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历史高考备考策略研究修改稿.docx
- 文档编号:29480423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58KB
深圳市历史高考备考策略研究修改稿.docx
《深圳市历史高考备考策略研究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历史高考备考策略研究修改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市历史高考备考策略研究修改稿
2016年深圳市历史高考备考策略建议
2016年是广东省参加全国卷高考的第一年,历史学科的广东卷和全国卷在能力考察、命题方式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备考应对2016年的高考成了广大师生关心的问题。
一、历史学科全国卷的主要特点。
1.全国卷试题难度较大。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一定要有适当的难度和良好的区分度。
近三年广东卷历史试题总难度在0.53-0.56之间,而全国卷总难度在0.43-0.45之间。
全国卷的难度明显大于广东卷。
2.全国卷设置选做题,且选做题考察内容大多不在教材之上。
全国卷与广东卷的明显区别在于是否有选做题。
全国卷每年都有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的选修内容考题,并且甚至于有超出考纲说明以外的知识点。
比如选修部分内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几乎从未考查过课本上的几个人物,以2015年为例,考查的是全真道士丘处机,这个人物如果没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话,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听过,这令不少老师大跌眼镜。
这说明全国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此外,全国卷还在每年的考察形式上进行一定的创新,例如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1题,要求对某抗日战争书籍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2015年第41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进行探讨。
这令许多按照固定答题模式教学的教师往往措手不及。
这种题型阅卷判分灵活,也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3.全国卷重视对考点的深分析,而不是广覆盖。
全国卷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深度理解,而广东卷则是更注重知识点的广度覆盖。
以2014年的广东卷选择题来看,单一考点题只有2道,而多考点题(四个选项涵盖2到4个考点)则有10道。
而全国卷在选择题部分往往只是考察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广东卷由于有考点覆盖的要求,导致选择题的跨度非常大,往往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覆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考查沦为蜻蜓点水。
全国Ⅰ卷似乎没有这个负担,常常是单点突破,深挖内涵,因此难度较大。
二、当下历史学科教学与备考的形势与问题
1.学科素养的培养与教师学养的提升。
历史学科的人文性强,学科悠久,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有深厚的教学根基和科学的认识。
但是,当下因为科技进步和娱乐至上的时代因素,越来越多的学生甚至包括教师阅读量少,视野狭隘,对历史学科相关的内容也了解有限。
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背景,故而难以在掌握大量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些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则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
在错误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将中学历史课本的内容作为唯一的教学内容,一味地引导学生机械化地学习课本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记忆,对同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反复操练。
这样的教学方式与备考方法既不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也不利于全国卷备考所要求的广阔视野。
2.新课改以来,学科教学取得的成绩与问题。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转换教学观念,积极适应改革,尝试小组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情景教学等等教学方式,成果累累,经验迭出。
但如果我们深入课堂,进行认真的总结研究,会发现其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作为教学过程指导者、组织者的教师,课前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设想得自以为尽善尽美,但如果这种设计一味从教师自我出发,不关注学生的差异及他们不同的发展可能,那么教学中学生将始终处在被动接受、消极应付的状态,结果只能是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与新课改强调的研究性学习的本意相去甚远。
问题二、课堂活动华而不实,形式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课堂活动放在优先考虑的重要地位,这并无不当。
但如果片面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那么设计的活动环节往往是形式化的,它们所能营造的只能是华而不实的表面效果,而无思维发展的实际效益。
问题三、弱化基础知识教学,忽视学习方法的训练
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等研究性学习方式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强调这种学习方式,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
而失却了基础知识依托的所谓探究活动,只能徘徊于就事论事的浅层次思考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教会学生具体的方法,仍然是课堂教学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问题四、极端依赖教学设备,教学基本技能的缺乏。
日新月异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引发了教学手段的革命。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学习的速度、内容的丰富、学习的研究性、知识构建的合作性、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相比传统课堂有无可比拟的长处,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得到了广大老师、尤其是对新事物特别敏感的青年老师的青睐,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教育教学作用。
但我们也注意到,部分老师对技术设备产生了极端的依赖性,一旦设备故障或停电,则惶惶然手足无措,教学风采顿失。
透视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的是部分老师教学基本技能退化的严峻事实。
问题五、教学模式的固化与单一
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固定化倾向,有的老师依然是习惯于更多讲授,有的老师喜欢问题导入,有的老师则认为探究性学习最好。
然而,教学模式就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滋生出模式化教学的弊端。
