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OK打靶卷福建卷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9477565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13.73KB
地理高考OK打靶卷福建卷解析版.docx
《地理高考OK打靶卷福建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OK打靶卷福建卷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高考OK打靶卷福建卷解析版
2021年高考OK打靶卷(福建卷)
地理
本试卷共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城市林地“冷岛效应”是指城市林地具有降低局部地区气温的作用,其强度受城乡区域差异、林地斑块面积大小、林地类型及天气状况等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2017年8月某日上海市不同区域林地斑块“冷岛效应”强度差异。
据此完成1-3题。
1.城市林地斑块降温幅度()
A.小斑块大于大斑块B.郊区大于城区
C.灌木林大于乔木林D.晴天大于阴天
2.中心城区林地斑块降温幅度最大的原因是()
A.雨岛效应强B.大气散热快C.热岛效应强D.林地比重大
3.研究发现崇明岛没有明显的林地“冷岛效应”,其原因可能是()
①阴雨天气多②水域影响大③城市用地少④大气质量好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1.D2.C3.B
【解析】1.由图可知,大斑块的降温幅度大于中等斑块大于小斑块,城区降温幅度大于郊区,A、B项错误。
“冷岛效应”强度与林地(植被)类型和天气状况有关,具体表现为:
大乔木绿地的降温幅度大于灌木绿地大于草坪,C错误。
晴天白天升温快,气温高,林地降温幅度大于阴天,D正确。
故选D。
2.由第1题可知,降温幅度与环境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热岛效应最明显,温度最高,因此中心城区林地降温幅度最大,C正确。
中心城区林地的降温幅度与雨岛效应强、大气散热快慢关系不大,AB不对。
中心城区的林地比重一般来说不会大,D不对。
故选C。
3.由图信息可知,崇明岛位于上海远郊区,四面环水,相对湿度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热岛效应不明显,温度较低,因此没有明显的“冷岛效应”(降温幅度不明显),②③正确,B正确。
没有证据表明崇明岛阴雨天气多,①错误,AD错误。
大气质量与“冷岛效应”无关,④错误,C错误。
故选B。
土壤容重是表示一定体积内土壤干物质重量。
它是估算土壤养分和碳储量的重要变量。
土壤容重一般与海拔高程、坡向、坡度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砾石含量(>2.0mm)有关。
左图示意发源于祁连山的H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0~10cm土深土壤容重,右图示意H河某横断面。
据此完成4-6题。
4.与0--10cm土深土壤容重变小直接相关的要素是()
A.高程B.坡向C.坡度D.有机质
5.参看左图,从山麓到河源的土壤容重分布趋势是()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不断减少
6.右图中土壤容重最小值可能位于()
A.①B.②C.③D.④
【答案】4.D5.B6.A
【解析】4.上图可知,山地森林的容重最小,而高山植被容重最大,山地有机质含量多,容重小,而高山植被有机质含量少,容重大,故可推断容重变小直接相关的是有机质,D正确。
从图中信息看不出高程、坡向、坡度与容重的相关性,故选D。
5.祁连山地区植被由山麓到河源依次为山地草原、山地森林、灌丛、高山草甸、高寒植被,有机质含量先增后减,故容重是先减后增,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①由砂土、坡积物、砂砾石组成,容重小。
②是由砾石组成,容重大,③由砂土和砂砾石组成,容重较大,④由基岩组成,容重最大,①容重最小,故选A。
朱鹳以泥鳅、小鱼虾等水生生物为食,曾在日本大量分布。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持续增加化肥、农药的用量,水生生物显著减少,朱鶏数量下降,最终灭绝。
2003年,日本开始在佐渡岛引进朱鹳,推行野化放飞工作,并在环境资源利用、农业生产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2011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读图,完成7-8题。
7.佐渡岛()
A.南北跨200千米,海岸线曲折B.地势四周高,中间低
C.盛行上升补偿流,渔业资源丰富D.受海洋影响,冬季温和
8.建立“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的经验与启示有()
①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使用②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提高稻米单产
③开展科普活动,提高生物保护意识④冬季稻田灌水,增加水生生物数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7.D8.C
【解析】7.读图佐渡岛南北跨度约1°,南北约跨111km,故A错误,根据等高线分布大致北部地势高南部地势高,该岛南北均中间高四周低,故B错误;该岛屿位于日本海沿岸,受对马暖流的影响,无上升补偿流,故C错误;佐渡岛四周环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呈现海洋性特征,冬季温和,故D正确。
故选D。
