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趣谈标点符号教案 苏教版.docx
- 文档编号:2948577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6KB
初中语文趣谈标点符号教案 苏教版.docx
《初中语文趣谈标点符号教案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趣谈标点符号教案 苏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趣谈标点符号教案苏教版
趣谈标点符号
教学目标:
1、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
2、增加一些标点趣闻知识;
3、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教学时数:
二课时(约90分钟)
教学步骤:
一、从反面引入
一把茶壶壶身四周写着以下几个字:
可、以、清、心、也
这五个字,其间没有标点,不管以哪一个字开始读,均可成为一句话,表达一个基本相同的意思,这样看来,标点符号并不起什么作用。
二、趣谈标点符号的故事
1、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2、留客不?
据说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
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
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
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仅不走,还笑嘻嘻道:
“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
”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
“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
留。
”
这一来,意义完全不同了。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两种不同的标点法,得到的是截然相反的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
”
3、伙计气坏饭店老板
有一位饭店老板,为招揽生意,于店门外挂了一副对联﹕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亡”
原意是指店内的酒质量好,醋很酸,所养的猪肥大如山,店内清洁,没有老鼠。
然而,一位经常被他虐待的伙计,悄悄将对联加工,变成﹕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只只亡”
老板看到气得发抖,说不出话来。
4、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在抗战时,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语:
“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而老百姓在“卖”字的后边加了一个逗号,就成了“粮食不卖,给八路军”。
5、祝枝山断句
明朝的祝枝山,有一次曾同人开过这样一个玩笑。
新春佳节的时候,祝枝山路过一户富人家的门前,见到朱漆的大门上贴着一张红纸。
他想了想,就叫人拿来笔墨,在上面写了12个大字: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那家主人出来一看,念道: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顿时脸色铁青。
他想:
这不分明是触我的霉头吗?
于是,他就要动手打祝技山。
而祝枝山却对他笑笑,不慌不忙地说:
”我明明写的是好话,你自己看不懂嘛!
”说完,他就用笔点了几下,便成为:
“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
”那家主人见了,不禁转怒为喜,连声称好。
6、雨果与标点符号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标点符号还能够传递信息和感情。
据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将《悲惨世界》手稿寄给出版社后,过了一段时间不见回音,就给出版社去了一信。
信中只写了一个问号:
“?
——雨果。
”很快他就收到回信。
信上只有一个标点符号“!
——编辑室”。
不久,轰动文坛的《悲惨世界》便与读者见面了。
这信被称为世界最短的信。
两个标点符号,把他们之间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
7、打官司
一个人总是挨官司。
过年时,他对家人说:
“今年谁都不能打官司。
”并且贴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着“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只是没加标点。
结果小儿子来探亲时读出了这幅对联,让全家十分惊讶。
他读的是:
“今年好晦气,少不得打官司。
”
8、老先生爱花
一位同学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老先生特别爱花,连后院的草坪上也种满了花,他为了不让人采花,便在花旁边立了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
“买花人走不得在此采花”。
小王正好路过看到牌子上的字,便采了几朵花。
老先生发现后,便上前质问小王:
“你为什么要采花?
”
小王说:
“是你让我采的呀!
”老先生指着牌子说:
“我上面明明写的是买花人走,不得在此采花。
”小王说:
“你写的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我看成了‘买花人走不得,在此采花。
’这不能怪我呀!
”老先生恍然大悟:
“对,对,不怪你,是我粗细大意,这花就送给你吧。
”我听后哈哈大笑,说:
“不加标点符号竟然会闹出这么大的事来。
”是啊!
标点符号确实很重要。
9、给少爷说亲
古时候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
当时啊,有个媒婆替大户人家的少爷说亲,写了一行字: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还说保证姑娘的容貌就如纸条上所写的那样.大户一看,心花怒放,允许了那门亲事.他们把这行字念成: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可到了把新娘迎娶进门,送入洞房后,才发现新娘是个秃头,瘸腿,一脸麻子的丑八怪。
大户找媒婆算帐.媒婆不认帐,说她纸条上写得明明白白:
漆黑,头发全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三、趣谈标点符号的演变过程
1、古代标点
标点符号看着小巧,却在书面语言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使用的标点符号,祖先在欧洲。
中国虽然在汉代以前已经出现标点符号的概念,即在两句之间隔开一两字来写,或者用竖线、短横线等标示句子的完结,但是使用上并不普遍,经常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笑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说二》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一足,信乎?
