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七.docx
- 文档编号:29471277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87.25KB
精选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七.docx
《精选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七.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七
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七)
I.【课标条目解读】
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1、光荣革命:
主要是指1688年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联合起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入主英国,迫使国王詹姆世二世远走法国,结束复辟王朝的地事件。
因为这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所以成为“光荣革命”。
实质:
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贵族之间的妥协。
意义: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的结束。
2、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过程:
(1)确立:
《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重要法案的通过。
《权利法案》的内容:
限制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司法权。
确立议会的言论自由权和集会权。
《王位继承法》的内容:
限制国王的王位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权利
法案的目的:
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法案的意义:
使英国的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国王权力,司法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发展:
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
内阁:
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形成于威廉三世时期
内阁制形成:
汉诺威王朝乔治一世时期,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组阁,议会行政权大增。
责任内阁制形成:
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形成并日益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整体最终形成。
(3)强化:
1832年议会改革
原因:
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发展,新兴业城市和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满原有的选举制度;高额的财产限制剥夺了工人甚至是小资产阶级的选举权;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争取参政权的斗争。
内容:
①放宽对选民财产的限制,扩大了普选权;②重新分配议席,增加了工业城市的名额。
意义:
进步——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局限——贫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限制。
(4)完善:
内阁权力的膨胀
议会黄金时代的表现:
拥有立法权,财政权,行政监督权。
内阁权力膨胀的表现:
立法方面:
掌握部分立法权;财政方面:
掌握议会的财政权;
行政方面:
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加强,使议会对内阁的监督控制减弱。
内阁权力膨胀的原因:
19世纪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英国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需要加强行政权,对内稳定政局,对内迎接后起国家的竞争。
二、美国1787年宪法
1、联邦宪法制定的背景:
政治前提:
美国独立
客观形势(必要性):
独立初期,美国仅是邦联,各州权利过大,国家无元首,邦联议会权力有限,无法处理重大问题。
经济方面:
联邦政府无力以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海外利益,国内商品流通受阻,债务无法偿还。
政治方面:
无力维持常备军镇压人民反抗,稳定政局。
对外方面:
年轻的美国面临着外部的威胁。
2、联邦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费城)
原则:
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
内容:
(1)确立美国为联邦体制。
(2)加强中央集权,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在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3)中央权力分配:
三权分立
总统的权力:
是国家元首,掌握最高兴证券,有权经参议院同意任命政府官员;军队总司令;具有立法否决权;由选民间接选举选出,所以部队国会负责,对宪法负责;任期四年。
国会的权力: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院由各州议会产生,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国会掌握最高立法权,但法律须经国会两院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有权征税;有权宣战;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交由参议院审判,由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担任主席。
联邦法院的权力:
掌握最高司法权,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同意,终身任职,除非犯罪被国会弹劾。
评价:
进步性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权力结构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3)缓和了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
保留的奴隶制,带有种族歧视的色彩。
3、联邦政府的建立
时间:
1788年6月21日联邦宪法生效,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联邦政府的权力:
财政、外交以及制定各项经济政策
联邦政府的作用:
(1)联邦政府的建立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2)新国家能够有力地维护国内的统治秩,应对外来威胁,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新政权;(3)有利于形成全国性的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既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又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两党制的形成
两党制的含义:
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有主要的两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政治。
两党:
工党和民主党
形成时间:
19世纪后半叶
本质:
都代表和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
1、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
政局动荡,执政者频繁变换,政治运动和人民战争此起彼伏。
2、共和国的确立:
标志: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的通过。
诞生:
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共和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共和制度。
内容:
行政权——归于总统。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在众议院同意下任命内阁;任命一切文武官员;有特赦权;在参议院的同意下解散众议院。
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复决众议院议案,内阁对参议院负责;众议院普选产生,可提出通过法案,但受参议院和总统控制。
定国歌,国庆日,并从法律上确保法国的共和体制长期存在。
3、意义①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体制,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②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的进步;③存在着明显的妥协性:
如总统和参议院权力过大。
4、德国君主立宪体制的确立
背景:
德意志的统一,1871年一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举行加冕仪式,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形成。
标志:
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宪法的内容:
(1)国家结构形式:
实行联邦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和刑法等权限,各邦责保留一些自治权。
(2)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
行政权:
皇帝和宰相。
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全力;有权统帅全国的武装力量。
宰相主持政府工作,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是内阁首脑,拥有绝对权力
立法权: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联邦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议长由宰相担任。
帝国议会:
实际上是下议院,权力较小。
(3)、影响:
标志着德国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其于19世纪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但是德意志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军事性和封建性,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四、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总结
主要表现形式如:
英国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法国的议会制共和国,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国
1.确立时间:
19世纪70年代;2.确立方式:
革命战争或改革;3.理论来源:
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4.主要特征:
选举和立法议会
5.评价:
否定和替代了君主专制,成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基石;调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统治秩序;对亚洲和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II【要点透析】总统(行政权)
国王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同进退
首相
民主
共和制
议会参众两院
联邦法院
内阁政府
议会下院
(立法权)(司法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示意图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
1、法国民主共和制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2、英、美、德、法四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政体
法国民主共和制
