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docx
- 文档编号:29476045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2.16KB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docx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
按照一般土地适宜性评价步骤,首先对需进行评价的土地作土地质量调查编制图表,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土地利用类型,两者进行匹配后,调节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复垦后土地利用类型。
3.4.1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1)综合分析原则
待复垦土地除受区域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成土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土地破坏类型、破坏程度和利用方式等,故复垦后土地质量状况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主导因素原则
在土地利用中,土地质量可能因某一个因素的影响而有较显著的差异。
这种情况下,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主导因素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对其影响重点考虑,以消除这种因素的影响。
(3)综合效益原则
复垦应当充分考虑国家和企业经济条件承受能力,以适度的复垦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4)农业用地优先原则
在评价被破坏土地复垦适宜性时,应当分别根据所评价土地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条件确定其复垦利用方向,一般情况下原有农业用地仍应优先考虑复垦为农业用地,以贯彻保护农田的基本国策。
3.4.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3.4.2.1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方法
目前,从国内外工作实践来看,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大致有四种方式:
一是以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即以土壤、地貌、植被和土地利用现状的相对一致性作为划分依据;二是以土壤分类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划分依据是土壤分类体系;三是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四是以行政区划单位作为评价单元。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采用第三种方法,即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项目区内,同一行政单元内待复垦土地土壤条件等因素不同,土地质量差异明显,因而不能按行政单元划分评价单元。
其次,项目区复垦土地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到剥离、挖损、回填、复垦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复垦后的土地己经不同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因而不能用土壤普查资料的土壤类型单元做评价单元划分依据。
第三,由于临时用地的利用类型不同,同一类型土地的破坏程度不同。
因此,也不能用土地类型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综上所述,本项目区采用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是最好的划分方法。
3.4.2.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结果
根据以上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区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划分结果见表3-2
表3-2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结果
临时用地类型
占地面积(hm2)
占用土地类型
临时工棚
0.22
22
水浇地
钢筋加工场
0.80
荒草地
0.12
养殖水面
钢筋加工场地连接便道
0.10
荒草地
施工主便道
0.45
荒草地
0.02
养殖水面
防洪堤围堰用地
0.28
园地
0.20
荒草地
0.04
养殖水面
堆占场
0.11
水浇地
临时排水明渠
0.54
水田
总计
2.88
3.4.3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3.4.3.1影响待复垦土地适宜性因素
影响复垦工作开展的是土壤的侵蚀能力、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的结构、pH值、土壤有机质、污染程度、地形坡度及供排水条件等九种因子。
它们分属以下四个类型:
首先,地形坡度影响能量的再分配,是最直接有效的评价因子。
其次,供排水条件是植物生长的最重要因子。
第三,土壤的构成(土壤的结构、有效土层厚度、pH值、土壤有机质、污染程度),直接关系着物种的选择,是最具有决定性的评价因子。
第四,土壤的侵蚀能力,关系着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是举足轻重的评价因子。
在调研的基础上,把影响复垦工作的土壤的侵蚀能力、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的结构、pH值、土壤有机质、污染程度、地形坡度及供排水条件等9个制约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建立评价模型。
它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决策和改良途径选择的基础。
根据农林牧业适宜性评价等级标准分为一级(适宜)、二级(较适宜)、三级(临界适宜)和不宜四个级别。
具体规划如表3-3(来源:
《土地评价纲要》):
表3-3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农林牧业等级标准表
限制因素和指标划分
农业评价
林业评价
牧业评价
土壤侵蚀能力(以侵蚀沟占土地面积百分比评价)
<10%
一级
一级
一级
11-30%
二级
一级
一级
31-50%
三级
二级
二级
>50%
不宜
三级
三级
污染程度
无
一级
一级
一级
轻度
二级
二级
二级
中度
三级
三级
三级
重度
不宜
不宜
不宜
地形坡度(°)
<7
一级
一级
一级
8-15
二级
一级
一级
16-25
三级
二级
二级
>25
不宜
三级
三级
土壤有机质(g/kg)
>10
一级
一级
一级
10-6
二级或三级
一级
一级
<6
三级或不宜
二级或三级
二级或三级
土壤结构
壤土
一级
一级
一级
粘土、沙壤土
二级
二级
二级
重粘土、沙土
三级
三级
三级
沙质土、砾质
不宜
不宜
不宜
pH值
5≤pH≤9
一级
一级
一级
1≤pH<5或9<pH≤14
二级
二级
二级
pH<1或pH>14
三级
三级
三级
排水条件
偶尔淹没、排水好
一级
一级
一级
季节性淹没、排水好
二级
二级
