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组织.docx
- 文档编号:29487726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13KB
流动的组织.docx
《流动的组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的组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动的组织
教学设计
流动的组织——血液
北城力高学校尹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血液样本,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基本成分;
(2)结合已有经验和知识,举例说明血液的主要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比较三类血细胞;
(2)通过分析血液常规化验单,尝试解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各项数据。
(3)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血液化验的意义,远离疾病诊断误区,正视健康检查和珍爱健康。
教学重点:
描述血液基本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血液化验的意义。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
家畜血样、人血涂片、显微镜、血常规化验单和有关血液的课件。
学生:
查阅有关血液方面的资料。
课时:
1节课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发生在医院门诊部的关于血液检查的医患纠纷视频。
学生观看。
教师:
当我们去医院看病时,常常需要抽血做血常规检查,但医生为什么要我们抽血做血常规化验呢?
为什么血液化验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健康、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你能当一回医生给这位患者做个解释吗?
学生:
积极思考,尝试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教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血液,帮助这位患者了解血液的成分和各种成分的功能。
【设计意图:
挖掘生活中因误解导致医患纠纷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新知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
(2)合作探究
1.血液基本成分
教师:
简述并操作演示血液分层实验,并将未分层的血液和分层的血液分发给学生代表。
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问题:
1)血液分几层?
各层呈什么颜色?
各层的比例是多少?
2)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1:
试管中的血液分2层,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占一半多一点;下层是深红色不透明,占一半少点。
学生2:
不对,是3层,在上下层之间还有一层很薄的白色物质。
学生3:
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物质,它们质量不同,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就会分层。
教师:
是的,仔细观察的同学会发现分层的血液是3层,通过离心机能将不同沉降速度和密度的物质分开。
PPT展示血液分层图。
那么,你们知道这3层都是什么物质吗?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医院的血常规化验单,它能帮助我们了解血液成分的变化,为诊断疾病提供依据。
出示讨论问题:
1)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常规化验单上的所有血液成分,应分别位于哪一层?
2)为什么把血液成为“流动的组织”?
学生:
自主学习第51页“资料分析”和课文内容,并利用划线提取关键字,标记疑问的地方,结合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1:
试管上层是血浆,占总量的55%;中层是白细胞和血小板,量很少;下层是红细胞,量比较多。
学生2:
血红蛋白可能位于血浆,也可能位于红细胞。
学生3:
因为血液是液体,能流动所以称为“流动的组织”。
师生总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
血液是一种结缔组织,血浆是液态部分,所以能流动。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创造问题情景,结合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血液分层现象、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主动探究新知识。
】
2.血液各成分主要功能
教师:
展示人体全身血管分布图,演示某一段血管中血液流动视频。
请学生结合课文图4-31和第一段文字,说说血浆有哪些成分和功能。
学生:
自主学习,教师点拨启发,并提示图4-31上没有标明代谢废物。
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相结合,师生总结1)血浆成分:
水、营养物、代谢废物、血浆蛋白等;2)血浆主要作用: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教师:
同学们还记得医生是怎样做血常规化验吗?
有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学生:
回忆在医院的血常规化验过程。
教师:
现在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本第52页实验,再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亲眼看看看涂片上是什么?
并结合课本第54页文字,回答一下问题:
1)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
2)你是怎么区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
3)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
学生:
自主阅读后,在低倍镜下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再结合课本第54页文字提取关键字,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
依次展示血液分层图、显微镜下的血细胞图、电镜下各血细胞图和血细胞形态、数量、功能比较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血细胞有关形态和数量部分的表格填写。
血细胞种类
数量
形态
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师生总结:
1)红细胞数量最多、白细胞数量比较少、血小板数量太少;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后无细胞核;白细胞体积较大、有细胞核;血小板最小、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在低倍镜下,看见最多的是红细胞,较大的是白细胞;血小板又少又小所以难分辨。
教师:
血液中不同数量和形态的血细胞能帮助我们分辨它们,得到血常规化验结果,那么医生凭借化验单做出诊断的依据是什么呢?
