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9469653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98
- 大小:215.81KB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4《文言文二则》教案设计
14 文言文二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文言文教学的总目标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为了更好地过渡到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中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文言文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二是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三是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律美,提高审美情趣,把语言训练和人文精神的熏陶结合在一起。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课文朗读配乐。
2.制作字理识字微视频。
学生准备:
1.搜集孟子、孔子的资料。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两个人对弈的图片。
(1)你能结合画面内容,给图片起个题目吗?
(2)相机板书:
对弈。
指导学生学会围绕课题质疑,为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3)学习“弈”的意思:
下棋。
2.出示带有老师的课文插图。
(1)仔细观察三个人的表情,能再给图片起个题目吗?
(2)相机板书:
学弈。
(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走近孟子。
(1)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2)教师课件展示: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名轲,字子舆。
孟子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著作有《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4.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学弈》。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以两次看图想题目层层导入,一方面了解“弈”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一方面使学生认识作者,读懂题意,自然地把学生带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指导朗读,读出韵味
通过自读、互读、齐读、教师范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读通、读顺课文,读出节奏和感情。
1.朗读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
(注意朗读的节奏;读准字音;放慢速度。
)
3.同学互读。
(正音、纠错)
4.指名读。
(优良中各一名,自评、生评、师评)
5.教师范读。
(生评,师相机强调节奏、平翘舌音)(配乐)
6.学生自由读。
(个别指导)
7.全班齐读。
(学生自评、教师点评)(配乐)
8.小组比赛读。
(互评)(配乐)
9.师生接读。
10.检查背诵情况。
(小组成员互相背诵)
设计意图: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为解决问题采用了两条基本途径:
同伴互助,分享彼此的见解;潜心读书,与文本、作者充分对话。
在这里,教师以让学生读通、读顺、读出韵味为学习文言文的起点。
在教师的“陪伴”下,学生动口、动脑,练习诵读古文,既降低了阅读难度,又为读懂文意做了较好的铺垫,同时也感受到诵读文言文的乐趣。
三、多种方法,读文悟理
1.思考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补充。
3.小组合作,多种方法理解文意。
4.小组选代表汇报,教师相机设疑导学。
预设一: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学生汇报理解,其他学生补充。
(2)导学:
“者”字有哪几种意思?
在这里怎样解释?
(3)导学:
“善”是什么意思?
善于下棋的人我们称之为“善弈者”,善于绘画的人称为什么呢?
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二: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学生汇报理解,其他学生补充。
(2)导学:
你欣赏谁的做法?
说说你的理由。
(3)导学:
第二个人在学习下棋的时候心里想些什么?
“鸿鹄”是什么?
用你丰富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人学下棋的情景。
这个人的学习态度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
(三心二意、心不在焉、一心二用……)
(4)相机识记“援”。
①开火车读生字,和“缓”区分开。
②播放“援”的字理微视频。
运用字理微视频识记生字,加深学生对字义的理解。
③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书写,强调“援”的右边不要写成“爱”。
(5)男女生赛读。
预设三: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1)学生汇报理解,其他学生补充。
(2)两个人学习的效果怎样?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相机学习“俱、弗”。
(3)多种方法识记“俱、弗”并指导书写。
(4)导学:
同是优秀的老师教下棋,两个人坐在一起学下棋,为什么学习效果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
你想用怎样的语调读出两个人的态度?
指名读、分组朗读、评读、赏读、师生合作反复读。
(配乐)(板书:
其一人:
专心致志,一人:
三心二意)
(5)引导学生思考:
针对两个人的学习情况,作者给出了怎样的定论?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你能读出这种疑问的语气吗?
5.讨论: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
设计意图:
生本课堂,以生为本。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小组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生成个性化阅读体验,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四、总结拓展,练笔延伸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态度的重要性。
2.教师小结。
3.小练笔:
学习了《学弈》这篇课文以后,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给老师、父母、同学听,课后写一篇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
设计本环节一方面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升华主题;另一方面贵在通过练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
目的。
第二课时
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
看到你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看到你们渴求知识的双眼,老师又想起课文中的两个主人公。
同学们,看,这两个小孩就是“两小儿”,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小儿辩日》。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解释课题。
(1)学生自由解说,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用课件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解释课题让学生做到目标明确,这样才能更好地认清学习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二、交流讨论,争辩远近
1.他们到底辩论太阳的什么呢?
