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具中的大学问 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docx
- 文档编号:29469346
- 上传时间:2023-07-2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04KB
小工具中的大学问 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docx
《小工具中的大学问 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工具中的大学问 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工具中的大学问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
小工具中的大学问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
小工具中的大学问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
CBSi中国·ZOL作者:
中关村在线蔡文清责任编辑:
张剑锋【原创】2012年08月14日05:
53评论(35)
本文导航第1页:
七大方面告诉你编辑每天都干啥第2页:
厚度对比一目了然四大因素决定第3页:
两项重量测试旅行充电有学问第4页:
外表光鲜有何用?
拆后方显本色第5页:
温度实测工具散热将决定平板存亡第6页:
屏幕显示是重点编辑小建议第7页:
三档跑分揭秘未来Win8成挑战第8页:
别小看接口和蓝牙平板通信新利器返回分页阅读文章
七大方面告诉你编辑每天都干啥作为一名中关村在线平板电脑频道的评测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和一款又一款产品打交道,各位读者在看过了如此之多的产品评测后,笔者今天帮大家换换口味。
我们此篇文章抛开具体的产品不说,来谈一谈和产品息息相关的评测工具。
本着为大家介绍日常的评测工作是如何进行的目的,一方面通过介绍评测工具来了解现在各个平台主流产品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从评测工具方面共同探讨平板电脑产品的发展方向。
好了废话不多说,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工具中的“大”学问。
·七大方面告诉你编辑每天都干啥
我们拿到一款平板产品后第一件事就是查询产品的具体信息,如价格、配置参数、厂商名称、市场定位以及后续的相关服务。
在对产品以上的这些情况有所了解后,就要开始评测的工作了。
当然360行,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方法和步骤,平板电脑的评测也不例外。
虽然不像专业的技术工作者那样高深,但也需要耐心细致,本着为读者负责的客观态度来进行评测工作。
三星官方网站
联想官方网站苹果官方网站
(以上图片来自品牌官网)
评测的具体步骤因人而异,有些同事喜欢先将产品的外观图拍下,有些同事喜欢先上手把玩,笔者属于第一种类型。
针对具体的产品,先将外观进行细致的描述和拍摄,从产品外观做工、设计方面来初步了解其优缺点,如观察外置扬声器的位置、前后置摄像头是否配备、机身材质、手感等等方面。
接下来就要使用各种各样的评测工具来对产品进行不同方面的专业测试,这也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我们从产品的厚度、重量、内部做工、运行温度、屏幕显示、硬件性能以及扩展性这七大方面来介绍我们评测编辑日常的工作,并从这些评测工具角度的来探讨平板电脑产品的发展趋势。
厚度对比一目了然四大因素决定·厚度对比一目了然四大因素决定
我们拿到一款产品,最先注意的一定是它的外观,作为评测编辑的笔者也不例外。
而在外观之中,厚度一项最为体现一个厂商的实力。
不论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还是最后产品的成型做工,越薄的产品,所经受的考验也越大。
我们每拿到一款产品,首先会进行厚度的测试。
评测时使用的游标卡尺
测试厚度方面最常用的工具就是游标卡尺,别看它很不起眼,其实学问不少,记得高中的物理课上我们就曾学过。
笔者在此就简单说两句,游标卡尺分为0.1mm、0.05mm、0.02mm和0.01mm这四档分度值(也称精度值),数值越小意味着越精确。
现在市面上0-150mm的游标卡尺大致都采用0.01mm的分度值,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如果想要更加精确的话就要换用千分尺(又名螺旋测微器),其精度能够达到0.001mm。
