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32.docx
- 文档编号:29485501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66KB
高考写作32.docx
《高考写作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写作3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写作32
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优秀作文及评析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三作文题一出炉,就一片惊呼:
“太有语文味儿了!
”
作文的“三思”简析
1、思想的高度:
基于作文是情景交际下的“表达我”,这里应该指向这两个维度:
(1)如何在铭记与感恩中成长,成就更好的“我”;
(2)如何在成长中构建更好的“我与他人(老师、社会、国家)”的关系。
2、思考的深度:
辨析关键概念(语句)。
“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是什么意思,包含着老师怎么样的情感?
尤其是“再”所蕴含的情感。
由此及彼,“我”听到这句话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3、思维的慎度:
(1)弄清“我”与老师的关系。
(2)弄清老师与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关系。
(3)弄清老师与“我”将来成长的关系。
(4)弄清楚“我”的成长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的关系。
三、写作简要提示
说真话抒真情,真诚地表达“我”,是作文的首要原则。
在此基础上,这道作文题,在形式上十分开放,可以议论,可以叙述,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换言之,可以写成议论文,可以写成普通的记叙文,也可以写成夹叙夹议的散文,还可以写成抒情性议论文……
一、画面立意角度如下:
1.教师的角度:
赞美教师的师德高尚、歌颂教师的奉献、园丁精神、教育的温情、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爱的守候、陪伴等;
2.学生的角度:
学生感恩教师,感谢拼搏、关注成长等;
3.师生的角度:
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教师的奉献成就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的奋斗担当又回报教师、国家和社会;师生互相陪伴互相成就等。
二、思路导航
(一)赞美教师。
1.名言材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斯大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霍姆林斯基。
3.事实材料:
选用教师默默地关注、守候着学生成长、成才的细节或是故事。
选用2016年感動中国十大人物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2018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风雪担书梦”的人民教师张玉滚。
(2)感恩教师。
1.名言材料: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李觏《广潜书》。
2.事实材料:
在学生自己求学的经历中,回忆起教师对自己点滴的付出,期间的感人的插曲或是细节。
也可恰当引用“周恩来不忘师恩、毛泽东向教师敬酒、鲁迅尊敬老师”等事例。
(3)画里话外,师生情长。
教师的奉献成就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奋斗担当来回报教师、国家和社会;师生互相陪伴互相成就。
1.名言材料:
在教师与学生两人之间,不需要第三者参加,常常在一起成为伟大而精选的伴侣。
——赫尔巴特;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
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
——加里宁。
2.事实材料:
选用师生一起经历过的一段刻骨铭心的事迹:
通过相互陪伴,教师见证学生成长、学生的成长促成教师的成就,回报国家社会。
引用“桓荣与汉明帝的故事”或是居里夫人与欧班老师的故事。
(4)电影素材《老师好》
《老师·好》中的教育意蕴
(一)分离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
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中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才给了我这段最好的时光”苗婉秋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这段话十分富有诗意,这句话中有他对学生的深深不舍,有对那些洋溢着青春的学子们的祈愿,更有对安静,对这个本来有着大好前程、有着光明未来的最中意弟子的痛惜和愧疚。
学生们在他的教育下都懂事了,都去放飞了,那么他还有什么理由留下,何况他还一度被冤枉,他的心早已经看透了现实,即便学校分给了他房子,也不能挽留他早已破碎的心,而宁愿选择去了一所乡村小学。
那么,这种选择和学生、和所在的学校和那个叫做南宿的地方分离的举动,是否就可以真正实现曾经的过往从记忆中抹去,是否就可以重新开始一段新的生活,我想不是这样的。
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写道:
“分离是我们习惯的生存状态。
但是我们的内心不断地有对联系的渴望,一种强烈的渴望,对我们的心灵和远方的星辰、我们自身和世界的他者亲密无间地生活这一状态的渴望。
我们向往与他者联系为共同体,因为我们知道,依靠这个共同体,我们在生活中会感觉更自在,相互间不再有陌生人,地球上不再有异乡人。
”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曲婉秋老师了,他其实从未离开,从未从他曾经的版图上走远,这种分离其实是一种深深联系的渴望。
他这一辈子应该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南宿一中发生过的一切,他永远都期望人的善良正义如光芒把所有心灵照亮。
(二)惩戒
苗婉秋老师无疑是一个说一不二、霸道专制的老师,从他对学生的一次次斗争中就可以看到,从他的“苗霸天”绰号也可以看出,即便他如此霸气冲天,动不动就让学生做俯卧撑、蛙跳,但最终他却以自己的爱心和行动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当学生帮他把都是的自行车找回来,在操场上给他颁发“全宇宙最优秀老师”的称号时,他的惩戒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虽然他仍是愤恨不已仍在责备学生不懂得珍惜时间。
他这样的个性仍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对自己因成分不好失去美好未来的惨痛经历的悲愤。