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指生朗读,相机正音。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其他学生相机补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问题深入学习。
3.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他们又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想一想。
想好后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1)教师引读两小儿辩论的语句。
(课件出示)
一儿曰:
“(齐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
“(齐读)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
(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
(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课件依次变色:
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学生自由读、师指名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认真体会两个小孩所说的话,然后考虑这四个词语的关系。
学生汇报预设:
生1:
“车盖”形容大的事物,“盘盂”形容小的事物,所以说“车盖”和“盘盂”是意思相对的词。
生2: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探汤”形容热的感觉,所以“沧沧凉凉”和“探汤”也是意思相对的词。
生3:
“车盖”和“沧沧凉凉”形容早晨的太阳,“盘盂”和“探汤”形容中午的太阳。
(4)早晨的太阳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应该是?
(日初出)中午的太阳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应该是?
(日中)
(5)导思:
同学们发现的可真不少,老师知道你们是认真研究了。
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车盖”和“盘盂”是从太阳的形状来说的,“沧沧凉凉”和“探汤”是从太阳给我们的感觉来说的。
)
(6)小结:
“车盖”和“盘盂”是从太阳的形状来说的,是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车盖”和“盘盂”是从视觉角度对太阳进行描写的。
“沧沧凉凉”和“探汤”是我们感受到的,具体点说是从触觉角度对太阳进行描写的。
(7)同是日初出时观察到的太阳,一儿曰:
日初出——(齐读)大如车盖。
另一儿却曰:
日初出——(齐读)沧沧凉凉。
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结论?
(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的。
一个从视觉的角度观察,一个从触觉的角度观察,所以不同。
)
(8)事实上我们用眼睛看到的,日初出时的太阳是怎样的?
(齐答)大。
日中时的太阳呢?
(齐答)小。
第一个小孩说的是不是事实?
(是)另一个小孩说日初出沧沧凉凉,早晨的太阳给我们的感觉(比较冷);到中午时,太阳给我们的感觉(热),另一个小孩说的是不是事实?
(是)我们看到的车盖比较大,盘盂比较小。
大的东西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呢?
(近)(板书)小的东西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呢?
(远)(板书)沧沧凉凉说明太阳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呢?
(远)(板书)探汤说明太阳离我们是近还是远呢?
(近)(板书)
(9)指名读两小儿辩论的语句。
(课件出示)一儿曰:
“(齐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
“(齐读)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第一个小孩的理由是:
(齐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
(齐读)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体会辩斗。
(1)一儿曰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一儿曰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远,这两小儿在(辩斗)。
(板书)谁知道什么是辩斗?
(就是争论、辩论;就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让谁;为了一件事,大家针锋相对……)(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辩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
(2)哪对同桌愿意到前面来朗读“辩斗”?
(一对同桌走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朗读“辩斗”部分。
)
在师生的辩斗中,要指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师生辩斗。
5.解决问题。
设疑探究:
(1)这个时候谁来了?
(孔子)孔子是谁?
(是个圣人;是个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孔子是怎样表现的?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怎样说?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
(2)孔子不能回答的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3)课文中有几个主要人物?
(三个)你喜欢谁呢?
说说理由。
(两小儿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放弃;两小儿爱钻研问题;孔子实事求是。
)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分清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感受两小儿争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理解。
三、思维拓展,读写结合
1.练笔: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孔子又会怎么想、怎么回答呢?
请你写一写。
你可以用白话文来写,那就用“孔子说”开头;如果你对文言文感兴趣,你也可以模仿文言文的形式写,那就用“孔子曰”开头。
2.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不仅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且彰显了学生深邃的思想、多元的个性和活泼的语言。
孔子的智慧、两小儿的智慧、学生的智慧和教师的智慧交相辉映,奏出一首动人的智慧之歌。
四、角色朗读,总结延伸
1.师生合作,分角色配乐朗读课文。
2.小结: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两小儿认真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孔子能够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认真观察,勇于探索。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回味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并画龙点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崇高理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依托文本,自主学习。
带着问题充分读书,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研读文本,生成个性化阅读体验,在体验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2.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模拟辩斗的情景,品读、表演读、创造性地读,读出文意,读出意境,读出内涵,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3.感悟名人言行、品格,生成对名人的崇敬、敬畏之情。
多少年来,孔子的言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让学生在读文中初步了解孔子,在品读孔子的语录中,深入了解孔子,从而产生敬佩之情。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春节过后,人们都开始了自己的规划:
努力让收入更高一些,换个大点儿的房子,希望订单接到手软,祈盼考上心仪的学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目标,丰富而多彩;每个家庭都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充实而笃定。
新春伊始,国家也开启了新的征程,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随即召开,诸多大事、要事、喜事接连登场,宏伟的蓝图已经铺展,美好的未来等待开创。
作为家庭成员和国家公民,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
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在全校学生大会上发言,分享你对“家与国”话题的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家与国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国与家”。
家,由一个个人组成;国,由一个个家组成。
似乎是先有家,再有国,其实,要有家,就要先要有国。
我们为什么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而不是像百年之前我们的祖辈身处炮火之中?