二级
季节性长期淹没、排水差
三级
三级
三级或不宜
长期淹没、排水差
不宜
不宜
不宜
灌溉条件
有稳定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土地
一级
一级
一级
灌溉条件差的干旱、半干旱土地
二级
二级
二级
有效土层厚度(cm)
>100
一级
一级
一级
99-60
二级
一级
一级
59-30
三级
一级
一级
30-10
不宜
二级
二级
<10
不宜
三级
三级
3.4.3.2待复垦土地复垦前后质量比较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在复垦实施后,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复垦后土地的用途。
本项目土地复垦设计中,对拟破坏土地从施工阶段就注重预防控制,使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土地复垦同时使用各种工程和生物措施,对土地的质量进行恢复和改良,根据这一复垦设计原则,预计待复垦土地的质量不会下降。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类型与现状土地利用类型相同。
因此,将现状土地和复垦后的土地质量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前后状况,找出质量差异,最后对照复垦土地主要限制因素的农林牧业等级标准,得出复垦后土地的质量对现状利用的适宜性。
以下是对影响复垦土地的九个限制因子分别进行分析。
1.土壤侵蚀能力。
指土壤和成土母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分离、破坏和移动的能力。
在本项目的复垦中,待复垦土地在使用前,首先进行了表土剥离,并将表土表面夯实,加盖防水油布,防止了水土与养分流失。
表土剥离后的土地,占用时会将土地压实,雨水冲刷等对土壤的侵蚀影响不大。
虽然在表土转移及存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水土及养分流失,但这种流失由于各项存储及保护性利用过程中被降至最低,移转产生的地力损失极其微弱。
2.污染程度。
在待复垦的土地中,只有在临时用地8中临时工棚的使用过程中有污染。
主要是清洗车辆的废水、工人居住时的生活废水以及人的粪便污染物。
在处理的过程中,将废水就近顺农用地中的排水渠排放,人的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后,当作肥料施用在复垦后的土地上。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有车辆的行走,必然产生废气,这些废气排放产生的大气污染在土壤复垦中主要通过生态用地的恢复得以缓解。
综合而言,废水、固体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轻微,而废气污染不是复垦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地形坡度。
在本项目中,没有取土场的破坏,复垦的土地虽经表土剥离,但是施工结束后全部又表土回填,进行土地平整,因此预计复垦后地块的地形坡度不会受到影响。
4.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
对于待复垦土地,实行表土剥离和防护,保证了表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减少。
在复垦后,施用农家肥或农家肥来增加耕地有机质,恢复或提高耕地肥力。
荒草地采用撒播草籽的生态措施复垦,保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流失。
由于占用前的预防措施和占用后的恢复措施,使地块复垦前后的土壤有机质不会降低。
5.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分为粘土、壤土、沙土等。
在表土剥离、移转和堆放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实或疏松,这时就会破坏表土的团粒结构,影响土壤的含水性,破坏土壤的孔隙度和土壤的水气平衡,从而使土壤肥力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6.pH值。
现状土地和复垦后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也没有影响pH值的物质进入土壤。
土壤的pH值没有发生变化。
7.灌排条件。
在拟破坏的土地中,没有占用土地排水沟渠,同时,由于现状土地和复垦后的土地的地形坡度基本没有变化,因此现有的排水条件和复垦后的排水条件相同。
8.有效土层厚度。
在临时用地占用之前,设计将30厘米的表土进行剥离。
堆放时表面夯实,同时加盖防水油布,来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结束后再将表土回填。
除去表土以后的心土和底土会被压占,虽然经过疏松,但是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
同时由于土壤结构的破坏,复垦后的有效土层厚度会比现状土地差。
将复垦后土地与现状土地质量进行比较,按-3,-1,0,+1,+3五个分值进行差异性打分(“-”表示复垦后土地质量下降程度,“+”表示复垦后土地质量提高程度)。
同时对各评价因子给予不同的权重,最后算各地块的总分值,确定复垦后土地的质量。
复垦后土地质量和现状土地质量对照得分表如下:
表3-4复垦后土地与现状土地质量对照表
评价因子及权重值
复垦后与现状评价单元比较结果
临时工棚
钢筋加工场
钢筋加工
场地
连接便道
施工主便道
防洪堤围堰用地
堆占场
临时排水明渠
土壤侵蚀能力(0.10)
0
0
0
0
0
0
0
污染程度(0.10)
-1
0
0
0
0
0
0
地形坡度(0.10)
0
0
0
0
0
0
0
土壤有机质
(0.15)
表土(0.70)
+3
+1
+1
+1
+3
+1
0
底土(0.30)
0
0
0
0
0
0
0
土壤结构
(0.15)
表土(0.70)
-1
-1
-1
-1
-1
-1
-1
底土(0.30)
-3
-1
-1
-1
-1
-1
-1
pH值(0.15)
0
0
0
0
0
0
0
灌排条件(0.10)
0
0
0
0
0
0
0
有效土层厚度(0.15)
-1
0
0
0
-1
-1
0
由上面表格中的数据,根据以下公式:
式中:
cj:
第j个评价单元总分值;
Aji:
第j个评价单元第i个因子的分值;
Wi:
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计算得出以下分值表:
表3-5项目临时用地土地质量变化分值表
临时用地类型
临时
工棚
钢筋
加工场
钢筋加工场地连接便道
施工
主便道
防洪堤
围堰用地
堆占场
临时排水明渠
总分值
-0.175
-0.045
-0.045
-0.045
+0.015
-0.195
-0.15
根据[0,1]法则,每变化0.20为一级,即土地质量等级相应提高或下降一个等级。
从以上分值变化表可以看出,复垦后土地与现状土地质量在同一等级内。
其中临时工棚、堆占场、临时排水明渠用地的土地质量变化较大,重点表现在土壤物理结构的变化。
因此在土地复垦中,须注重对上述临时用地复垦的后续管理及维护,特别是对底土的输送及防止土壤板结措施的实施,这类措施见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短期内可能表现为土地质量的下降,但长期而言,通过对土壤物理结构的改良,其质量变化不大。
根据上述分析,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该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方向与现状土地用途相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复垦 适宜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