”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
‘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也,’非有一足也。
”说的是,鲁哀公因为听说“夔”有一只脚,觉得很奇怪,就问孔子。
孔子告诉他说,夔是在尧时期通晓音律,对天下实行音乐教化作出很大贡献的一个乐官,舜继位后,曾想另寻他人做乐官,尧就忠告舜说,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够了。
偏巧鲁哀公读古书不懂句读,把夔理解成了有一只脚的怪物,堂堂国君也难免闹笑话。
两汉的时候,有了“句读”作为停顿标志,类似我们今天的断句。
符号有“↓”和“、”两种,比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钩识也,居月切”,“、”则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之主庾切”。
就是说,凡是文末可以停止的地方,就用“↓”来标记,文中有可以句读的地方,就用“、”来标示,也就是今天的句号和逗号。
到了宋代,钩号变成了圆圈,标形如“○”,有大中小之分。
朱熹在著《四书章句集注》时就是每章之前用大的“○”,每句之后用“。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段落号,用“∨”或“∧”表示,画在每段末尾字的右下角,甚至出现了“。
。
。
。
。
。
”“……”这样的密圈、密点加在字的右旁,强调句子的精彩部分。
这一用法直到20年代还有沿用。
划在人名或者地名旁边的“_________”则晚至明代出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标点符号多用来表示停顿,没有多少意义上的差别,而且没有标点的书居绝大多数。
2、标点符号在中国
1920年2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
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包括钱玄同、刘复、朱希祖、周作人、马裕藻在内的六教授,极不愿看着“现在的报纸、书籍、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是密圈圈到底,不但不讲文法的区别,连赏鉴的意思都没有了”,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一次大会上,他们提出了《方案》,要求政府颁布通行“,。
;:
?
!
——()《》”等标点。
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此年被批准。
3、教师小结,谈标点符号点滴感受
文字是人类思想的体现,而标点符号和文字结合起来。
更有利于表达思想,但运用的方式不同或不当.其语句意义也会大相径庭。
因此正确和巧妙运用标点符号,非常重要。
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
或一“,”到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符号极不重视。
他们认为只要字不写错,用不用或随意使用标点符号都无所谓,不会影响到文章的表情达意。
其实不然,文学大师郭沫若就十分重视文章标点,他曾多次强调过:
“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冠,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
所以许多严肃而有经验的作家,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无一不是苦心孤诣的。
据说英国著名作家王尔德有一次设宴招待客人,而他自己却姗姗来迟,把客人晾了半天。
原来他是在改自己的诗稿——给自己的诗稿删去了一个逗点,经过反复思索后,又把它重新加了进去,半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他仅为一个逗号煞费苦心,不能不让人钦佩。
可见,标点符号十分重要,切不可小看,写文章的人都应该重视它。
尤其是青年学生,更应该学会使用标点符号,并且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四、引导学生讨论“标点符号”的作用
1、有时,标点的运用表现文化。
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律诗《清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有人把标点一改,变成了一首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还有人就《清明》一诗,不增减一字,只加标点,变成了电影的一个镜头,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
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杏花村!
2、有时,标点的运用有助塑造形象。
标点的正确运用,不仅使文章语言通顺、脉络清楚,而且在文学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语言起不到的作用。
《红楼梦》中在描写林黛玉临终时,作家是这样运用标点的:
“宝玉!
宝玉!
你好……”
两个“!
”写出黛玉用生命在呼喊;一个“……”将黛玉百感交集、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复杂心情和神态刻划了出来。
句子省略的部分可以让读者充分想象,这样更能打动人的心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省略号起到了许多文字不能起到的妙用。
3、有时,标点的不同表现不同的品质。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
“对于老百姓,可以任由他们处于自在状态,不可以让他们知道国家的重要事情。
”——愚民政策了。
子曰: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老百姓表现不错的时候,就放用让他照样做;如果他们表现不好的时候,那就应该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道理。
”——意思相反,不失为大教育家的本色。
4、有时,标点的运用给你带来财富。
旧时有一老翁,有一女一女婿,发妻死后,续弦,后妻生了一个生了一个孩子。
老头立下遗嘱,说明财产的分配方法: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打了官司。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女婿如此读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后妻和县官的读法。
5、有时,标点的运用带来美食饱餐。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富翁根据自己主观愿望。
理解为“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签字。
那知吃第一顿饭时,教书先生就大喊大叫:
“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
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的么?
”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
6、有时,标点的运用可以保住小命。
故事1: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
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
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
“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
”他当场断句吟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故事2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妻子玛利亚·菲奥多雷娜偶然看到一份文件,是她丈夫签署的命令,是批准将一囚徒流放到西伯利亚,在当时情况下,去了必死无疑。
其批语是:
“释放不得,押送西伯利亚。
”玛利亚将逗号改动了一下,批语变为:
“释放,不得押送西伯利亚。
”一个逗号的变换位置救了一条人命。
故事3:
老作家安德烈·梭勃里给苏联《海员报》写了一个短篇小说,题材很有趣。
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趣谈标点符号教案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趣谈 标点符号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