教育在发展,历史教学模式也应该是动态变化的,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和需要,既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组合,又要对教学模式做适时的调整,真正做到“教无定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应对全国卷的挑战面前,要将教学提升一个层次,真正做到有备而战,有的放矢,就必须对上述问题进行突破与改变。
三、学科备考的管理策略
当前,随着新高考广东即将采用全国卷,各个学科面临着及时调整与适应的新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观念率先转变和及时提供有效措施,以下我们就初步提出一些学科备考方面的管理策略,以供参考。
1.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做好学科协同
面对新形势,可以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在考虑历史学科选修部分内容增多的情况下,适时增加课时安排或者学习时间,哪怕每周增加两个晚读时间,或是一节自习课时间,一年下来也将对高考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同时,考虑到文综是政史地一张试卷,需要考虑做好学科之间的协同与训练安排。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市、区、校等各级教研活动。
在新的高考形势下,课程资源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收集完成的,新的教学方式也不可能一两人可以探求完全的,这就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应只停留于形式,而应该让每个教师都有求知合作的愿望,做到开诚布公,全员参与。
同时,鼓励本届高三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市、区、校等各级教研活动,开阔思维、明确思路,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和调课需要。
3.变重“进度”为高“效度”。
过去,很多学校特别强调教学进度的统一,要求尽快结束新课,强调多轮复习的重要性。
这一做法让课堂教学变成了知识的教学,新课是知识教学,复习课还是知识教学。
表面看,复习了多轮,重复了多次,知识熟悉了,知识框架建立了,但只是在知识再现再认这一层面上的低水平重复,对学科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实际上没有多少帮助,要应对过去知识立意的高考还可以,要应对能力与素养立意的全国高考卷则基本无效。
所以,在今后复习备考中,要有能力与素养培养优先于知识学习的新观念,不要一味赶进度,要给教师复习中更多的自主权,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思考和互动时间。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科能力,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中是培养不出来的,在低水平的知识复习中是培养不出来的。
不要因为赶进度,而丢掉了真正的教学目标。
宁可牺牲进度,也不要牺牲“效度”。
4.完善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提供学习便利。
历史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掌握材料,应该充实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购买新图书,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同时,订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刊物和网络资源,便于教师掌握历史学科前沿信息,进而有利于课程教学需要。
四、高三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建议
1.传递正能量的备考心理。
全国卷来了,就像洪水猛兽,让习惯了广东卷的老师和学生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惊慌。
躲是躲不了了,只能迎难而上。
怎么办?
高考备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要想获胜,激励士气、进行信心培养至关重要。
怎么培养学生的信心,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老师必须有信心,有底气。
教育是人影响人的事业,老师有信心,学生才可能会有信心。
老师不能在课堂上总是传递全国卷很难的信息,而应该营造一种成竹在胸的气场,让学生相信老师,也相信自己。
老师的底气和信心从哪来?
只能从学习研究中来。
老师必须充分深入地研究全国卷,全面掌握全国卷的特点与规律。
老师心中有谱了,然后在日常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和训练方式,用全国卷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规范有针对性的来培养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领之下,带着学生慢慢接触、熟悉和接受全国高考的考试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2)开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明白,高考竞争是广东省内竞争,我难别人也难,我不适应全国卷,别人也不适应全国卷。
起点基本是一样的,没必要恐慌。
(3)进行针对全国卷的学法指导。
根据全国卷的特点,老师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不断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慢慢地由广东卷式思维转变到全国卷语境上来。
比如增加原始材料的阅读、增大阅读量、训练概括能力、准确时空定位等等。
让学生做全国卷高考题,感受全国卷的真实风格与难度。
学生刚接触全国卷可能会觉得很难,尤其是41题,但等到学生做惯了这种题型的题目,熟悉了这种风格的题型之后,学生慢慢自然会建立一套做题的方法。
2.转变教学方式、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广东卷历来重视重大核心知识的考查,考点覆盖面广,长期以来,广东师生习惯于知识的梳理和联系,但全国卷的试题更注重对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五大学科素养的考察,对学生运用、迁移知识来解释、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较高。
其命题特征是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突出学科能力立意,强调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小切口,大内涵”的历史考查要求。
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有相应的转变。
全国卷的历史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价值取向前置,关注长效热点,选取历史上的典型历史现象,小切口,多联系,深分析,通过有效设问,问题引领,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不拘泥于历史教科书的既有结论与具体表述,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在特定的时空中,结合史料理解历史现象,阐释历史问题,形成历史价值观,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素养,只能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中逐渐进行,只能在分析问题时的师生互动、交流中逐渐进行,不要因为赶进度,而丢掉了真正的教学目标。
从典型历史现象出发,小切口,多联系,深分析,才能真正落实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
3.探索具有实操性的基本教学模型。
全国卷背景下高效备考要求在备考过程中建立具有实操性的基本教学模型。
教学模型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应该上有教学理论为基础,下有教学实践的可操作程序,同时在具体教学场景下又可以不断延伸变化的。
在全国卷的备考环境下,历史概念对和历史现象的教学在课堂上极为重要,那么怎样在高三开展历史概念和现象教学?