我们平时评测所采用的工具就是精度为0.01mm的游标卡尺。
各热门产品的厚度对比
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比较热门的平板机型的机身厚度。
在进行了大量的评测工作后总结发现,国产平板厚度总体保持在9mm-14mm之间,而国际品牌如苹果、三星等大致在9mm以下,其中东芝AT200的机身厚度是我们所评测机型中最为纤薄的,仅有7.7mm。
影响平板电脑机身厚度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其中四点。
其一是屏幕。
传统的触屏采用三层构成,底层是液晶屏,中间是触控面板,上面覆盖一层高强度钢化玻璃做保护。
采用金属材质的苹果新iPad采用工程塑料材质的三星P5100
其二是机身的框架外壳。
我们所接触到的消费类平板大致采用工程塑料和金属两种外壳材质制成。
两者各有利弊,对厚度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平板电脑中电池的容量设计也会增加产品的厚度
其三是电池容量。
由于平板从单核CPU到如今的双核普及时代,再到四核产品的出现,厂商需要不断的增加电池容量而保障续航。
由于增大电池体积远比增强电力密度要来的简单快速的多,于是电池容量对机身厚度的影响就越来越明显。
三大操作系统平台的产品在厚度方面差异不小(图片来自网络)
其四是不同操作平台。
搭载Android系统和Windows系统的产品在厚度方面差别较大。
Android系统的产品其厚度大致在8mm-11mm之间,而反观Windows系统产品的厚度则基本在10mm以上。
不过这并无大碍,因为Windows系统所需的硬件要求相对于Android系统来说更高,处理速度更快。
以空间换时间无可厚非。
其实机身厚度方面还有很多可以讨论的话题。
国产某些厂商为了在机身厚度参数上脱颖而出,虚标机身厚度成家常便饭一般。
面对这些,我们所采用的评测方法就是测量机身最厚处,而不是仅测试机身边缘,这样所得数据也更加准确更有说服力。
其实消费者对于机身厚度方面不必刻意追求,因为仅1mm左右的厚度差别不大。
相较于厚度,发热量、机身设计和材质、手感等方面更该值得注重。
两项重量测试旅行充电有学问
·两项重量测试旅行充电有学问
聊完了厚度的问题之后,接下来影响平板电脑便携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重量了。
在平时的测试中,我们对于重量的测试采用最传统的电子秤进行测量。
测试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单机的重量,其二是旅行重量。
通过电子秤来测试产品的实际重量
在使用电子秤测量重量之后,为了能够更直观的进行表示,我们通常使用一听可乐的重量进行对比。
单机重量对于7英寸一下的平板产品而言区别不是很大,而对于7英寸以上的平板电脑来讲,单机的重量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为如果单机重量过重的话,再加上9.7英寸甚至10.1英寸的大型屏幕,用户非常不宜携带,这也无形之中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黏度。
所以我们着重对9.7英寸这类大尺寸的平板电脑的重量进行测试。
主流产品重量示意图
在进行单机重量的测量之后,就要针对旅行重量进行测试。
旅行重量是指单击重量+数据线或充电设备的重量。
不少用户在外出游玩或办公的路途上都会使用平板电脑来娱乐消遣或协助工作。
那么充电设备就不得不随身携带。
Windows电源适配器较重不如Android平板便携
在大量测试工作中,我们注意到这些平板产品对于充电的设计有所不同。
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充电器单独设计,如五元素的产品。
这类产品在机身提供单独的充电接口,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充电与数据线分开设计,在充电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互不影响,节省用户的时间。
而缺点就是有两根线材,旅行重量也有所增加。
通过数据线接口来进行充电
第二种就是充电接口与数据接口合二为一,用户旅行过程中只需携带一根数据线即可。
有些厂商会随机附送充电头而有些需要另行单独购买。
多口的USB充电器可以为多款设备同时充电(图片来自iSound)
在这里笔者建议那些在旅途中移动产品较多的用户购买第二种(即充电与数据接口公用)平板产品,购买类似黑角充电立方或iSound多口充电器,再搭配产品各自的数据线就可以实现充电功能,为有限的背包节省空间。
而建议那些不经常出差携带平板设备的用户购买第一种(充电与数据接口分开)平板产品。
外表光鲜有何用?
拆后方显本色·外表光鲜有何用?