8.根据材料因为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朱鹳灭绝,推行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为朱鹳提供栖息地,应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①对;朱鹳一稻田共生农业系统的建立主要为恢复其生态功能,发展生态农业,而非发展规模化的商品农业,且该地区平原面积狭小,不易使用大型机械,②错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③正确;根据材料朱鹳以泥鳅、小鱼虾等水生生物为食,冬季水稻田水少,应增加水量,增加水生生物数量,为朱鹳提供食物和栖息地,④对,故该题选C。
2019年7月1日,准噶尔盆地的昌吉——安徽古泉特高压输电工程正式投产运营,它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输电工程(下图)。
读图,完成9-10题。
9.建设昌吉一古泉特高压输电线路要克服的困难有()
A.跨越第一、二级阶梯,地势起伏大B.线路西段气候干燥,风沙危害大
C.经过黄河、青海湖,建设难度大D.途经甘肃省,人口稠密,搬迁量大
10.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运营带来的影响有()
A.带动安徽省能源的开发,调整产业结构B.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C.改变沿线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增加收入D.发挥昌吉资源优势,缓解水源短缺
【答案】9.B10.B
【解析】9.读图该输电线路跨越二、三阶梯,故A错误;西段经过新疆、甘肃北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多风沙危害,故B正确;读图该线路跨越黄河,并没有通过青海湖,故C错误;甘肃省经济落后,人口密度小,搬迁量小,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10.该输电线路是将新疆电力输送到安徽,促进新疆能源的开发,故A错误;西部能源丰富,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该输电工程建成运营能够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故B正确;能源输送主要对工业生产影响较大,对农业影响小,故C错误;输电工程可以充分发挥其能源优势,能源开发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短缺,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黄土地貌以黄土沟间地貌塬、梁、峁最具代表性,其中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
下图为大塬到残塬的演化(甲-乙)模式图。
据此完成11-12题。
11.推测塬面上聚落分布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①逐渐分散②内部聚集③均匀分布④零散分布
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12.遏制塬面持续萎缩最有效的措施是()
A.沟头加固防护B.沟道径流调控C.塬面水沙集蓄D.塬面植被恢复
【答案】11.C12.D
【解析】11.由材料知,“塬面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天然场所”甲—丁的演化过程中,塬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以面上聚落的分布也是逐渐分散。
甲:
塬面面积大而完整,所以聚落分布比较均匀;乙:
塬面面积减小,周围受到流水侵蚀,所及边缘的聚落开始向中间集聚;丙:
塬面破碎,聚落开始由集中走向分散;丁:
塬面完全破碎,只有少部分塬面由聚落分布。
所以塬面聚落演变的过程是:
均匀分布——内部集聚——逐渐分散——零散分布,C正确。
故选C。
12.沟头防护工程是为了防止沟头前进而在沟头修建的一种排蓄坡面径流的工程,对遏制塬面缩减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A错。
沟道径流调控,沟岸仍然会扩张,保塬作用不大,B错。
塬面地势高,不适合集蓄水沙,C错。
塬面植被可以通过枝叶减轻雨水的冲击,通过根系有效保持水土,是防止塬面侵蚀萎缩最有效的措施,D对。
故选D。
中国某建筑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建有深达15.5米的四层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
2015年9月,该公司正式接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45′N,37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该地建筑企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5个多月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纪录。
下图示意圣彼得堡市位置。
据此完成13-14题。
13.圣彼得堡市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
A.地下岩层坚硬B.沼泽地质特征显著
C.地下冻土频繁冻融D.海水倒灌严重
14.该公司独创的施工措施是()
A.增加灯光照明B.提供保暖衣物C.搭建封闭暖棚D.及时清理积雪
【答案】13.B14.C
【解析】13.就目前技术水平来说,有各种机械的存在,地下岩层坚硬不足以成为建筑过程中巨大障碍,A错误。
据图可知,该区域沼泽面积广大,沼泽地质特征显著,深入流塑性黏土的地下施工,风险大,建造地下室难度很大,B正确。
图中显示,该地位于60°N,纬度高,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广布,地下冻土不会频繁冻融,C错误。
一般情况下海水倒灌主要发生在距海特别近的地势地平地区,该市海拔较高,多数地方不会受到海水倒灌,D错误。
故选B。
