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类汇总考点24 燃烧和灭火.docx
- 文档编号:29482497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97.87KB
中考分类汇总考点24 燃烧和灭火.docx
《中考分类汇总考点24 燃烧和灭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分类汇总考点24 燃烧和灭火.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分类汇总考点24燃烧和灭火
考点24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12.(2015·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不接触带就不会触电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
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中毒D保险装置、插座、导线等可以超期使用
【答案】B
【解析】不接触高压带电体一样会触电,A错误;面粉厂和加油站内都有可燃性的粉尘或气体,要严禁烟火,B正确;煤气中毒是一氧化碳引起的,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C错误;保险装置、插座、导线等超期使用时可能引起触电、漏电、火灾等事故,D错误。
9.(2015·四川雅安)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食盐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食盐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一定是H2
C
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和稀硝酸
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
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答案】D
【解析】食盐水加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密封后,塑料瓶变瘪的原因除了可能是二氧化碳与食盐发生反应外,还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或与水反应,不能说明一定是二氧化碳与食盐发生的反应,A错误;某气体点燃后有水生成,只能说明该气体中含有氢元素,不能说明该气体就是氢气,如甲烷,B错误;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和稀硝酸后产生白色沉淀,可确定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C错误;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D正确。
10.(3分)(2015•湖南岳阳)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答案】A
【解析】沼气和液化气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会了发生爆炸;室内起火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更多的氧气,促进燃烧,造成火势增大。
故选A。
7.(2015·广东茂名)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甲醛浸泡海产品防止变质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氢氧化钠溶液不慎沾在皮肤上,要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B
【解析】甲醛会使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来浸泡海产品。
4.(2015•山东东营)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
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答案】D
【解析】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
6.(2015·福建泉州)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D.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答案】A
【解析】A、酒精具有可燃性,震荡产生静电易燃烧爆炸,故错误;
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了氧气,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
C、煤气或天然气混有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家用液化气起火,首先关闭阀门,故正确;
D、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故正确.
9.(2015•山东潍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燃烧更充分
B.室内着火需要自救时,可用湿毛巾捂着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
C.面粉煤粉等粉尘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
【答案】D
【解析】釜底抽薪是利用了移走可燃物的灭火原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提供足够多的氧气;烟往高处飘,地面的温度稍微低于屋顶的温度,所以要蹲下来。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过滤掉烟中的有害有毒物质,烟太大看不见,摸着墙会好走点。
10、(2015·四川眉山)如图所示,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
水蒸气从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管口P处,火柴被加热,迅速移开火柴,火柴开始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水分子质量和体积增大
B、P处水蒸气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
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燃烧
D、火柴燃烧的产物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A
【解析】水沸腾,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的大小和质量不变;故A说法错误;P处水蒸气的温度很高,它的作用是使火柴温度达到着火点,故B说法正确;C、火柴移离水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会燃烧,故C说法正确;D、火柴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8.(2015•湖南郴州)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A.不慎碰到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掉部分树木,形成隔离带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
D.油锅着火,泼水浇灭
【答案】D
【解析】A.用湿抹布覆盖在燃着的酒精上,能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能将火盖灭,故正确;
B.森林发生火灾,砍掉部分树木,使可燃物树木与火源隔离,形成隔离带,从而起到灭火的作用,故正确;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时,能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D.油锅着火时,由于油的密度小于水,泼水时,油浮在水面上,起不到降温和隔绝氧气的作用,所以不能灭火,故错误。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
D.
3.(2015·黑龙江哈尔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餐具上的油污可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
B.用大量的亚硝酸钠腌渍蔬菜、鱼、肉、蛋等
C.为减少水体污染,可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答案】B
【解析】A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B亚硝酸钠是一种有毒的物质,不能腌渍蔬菜、鱼、肉、蛋等;C生活污水会污染水源,要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D火场逃生中,为了防止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和烟尘进入呼吸道,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生。
6.(2015·湖北鄂州)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
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
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
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氧气B.可以燃烧
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
【答案】A
【解析】“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原因是隔绝了氧气。
4.(2015•广东佛山)2015年5月25日,河南鲁山县老年公寓发生特大火灾,着火房屋的墙体均由泡沫塑料填充的铁皮夹层,俗称“铁皮泡沫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泡沫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但不属于易燃物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119
C.只要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一定会燃烧
D.可燃物燃烧的同时一定还会发生爆炸
【答案】B
【解析】泡沫属于易燃物,火灾发生后,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使人窒息和中毒,所以从火场逃生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燃物着火燃烧,不仅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还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才可以;燃烧只有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的热量,导致空气急剧膨胀才会引发爆炸。
14.(2015·山东滨州)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
此话的意思是说:
做人必须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燃烧木柴需要架空,才能燃烧得更旺。
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燃烧的基本知识。
木柴架空,能增大木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故此其实质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选D;架空不能增大可燃物的热值,也不能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更不可能改变可燃物的着火点。
4.(2015·湖北随州)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氧化物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物质燃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一定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D.碱的溶液pH值大于7,所以pH值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答案】B
【解析】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或酸或碱或盐或氧化物;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物质燃烧必需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灭火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D.pH大于7的溶液显碱性,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有的盐的溶液显碱性。
13.(2015•广东)类推可以实现知识迁移,但不符合事实的类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也吸收大量的热
B.氮肥氯化铵与碱研磨放出氨气,氮肥尿素与碱研磨也能放出氨气
C.盐酸与块状石灰石反应能制取CO2,则稀硫酸也能与块状石灰石反应制取CO2
D.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答案】D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但食盐溶于水,溶液的温度不变;尿素中无酸根,因此与碱混合研磨,不放氨气;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于水的,因此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1.(2015•广东)由燃烧的条件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C.用玻璃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燃烧不一定引起爆炸,只有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具燃烧才会引起爆炸;燃烧必须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同时具备;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降低或升高。