怎样渗透历史时空观念、史料史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与价值观?
我们以“重农抑商”这一概念教学为例,尝试构建五步教学模型:
第一步:
用史料破解概念。
首先在史料中解读重农政策;如:
春秋:
(齐国)管仲改革,“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秦朝:
按亩纳税。
西汉:
农业备受重视,农耕区域扩大;唐太宗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生产发展;明清时期:
统治者注意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使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
其次解读抑商政策:
抑商,抑制的是私商,而不是官商。
抑私商的表现:
如商鞅变法把“山泽之利”全部收归国家,这既可以增加国库收入,又阻挡了一条非农的发财之道。
对工商业坚持重税政策,《商君书.垦令》: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补。
”推行户籍登记,限制人口流动。
取缔货币,实行以物易物。
抑商政策对官商不仅不抑制,还大力保护和发展,并作为抑制私商的手段。
关于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古代早已认识到了。
同时,“抑私商”也非抑制所有私商的正常商业活动,而是主要打击富商大贾,抑制社会奢侈品生产。
最后解读重农与抑商的关系,教师要呈现原始史料,这就是史料史证的学科素养的培养。
第二步:
关联现象分析。
自春秋至1840年期间,我们可以为学生呈现史料,表现重农抑商政策发展的主要阶段和典型表现。
这一步教学,我们要重视渗透历史时空观,重农抑商政策在战国、汉代、唐代、宋代、元、明、清会有哪些表现,并分析这些表现,这就是对历史理解、史料史证学科素养的培养。
第三步:
在时空中理解历史概念。
即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为什么重农?
个体农民是国家主要力量的源泉:
赋税、劳役、兵役等均以农民为依据、依托,国家从乞丐身上能够收到什么?
所以要保护小农经济,小农普遍破产,国家统治就会受到动摇,所以要保护小农、要抑商(实物地租、劳役等)、要均田制……但自两税法开始,原有的重农措施因国家索取方式变化而变化。
我们对历史概念的背景分析,要涵盖不同时期表现的原因分析。
这样,诸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要素,在不同历史时空下有机地整合起来,能够推动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第四步:
用辩证思维分析历史概念。
进一步推动学生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理解。
我们尽可能的从不同时期来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不要笼统。
我们通常会让学生这样阐述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起到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生产力、社会进步……。
其实,在不同时期、不同举措,影响均不同。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概念的多样性,结合史料等,才能推动学生走出程式化结论的灌输,从而形成有机的历史观和知识体系。
第五步:
演化规律及主要结论。
全国卷很容易上升到此高度命题考察历史价值观层面的问题,提升历史思维品质。
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古代对于“重农”是长期保持,对于“抑商”是逐步放松的,到了近代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时期已经发生了极大变化。
在从广东卷向全国卷转变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可能会出现诸多新问题,这也为教师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机会。
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模型,窥视课堂教学模型的整体,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很有必要。
3.加强有效训练研究,精选题目,经典阅读,慎选史料。
简单重复的知识性训练已经无法适应能力、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式,因此,在训练时不要搞题海战术,而是精选题目,做深做透。
选题时可参考近几年全国 Ⅰ、Ⅱ卷的真题、全国大纲卷的选择题、海南卷真题以及参加全国卷的各省份的大市模拟题。
在选题时,要注意价值取向,紧密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权威史学观念。
如近几年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命题:
2015年 Ⅰ卷以币制改革、金融创新为主题、Ⅱ卷则从整顿整治出发,2014年Ⅱ卷以历史上的法律制度改革为主题,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融入题目。
这些命题无不是从现实出发,用历史关照现实。
选取史料时要注意出处,建议大家重视各版本教材中的史料和一些经典学术权威中的史料,建议大家多用一手史料。
史料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托和媒介,命题者热衷于把经典专业权威的学术研究著作转换成为高考试题,其本质就是把历史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内容渗透到高考命题中。
以下这些著作,都是学术水平相当高的成果,它们能够成为高考命题的重要资源,有其合理性,值得成为中学师生课外阅读的参考书,建议学校列入图书馆藏书目,引导师生多进行阅读,加强历史根基。
2009—2015年历史科高考国内著作引用次数排名
排名
姓名
被引用的学术著作
次数
1
白寿彝
《中国通史》
11
2
钱乘旦
《英国通史》
1
《世界现代化进程》
1
《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
《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1
《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1
3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
3
4
吴于廑、
齐世荣
《世界史》
2
5
高德步
《世界经济通史》
2
6
张海鹏
《中国近代通史》
2
7
许涤新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
