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docx
- 文档编号:29482142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81.60KB
优质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docx
《优质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质公开课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5.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1.借助类比、归纳的方法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重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难点)
阅读教材P130~131,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自学反馈
1.下列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C)
A.x2-x=4 B.2x-y=0
C.2x=1D.
=2
2.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x的2倍与3的和等于5:
2x+3=5;
(2)x的
与1的和为8:
x+1=8;
(3)x与
的商与4的差为9:
x-4=9.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判断下列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是打“√”,不是打“×”.
①x+3=4;(√)
②-2x+3=1;(√)
③2x+13=6-y;(×)
④
=6;(×)
⑤2x-8>-10;(×)
⑥3+4x=7x.(√)
例2 检验2和-3是否为方程
-1=x-2的解.
解:
-3是,2不是.
代入方程中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
例3 根据下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1)用一根长为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解: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列方程得:
4x=24.
(2)练习本每本0.8元,小明拿了10元钱买了若干本,还找回4.4元.问:
小明买了几本练习本?
解:
设小明买了x本,列方程得:
0.8x=10-4.4.
(3)长方形的周长为24cm,长比宽多2cm,求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解:
设长为xcm,则宽为x-2cm,依题意得方程:
2(x+x-2)=24.
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表示简单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活动2 跟踪训练
1.如果方程
x2n-7-
=1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那么n的值为(B)
A.2 B.4 C.3 D.1
2.下列值中,是方程x+3=-1的解的是(B)
A.x=2B.x=-4
C.x=4D.x=-2
3.若关于x的方程(m-1)x+5=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的值应满足(A)
A.不可能是1B.不可能是2
C.不可能是0D.不可能是-2
4.小丁今年5岁,妈妈30岁,几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丁的2倍?
设x年后,妈妈的年龄是小丁的2倍.
则x年后小丁的年龄为(x+5)岁,妈妈的年龄为(x+30)岁.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2(x+5)=(x+30).
活动3 课堂小结
1.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2.如何列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第2课时 等式的基本性质
1.借助直观对象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掌握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重点)
3.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解方程的基本过程.
阅读教材P132~133,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二)自学反馈
1.下列变形符合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是(D)
A.如果2x-3=7,那么2x=7-3
B.如果3x-2=x+1,那么3x-x=1-2
C.如果-2x=5,那么x=5+2
D.如果-
x=1,那么x=-3
2.解方程-
x=12时,应在方程两边(D)
A.同时乘-
B.同时乘4
C.同时除以
D.同时除以-
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
(2)-5x=20.
解:
x=19.解:
x=-4.
注意用等式性质对方程进行逐步变形,最终可变形为“x=a”的形式.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解下列方程:
(1)x+2=5;
(2)3=x-5.
解: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解: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5,
得x+2-2=5-2.得3+5=x-5+5.
∴x=3.∴x=8.
(3)-3x=15;(4)-
-2=10.
解: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解: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
得
=
,得-
-2+2=10+2.
化简,得x=-5.化简,得-
=12.
方程两边同时乘-3,
得n=-36.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不能漏掉某一边或某一项.
活动2 跟踪训练
1.如果
x=0.5,那么x=1;如果x-3=2,那么x=5.
2.若-2x=2y,则x=-y,根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2.
3.方程2x-1=0的解是x=0.5.
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下列方程:
(1)x+1=6;
(2)3-x=7;
解:
x=5.解:
x=-4.
(3)-3x=21;(4)-
x+2=13-
x.
解:
x=-7.解:
x=-22.
活动3 课堂小结
1.通过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探讨研究,我们知道等式的基本性质在小学的基础上“代数化”了.
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可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它使得解方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充分的代数依据.
3.本课学习的完成,使得上课时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4.要养成对所解方程解回顾检验的习惯.
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用移项和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1.进一步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分析、归纳出移项法则,并能运用这一法则解方程.(重难点)
阅读教材P135~136,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1.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必须牢记,移项要变号.