德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
总统
选举
皇帝
世袭
元首、政府与议会的关系
总统有权解散议会,任命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
皇帝主宰议会和内阁
宰相对皇帝负责
行政机关控制立法机关
国家权力
中心
议会
皇帝
相同点
都具有和国内反民主实力妥协的因素
区别
英
德
美
法
政体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
行政权
首相内阁
皇帝宰相
总统
总统内阁
立法权
议会
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
议会下院
皇帝
总统
议会
特点
君主虚位
议会至上
军事封建
皇帝权重
三权分立
总统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相同点
1.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2.都体现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
3.实行政党政治
III【典型例题透析】
1、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同时期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英国:
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
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中国:
内阁权力很轻,只负责日常事务。
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逮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请回答:
(1)上述内容的出处。
(2)这些条款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1)《权利法案》。
(2)议会高于王权。
3、从政府各部分的地位与关系方面,简要分析和比较美国总统制共和国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有人说,英国保留了君主制,所以政治制度上较美国保守。
你同意这种结论吗?
为什么?
相同:
国体一致,都是资产阶级专政,都是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权。
相异:
英国君主立宪制,世袭君主只是象征性国家元首,权利受宪法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虚君。
议会才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内阁与首相均对议会负责。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国,总统由选民选出,他与他组成的政府只对选民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总司令。
总统有任免官吏与缔约权,但在财政与立法上又受到议会监督与制约。
英国君主制已不是传统封建意义上的君主制,而是受议会和法律约束的资产阶级立宪君主国。
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国家,本质与美国一样,不存在保守性。
4、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
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2,指出美国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简要指出图中三者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图中的权力中心在哪里?
(3)你认为这部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谈谈你对美国代议制的看法。
——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
材料2
答:
(1)目的:
组织一个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家安宁;巩固国防安全;给人民带来自由与幸福;(任写三项)
(2)三权分立或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可以三分之二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但最高法院可宣布总统法令违宪;总统任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必须经参议院批准,但最高法院可宣布参议院的立法不合宪法。
总之,三者相互制约,维持相对平衡。
权力中心在总统。
(3)影响:
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避免了绝对权力(或专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认识:
言之有理,条理清晰,肯定宪法的作用即可。
5、比较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共性: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但却都保留了君主。
个性: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而议会至上;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而帝国的唯一大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的宰相却只对皇帝负责。
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八)
.【课标条目解读】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前提。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作B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阶级基础:
独立的工人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思想基础:
1)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A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弊端开始暴露
B代表人物:
傅立叶、圣西门、欧文
C主张;对资本主义邪恶面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
2)德意志古典哲学:
辩证法、唯物主义
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实践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和理论活动
A社会实践:
深入工人中,揭露批判资本主义
B理论创造:
充分利用人类先进的理论成果,创造指导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标志:
1848《共产党宣言》
性质:
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内容: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深刻分析了;揭露和批判了;明确指出;号召)
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共产党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以后,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形成了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二,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
2,巴黎公社
1)历史背景 民族矛盾: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枪口对内不对外
直接原因:
临时政府军队偷袭国民自卫军蒙马特尔高地
2)成立:
1871年3月28日
3)措施:
军队建设、政权建设、民主制度、工资待遇
4)失败:
五月流血周
原因——客观上:
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
主观上:
无产阶级的不成熟
A无革命政党的领导
B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无经验
根本原因:
19世纪70年代,不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都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5)意义: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依次伟大常识。
它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其经验是宝贵的,教训是深刻的。
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其原则永存,精神不朽。
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十月革命的背景
1)客观: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A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军事封建色彩浓厚;对西方资本主义依赖性强
B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人民大众;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俄罗斯民族与少数民族;沙俄帝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2)主观: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成熟。
A背景:
阶级基础——俄国群众性工人运动的高涨
建党准备——《火星报》
B过程: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C性质:
是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主张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
D意义:
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革命迎来了新的曙光
2,十月革命的经过
1)二月革命
A背景:
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B时间:
1917年3月8日(俄历二月)
C斗争对象:
反对沙皇制度;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战、反饥饿、反沙皇专制)
D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E结果: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
A背景:
二月革命果实被资产阶级篡夺
B内容:
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
提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提出新建的国家应是苏维共和国;
必须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意义:
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七月事件
A背景:
一战战场失利,人民不满
B概况
C结果:
全部政权落到反革命临时政府手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七月事件表明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了;
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4)十月革命
A1917年10月决议
B1917年11月6日-8日革命战争
C1917年11月7日《告俄国公民书》
D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E结果:
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三,十月革命的意义:
国内+国际+人类
.【要点归纳透析】
1,为什么把《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A性质:
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B内容: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深刻分析了;揭露和批判了;明确指出;号召
C意义:
2,19世纪20年代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有哪些?