帕克·帕尔默说:
“教师的内心有一个警卫,守护着自己的个性,把有损我们自身完整的任何东西拒之门外,把有益于我们自身完整的一切东西拥入怀中。
”正是因为他内心深蕴的君子精神、师者仁心让他能够坚守师道尊严,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负责,而他的惩戒最终产生了善的力量。
惩戒的存在或许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负责任的道德主体,让他们能够充满自信、秉持正义、敢于负责地走向未来
(三)反思
这部电影既是以学生王海的视角来怀念那个难忘的学生时代,其实更是对那个时代师生生活的反思,这种反思是苗婉秋老师给予他们的,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教师带给学生的都早已种在了学生心里,就是这个严爱有加的老师让高三三班的所有学生有了念想,有了影响一生的力量,王海的反思正是代表着他们的坚强的成长。
在电影中,曲婉秋老师也有一次深刻的反思,那是在他人生最失意落魄的时刻,是他的老师告诉他“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于是,他穿过人生的阴霾,在反思中重建了自己的人生。
他恪守职业道德,饱含教育情怀,坚守道德底线,虽然历尽人生坎坷、无缘金钱名利,但他确实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
做一个精神上气象万千的人。
如何能够达到,我想,首当其冲的还得是学会反思。
《老师好》这部电影唤醒了我们对美好师生关系的追寻,在这个明媚的春天,它也如一抹阳光轻拂过教师的心田,也如一颗明亮的星,将黑暗的夜空照亮,让我们对人性的善良、职业的尊严、理想的守望充满无限的向往和追求。
考场误区
1.文体选择不妥。
这道作文题,文体十分开放,可以议论,可以叙述,可以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不少考生把文章写成四不像,似议论文似记叙文又似抒情性散文,文体不明势必影响得分。
其实,这则漫画材料更适合写成抒情性散文,不太好写议论文。
2.行文假大空口号式。
不少考生不顾及漫画写作情境,对刚刚生活熟视无睹,满口假话大话空话,行文好比说教。
这样的文章与高分无缘。
高考作文须遵“有真意,少做作,勿掩饰”的原则,摒弃假大空口号式的写作,广泛联系社会现实。
3.行文思路闭塞。
不少考生写作闭塞,就漫画写漫画,不能运用想象和联想,适当拓展延伸开去。
师生情,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学生时期最在乎的情感,考生可以联系古代的师生关系,孔子与子路、颜回等,宋濂的《宋东阳马生序》等,再联系新时代师生关系,普京和老师,让文章的写作更有针对性。
例文1:
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
广东茂名 吴彬丽
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
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师生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一师生情谊的深厚和情感,对我们人生的影响不可估量。
师者为何人?
《师说》中提到: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让祖国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德智体美劳都有全面的进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而在这花朵的培育当中,是时间、是青春、是情感的投入,而最后一课上的“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便是一个侧影。
“你们再看看书”是一种寄予厚望的良苦用心。
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所饰演的老师一心把学生的前途放在心上,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看到班上有同学放弃学业,到处到街上去寻找他,用尽办法使他迷途知返;看到班上的学生安静同学利用自己的时间为其他同学进行高考复习,担心影响她的学习而强烈反对,与此同时,还免费给这些同学上课;看到高考临近,要求学生停止一切课外活动。
但是关婷婷同学不顾反对,坚持带领同学们参加比赛,为老师夺回第一名后,他邀请同学们到家里吃饭,讲述自己的北大故事······所有的一切,都是这位老师,也是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个老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用心奉献的真实写照。
“我再看看你们”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从中学校园走出,走进象牙塔,走进社会,而老师一直留在校园,送学生离开,也盼望着学生常回来看看。
如果说学生是箭,那么老师是弓,箭在磨炼中逐渐变得坚硬笔直,而弓也鼓足了劲,让自己充满力量,从而箭才能射得更准,抵达目的地。
让箭射中靶心,是弓的使命,也是弓的成就感所在,但是,与此同时,看着箭的远去,也难免有一丝失落与不舍。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更是一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育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
”而能起到这种真正的撼动力量的,唯情感莫属了。
情感由人产生,并且在人与人之间流动,而这一流动会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有的付出,都在春风化雨中成为另一种感动。
是春华秋实的回馈,带来的是满足;是把感动记在心间,跃然于纸上;是爱的传递,“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无论是哪一种,这种情感都是当今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中无比珍贵的东西。
或许,我们还会看到教育中的一些令人惋惜的现象;可能,我们也会见到社会中感恩之情的缺失。
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来年,随着尊师重教的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的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进入到这一领域来发光发热,为国家之根本——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尽管任重而道远,而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一句“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中所蕴含的情感打动了人心,又引发了许多感慨。
例文2.