这是先烈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因为在他们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祖国,没有独立强大的国家,怎能有安稳幸福的小家?
5000年前的大禹也深知这一点。
他也有自己的家,但他引领众人治水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将人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们才会如此团结,跟着他一路含辛茹苦,筚路蓝缕,励精图治,所以才有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国家——夏朝,所以才有了千千万万安稳的家。
大禹之后,有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奉献一生。
孟子广颂“儒家经典”,凝聚了万千中国人的心;辛弃疾铁血沙场,鲁迅弃医从文,等等,他们都是先救国,再管家。
正因如此,才有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都说“国家”,而不是说“家国”?
小的家庭想要美满幸福,就得先强国。
十八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黑暗时期来临。
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一笔笔屈辱的赔款,国家一蹶不振。
可是,中国亡了吗?
不!
没有!
没有!
中国的文化中有很多带着铁带着血带着骨气的成语:
精忠报国、视死如归、嫉恶如仇……这些成语,已经成了华夏民族的基因!
于是,便又有了一辈辈的革命烈士,梁启超、谭嗣同、朱德、周恩来、毛泽东……
正是他们骨子里的不屈之魂,才使得中国这个东方雄狮从沉睡中苏醒。
这就是为什么要强国的理由,因为光有家,国却衰败得不堪入目,国家和人民就会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人民、祖国、家庭,这就像是水、粮食、空气,每一个都无比重要。
家庭幸福,人民回报祖国,祖国承载家庭。
现在,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了,这也是因为有了前人们的铺垫。
闻一多、朱自清,用自己的思想将人们团结起来;邓稼先、钱学森,使我们国家有了原子弹、氢弹,用科学让祖国强壮起来。
他们的贡献,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个人只是一棵小树,一群人就是一个家庭,无数个家庭团结起来,就是一个国家。
国与家,密不可分!
发言人:
***
**年**月**日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的范围是“家与国”的话题,材料的第一段是家庭的梦想,第二段是国家的目标,材料中暗含思辨色彩,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关系”,同时贴近热点时事,千千万万个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相连。
写作时不能把“家”和“国”割裂开,只写“国”,不写“家”,或只写“家”,不写“国”。
注意写作任务:
身份“家庭成员和国家公民”,题材是“发言稿”,内容是“家与国”话题的思考。
参考立意:
(1)爱国如爱家,家是最小的国;
(2)家和国共同富裕,共筑家国梦;(3)家国情怀。
结构示例:
由名言“家是国之本,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个家,家与国息息相关”引出文章的话题。
主体部分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如:
在现今国家日益繁荣强大的背景下,展示家庭生活中的温馨美好,或从家庭的层面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进步,或表现个人行为对国家社会的影响。
来表现“思考家庭生活、个人幸福与国家的关系”
材料链接:
1.“国”与“家”交融的观念古来就有。
虽然“国”是皇家的事,但有国才有家的观念却深入人心。
百姓都希望国家能强盛,有力量、有实力为自己提供安全和丰裕的保障,知书达理之人均有“修齐治平”、参与国事的美好愿景。
数千年来,众多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们,用自己的笔触抒发着爱国爱家、忧国忧民的情怀,大量挥斥方遒的著作传颂千古。
他们把对文化源流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格精神的自觉坚守融入了美好的诗篇之中。
屈原先生就有着“行吟江渚伤哀郢,纵向汨罗涛万顷”的苦楚和义举。
2.“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爱国观念,是一种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高尚情操。
它是使国家或民族傲然挺立,即使处于苦难困境也能获得希望的精神支柱。
“家国情怀”,是苏武留节不辱、颜真卿祭侄季明、岳飞怒发冲冠、文天祥过零丁洋式的爱国爱家,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安得广厦千万间”、“但悲不见九州同”、“我以我血荐轩辕”时的忧国忧民,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忧患意识。
正是有了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才赋予国人一种大国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奋发图强,在忧患中坚忍不拔、昂扬向上,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点睛】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
(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
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
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
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
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
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
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
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
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
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
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
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
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
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
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青春舞台》:
“把所有烦恼都踩在脚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青春派》:
“破釜沉舟,搏它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
”
《寻梦环游记》:
“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
以上这些出自热播的电视剧里的台词,引发了你怎样的青春联想?