14.俄罗斯冬季寒冷且漫长,严寒让混凝土硬化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很多建筑企业不得不在冬季停工。
在修复古建筑中,该公司搭建封闭暖棚,为暖棚加热,即便室外极其寒冷,暖棚内温度依然较高。
不仅可以保证室内施工质量,还可以缩短工期,C正确。
增加灯光照明,提供保暖衣物,及时清理积雪,都不足以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温度,A、B、D错误。
故选C。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
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小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
据此完成15-16题。
15.美国中部平原在春季,龙卷风高发的形成原因,最不可能是()
A.春季中低纬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B.春季降水少,空气十分干燥
C.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对流频繁强烈D.中部地形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弱
16.该地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原因是()
①风力强,有利于净化空气②龙卷风风力大,可用于风能发电
③龙卷风破坏力强,危害巨大④场面壮观,局地性强,不易见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
【答案】15.B16.C
【解析】15.读材料“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可知,龙卷风是湿热气团抬升,因此春季在中低纬度陆地升温快形成上升气流,地面形成低压,A正确。
春季降水少,空气十分干燥与龙卷风的形成关系不大,B错误。
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导致对流强烈,气流上升形成龙卷风,C正确。
美国中部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气流阻挡弱,D正确。
依题意,选最不可能的,故选B。
16.龙卷风一般与雷暴云伴生,从雷暴云底伸展出来至地面的漏斗状云叫“龙卷”,这是种极其壮观的天气现象,很容易让华人联想到“龙”,不易见到,④正确。
“龙卷”伸展至地面时会引起强烈的旋风,这种旋风叫做龙卷风,其风速巨大,破坏力极强,③正确。
C正确。
但是龙卷风是一个微尺度的短时天气现象,准确预报也比较困难,即使对美国龙卷风多发地来说,其发生频次年均也就数次,称不上常见,所以当地“追风人”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龙卷风风力强,破坏力强,能卷起地面的尘沙和物体,对空气的净化有限,①错误;龙卷风风力大,但历时短,作用面积小,难以用于风能发电,②错误。
故AB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位于黔东北的梵净山分布有火山碎屑,其主峰金顶由变质岩构成,曾被海底深厚石灰岩覆盖。
山脚到山顶落差达2000多米,森林覆盖率95%。
第四纪以来,许多地区冷杉因为无法适应冷暖变化而消失,而梵净山冷杉却能顺利跨越多次冰期得以延续。
下图为梵净山主峰金顶景观照片。
(1)推测梵净山主峰金顶形成的地质过程。
(6分)
(2)分析天然饮用水企业在梵净山周边建设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6分)
(3)从地形角度分析梵净山冷杉能顺利跨越多次冰期得以延续的原因。
(6分)
【答案】
(1)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下产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地壳抬升后形成陆地;表层及周边岩石被(流水)侵蚀剥离,主峰金顶变质岩不易侵蚀。
(2)梵净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水源稳定;森林覆盖率高,污染少;火山碎屑利于地表水下海与净化,水质好。
(3)梵净山地势落差大,垂直温差明显;冰期来临,气温下降,较高海拔地区的冷杉向低海拔温暖地带迁移;当冰期结束,气温升高,冷杉向高海拔凉爽地带迁移,继续生存。
【解析】
(1)梵净山形成的主要原理是差异风化,是两种不同岩性的岩石在不同的风化速度下呈现的结果,而变质岩的形成则与最初的岩浆侵入有关,综合来看,先在海洋环境中形成沉积岩,由于地下强大的高温高压作用使沉积岩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然后地壳抬升,形成陆地,再经外力侵蚀,变质岩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
(2)梵净山地处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水源稳定;植被茂密,对水源的清洁能力好,污染少;梵净山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良好的的品牌效应;依托当地的旅游业可以有巨大的饮用水市场;火山碎屑熔岩起到净化水源的作用;以上原因使得水质较好。
(3)注意设问强调从地形角度,梵净山所在地相对高度大,垂直分异规律明显,冰期时冷杉在较低海拔可生存,温暖期时,冷杉在较高海拔可生存,即海拔跨度高可以存在多种不同的温度环境,在温度剧烈变化时,海拔跨度高的地区总能存在一个适宜的温度带来为冷杉提供生长环境。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在治理我国东南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攻坚中,许多专家学者通过不所实验探索,实施"前埂后沟+梯壁植苹+反坡梯田"的梯田果园模式(下图),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1)坡地改梯田必然会影响局部地区水循环,造成部分水循环环节的水量变化。