8
张晋藩
《中国法制通史》
1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1
9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2
2009—2015年历史科高考国外和海外学者著作引用次数排名
排名
姓名
被引用的学术著作
次数
1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8
2
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
1
《剑桥中华民国史》
1
《观察中国》
1
《伟大的中国革命》
1
3
R.R.帕尔默
《近现代世界史》
3
4
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
1
《资本的年代》
1
5
保罗·肯尼迪
《大国的兴衰》
1
《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1
6
杰里·本特利
《新全球史》
2
7
安格斯·麦迪森
《世界经济千年史》
2
8
彼得·李伯庚
《欧洲文化史》
2
9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
此外,还有很多学术专著尽管目前被引用的次数只有1次,但仍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如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王家范的《中国历史通论》、金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刘宗绪的《世界近代史》等。
五、学生备考方式的建议。
在广东省文科生源较多,阅卷量较大的背景下,要重视阅卷得分,培养学生应试技巧。
1.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获得。
全国卷不仅对知识的外延扩展更广阔,选择题题目涉及面广,常常是考查一些边缘性知识。
对能力要求也更突出,学科思维性更强,尤其对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扩展性要求更高。
能力要求方面,尤其要引导学生不仅要能理解并牢固掌握教材讲述的知识和结论,提高学生材料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等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做题的能力和效率。
更要掌握历史学科特点,学会从新史料出发得出新的认识和结论。
2.揣摩全国卷主观题的答案语言,转变答题的语言系统。
不同的命题者自有其独特的答案语言特点。
仔细研究广东卷与全国卷的答案语言,就会发现,广东卷更多是知识点的考点覆盖,注重知识点的时代性和阶段性,而全国卷更多是注重材料中获得,与所学知识点有直接性和相关性,因此,有必要训练学生转变答题语言的转变。
例如2014年全国卷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标准答案:
背景:
宋:
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牛:
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这道题如果按照广东长期以来形成的答题思路和答案的语言系统,广东(专家)考生可能会给出如下答案,中国:
政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束缚;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文化,程朱理学,三纲五常禁锢人心,科举制度的束缚;对外:
海禁政策。
广东考生给出的答案很难切合标准答案,问题出在哪?
仔细分析发现,命题专家对“背景”一次的理解不同。
全国卷命题专家可能认为与材料现象具有直接性和相关性的历史事实才能称为“背景”;广东卷命题专家理解的“背景”往往是时代性、阶段性的。
因此,全国卷的原因背景题答案具有直接性和相关性,广东卷的答案具有时代性和阶段性。
这不是知识不够,也不是能力不足,归根结底是不适应全国卷的答案语言。
3.注重对解题方法的训练
注重对解题方法的训练,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要重视对解题方法的训练。
其中读和审的方法训练最为重要。
“读”即是读材料,获取和解读出材料提供的历史味道,读出材料中的主题、时间、地点、出处、设问等有效信息。
“审”则是审分值、审设问、审限定、审定位。
4.加强试卷得分的训练
加强对试卷得分训练,即是主观题中写的训练,重点是训练写出有效的答案,具体说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弄清不同种类试题的设问特点和相应解题技巧,全国高考虽然千变万化,但非选择题的设问类型不外这7种:
“概括”、“归纳”类;“原因”、“条件”类;“影响”、“评价”类;“论证”、“说明”类;“比较”、“特点”类;“变化”、“趋势”类;;“启示”、“认识”类;这7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可以参照“2014、2015年深圳市历史学科考前温馨提示”。
(2)答案要点化、层次化。
广东三十多万文科生,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完成评卷任务,时间紧,任务重。
能保时、保质、保量,阅卷场的评分细则只能是更接地气、更易操作的“要点化、层次化”。
而我们平时的训练,也要力求要点化、层次化。
(3)时空定位仍很重要,阶段特征仍是得分利器。
今年全国卷不太可能因照顾广东省的考生而大幅度降低难度,能降低难度的只能是阅卷场上的评分细则。
但这并不意味着答什么都可以得分,一定是与题有相关性的才会给分。
因此,时空定位仍很重要,阶段特征仍是得分利器。
注:
本文根据2016年深圳市历史学科教研员工作会议的研讨结果进行整理。
由2016年深圳市历史学科全国卷备考策略研究团队负责撰写整理。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唐云波
深圳市福田中学王晓博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姚继权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袁小春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李姣云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李静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喻玲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杨龙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市 历史 高考 备考 策略 研究 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