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明显增加
斗争:
政治——经济
方式:
渐进的、合法的
3,二月革命跟十月革命有何不同?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目标
反封建“面包、停战”
建立社会主义
领导者
工人、士兵
布尔什维克党
组织性
自发,没有指导纲领
有组织有准备,以《四月提纲》为纲领
结果
两种政权并存
社会主义国家
4,试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
(1)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列宁关于“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和“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论断的正确性,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理论)
(2)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由俄国的国情决定的。
(革命道路)
(3)在俄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
(过程)
(4)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手段)
.【典型例题解析】
1.材料一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封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全球通史》
材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
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希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哪些主张。
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2)依据材料二,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因为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刚刚完成。
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新政权面临着一战中战场上的严峻形势。
在这种内政不统一、外部战争在继续的形式下,列宁的主张看起来是荒谬的。
(3)根据材料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半年的时间证明了临时政府不能解决人民渴望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只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才能解决问题。
2.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
它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影
响?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社会主义
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A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
解放的新希望;B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C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予了很大帮助;D俄国十月革命是暴力夺权,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自发地走上了武装夺权的道路。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
“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为1792年的民族回忆所迷惑,就像法国农民曾经为第一帝国的民族回忆所欺骗那样。
他们不应该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
惟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
材料2:
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称赞巴黎工人说:
“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
在忍受了六月与其说是外部敌人不如说是内部叛徒所造成的饥饿和破坏之后,他们在普军的刺刀下起义了,好像法国和德国之间不曾发生战争似的,好象敌人并没有站在巴黎的大门前似的!
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斗争的范例!
”
材料3:
马克思还说:
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
——以上均引自《马恩列斯论巴黎公社》
请回答:
⑴材料1对马克思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反对巴黎工人起义,劝告巴黎工人不要冲动,应该履行公民的职责。
主张工人阶级应利用共和国的自由,加强自己的组织。
⑵材料2对巴黎工人的评价与材料1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观点。
不矛盾。
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当巴黎工人迫于形势,自发地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时,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工人的首创精神
⑶材料3与材料2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观点。
不矛盾。
巴黎公社的领导人大多数是蒲鲁东主义者和布朗基主义者,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
肯定公社领导人的尝试精神与客观地指出公社产生的条件不足及其缺陷,并不矛盾。
福鼎七中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重点(专题九)
.【课标条目解读】
一、美苏争霸
1、两极格局形成
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以美苏为主导);②.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③.战后苏联实力增强,政治威望提高。
④美国目的是遏制苏联,为实现“领导世界”的目标扫清障碍。
过程:
①美国的“冷战”政策的形成过程:
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年3月;内容);
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特点:
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护全球扩张的目的;标志着冷战正式全面开始);
经济──马歇尔计划(1947年6月;评价:
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为美国自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的道路,是美国冷战政策重要组成部分。
);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1949年;华盛顿;实质:
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
②苏联的反击过程:
政治──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目的:
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经济──经互会;(1949年1月;目的:
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军事──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
2、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表现:
德国的分裂;朝鲜岛的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2)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③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1、欧洲人的欧洲
背景:
内因:
欧洲统一思想源远流长;二战后西欧衰落,失去了国际关系中心位置,走联合自强之路成为西欧各国的共识。
外因:
美苏两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福鼎 中高 历史 必修 一期 复习 重点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