2.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二)自学反馈
1.方程3x-7=x+3,移项得(A)
A.3x-x=7+3 B.3x+x=7+3
C.3x-x=-7+3D.3x+x=-7+3
2.方程6x=3+5x的解是(B)
A.x=2B.x=3
C.x=-2D.x=-3
3.解方程:
2.5x+318=1068.
解:
x=300.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1 解方程:
(1)2x+6=1;
(2)3x+3=2x+7.
解:
(1)移项,得2x=1-6.
化简,得2x=-5.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
.
(2)移项,得3x-2x=7-3.
合并同类项,得x=4.
例2 解方程:
x=-
x+3.
解:
移项,得
x+
x=3.
合并同类项,得
x=3.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
(或同乘
),得x=4.
活动2 跟踪训练
1.下列变形属于移项的是(D)
A.由3x=5+2得到3x+2=5
B.由-x=2x-1得到-1=2x+x
C.由5x=15得到x=
D.由1-7x=-6x得到1=7x-6x
2.解方程6x+1=-4,移项正确的是(D)
A.6x=4-1B.-6x=-4-1
C.6x=1+4D.6x=-4-1
3.解方程3x-4=3-2x有三个步骤:
①移项,得3x+2x=3+4;②合并同类项,得5x=7;③系数化为1,得x=
.
4.解下列方程:
(1)-7x=63;
(2)
x+1=
;
解:
x=-9.解:
x=-
.
(3)3x+2=5x-7;(4)0.4x+0.9=-0.1-0.6x.
解:
x=
.解:
x=-1.
活动3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些思想方法?
2.移项的目的是什么?
3.为什么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还学习移项法则呢?
第2课时 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1.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重点)
2.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教材P137~138,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要去括号,就要根据去括号法则及乘法分配律,特别是当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若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二)自学反馈
解方程:
(1)2(x-2)=-(x+3);
(2)2(x-4)+2x=7-(x-1);
解:
x=
.解:
x=
.
(3)-3(x-2)+1=4x-(2x-1).
解:
x=
.
去括号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解方程:
(1)4(x+0.5)+x=17;
解:
去括号,得4x+2+x=17.
移项,得4x+x=17-2.
合并同类项,得5x=15.
方程两边同除以5,得x=3.
(2)-2(x-1)=4.
解法一:
去括号,得-2x+2=4.
移项,得-2x=4-2.
化简,得-2x=2.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1.
解法二: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得x-1=-2.
移项,得x=-2+1.
即x=-1.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将方程5(x-1)=1去括号,正确的是(D)
A.5x-1=1B.5x-5=5
C.5x+5=1D.5x-5=1
2.方程4(x-1)-x=2的解是(B)
A.1 B.2 C.3 D.4
3.阅读并填空:
解方程:
5(x+8)-5=6(2x-7).
解:
去括号,得5x+40-5=12x-42.
移项,得5x-12x=-42-40+5.
合并同类项,得-7x=-77.
系数化为1,得x=11.
4.解下列方程:
(1)5(x-8)-5=0;
(2)8y-6(y-2)=0;
解:
x=9.解:
y=-6.
(3)4x-3(20-x)=-4;(4)-6-3(8-x)=-2(15-2x).
解:
x=8.解:
x=0.
活动3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些思想方法?
2.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每步变形的依据及需注意什么?
第3课时 解含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1.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解含分数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并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重点)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并灵活运用解答相关题目,体验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知”基本思想.(难点)
阅读教材P138~139,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
(二)自学反馈
1.解方程:
3x+
=
-
.
解:
两边都乘12,去分母,得12×3x+6(x-1)=3(x+1)-4(2x-1).
去括号,得36x+6x-6=3x+3-8x+4.
移项,得36x+6x-3x+8x=3+4+6.
合并同类项,得47x=13.
系数化为1,得x=
.
2.解方程:
+1=2-
.
解:
x=
.
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每一项,去分母后分子是多项式的要用括号括起来.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解方程:
(1)
(x+14)=
(x+20);
解法一:
去括号,得
x+2=
x+5.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
x.
两边同时除以
(或同乘以
),得-28=x.
即x=-28.
解法二:
去分母,得4(x+14)=7(x+20).
去括号,得4x+56=7x+14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3x=84.
方程两边同除以-3,得x=-28.