拆后方显本色
笔者最近发现不少经常关注平板频道的朋友都非常喜欢看拆机图赏。
在之前,拆机基本上属于技术工作者的范畴,而现在随着产品工艺的不断提升,普通用户都可以方便的购买拆机工具自己动手。
拆机其实非常考验编辑是否耐心细致,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免不了与这些拆机工具打交道,这类工具相对价格较低,同时提供多种的螺丝头组合,心灵手巧的朋友可以尝试将不经常使用的机器拆开来亲自看一看内部的做工。
专用的拆机工具提供多种螺丝头组合
其实外表光鲜的产品只能体现一部分的做工,拆开后内部做工的精细才更显工艺。
排版布线合理、对内部各关键部件的保护设计以及机身的螺丝或卡口设计,这些方面都是考量一款产品质量的关键。
五元素防滚架设计起到保护关键部件及增强抗摔性作用
螺丝式后壳设计卡扣式后壳设计
(点击查看大图)
如果在拆机的过程中,用户碰到无螺丝产品,那么可以先从边缘处下手。
如果没有专用的拆机工具,那么使用硬卡进行拆解也不失为一个临时的办法。
对于卡口设计的产品,需要用硬卡沿缝隙分离前后面板,切勿用力过度以防损坏触摸屏。
使用硬卡可以分离卡扣式产品从而进行拆解
从屏幕边缘入手进行分离拆解
优秀厂商将其平板产品的核心硬件用金属护板保护
在对机器拆解之后,机身硬件配置就更加直观,如内存为1GB的平板产品是采用四块256MB的内存条还是两块512MB的内存条,主板上各个芯片品牌与型号。
而不少产品对于核心硬件如CPU、主板等部分也有金属护板的保护设计,这也能够体现厂商对于产品和用户的重视程度。
温度实测工具散热将决定平板存亡
·温度实测工具散热将决定平板存亡
平板的散热一直备受关注,即便是苹果这样的世界顶级公司,新iPad运行温度过高的问题也成为了一大缺憾。
对于温度的测试,我们通常采用两种专业的设备。
一种是恒温实验机。
它可以让密闭的箱体内达到用户设定的温度,并保持长时间恒定不变,以便我们模拟不同的使用环境,实测产品运行稳定性。
温度测试专业工具恒温实验机
通过恒温实验机我们可以模拟在极端情况下,如我国东北部地区气温较低或是南部地区夏季温度较高。
在恒温实验机中设定好所需的环境温度后,通过视频播放让平板长时间运行后,观看其稳定性以及机身温度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将平板电脑置于恒温实验机
设定期望温度
播放视频测试
评测的平板产品在恒温实验机中长时间运行后,我们就要采用热成像仪这个专业的温度测量设备进行测试。
我们评测室的设备是美国FLUKE公司所产,通过专用的SmartView软件,配合热成像仪成像后的IS2格式文件,即可查看图片中每个点的具体温度,从而对平板产品中各个区域的温度进行分析,来说明产品在散热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热成像仪测试机身表面温度
使用热成像仪进行测试
对于即将到来的搭载Windows8系统的平板产品,我们的对温度评测的方式也会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转变。
既会通过上述的专用测试工具来进行,也会通过传统的笔记本或台式PC关于温度的测试方法进行,如查看BIOS下的CPU温度、AIDA64软件测试。
当然对于平板或笔记本等电脑产品的爱好者,可以通过鲁大师这种比较简单快捷的方式来查看运行温度。
电脑爱好者们可以使用鲁大师进行温度监控
介绍了关于温度测试的评测工具,笔者认为,现在的Android或是iOS平板电脑在散热方面已经略显不足,温度过高的产品众多,导致我们平板电脑部门被同事戏称为“暖手宝事业部”。
而当Windows8平板到来后,平板电脑会向着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或台式PC方向靠拢,而散热问题却相较于两个平台更具挑战。
平板电脑会与用户的手掌进行长时间的直接接触,如果散热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将会直接影响用户的长时间体验效果,这无疑是致命的。
屏幕显示是重点编辑小建议
·屏幕测试是重点编辑小建议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像笔者这样的游戏控,更看重的除了性能之外就是屏幕。
平板电脑的屏幕尺寸非常多,从非主流的8英寸或6英寸再到笔者刚刚评测过的5.3英寸通话平板,其类型大多数以电容式触摸屏为主。
产品多归多,但目前平板电脑所用的基板(液晶面板)90%以上是采用TFT屏和IPS屏。
TFT屏幕是传统LCD屏幕的一种,这种屏幕的特点就是亮度好,对比度高,层次感强,同时成本低廉,相对的缺点是比较费电。
而IPS材质屏幕是LCD屏幕的一种新技术,这种屏幕的最大特点就是响应速度快,呈现动态画面更为流畅,缺点则是切割成本高。
而IPS屏幕也是分等级的,像iPad所采用的就是A级9.7英寸IPS屏幕,往往一些山寨平板电脑厂商为了追求利润会采用某些工厂切割下来的B级或C级屏幕。
iPad采用A级9.7英寸IPS屏幕(点击查看大图)
针对屏幕方面也是我们平时测试的重点。