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子,愤,回笔廊中
斯人,独立,寒窗前。
面对埋首读书的学生,老师饱含深情地说了一句话:
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寥寥数字,背后是老师多少热切的期盼与离别的不舍?
看着这句朴素的文字,我突然红了眼眶。
我想象着,当高考结束时,走出考场时的情形。
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漫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仲夏的夕阳落在我的肩上,没有轰轰烈烈的感觉,一切终归平淡。
只是,将与恩师分离,将与母校告别,当下心中轰然一恸,若有所失。
我明白,老师的心中也一定是矛盾的。
“你们看看书”,盼的是我们鹰击长空,“我再看看你们”,怕的是我们一去不回。
是的,我们毕业了,带着老师无限的深情。
谁还记得那一个个挑灯的月夜,谁还记得那一张张乏味的试卷?
离别的钟声已然敲响,高中的巨轮将至终点,而那一个个坚守岗位的恩师,正像是一个个摆渡人,渡人渡己,教人领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
岁月迁,华章易。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此去一别,无问西东。
古语云,天地国师亲。
念师恩,唯有以一颗赤诚之心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方可为报。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争当一个有情怀的人,胸怀天下,我们要找到个人与时代的交叉点,与国共振,这样才是对恩师最好的报答。
诚然,我们是被历史选中的一代,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契机,伫立在新的历史坐标。
40年惊涛骇浪,70年风雨兼程,中国的蓝图是伟大的,所以更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的确,在过去,我们已然取得可喜的成就,创造了無数令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然而,我们更应清楚地看到,国际风云依旧变幻无穷,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那句“中国人民到了最困难的时刻”永不过时,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再回首,那是恩师企盼的目光。
一枝一叶总关情,此情不关风与月。
这份情,是淳淳的师生情,是铮铮的家国情。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当筑强国之华梦,报拳拳之师恩。
此去一别,山高路远,但问你我,无问西东。
点评:
1.标题形象,揭示寓意。
引用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句“一枝一叶”:
这里可以是师生,亦可是师生之间的细节故事等,“总关情”:
把漫画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连接了起来。
不可谓不巧妙,既彰显了文采,又揭示了漫画的寓意。
2.语言凝练,行文大气。
语言经过锤炼:
三字句、四字句等,不仅语言形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更是简洁而自然;行文大气:
笔锋雄健,有气势,还饱含深情,实属不易。
另外行文过渡衔接自然,文章浑然一体。
3.富有思想,立意高远。
文章不仅内容丰富,更有思想内涵。
前半部分写师生情,后半部分写作为学生要如何回报老师:
高考完了要继续努力,让国家强大,这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
这样的写作整体立意,思路开阔,乃上等佳作。
例文3
为你,千千万万遍
犹记当年丝丝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四时流转,白驹过隙。
转眼,又是一年六月天,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而那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我只愿,再为你默念千千万万遍……
琴瑟一起,笙箫不默。
初见你,你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潇洒豁达;再见你,你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的念念不忘。
你是“操千曲而后晓声”的智者,是“曾是惊鸿照影来”的一瞥,是蓦然回首谈笑间,忍不住心头温暖的惊艳,也是我们天涯作别,仍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的信件。
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急?