请各小组分析手中的常规化验结果,当一回小医生做出简单的诊断。
PPT展示RBC、WBC、PLT和Hb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贫血、有炎症和血小板偏少的3种血常规化验单。
学生:
结合自主学习获得的新知识,小组分析讨论手中的常规化验单,尝试做出诊断。
学生1:
送检人是女性,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值,且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初步认为此人患有贫血;因为红细胞和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学生2:
:
送检人是男性性,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初步认为此人身体有炎症;因为白细胞能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
学生3:
送检人是女性,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其他各项指标均正常;初步认为此人受伤不易止血;因为血小板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帮助止血。
教师评价学生的诊断结果,展示红细胞运输氧、白细胞吞噬细菌过程和血小板止血的视频,师生总结各血细胞功能并填入表内。
【设计意图:
利用实验和电镜图让学生认识各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利用读书指导法和动态演示法让学生理解各血细胞的功能,并解决了导入时的医患纠纷问题。
】
(3)总结升华
教师:
血常规化验能帮助我们判断和了解身体是否健康,这都与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功能有关。
那么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况出来吗?
学生: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
【设计意图:
梳理和巩固新知,让知识更具系统性。
】
(4)巩固拓展:
课本第54页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浆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二、血液的功能
1、运输(血浆、红细胞)
2、防御和保护(白细胞、血小板)
教学反思
流动的组织——血液
北城力高学校尹莉
1、优点
教学手段多元,能体现血液“流动”的特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描述血液基本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学生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人血永久涂片获得血液基本成分的直观认识;再通过电镜下血细胞图片、血浆成分示意图和课本文字描述获得各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具体了解;最后结合血液流动、红细胞运输氧、白细胞吞噬细菌和血液凝固的视频展示各成分的主要功能。
将文字的具体、图片的形象和视频的动态运用的恰到好处。
2、不足
1、血液分层演示实验用时较长。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5分钟到20分钟,教师在操作实验时,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还会出现很多偏离主题的问题,教师难以把控。
改进措施:
教师只简述实验而不现场演示,或视频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观察现成的分层血液。
2、实验时,个别组找不到白细胞,影响实验效果。
由于血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如果学生不仔细耐心观察确实难以找准白细胞,而本实验设计用时3分钟,这个矛盾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改进措施:
利用电子眼将显微镜的物像转换到大屏幕上,对本实验进行补充。
3、分组讨论时,出现不同意见。
讨论是学生相互学习,分享交流的最好机会,但是当学生学生固执己见最终不能形成统一意见时,如果教师不能适当的引导就有可能打乱整节课的节奏。
改进措施:
教师先选取与本节课有关的结论和学生易错点展开讲解,与本节课无关或偏离主题的知识留以课下单独讨论。
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也兼顾了个别同学。
3、某些问题的反思
1、学生对于动物结构层次中的器官相对比较熟悉,微观上分子和细胞层次,宏观上系统层次和个体层次都缺乏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对微观和宏观上的难点进行突破,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
2、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往往是精彩的教育生成。
譬如,学生易混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误认为两种都位于血浆;学生对于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值,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值就诊断为白血病和血友病。
这些都是教师可以预见的易错点,通过适当的引导将学生的易误点暴露出来,再组织学生订正老师补充解释,这教学要比教师平铺直叙的强调效果好。
3、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的感知。
多媒体技术有很多优势,但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生物是一门实验性课程,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是不可替代的。
4、资料分析是需要学生在课本上划线标记获取关键字等主要信息,再进行整理分析,如果教师通过电子屏展示资料分析,不进行读书指导,可能会弱化学生信息提取、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5、多媒体技术所创造的情景,视听刺激性强,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欲,特别适合课程导入使用。
但是导入常常会留下一个未解或有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学习新知,教师还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对这个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保持课程的完整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动 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