纸时代》,说现在办公写稿都不要用纸了,特别是他发新闻图片很方便,电脑或手机上点一下就发出去了。
以前还要把照片冲洗出来,寄出去,特别是一个卷胶卷才照几张又要冲洗,如果等到胶卷全部照完又失去了新闻性,特别麻烦。
传照片又还不能用传真机,等等。
大哥说了一大堆理由,如果写成稿件,内容会十分丰富。
但我否定了他的想法。
我说,变化大的还多呢,你这无纸时代,无钱时代,都不足以说明问题。
大哥问,什么无钱时代。
我说,就是用手机扫个二维码,扫个微信就付款,不需要用钱,连街上卖菜的大妈,扁担头上都挂着个二维码。
现在扒手都失业了。
大哥听我这一说,叹气道,这个时代确实变化太大了,我写个什么呢?
写什么呢?
大半年来我一直在想,特别是今年又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这七十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现在的强起来,哪一样不可歌可泣?
我从国家层面开始一项项勾着指头分析给大哥听。
我说,从经济发展看,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金融服务、科技管理体制、经济特区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哪一项不有板有眼?
大哥也跟着我一一地勾指头算。
我又从治国理政这方面说,比如,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活力、社会流动性增加、科技互联网技术崛起、多元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大哥表情有些迟疑,可能有些听不懂,我停了停,想解释,又觉得讲了大哥也不一定记得。
接着说,党的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还有,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比如一系列改革创新,把农民从原有的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整个社会呈现出高度的流动性,中国社会走上了现代城市化发展之路……大哥说,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从农村流动到了城市。
我说,从社会民生看,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广大民众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初心……
大哥有些泄气地说道,听你这么说来,我写哪一样都写不到位,怎么也获不了奖。
我说,你就写发生在身边的事吧,写精准扶贫怎么样?
你看看,通过几年的精准扶贫,我们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怎么样?
老百姓的收入增多了吧,幸福感增强了吧!
大哥说,就写点村子里的事,这也太小了吧,这是全国的大赛呢!
我说,这叫大处着眼小处着笔。
大哥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大哥的主题找到了,我又写什么呢?
好在我现在已转向搞文学创作了,我要用文学的手法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表达我内心的喜悦和自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祖国 征文 范文 四篇可供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