席慕容说: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你亦是如此,曾经,你行过千山,越过万水,披星戴月,在我们面前,所以,你不来,我们亦不走。
丹心不改,寸许犹深。
人生若只如初见,待多年后忆起,料想你定还是那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翩翩君子。
你说,你也曾有过“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纵肆轻狂,一腔孤勇,勇往无前;而今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庆幸,我在这“玉冠轻裘,少年不识愁”的年纪遇上了你,今生得师、得友且如此,承蒙一路教诲,三年殷切,兹当白水鉴心,一世师情,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
至此一别,日后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再见,千帆阅尽,归来定还是少年模样!
桃熟流丹,李熟枝残。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于是,孔丘遇上了老子,成儒之大宗,万世师表;于是,苏轼遇上了王安石,成千古风流,名冠京华。
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便是这般佳话!
我向来不愿以“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吟诵你,因为你曾说自己不过是在平凡的人生中找了份安逸的闲差事,故而《洛神赋》“铅华弗御,芳泽无加”八字于你境界而言,恰再贴切不过。
只祝今后,纵使天各一方,依旧“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君可见,满目秋华无春事,桃李流霞无限光?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仓央嘉措曾说: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而今,我已默念了千千万万遍,却是为了别离。
原来,不过是为下一次的重逢作序。
或许,人生需要留白,你是我所有的彩云易散,也是我最好的萍水相逢。
千千万万遍,只为你。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恒常;天地有大愛而不言,师恩恒长!
点评:
1.语句隽永,诗情画意。
文章画面感强烈,“琴瑟一起,笙箫不默”,“丹心不改,寸许犹深”,“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等俨然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曾经,你行过千山,越过万水……”,“或许,人生需要留白,……也是我最好的萍水相逢”等语句简明隽永,落笔不凡。
2.旁征博引,尽显底蕴。
从日月星辰到花草桃李,从云山霞露到风雨沙尘,从琴瑟笙箫到诗酒物人,从“春风得意马蹄疾”到“阳春布德泽”,小作者“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旁征博引,尽显底蕴干货。
3.情感真挚,个性十足。
小作者饱蘸师生之情谊,个性化地一抒离别,标题“为你,千千万万遍”,直抒胸臆而不觉矫饰,“犹记当年丝丝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自然渲染,“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彰显真性情,动人心魄。
例文4.
给老师的毕业证书
亲爱的老师:
2019,是我们的毕业时间,也是您的毕业时间,经同学们的严格“审查”,我们批准您成为2019届合格毕业生,以下是合格证明。
岁月缝花,缝不尽您对我们丝丝缕缕的牵挂。
还记得初识时,您站在讲台上用严肃正经的声音对大家保证,只要有您在,这个班的旗就不会倒。
于是,您每天早晨逼着大家跑早操,为感冒生病的同学买来药品,带领大家享受食堂的“小美好”,您总说我们是您带的这届最差的学生,可您从未放弃过我们,您担心我们的身体,担心我们的情绪,担心着我们的未来。
老师,这些我们都看在眼里,也都记在心里。
老师,看吧,我们才不是一堆没心没肺的小白眼儿狼。
时光执笔,写不尽您对我们丝丝缕缕的管教。
我们一直都想对您说,其实您很过分,您总是发成堆成堆高质量的卷子,美其名曰“享受”;您总会在风雨交加、冰雪降临的时候,催我们“日夜兼程”,不准滞留宿舍;您还会占别的老师的课,然后编一些很无厘头的理由来抚慰大家失落的心。
还有呢,您知道教室后门的玻璃为什么被同学们敷上了纸吗?
那是因为看见你鬼鬼祟祟地躲在外面偷看,吓得后桌同学不敢去开后门。
您还喜欢调监控找把柄,等到适合的机会再拿出来教训一把,你还喜欢动不动就在课堂上思想政治,然后整栋楼都可以听见您怒吼昏昏欲睡同学们的声音。
老师,这些我们都给你记着呢。
流年泼墨,染不尽您丝丝缕缕变白的头发。
您在变老,自己却不肯面对,年过五十的您会带着一群“小鲜肉”在舞台上尬舞,也总在重复着自己曾热血过的青春;您不肯接受同学们的帮助,然后一个人扛着班级用水气喘吁吁地上楼,您会挺着一个啤酒肚和男生们打篮球,吓得男生们直接把球扔给您;您会训斥我们的萎靡不振,也会为了班级荣誉而不服老地赤膊上阵。
老师,这些,我们都记着呢。
老师,以上是我们给您的合格证明。
老师,我们是您的不知第几届毕业生,但我知道肯定是让您操心最大的一届,可我担心您记不住我们的名字和笑脸。
老师,我们可不可以最后向您撒一次娇,求您再看看我们的脸,再看看我们。
就像您说的,我们的小脑瓜不是很聪明,找不出华美语句来形容您,可是没关系,您能收到就好。
老师,恭喜您,即将领到2019届学生送给您的毕业证书,上面,有我们每个人的证明手印。
感謝曾遇见过您,在我们最好的青春里。
此致
敬礼!