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
请你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要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感悟青春
轻轻地,轻轻地,青春慢慢地向我走来,像一阵微风拂过衣袖,让我不知不觉慢慢成长。
转眼间我走到了青春的大门前,带着小时的幻想、欢乐和泪水来了,不知何时,我已经走进了这扇华丽的大门,走进了青春。
青春带走了小时候的童真无邪、欢乐,带来的却是多愁善感还有更繁重的学习和社会责任。
青春是美好的,总是让人留恋和后悔,留恋那段快乐的青春年华,后悔没有细细品味青春的滋味;青春也是苦涩的,总是让人流下晶莹的泪珠,总是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青春还是热烈的,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让人激情澎湃,让人挥洒拼搏的汗水;青春同样也是柔情的,让人的心灵纯洁无暇,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亲情、友情。
在蓝蓝的天空下,我看着儿时的照片,总会轻轻的淡然一笑,啊!
那时我多幸福。
每当我想到在小学时和同学们的点点滴滴,心里不免会感到悲伤和忧愁。
那时我才真正地感到了青春已经向我走来,我已经长大了。
每到这时我便会埋怨青春,好想回到小学时代,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可是当我上了初中时感到更多的是快乐而不是忧愁,每天都能和同学们一起忙碌的学习、生活,一起欢笑、流泪,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每当这时,我会感谢青春,它虽然吹去了小时的纯真却送来了更多的笑容与泪水,更多的酸、甜、苦、辣,让我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大文豪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
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是呀!
青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在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候创造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大自然生老病死的规律,但我们可以把握青春的节拍,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青春的真正拥有者属于那些拼搏者们,纵然风雨坎坷、艰难跋涉,可心中的信念仍牢不可破,一直向前!
在此我想对所有和我一样刚刚步入青春的同学们说:
“要抓住青春的脚步,追赶青春,让自己比青春的脚步更快。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
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主要讲“青春”这个话题。
写作时围绕“青春”这个话题,抓住“台词”的含义,可以讲自己的“青春故事”,也可以从他人、国家、时代的角度,表达对“青春”的思考(或者对传统意义上的“青春”进行反思),甚至可以结合当下形势,赋予“青春”新的含义,从而表达对青春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甚至忧患意识。
(离开“青春”谈其他,均视为偏、离题意。
)参考立意;
珍惜青春,敢于担当、拼搏、奉献;
敢于面对青春的困惑;
勇于追求,为青春添彩;
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我的青春我做主等。
如结合材料内容,引出“青春”话题。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青春不应该被吝啬,自己的青春,自己做主;青春,可以满足自己的喜爱,圆自己的梦;青春是需要不断奋斗的,用汗水来书写的等。
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等,如行动起来,让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拥有青春,珍惜青春,不要让它在茫然与无知中逝去。
【素材】
青春,人生最美好的旅程。
青春,人生最富诗意的季节。
青春,人生最灿烂的阳光。
这充满朝气的青春年华沉醉在时而浓烈,时而淡雅的书香中。
青春,沉醉在极富浓厚的书香中,沉醉在极烈的书香中,沉醉在淡似水的书香中,沉醉在文雅的书香中。
青春的脚步,将跟随书愈浓愈烈,愈淡愈雅的气息走到人生的顶峰。
可谓,青春年华醉书香!
青春像一首歌,歌唱着欢乐与悲伤。
让我们放声歌唱,歌唱青春的神秘与珍贵,让我们踏上青春之旅,体会青春的美好与飞扬!
青春,是一片蓝天,不纳乌云,只铺彩霞;青春,是一页白纸,不沾墨污,只画荷花;青春,是一张宝琴,不弹糜音,只奏雅曲。
青春,流露着浓浓的诗情画意;青春,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含情。
青春时代充满着年少轻狂,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美丽自信。
青春的步伐不会因困难而停止,青春的旋律不会因风雨而阻挠。
青春是阳光,是自信的标志;青春是月光,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二则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14 文言文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