(2)
(x+15)=
-
(x-7).
解:
去分母,得6(x+15)=15-10(x-7).
去括号,得6x+90=15-10x+7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16x=-5.
方程两边同除以16,得x=-
.
活动2 跟踪训练
1.将方程
=2+x去分母,得(C)
A.x+3=2+x B.x+3=2+2x
C.x+3=2(2+x)D.x+3=2+x
2.方程
=
的解为(D)
A.x=4B.x=1
C.x=-1D.x=-4
3.方程
=
的解是x=
.
4.解方程:
(1)
x=-
;
(2)
-
=1;
解:
x=-10.解:
x=
.
(3)y-
=2-
;(4)
=
-1.
解:
x=
.解:
x=-
.
活动3 课堂小结
1.本节课我们有哪些收获?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解一元一次方程每步变形的依据及需注意事项有哪些?
5.3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水箱变高了
1.分析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重难点)
2.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体会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
阅读教材P141~142,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
2.解决“水箱变高了”的关键是找出当形状、体积或面积发生变化时存在的等量关系进而列方程求解.
一般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体积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变化前后体积相等;
(2)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变.此时,相等关系为变化前后周长相等;
(3)形状、体积不同,但根据题意能找出体积之间的关系,把这个关系作为相等关系.
(二)自学反馈
1.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4dm、宽2dm的长方形,然后再将这个长方形改成正方形,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铁丝的长度没变B.正方形的面积比长方形多1dm2
C.图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D.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2.一个圆柱体,半径增加到原来的3倍,而高度变成原来的
,则变化后的圆柱体积是原来圆柱体体积的(C)
A.6倍 B.2倍 C.3倍 D.9倍
3.用5.2cm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得长比宽多0.6cm,求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设宽为xcm,可得方程2(x+x+0.6)=5.2;
设长为xcm,可得方程2(x+x-0.6)=5.2.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将一个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为36厘米的“瘦长”形圆柱锻压成底面直径是20厘米的“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多少?
解:
设锻压后圆柱的高为x厘米,填写下表:
锻压前
锻压后
底面半径/cm
5
10
高/cm
36
x
体积/cm2
π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π·52·36=π·102·x.
解得x=9.
因此,“矮胖”形圆柱,高变成了9cm.
活动2 跟踪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40cm,若长减少6cm,宽增加4cm,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则原长方形的长为15cm,宽为5cm.
2.用两根等长的铁丝分别绕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已知正方形边长比圆的半径长2米,求两个等长铁丝长度,并通过计算比较说明谁的面积大(π≈3).
解:
设圆的半径为x米,由题意得,正方形的边长为(x+2)米,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x+2)=2π瘙簚x.
解得x=4.
因此,圆的半径为4米,正方形的边长为6米,则圆的面积为π瘙簚42≈48,正方形的面积为62=36,所以圆的面积比较大.
活动3 课堂小结
“水箱变高了”问题的解题关键.
5.4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打折销售
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重难点)
2.进一步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阅读教材P145~146,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1.利润=售价-成本价.
2.售价=标价×
.
3.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4.利润=成本价×利润率.
(二)自学反馈
1.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a元,现在每件降价10%,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a(1-10%).
2.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14.8元,则原定价是18.5元.
3.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10%,则该商品的标价为2__722.5元.
4.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30%后,2001降价70%至a元,则这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前价格为
元.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某商场将某种商品按原价的8折出售,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10%.已知这种商品的进价为1800元,那么这种商品的原价是多少?
分析:
利润率=
=
,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等量关系,由于本例中只提到售价、进价和利润率,因此我们可以用“进价”代替“成本”.
解:
设商品原价是是x元,根据题意,得
=10%.
解得x=2475.
因此,这种商品的原价为2475元.
活动2 跟踪训练
1.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为1500元,由于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为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
解:
设可降x元出售此商品,由题意,得
=5%.解得x=450.
答:
商店可降450元出售此商品.
2.某商场将某种DVD产品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DVD仍获利208元,则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
解:
设每台的进价是x元,由题意,得
x(1+35%)-50-x=208.解得x=1200.