首先我们会采用诸如DisplayTesterPro这类测试软件来查看屏幕的相关信息,如刷新率、分辨率、屏幕尺寸以及显示芯片等等。
在对这些屏幕参数考察之后,就要通过各种测试图片在平板电脑上实际显示后,针对色彩的饱和度、层次感以及过度等方面进行测试。
使用DisplayTesterPro工具来测试屏幕
DisplayTesterPro中自带了各类测试图片,如灰阶、色彩过度,以及真实图片的显示,包括红色、蓝色、绿色等主色调的图片显示。
通过在评测的平板电脑上实际观看图片后,我们可以针对其显示效果有直观的判断,如前后28灰阶是否能够显示完全,色彩过度是否自然,图片的还原度如何等等。
真实图片测试图(以橘色暖色调为主的图片)
灰阶测视色条过渡测试
在这之后,针对屏幕的可视角度也会进行测试。
市面上某些产品虽然在正常使用中色彩显示较为艳丽,但其可视角度非常狭窄。
这就意味着无法更好的和朋友分享内容。
三星开发的柔性AMOLED面板(图片来自网络)
平板电脑的屏幕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各种新奇的屏幕也层出不穷,如三星的柔性屏幕和苹果的Retina高清显示屏幕。
屏幕也是平板电脑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就目前国产平板而言,已经基本开始大范围采用IPS屏。
10.1英寸的分辨率主流为1280x800,9.7英寸的屏幕主流分辨率达到了1024x798,而7英寸的屏幕分辨率大多为800x480。
笔者认为平时在选购的过程中不必过分追求分辨率,只要是以上主流分辨率和屏幕尺寸的平板产品即可。
可以多关注刷新率方面的参数,达到55Hz以上的平板产品较为理想,当然60Hz是最好不过的。
三档跑分揭秘未来Win8成挑战
·三档跑分揭秘未来Win8成挑战
接下来就到了各位读者最为熟悉的各种各样专业的评测软件上了。
针对Android平台产品的不同方面,我们都会试用专门的评测软件进行测试。
例如屏幕、CPU、图形处理、网页渲染以及开机速度等等。
CPU与图形处理是我们评测的重点,通常采用的软件有AntutuBenchmark、QuadrantStandard、CF-Bench、NenaMark2、Antutu3Drating等等。
最为常见的AntutuBenchmark跑分软件
而针对WiFi方面,我们通常采用WiFi分析仪(WiFiTest)进行测试,它可以根据信号的强度进行排序绘制出图形以便我们分析这款产品的WiFi接受能力。
对于GPS导航速度,我们则会采取GPSTest这款软件进行测试。
针对评测产品的浏览器性能及稳定性我们会采用Vellamo进行测试。
它是由Qualcomm公司所开发的一个基准测试应用,测试包括Java脚本性能、渲染、联网和用户界面等方面。
Vellamo浏览器网页测试工具
Android平台设备的测试软件较多,而相比较而言苹果iOS平台的测试软件较少。
我们平时所采用的软件为GeekBench以及GLBenchmark。
这两款软件的最大优点是其跨平台型,也就是说它可以对Android设备以及苹果iOS设备进行跑分的对比,这也更加直观的使我们对比Android评测设备与iOS评测设备的优劣。
GeekBench以及GLBenchmark跨平台跑分软件(图片来自AppStore)
在此笔者建议平板电脑产品的爱好者如果想要衡量一款产品的性能,最佳的评测工具就是我们最熟悉的AntutuBenchmark软件,它是目前最为全面的跑分工具,同时分数的显示也最为直观。
目前单核产品的安兔兔跑分成绩大致在4000分左右,较弱的单核处理器在2000分上下。
而双核的主流产品分数在6000-8000分,依处理器的型号和性能而定。
四核的产品成绩在10000分以上。
跑分固然是衡量一款产品硬件性能的标杆,但不能全看跑分而裁定一款产品的好坏,操作体验和系统稳定性也被我们一直挂在嘴边。
因此我们会在跑分性能测试后,这对产品的游戏运行效果以及影音播放等方面深入进行测试。
市场主流双核芯片跑分安兔兔性能评测软件跑分成绩汇总
处理器型号
频率
内存
处理器
图形处理器
数据库
总分
整数
浮点
2D
3D
德仪OMAP4430
1.0GHz
710
1427
1097
248
1089
305
4876
英伟达Tegra2
1.0GHz
823
1432
1083
297
861
420
4916
三星Exynos4210
1.4GHz
1179
1833
1472
298
1235
345
6656
高通MSM8260
1.2GHz
1029
1681
700
262
1019
130
5063
晶晨AML8726-MX
1.2GHz
969
1616
1248
246
388
415
5235
瑞芯微RK3066
1.6GHz
1383
2227
1636
293
1204
525
7577
新岸线NS115
1.5GHz
1262
2118
1608
292
1030
400
7048
※由于SD卡的读取写入速度与存储卡或者机身内置EMMC芯片有关,所以暂不考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工具中的大学问 平板编辑工作大揭密 小工 中的 大学 平板 编辑工作 揭密