7.(2015•广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会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容易引起CO中毒;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油的密度小于水无法浇灭。
10.(2015·天津)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有些可燃物在空气中不会燃烧,如铁丝,A错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降温灭火的原理是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B错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C正确;含碳燃料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但不含碳元素的燃料如氢气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11.(2005·湖北荆门)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答案】D
【解析】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可用于冷藏保鲜,生石灰能够与水蒸气反应,从而起到防止食品受潮的目的,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用于防腐,A对;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火的目的是隔绝空气,用水灭火是利用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可以起到隔离可燃物的目的,B对;可用肥皂水根据泡沫多少区分硬水和软水,可根据酱油和醋气味的不同利用闻气味的方法进行区分,氯化铵是白色晶体、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可以利用观察颜色的方法进行区分,C对;氧气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D错。
10.(2015•湖南益阳)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答案】A
【解析】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芦苇着火时,可以使用水、沙子、灭火器等多种方法灭火。
24.(2015·湖南娄底)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如果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解析】图书室内文字资料着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6.(2015·山西)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答案】B
解析:
A.家用电器着火,如果用水浇灭,水能导电,会造成安全事故,故错误;
B.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其水溶液呈碱性,可以与胃酸中的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治疗胃酸过多的作用,故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故会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错误;
D.生铁和钢中的含碳量不同,从而造成两种材料的性质不同,生铁强度好,韧性差,钢强度差,但韧性好,故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9.(2015·江苏南京)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A
【解析】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可使燃着的灯芯与空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
6、(2015·山东济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如果不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会分解
B、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C、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D、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6、A【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基本知识。
不使用催化剂过氧化氢溶液在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完全燃烧;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7、(2015·四川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答案】A
【解析】燃烧条件有三点:
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这三者缺一不可,选项B不正确;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灭火过程中不会造成图书的二次损害,选项C不正确;酒精是液体有流动性且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所以酒精洒出着火燃烧,宜用湿抹布盖灭,选项D不正确。
(2015·广东广州)13.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
故B、C错误,D正确。
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A错误
(2015·广东广州)13.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解析】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
故B、C错误,D正确。
无法根据该实验判断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A错误
(2015·山东泰安)1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a中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图a中火柴头向下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向上传递,会使火柴梗很快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故B错误。
13.(2015·重庆A卷)煤炉越
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答案】C
【解析】煤炉越
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
这是因为煤炉的温度高,远远超出煤的着火点,
扇风会增加氧气,促进燃烧,所以煤炉越
扇越旺;蜡烛的烛火温度低,稍高于石蜡的着火点,
扇风就降低烛火周围的温度,使其在石蜡的着火点以下,造成蜡烛熄灭。
故选C。
9.(2分)(2015•新疆)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A
【解析】反应吸热,使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不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A错;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空气与可燃物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B对;由于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使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降低,C对;水蒸气吸热,生成大量的水蒸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D对。
2.(2分)(2015•广东汕尾)加油站内必须张贴的图标是( )
A.B.C.D.
【答案】B
【解析】A是节水标志;B是严禁烟火标志;C是回收标志;D是腐蚀品标志。
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引发爆炸,故应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10.(2015·湖北咸宁)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水能溶解许多种物质,因此水是一种溶液
B.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因此灭火也需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C.碱溶液的pH>7,若测得某溶液的pH=12,因此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因此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答案】D
【解析】水是纯净物,溶液是混合物;燃烧要三个条件都满足,只要其中一个条件缺失,就不会燃烧了(灭火了),故灭火只需要破坏其中之一就可以了;显碱性的溶液可能不是碱,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它是盐;OH-能与酸反应,KOH中有OH-,所以也能与酸反应。
故选D。
8.(2015•浙江丽水)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
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导电B.不易燃烧C.不易汽化D.密度比空气小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了燃烧和灭火的基础知识。
由于液态四氯化碳在灭火时的变化,说明其不能导电,A错;不易燃烧,B对;易于汽化,C错;密度比空气大,D错。
8.(2015•云南昆明)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
【答案】D
【解析】A是塑料回收的标示;B是易燃物的标示;C是有毒的标示。
10.(2015·黑龙江龙东)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点燃铁丝上系着的火柴,再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B.升高铁丝的温度
C.增加可燃物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解析】由于铁的着火点很高,所以在氧气中不会燃烧,为了提高铁丝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所以要先将点燃的火柴系在铁丝后再放入氧气中。
18.(2015·山东莱芜)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对生活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H2O2分解产生了O2
B.压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间隔增大
C.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主要目的是隔离氧气
D.野营篝火时通常将木柴架空,主要是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C
【解析】灭火时将水喷成细雾状,是不可能隔离氧气,只能降低环境温度到着重火点以下。
故选C。
13.(2015·山东莱芜)下列处理事故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隔离带
B.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答案】B
【解析】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
油比水的密度小,用水浇油,油会上浮还是与空气接触,继续燃烧。
故选B。
二、填空、简答题
34.(2015•北京)(3分)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过程:
①通入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答案】
(1)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
,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
,燃烧
【解析】实验①通入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实验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
,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23.(2015•贵州铜仁)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食盐标签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按要求回答:
①从成分上看,食盐中除含有NaCl外还有KIO3,KIO3的作用是 ;
②家庭生活中,食盐除了可以调味,还可用于 .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分类汇总考点24 燃烧和灭火 中考 分类 汇总 考点 24 燃烧 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