答:
每台DVD的进价是1200元.
活动3 课堂小结
1.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后有何感受?
2.商品销售中的基本等量关系有哪些?
5.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1.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2.对同一问题设不同未知数列出不同的方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归纳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
阅读教材P147~148,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列方程解“希望工程”义演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能够反映题意的一个等量关系.对于复杂问题的等量关系可采用列表法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等量关系:
(1)抓住问题中的关键词,确定等量关系.如问题中的“和”“差”“倍”“多”“少”“快”“慢”等都是确定等量关系的关键词;
(2)利用公式或基本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3)从变化的关系中寻找不变的量,确定等量关系.
(二)自学反馈
1.一个饲养场,鸡的只数与兔的只数之和是70,鸡、兔的腿数之和为196,若设鸡的只数是x,依题意可列方程为(C)
A.2x=196+4(70-x) B.4x+2(70-x)=196
C.2x+4(70-x)=196D.2x+196=4(70-x)
2.李大叔去年承包了10亩地种植甲、乙两种蔬菜,共获利18000元,其中甲种蔬菜每亩获利2000元,乙种蔬菜每亩获利1500元,李大叔的承包地去年甲种蔬菜有6亩.
3.王大爷用280元买了甲、乙两种药材,甲种药材每千克20元,乙种药材每千克60元,且甲种药材比乙种药材多买了2千克,则甲种药材买了5千克.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000张票,筹得票款6950元.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
方法一:
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张,填写下表:
学生
成人
票数/张
x
1__000-x
票款/元
5x
8(1__000-x)
根据等量关系②,可列出方程:
5x+8(1__000-x)=6__950.
解得x=350.
因此,售出成人票650张,学生票350张.
方法二:
设所得的学生票款为y元,填写下表:
学生
成人
票数/张
票款/元
y
6950-y
根据等量关系①,可列出方程:
+
=__1__000.
解得y=1__750.
因此,售出成人票650张,学生票350张.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说明,引导分析,使学生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
活动2 跟踪训练
1.刘成用150元买了甲、乙两种书,共20本,甲种书单价10元,乙种书单价5元,则刘成买了这两种书各多少本?
解:
设刘成买了甲种书x本,则买了乙种书(20-x)本,根据题意,得
10x+5(20-x)=150.
解得x=10.
20-10=10(本).
答:
刘成买了甲、乙两种书各10本.
2.高一某班在入学体检中,测得全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8千克,其中男同学平均体重比女同学平均体重多20%,而女同学人数比男同学人数多20%,求男、女同学的平均体重.
解:
设女同学平均体重为x千克,则男同学平均体重为1.2x千克,设男同学为y人,则女同学为1.2y人.根据题意,得
1.2xy+1.2xy=48(y+1.2y),
合并同类项,得2.4xy=48×2.2y.
因为y≠0,所以方程两边同除以2.4y,得x=44.
1.2x=1.2×44=52.8(千克).
答:
男同学的平均体重为52.8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为44千克.
活动3 课堂小结
“希望工程”义演问题.
5.6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追赶小明
1.熟悉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从文字语言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2.能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解决问题.(重难点)
3.经历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画“线段图”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材P150~151,完成预习内容.
(一)知识探究
1.速度×时间=路程.
2.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的相等关系是: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
3.追及问题(甲、乙同向而行,同地不同时)的相等关系是:
甲的时间=乙的时间-时间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4.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同时不同地)的相等关系是:
甲的时间=乙的时间;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来甲、乙相距的路程.
(二)自学反馈
1.两地相距500米,小红和小明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行60米,小明每分钟行65米,几分钟相遇(B)
A.3 B.4 C.5 D.6
2.甲乙两人在相距12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面,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
解:
设x小时后乙追上甲,依题意,得
3×4x-4x=12,解得x=1.5.
答:
1.5小时后乙追上甲.
活动1 小组讨论
例 小明早晨要在7:
2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历史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
分析:
等量关系:
小明所用时间=5+爸爸所用时间,小明走过的路程=爸爸走过的路程.
线段图:
解:
(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据题意,得
80×5+80x=180x.
解得x=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质 公开 一元一次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