在下图中绘出"坡改梯"后这部分水循环环节(用实线箭头表示水量增加,虚线箭头表示水量减少),并标注环节名称,说明绘制的理由。
(8分)
(2)分别说明"前埂后沟+梯壁植草"的生态作用。
(6分)
【答案】
(1)(地表径流、下渗和地下径流名称标注正确,实线(增加)箭头或虚线(减少)箭头方向正确。
"坡改梯"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导致下渗(水量)加大,增加地下径流(流量),减少地表径流(流量)。
(2)前埂∶保(挡)水,保(挡)土、(保肥);后沟∶蓄水(水少时)、排水(水多时);梯壁植草∶加固梯壁,使梯田不易崩塌。
【解析】
(1)坡地改为梯田,能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
故地表径流用虚线箭头,下渗和地下径流用实线箭头。
(2)由图可推测"前埂后沟+梯壁植草"的生态作用。
前埂∶前埂高于梯面,故能保水,保土、保肥;后沟∶后沟低于梯面,能蓄水、排水;梯壁植草∶梯壁坡度大,易水土流失,梯壁植草能保持水土,加固梯壁,使梯田不易崩塌。
19.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2017年2月,中欧陆海快线(下图)正式开通。
来自中国的海运货物抵达比雷埃夫斯港之后,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转运至匈牙利、奥地利等欧洲国家。
图中甲为希腊紫外线指数年平均状况分布图。
(注∶紫外线辐射强度越大,指数越高。
)
(1)描述希腊紫外线指数的数值特征,并解释原因。
(8分)
比雷埃夫斯港区水深为14〜25米,是希腊最大的港口。
(2)分析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希腊第一大港的区位条件。
(6分)
(3)简述中欧陆海快线开通对塞尔维亚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6分)
【答案】
(1)紫外线指数夏季高,7月达到10;冬季低,12月和1月最低为2;数值季节差异大。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辐射强,数值高;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晴天少;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辐射弱,数值低,季节差异大。
(2)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湾中,避风条件好;地形平坦,有利于港口建设;港阔水深,停泊条件好;依托首都,基础设施完善;陆海联运节点,经济腹地广阔,运输量大等。
(3)塞尔维亚位居欧洲内陆,中欧陆海快线开通增加了出海通道;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增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海陆联运扩大货物进出口渠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解析】
(1)描述希腊紫外线指数的数值特征可以描述紫外线指数的冬夏季差异,季节变化大小等,据图分析可知,希腊紫外线指数夏季高,7月数值达到最大为10;冬季低,12月和1月达到最低为2;数值季节差异大。
原因从天气状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分析;希腊位于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数值高;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多,晴天少;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弱,数值低,季节差异大。
(2)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希腊第一大港的区位条件从陆域条件(地形地质、腹地、城市依托、交通等)和水域条件(位置、停泊条件、航行条件)进行分析;陆域方面:
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有利于港口建设;依托首都等大城市,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基础设施完善;陆海联运节点,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转运至匈牙利、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经济腹地广阔,运输量大等;水域方面: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中国的海运货物抵达比雷埃夫斯港之后,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转运至匈牙利、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位于海上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海湾中,海岸线曲折,避风条件好;海港水域深度大,停泊条件好等。
(3)交通线路的修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资源开发、相关产业、文化科技交流,民族团结、国防安全等方面分析;对塞尔维亚来讲,该地居欧洲内陆,中欧陆海快线开通有利于增加出海通道;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增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科技交流,扩大货物进出口渠道,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从而推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高考 OK 打靶 福建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