一个不能被您遗忘的学生
2019年6月5日
点评:
1.书信体例,新颖规范。
这篇书信体文章格式很规范,称谓语、祝敬语、落款都很正确、到位,而且落款中的“一个不能被您遗忘的学生”的署名更是意在言外。
2.反弹琵琶,角度新颖。
一般的考生落笔都是观照学生的毕业,而这篇文章却运用逆向思维,观照老师的“毕业”,并且以学生的名义为老师颁发毕业证书,确实出人意料。
4.语言鲜活,信息丰富。
文章语言朴实而不失鲜活,“看吧,我们才不是一堆没心没肺的小白眼儿狼”、“我们一直都想对您说,其实您很过分……”、“自己却不肯面对,年过五十的您”等语句或口语、或反语、或自嘲、或幽默,蕴含丰富,内容厚实,情感真。
美在追求美在梦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国家是大家的。
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毫无疑问,人应当具有家国情怀。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我们的家国情怀呢?
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高三的学生,在离高考前三个月被确诊为癌症晚期,得知消息,他依然一如既往地投入紧张的备考复习,不迟到,不早退,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
高考分数揭晓的当晚,他和同学一起守在电话机旁,当得知自己达到一本分数线时,他幸福地离开了人世。
一个多美的故事!
有人为他惋惜,覺得他的努力没有意义,不如适时而退,早点享受生活。
人各有志,人各有异,对于垂死的人应当怎样生活,我们不必苛求,但是这位同龄人身上闪烁的精神正是家国情怀的体现:
舍弃个人得失的计算,生命不息,梦想不止。
读诗经《蒹葭》,会有一种美荡涤我们的心胸。
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追寻思慕的人儿;眼前是弥望的芦苇,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宛在水中央”。
一个“宛”字说明“伊人”是一个不确定的存在;即便是一个真实的她或他,也身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
若用某些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起早来追寻这样一个臆想的对象,显然是不明智的,但是人们爱这首诗,代代传唱不已。
究其原因,就在于它彰显了一种人类的普遍精神:
即使遥不可及,也不放弃追求的梦。
生活在现实中,当然必须遵循现实性原则,不能拔着头发而梦想离开地球;但是,现实和梦想又不能绝然分开,它们是一枚铜币的两面。
如果说现实是一栋大楼,那么梦想就是大楼的根基,没有梦想,现实的大楼就无法越积越高;如果说现实是一只苍鹰,那么梦想就是羽翼,没有梦想,现实的苍鹰就无法越飞越高;如果说现实是一艘船,那么梦想就是帆,没有梦想的帆,现实的船就无法乘风破浪,奋勇前行。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与《蒹葭》相似的故事,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
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悬在头顶。
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
目标的切近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和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蒹葭》和古希腊神话里的故事,其实是在揭示人类生存的境况,揭示现实和理想的矛盾,凸现人类追求精神可贵。
人无精神不立,木无主干不挺。
《蒹葭》里的古诗人和早逝的高三学子,他们都是美丽的,美在追求美在梦,舍弃个人得失的计算,生命不息,梦想不断,这也是家国情怀,这就是家国情怀!
点评:
1.入题自然,立意独特。
文章开篇即引陶行知的话,提出如何展现家国情怀,展现文章与文题材料的关系。
文章从“舍弃个人得失的计算”和“生命不息,梦想不止”的角度阐释家国情怀的内涵,立意新颖独特。
2.诗意阐述,不落俗套。
从爱情诗中分析出执着的追求精神,揭示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文化蕴含,解读深刻、独到。
运用《蒹葭》作论据,论证“生命不息,梦想不止”的论点,既有说服力,又有文化品位,恰到好处。
4.语言优美,论证有力。
文章第四段先以一枚硬币的两面作比,阐述理想和梦想的关系,再以大楼、苍鹰和船为比喻,以假设关系的复句构成排比句,比喻、排比兼用,语言优美,颇有气势,增强艺术感染力。
(点评:
刘步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写作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